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在借鉴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利用Landsat卫星的TM和ETM 数据对珠江三角洲经济核心区域的土地利用进行了监督分类后的变化检测,探讨了该区域1998~2003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另外,本研究以1998~200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为基础数据,着重探讨了各类土地利用转化的强度和趋势,同时分析其转化机理。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经济核心区内城市逐步向外扩张,并侵占了其周边的农田用地,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农田总量的平衡,农田对其外围的林地逐步进行侵蚀,是林地总量减少的根本原因。本文通过对土地利用转化的机理研究,可以为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控制和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镇赉县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运用ArcGIS的非监督分类功能及目视解译对研究区TM影像进行了解译分析,该区土地利用变化呈现"二增、三减"的规律,耕地和盐碱地逐年增加,草地、湿地和水域面积减少.选择土地利用变化显著的地类进行降水入渗量的计算,将区域已有研究成果与研究区环境特征相结合,确定了主要地类的入渗系数,依据对研究区主要地类的入渗系数计算了土地利用变化下的区域降水入渗量变化值.  相似文献   

3.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前景展望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旨在从典型区域角度揭示土地利用变化背后的真正动因及其作用机理,进而动态模拟、预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土地利用系统的自组织性及其内驱动因子作用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研究必须与某一特定区域相联系,以便确定合适的可定量指标来体现外生驱动因子的驱动效果。系统地识别土地利用系统在不同控制状态下的驱动因子及其多种时空尺度效应,建立具有综合模拟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型,能减少土地利用系统通常受临界值域和突变所左右的局面。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识别、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过程模拟等的研究现状表明,为更好地理解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机制和原因,测度现有及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速率、过程和地点,支持政府相关决策的制定与实施,促使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应优先考虑以下研究领域:①驱动力因子识别及其作用效应的尺度依赖性;②驱动力因子的贡献量化及其在具体区域的非均一分布;③驱动力因子作用过程的自然反馈机制模型化。 [HT5H]关〓键〓词:[HT5K]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是近年来全球变化研究的焦点之一。全球和区域尺度的土地覆盖特征对全球环境状况的评估、模拟未来全球环境的情景有重要的作用。2000年在Internat ionalJournalofRemoteSensing杂志上出版了题为"GlobalandRegionalLandCoverCharacterizat ion from Remotely Sensed Data"的专辑。在此基础上,介绍、总结了国际上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全球和区域等大尺度土地覆盖研究的新进展。分别从数据源与制图的时空尺度、制图方法(数据预处理、分类、精度评估)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对现今的两个全球土地覆盖数据库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空间尺度转换是近年来区域生态水文研究领域的一个基本研究问题。其需要主要是源于模型的输入数据与所能提供的数据空间尺度不一致以及模型所代表的地表过程空间尺度与所观测的地表过程空间尺度不吻合。综述了目前区域生态水文模拟研究中常用的空间尺度转换研究方法,包括向上尺度转换和向下尺度转换。详细论述了2种向下尺度转换方法: 统计学经验模型和动态模型。前者是通过将GCM大尺度数据与长期的历史观测数据比较从而建立统计学相关模型, 然后利用这个统计学经验模型进行向下的空间尺度转换. 然而动态模型并不直接对GCM数据进行向下尺度的转换,而是对与GCM进行动态耦合的区域气候模型(RCM) 的输出数据进行空间尺度转换. 通常后者所获得的数据精度要比前者高,但是一个主要缺点就是并不是全球所有的研究区域都有对应的RCM。还详细论述了2种向上尺度转换方法: 统计学经验模型和斑块模型。前者是建立一个能代表小尺度信息在大尺度上分布的密度分布概率函数, 然后利用这个函数在所需的大尺度上进行积分而求得大尺度所需的信息。而后者是根据相似性最大化原则将大尺度划分为若干个可操作的小尺度斑块,然后将计算的每个小尺度斑块的信息平均化得到大尺度所需的信息。通常在计算这种斑块化的小尺度信息的时候,对每个小尺度也会采用统计学经验模型来计算代表整个斑块小尺度的信息。建议用斑块模型与统计学经验模型相集合的方法来实现向上的空间尺度转换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策勒县为典型研究区域,采用生态区划方法将其分为高山、山前丘陵、平原绿洲和荒漠4个区,利用遥感与野外考察数据提取研究区1990-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应用GIS空间技术对土地利用变化和人类活动作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平原绿洲区土地利用变动剧烈,环境质量的改善与退化并存,相当程度的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发生在区划交界处.林草之问在面积和质量上的变化形成对比.山前丘陵区和平原绿洲区耕地动态为总面积增加和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相互转换.分析山地-绿洲-荒漠的土地利用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区域土地利用的规划管理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7.
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会庆  苏志华 《中国岩溶》2017,36(3):352-358
喀斯特生态系统是全球典型的脆弱生态系统之一,它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服务功能和价值。回顾国内外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文献可发现,当前研究多遵循“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的研究范式,仅重视中小尺度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异质性,强调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而今后应加强基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服务”级联框架的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构建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体系,突出大尺度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拓展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权衡与协同及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福祉的影响,定量分析自然和人为因素对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亮  胡宝清 《中国岩溶》2008,27(4):335-339
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1988年、1999 年TM 影像数据以及2005 年SPOT2 /4影像数据为基础,应用谢高地等关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测算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 17年间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损害了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了约0. 91亿元,说明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了该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建议都安县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大生态建设比重。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对密云水库来水量变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俊雄  刘兆飞  张航  韩丽 《水文》2021,41(1):1-6
综合应用多种方法,评估了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对密云水库来水量变化的影响.应用Mann-Kendall全时段趋势检验方法检验不同时段降水与径流的变化趋势;结合水量平衡方法分析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利用双累积曲线方法检测了流域降水-径流关系的突变点,并探讨其原因.结果表明,1960~2016年,密云水库来水量整...  相似文献   

10.
北京城乡过渡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2  
在多时相遥感数据和实际调查数据的支持下,采用典型样带和样点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北京西部城乡过渡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受到了不同层次、多种驱动力的综合作用,人类活动从整体上改变着城乡过渡区的景观特征,政策体制转变下的经济高速增长和快速的城市化过程是北京城乡过渡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根本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投资和产业的转变与农村农业用地内部的结构调整相互结合,从城市和农村两个方向共同推动着北京城乡过渡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而地形、交通等因素则从局部尺度上决定着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方向。此外,人类个体的行为选择,尤其是就业和消费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北京城乡过渡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起着调整和修改作用。  相似文献   

11.
With the help of aerial photographs, satellite photographs and imageries, contour maps, geological and geomorphological information (personal correspondence and unpublished works), geophysical regional data, and field work, it has been possible to map a network of fractures, alignments, and faults in 26 areas (distinguishing them quantitatively and hierarchically). Links with known regional structures were also studi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linear relief elements confirms the very different density, dimensions, strikes, and function of the fracturation and also, from a microtectonic perspective, explains the activity of some active faults better. It has confirmed some previous results and improved on others; for example, the Oriente fault which is the most active in Cuba with two segments (Western: Cabo Cruz—Santiago de Cuba; Eastern: Santiago de Cuba—Punta de Maisí, the Western fault being the most active); the Nortecubana fault, forming the northern limit of the Cuban megablock, and divided into three segments; and the Cauto—Nipe fault, forming the limit of the neotectonic units, presenting two segments with three seismoactive knots.  相似文献   

12.
13.
生态补偿的研究进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尚海洋  苏芳  徐中民  刘建国 《冰川冻土》2011,33(6):1435-1443
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运用政府和市场手段,调节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公共制度.在对国内外生态补偿的概念、内涵和基本问题等理论阐述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微囊藻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佳  曹明明 《地下水》2010,32(2):133-135
随着大量含氮和磷的废水流入湖泊和江河,导致淡水蓝藻水华污染现象日趋严重。如何有效控制蓝藻水华污染和去除微囊藻毒素是摆在中外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难题。主要针对MC的产生、物化性质、毒性、检测方法和处理方法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重要的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硅灰石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介绍了硅灰石表面改性工艺及流程,通过疏水性、浸润角、吸油率和粘度等指标评价硅灰石的改性效果,优化出最佳的改性工艺条件为:硬脂酸加入量为1.0%~1.2%,搅拌速度为900 r/m in时的改性温度为80~120℃、改性时间为20~30 m in。探讨了硅灰石改性机理,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经过强烈的机械力的作用,硬脂酸首先解离形成羧酸根离子[R—COO]-,羧酸根离子再与硅灰石表面的活性点产生化学吸附和化学键合作用,使硅灰石表面实现改性。  相似文献   

16.
A.F.Rogers  王炳章 《地质论评》1945,10(Z2):184-190
(1)共矿物性质部(“Part I”)之形态一章内着重於对稱方向,创设APn,CAn等符号,以直线投影法求定晶带符号,明释晶带式样与晶系之关系,偏重于直射投影及球体赤道平面投影并晶体之书法,皆可为此书之优点。惟球顶平面投影图,各种晶面之数学关系——即面角,轴角,轴率之计算法——皆付阙如。此诸事,固较难,然为诱导学者计,何妨少举数例,以示其梗概。  相似文献   

17.
It was not possible to carry out a complete analyses of crystal, as the experiment by Ding and Shi et al.. It's analysis precision R=0.25 or more big than this, which value are not satisfied for single crystal study, but we through many test and found the best: [R(int)=14.5%]. The final fullmatix least-squares refinement on F2 converged to R1=0.0791 and wR2=0.1864 for 704 observed reflections [I 3 2s(I)]. Daomanite is orthorhombic system, space group Cmc21, a=3.7520(8))?, b=15.844(4) ?, c=5.8516(12) ?, α=β=γ=90°. V=347.86(14)?3, Z=4. Daomanite chemical formula is Cu Pt AsS 2. Idealized composition Me+M2+M2+S2=CuS ·PtA s S. There is no other similar mineral in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8.
右江断裂带是一条活动性断裂带,处于桂西断块区内.该区对地震事件有记载以来,沿断裂带曾发生了多次.4.0~5.0级的地震,属于中强地震带.濑劳-龙庄断裂是右江断裂带思林-坛洛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濑劳-龙庄断裂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构造解析的方法,对该断裂的构造样式、构造变形作用、内部分带特征等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断裂的活动期次以及构造运动方式,认为该断裂在中更新世经历了多期活动,并且其活动规模在减小,强度也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9.
古风暴学是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研究风暴活动的地质记录和历史文献资料,恢复器测之前几百年至数千年前的热带气旋活动规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一套包括研究领域、方法、技术与手段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第四纪古气候研究和过去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风暴学研究的替代指标包括:文字记载、特征的风暴事件沉积、海相化石组合、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等。这些指标单独使用时都有一定局限性。寻找新的替代指标,并运用多种指标综合分析方法提高古风暴事件的分辨率和可信度,是今后该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已有的研究多侧重于古风暴频数的研究,今后应充分利用现代风暴潮理论的新进展,通过数值模拟与替代指标研究相结合,更准确地恢复古风暴强度。同时,应加强古风暴活动的全球对比研究,以揭示风暴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为在全球不断变暖背景下台风活动的情景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钙锰矿是土壤、沉积物及海洋锰结核中常见的以3×3结构为主的一族大隧道构造氧化锰矿物.隧道中存在水分子和阳离子,形貌以片状、针状或纤维状为主.水钠锰矿→布塞尔矿→钙锰矿的转化是钙锰矿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这种转化在常压条件下受体系温度、pH、共存粘土矿物、转化时间以及前驱物布塞尔矿亚结构特点,如层间交换离子类型、浓度、以水合离子形态或与MnO6八面体空穴上方键合的强弱、结晶度、Mn(Ⅲ)的含量与迁移特点等因素影响.钙锰矿独特的结构使其所具有的离子吸附、氧化与催化特性及分子级的隧道空间等有望作为特异的分子筛、二次电池正极材料、有机反应催化荆等在环境科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