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林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0):28-28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消肿汤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胫腓骨骨折术后肿痛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两组均采取常规抗炎、止血、补液、功能锻炼等对症处理,治疗组于术后第2天开始予以口服自拟活血消肿汤。观察两组肢体消肿时间、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消肿消退时间少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自拟活血消肿汤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第4天,能明显改善胫腓骨骨折术后肿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毅  舒建国  龚革会  徐旭冬 《新中医》2014,46(11):124-126
目的:观察中药自拟方分期论治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T形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2例,2组患者均采用T形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抗感染药物与消肿治疗,治疗组术后按骨折三期予中药方剂辨证施治,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时采用X线检测骨折复位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于术后3月统计疗效,随访1年。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桡骨轴向缩短长度、尺偏角及掌倾角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2组3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1年,2组桡骨轴向缩短长度及尺偏角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良率为83.9%,对照组优良率为61.3%,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为(78.28±23.28)天,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02.47±32.19)天,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自拟方分期论治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T形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患者恢复并达到较优的复位效果,其临床疗效优于内固定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药物与消肿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方熏洗治疗桡骨远端C_2、C_3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9例和对照组90例,2组均行掌侧入路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后同时给予消肿止痛方熏洗治疗,比较2组消肿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1天和术后7天疼痛情况及术后3个月时腕关节功能。结果:消肿时间和临床愈合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术后1天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功能优良率观察组为93.26%,对照组为7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肿止痛方熏洗治疗桡骨远端C_2、C_3型骨折,可促进水肿消退,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改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化瘀消肿凝胶对面部整形术后肿胀的影响。方法:选取面部整形手术后肿胀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冰敷处理面部肿胀,观察组患者采用化瘀消肿凝胶处理面部肿胀,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3、5天的面部肿胀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3、5天的面部肿胀情况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化瘀消肿凝胶对面部整形术后肿胀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芪知甘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物理疗法及西医止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知甘汤治疗,均以7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止痛时间、消肿时间,以及术后第3、5、7天时疼痛指数、患肢最大周径,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知甘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疗效较好,可缩短消肿及止痛时间,对肿胀程度的缓解作用较西医治疗更为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彝药消肿活血汤联合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不同切口手术复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彝药消肿活血汤。观察两组膝关节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96.7%,对照组优良率83.3%,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P<0.01)。结论:彝药消肿活血汤联合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效果较好,可改善血气运行,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术后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陈海波  杨胜武 《新中医》2015,47(8):108-109
目的:观察伤科接骨片联合西医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胫腓骨骨折患者88例随机分为2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无菌换药及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伤科接骨片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2、4、6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骨折消肿时间、住院时间、骨痂生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术后4、6天,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消肿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胫骨骨折、腓骨骨折、胫腓骨骨折的骨痂生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92%,对照组为86.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科接骨片可以有效消除术后患者的肿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加快骨痂生长和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祛瘀消肿膏治疗下肢骨折术后恢复期的疗效。方法:采用祛瘀消肿膏治疗下肢骨折术后恢复期患者50例,与对照组单纯止痛、预防感染对症治疗50例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祛瘀消肿膏对气滞血瘀型下肢骨折术后恢复期患者的疼痛及血供等恢复有一定帮助,其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敦煌消肿镇痛膏对下肢骨折致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80例下肢骨折致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外科手术治疗,并于术后第2天即逐渐给予复康锻炼,观察组于下肢骨折固定术后即以消肿镇痛膏贴患处,每日更换1次.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痊愈率观察组75.00%,对照组62.50%,两组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5.00%,对照组85.00%,两组差异显著(P<0.05).膝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康复锻炼加敦煌消肿镇痛膏外用有助于下肢骨折致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四神煎应用于改善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肿胀的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1月起至2021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闭合性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根据患者对口服中药的接受度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患肢抬高、消肿药物、踝泵运动等改善肿胀,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四神煎口服。对比观察1周内肿胀、疼痛评分及术后1周切口愈合情况、术后2周踝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组在第5天和第7天的肿胀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疼痛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切口愈合情况和术后2周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神煎在改善踝关节骨折患肢肿胀方面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协定方消肿汤对四肢骨折术后肿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四肢骨折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予甘露醇消肿治疗和口服中药消肿汤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患肢肿胀程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患肢均显著消肿,两组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消肿汤在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肿胀方面疗效显著,与甘露醇消肿疗效相当,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马树云 《新中医》2016,48(7):107-109
目的:研究祛瘀退痹消肿方对微创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6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微创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祛瘀退痹消肿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关节骨折愈合时间和膝关节功能评分(HSS)、术后不同时点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HSS评分较对照组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恢复优良率观察组为94.74%,对照组为78.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周,观察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0.53%,对照组为28.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微创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加用祛瘀退痹消肿方治疗,能显著缩短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加速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五皮饮加减联合甘露醇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创伤科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76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术后嘱患者抬高患肢,观察组给予传统中医方剂五皮饮联加减合甘露醇治疗,五皮饮加减汤用法:口服,先煎至200m L,分两半,上午8点和下午4点各服一半,每日1剂,温服,甘露醇用法:静脉滴注20%甘露醇125m L, 每天2次;对照组单纯给予20%甘露醇静脉注射治疗,用法用量跟观察组一样。治疗一周后,记录并比较术前及术后第3、5、7d的肿胀度及消肿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消肿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传统五皮饮加减联合甘露醇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肿胀疗效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芪消肿汤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肿胀伴非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骨折术后患肢肿胀伴非感染性发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运用自制黄芪消肿汤内服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七叶皂苷钠静滴,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 2组术肢肿胀程度及非感染性发热持续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黄芪消肿汤可显著改善四肢骨折术后肿胀伴非感染性发热,且使用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活血消肿汤治疗下肢骨折术后下肢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观察组用活血消肿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7天、14天的肿胀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消肿汤治疗骨折术后下肢肿胀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拟消肿止痛汤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治疗后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内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自拟消肿止痛汤,对照组予桃红四物汤。观察治疗前后的VAS评分,肿胀程度,HS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第7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健侧膝关节基础周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5d、第7d患侧膝关节肿胀消退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消肿止痛汤有良好的止痛和消肿作用,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对胫腓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给予消肿汤口服联合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70例胫腓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进行观察,采用掷币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给于消肿汤口服联合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治疗1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肿胀程度明显更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肿汤口服联合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效果突出,降低胫腓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程度,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方黄柏液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低位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在中药坐浴的基础上治疗组20例给予复方黄柏液换药,对照组20例给予凡士林油纱换药。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创缘水肿及创面分泌物情况。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治疗组创面愈合率及肉芽生长情况两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两组在水肿、分泌物两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7天、第14天,治疗组在此两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黄柏液能显著缩短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加快愈合速度,有明显的抗炎、消肿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伤科消肿汤口服联合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胫腓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4例,分别给予伤科消肿汤口服联合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和单纯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伤科消肿汤早晚各1袋温服,每袋150 mL,连续服用7 d;静脉滴注20%甘露醇,每次150 mL,每8 h注射1次,连续注射7 d。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测量患健侧小腿周径并比较2组患者患侧小腿肿胀值(患侧小腿周径-健侧小腿周径),并于术后第7天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标准评价疗效。结果:2组患者小腿肿胀值在术后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时间效应,治疗后肿胀值逐渐降低(F=555.770,P=0.000);2组患者术后小腿肿胀值总体上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存在分组效应(F=0.354,P=0.555);术后第1天、第3天2组患者小腿肿胀值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42±1.30)cm,(4.20±1.15)cm,t=0.612,P=0.543;(3.74±1.21)cm,(3.53±0.99)cm,t=0.668,P=0.507];术后第5天、第7天伤科消肿汤联合甘露醇组小腿肿胀值低于甘露醇组[(1.96±0.82)cm,(2.60±0.76)cm,t=-2.773,P=0.008;(1.03±0.56)cm,(1.44±0.54)cm,t=-2.496,P=0.016];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3.826,P=0.000);伤科消肿汤联合甘露醇组小腿肿胀值比甘露醇组降低得更快。术后第7天,伤科消肿汤联合甘露醇组显效20例、有效4例,甘露醇组显效10例、有效14例,伤科消肿汤联合甘露醇组的临床疗效优于甘露醇组(Z=-2.950,P=0.003)。结论:采用伤科消肿汤口服联合甘露醇静脉滴注,可以更快地减轻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肢肿胀,其疗效优于单纯甘露醇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活血消肿方治疗踝部骨折早期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踝部骨折早期肿胀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50例,分别为活血消肿方组、七叶皂苷钠组及联合用药组,各组分别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肿胀及疼痛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天,联合用药组肿胀度、疼痛较用药前改善(P<0.05);与七叶皂苷钠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5天,3组肿胀、疼痛较用药前均显著改善(P<0.05,P<0.01);联合用药组肿胀、疼痛改善更显著,与七叶皂苷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7天,3组肿胀、疼痛均较用药前进一步改善(P<0.01);联合用药组、活血消肿方组肿胀度降低较七叶皂苷钠组更明显(P<0.05,P<0.01)。结论:活血消肿方能够显著改善踝部骨折早期肿胀、疼痛症状,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则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