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TD SCDMA室内分布系统特点出发,得出了TD SCDMA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分析了TD SCDMA与其他2G系统共享室内分布系统的可能性,从而提出了微型、小型、中型和大型四种典型2G颁布系统的ID SCDMA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通信》2009,(8):31-32
3G牌照正式发放以后,我国3大运营商均开始全面建设3G网络。面对WCDMA和CD—MA2000技术的挑战,TD—SCDMA如何发挥“首发”优势,在我国3G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足?新一轮面向200多个城市的TD—SCDMA建设工程即将启动。在注重快速建网的同时,运营商更应重视网络的质量。网络优化工作是TD—SCDMA快速建设和高效运行的保障。将直接影响TD—SCDMA网络的运营质量与投资收益,是网络建设的关键。同时,追求良好的室内覆盖、2G/3G互通也对TD—SCDMA网络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TD—SCDMA网络优化,需要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赵红柏 《移动通信》2010,34(10):18-21
文章通过对TD—SCDMA与现有通信系统的容量匹配、功率匹配、干扰隔离的分析讨论,结合2G室内分布系统的现状和TD—SCDMA技术特点,提出7TD—SCDMA室内分布多网合一系统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4.
王丽娟 《信息通信》2013,(8):220-221
移动通信网络的TD—SCDMA系统,在全国众多的城市中开展了实验网建设,并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逐步完善。城市建设的发展,将3G网络覆盖到了室内,TD—SCDMA室内覆盖网络已经实现了系统优化。文章以上海理工复兴路校区室内分布系统新建单位工程为实例,针对TD-SCDMA室内覆盖方案实际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方法,本文首先分析了TD—SCDMA室内分布的特点,并结合GSM、WCDMA等其它系统,给出TD—SCDMA与它们所能承受最大链路损耗的对比,进而在新建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和对现有室内分布系统进行TD—SCDMA改造两个场景下,给出不同的建设方案,为今后在TD—SCDMA工程建设方面提供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电信技术》2009,(5):111-111
3G牌照发放后,中国移动全面加快了TD—SCDMA网络的建设步伐。亚信公司继一期承建全部TD—BOSS后。在二期建设中再次担当重任,目前已启动北京、上海、内蒙古、辽宁、浙江、江西、河南、广西、贵州、甘肃、西藏11省分公司TD—SCDMA融合业务支撑系统的改造,力助中国移动增强TD—SCDMA网络的全业务运营能力,为其融合业务拓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当前3G尤其是TD—SCDMA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需求背景,分析了TD—SCDMA网络与GSM网络分布系统的差异,指出了当前应用中的室内分布覆盖技术在3G网络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性能和应用方面简要介绍了特别适用于3G网络分布覆盖建设的无线光纤分布系统(WFDS),同时,给出了WFDS在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中的几个典型试点应用案例简介。  相似文献   

8.
TD—SCDMA是我国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和电信的CDMA2000、联通的WCDMA相比,移动的TD—SCDMA在三个3G标准里是起步比较晚的一个,TD—SCDMA的优势就是获得政府支持的中国自有的3G网络;CDMA2000的优势就是建设成本低,从以前的CDMAIX直接升级到3G;WCDMA的优势就是扩频增益较高,发展的空间比较大,技术成熟,全球漫游的能力强。TD—SCDMA网络优化成了TD—SCDMA网络运营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优化,人们对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在任何地方都有TD—SCDMA网络为其服务,都能享受到网络带来的便捷,所以,我们就要不断的对通信网络进行优化,不断地解决TD—SCDMA网络覆盖的问题,以便更好地让人们感受TD—SCDMA网络覆盖为大家带来的服务及便捷。  相似文献   

9.
文章简要介绍7TD—SCDMA室内覆盖建设特点,针对当前TD—SCDMA技术在室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综合对比、列举实例的方法,结合室内的无线传播环境和2G室内分布系统现状,通过对覆盖目标场景进行无线网络仿真,提出了TD—SCDMA室内覆盖方案,以达到兼顾室外信号覆盖的目的,实现整网的覆盖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兵  马大玮  黄伟 《移动通信》2009,33(22):56-59
文章从五个方面来说明如何有效利用GSM系统加速TD-SCDMA系统的发展.GSM和 TD—SCDMA的网络规划和优化技术,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中利用GSM现网数据,基于GSM室内分布系统的TD—SCDMA改造,GSM和TD—SCDMA共用站址,GSM与TD—SCDMA的共同组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的组网及特点;典型的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解决方案;2G、3G共用室内分布系统的问题;TD-SCDMA室内外协同覆盖及优化等几个方面简单的分析了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和相应的优化策略,阐述了目前阶段进行TD室内分布系统优化的重要性和战略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大唐移动针对3G建设中室内业务增加带来的挑战,提出了基于TD-SCDMA技术的3G室内覆盖全面解决方案.该方案可以为TD-SCDMA网络的运营商提供一站式服务,能够使运营商在3G网络建设初期迅速地以低成本、高容量的网络开展室内区域的TD-SCDMA网络建设,从而在争夺用户市场上占得先机.  相似文献   

13.
典型城市TD-LTE引入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典型城市为例,首先对现网的2G与TD-SCDMA业务现状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在充分利用现网业务分析、现网站址资源分布及特点、天线挂高、下倾角等多维数据的基础上,给出了典型城市下TD-LTE引入的总体部署、频率规划、站址选择与规划、天馈建设、室内覆盖等策略,这可为工程设计人员对TD-LTE城市引入思路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多网协同及TD-SCDMA的产业化机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网协同是4G的基本特征和思想精髓,与多网融合的差异在于注重网络演进的多样性。多网协同追求的目标是系统论所述的“涌现”效果——产生网络独立存在时不具有的能力。多网协同具有多种形态,涉及多项核心技术。TD—SCDMA是ITU接纳的3个3G方案之一,如果沿袭WCDMA或CDMA2000的演进路线,它将逐步丧失自身的系统特点并在性能上处于劣势,因此把它与手机电视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等进行协同设计,构造出和现有系统兼容的多网协同TD—SCDMA系统——TD—SCDMA_Co系统。此系统使用相对成熟的技术,有产业链支撑,建网成本低,可以经济地提供业务;另外,TD—SCDMA_Co系统便于实现室内室外的良好覆盖,可以进入移动通信、地面电视广播、家庭IPTV、移动IPTV等多个市场。  相似文献   

15.
无线覆盖是评估网络质量重要的因素之一,覆盖范围的大小直接和网络基础设施投入成正比.TD-SCDMA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与cdma2000和WCDMA等其他制式相比有许多优点和特点,这些优点和特点使得TD-SCDMA在覆盖方面有着广阔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TD-SCDMA的理论覆盖半径以及影响它的覆盖能力的因素,给出了系统级仿真以及链路预算结果,提出了TDSCMDA对应的小区干扰余量算法,并从优化链路质量、降低干扰和采用覆盖技术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增强TD-SCDMA系统的覆盖能力,最后提出TD-SCDMA的无线覆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部署TD-SCDMA网络的重要内容-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展开了讨论,对室内覆盖系统建设的不同技术方案和对抗干扰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这些分析结果,为TD-SCDMA室内覆盖系统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高速交通干线区域覆盖特点,通过对TD—SCDMA系统高速移动通信支持能力的分析,得出了影响TD—SCDMA系统高速移动通信的基本因素,并给出了包括物理层解决技术、无线资源管理策略以及网络覆盖方案等方面的TD—SCDMA系统高速交通干线覆盖的解决方案,经过实际测试,该解决方案完全满足了TD—SCDMA大规模建网对高速交通干线的覆盖需求。  相似文献   

18.
由于TD—SCDMA网络还处于初级阶段,在网络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弱覆盖和覆盖空洞。为了提高客户的感知度和运营商的品牌效应,使那些处于小区覆盖边缘和3G信号较差的用户不产生掉话而更好的切换至信号覆盖较好的GSM小区,2G/3G互操作起了一个很好的桥梁作用。本文通过对2/3G互操作优化的研究,引出了3A事件的附加测量参数,通过案例分析的手段,对该参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依据移动集团公司的优化思路,进行了参数设置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TD-SCDMA网络2G、3G互操作优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TD-SCDMA网络正处在逐步完善的阶段,存在一些覆盖空洞和覆盖边缘弱场强情况,这就必须引进2G、3G互操作的技术。若在TD网络覆盖空洞和覆盖边缘区域中现有的GSM网络覆盖良好,则可选择一些2G、3G互操作机制,使用户在TD覆盖边缘和掉话的前期尽早进入GSM网络系统中,从而避免出现通话质量差、掉话等现象,保障用户各项业务的正常进行,提高用户感知度和满意度,从而使GSM网络成为TD-SCDMA网络的有效补充和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