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神经内科诊治规范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康复训练治疗。采用Fugl-Mayer评分量表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后的不同时间点的评分逐渐提高,但在治疗后10 d、20 d均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资料和方法   1998年 12月至 2 0 0 1年 8月住院患者 6 8例 ,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 ,并经头颅CT证实。病程均在 1周内 ,为基底节病变 ,脑出血量 2 5~ 4 0ml ,均首次发病 ,除外意识障碍 ,感觉性失语 ,明显智力障碍、严重心肝肾合并症及轻度运动障碍 (Fugl-Mayer评分 >84分 )。分为康复组36例 ,男 2 5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5 8.6岁 ;脑梗死2 6例 ,脑出血 10例 ;对照组 32例 ,男 2 3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5 8.2岁 ;脑梗死 2 1例 ,脑出血 11例。两组患者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在急…  相似文献   

3.
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90例患者由护士进行踝关节护理,包括下肢的正确摆放。伸髋、屈膝、背屈踝运动、桥式运动等,对照组60例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3周后,以踝关节功能情况及下肢运动功能Brunmtrom分级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84例占93.3%,对照组有效51例占85.0%,治疗组踝关节功能无障碍81例占90%,有障碍9例,对照组无障碍18例占30%,有障碍42例,2组比较P〈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踝关节护理越早,实施效果越好,可减少后遗症,恢复步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松动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9例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神经松动术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踝关节痉挛,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中下肢部分评定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患侧CSS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1);2组患者FMA、BBS及ADL能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神经松动术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的踝关节痉挛,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降纤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强化训练对严重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该探讨了严重脑卒中偏患行之有效的康复训练办法。方法 对42例较年轻的严重脑卒中偏瘫患采用一系列的强化训练对策,平均训练3个月后观察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步行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ADL)改变情况。结果 其中27例恢复独立步行能力,大大提高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但这此措施对提高手臂功能无效。结论 强化训练对较年轻的严重脑卒中患运动功能恢复,提高自理能力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观察偏瘫侧电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肌张力增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偏瘫侧针刺疗法,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针刺疗法。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8周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结果 治疗4周和8周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和MB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的FMA评分和MBI评分分别为(68.40±7.60)分和(72.45±12.64)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偏瘫侧电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疗效优于采用传统针刺治疗结合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训练的康复指导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李雪兰  王惠清 《现代康复》2001,5(1):154-154
对12例脑卒中患早期实行康复护理训练,结果显示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显提高(P<0.01),提示训练脑卒中患庆采用现代护理训练方法,早期康复能促进脑卒中偏瘫肢体能力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日常生活(ADL)能力。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早期应用电针治疗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配合电针治疗的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患者均在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组同时配合电针治疗,疗程为2个月。采用Fugl-Meyer评分评定患者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均有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合电针的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促进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12.
谭婉雯  杨冰霞 《护理研究》2009,23(7):1905-1906
[目的]探讨感觉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给予组常规药物治疗和运动功能训练基础,观察组另外增加感觉功能训练.8周后比较两组病人惠侧感觉及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感觉及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感觉功能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感觉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给予组常规药物治疗和运动功能训练基础,观察组另外增加感觉功能训练,8周后比较两组病人患侧感觉及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感觉及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感觉功能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发病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共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用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进行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FM A和Barthel评分,统计其护理满意度,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 FMA和Barthel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均取得一定的效果;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MA和Bar-thel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干预患者满意率高达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介入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针对非瘫痪侧肢体进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2例脑卒中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只针对患侧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健侧肢体运动和感觉等功能训练,如卧位或坐位或站位进行主动训练并进行深浅感觉训练,运动量适中,防止疲劳;对于健侧肢体活动受限或深度昏迷的患者采用被动训练,并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评定和平衡功能评定。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对健侧进行康复训练也可以对患侧肢体功能恢复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病情稳定且病程<6个月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运动想象训练,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进行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Barthel指数(BI)、5m最快折返速度、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下肢部分)评定.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且治疗组的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和5m最快折返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运动想象疗法能更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下肢的运动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motor imagery therapy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physical training on hemiplegia lower extremity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Methods Thirty hemiplegic patients meeting the eligible criterion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 treatment group (n = 13 ) and a control group ( n = 17).All subjects accepted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ve treatment.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otor imagery therapy after physical training, while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hysical training only.Motor function was measured by the percentages of changes in maximum loading on affected lower limb (PL%), Barthel index (BI), 5m maximum back and forth walking speed (5m MBFWS), Berg balance scale ( BBS), 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 lower limb) (FMA-L) before the beginning of training and at the end of sixweek training.Results In both groups, all measurements at the end of training improved significantly ( P < 0.01 )compared to that at the beginning of training.After the whole training course, PL% and 5m MBFWS (m/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compared to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 and the other measurement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Motor imagery therapy had positive effect on hemiplegia lower extremity function of sub-acute strok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7.
应用MAS法评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应用运动评分法(MAS)评测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并与Barthel指数评分法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MAS法与Barthel法在总分及轻、中、重分型上均高度相关,γ值分别为0.80、0.89,P值均小于0.001,支持MAS法对评测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的有效性。结果还表明,MAS法及Barthel法分别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如上肢肌力与上肢功能,手肌力与手的运动及精细活动、下肢肌力与步行能力均高度相关。MAS法是一种较好的定量评测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早期神经促进技术和感应电治疗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10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神经促进技术加感应电治疗)和对照组(单予神经促进技术治疗)。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定(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巴氏指数(BI),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0周,由同一医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上、下肢的FMA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ADL评定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配合感应电治疗能提高神经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运动功能和ADL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病情稳定且病程<6个月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运动想象训练,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进行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Barthel指数(BI)、5m最快折返速度、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下肢部分)评定.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且治疗组的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和5m最快折返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运动想象疗法能更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下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法淋巴引流技术对脑卒中偏瘫侧上肢水肿及上肢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上肢水肿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手法淋巴引流(manual lymphatic drainage,MLD)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神经肌肉促通、上肢被动和主动训练、物理因子治疗等多项措施;MLD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实施手法淋巴引流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水肿程度及Fugl-Meyer量表得分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疼痛、水肿程度均较治疗前减轻,Fugl-Meyer量表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MLD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水肿减轻程度及Fugl-Meyer量表得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手法淋巴引流技术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患者偏瘫上肢水肿、疼痛及运动功能,且方法操作简单、无创,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