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密度泛函方法B3LYP/aug-cc-pVTZ分析了腺嘌呤和质子化腺嘌呤的低能稳定异构体的结构和振动光谱. 结果发现, 对于中性腺嘌呤分子, 腺嘌呤的异构体N9H比N7H的能量低32.76 kJ·mol-1(在极化连续模型下为6.28 kJ·mol-1). 基于标度量子力场方法所得到的势能分布, 对异构体N9H的部分振动基频重新进行了归属. 在极化连续模型下, 质子化腺嘌呤分子有5种低能稳定构型, 其中N1位质子化的9-位氢腺嘌呤最为稳定. 基于振动模式分析, 对这种最稳定构型的振动基频进行了归属, 并对腺嘌呤在pH=1的高氯酸溶液中的实验拉曼光谱进行了指认.  相似文献   

2.
珍珠粉和贝壳粉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珍珠粉是将珍珠贝壳动物马氏珠母贝、蚌科动物三角帆蚌或褶纹冠蚌等双壳动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用物理的方法粉碎磨细而成的粉状物,自古以来就是名贵中药,具有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之功效[1]。但是,市场上常出现以将蚌壳用碱去除其表面的角质层研细而成的贝壳粉,混充珍珠粉。查阅文献发现,由于珍珠粉和贝壳  相似文献   

3.
利用超声分子束技术、同步辐射和反射式飞行时间质谱仪得到了Kr和Kr2的光电离质谱和光电离效率谱,确定了Kr和Kr2的电离能,利用Gaussian-03程序中的MP2(Full)/6-31G*,QCISD/cc-pVTZ以及B3LYP/6-31G方法优化了Kr2的结构,计算了它们的振动频率和电离能,计算结果显示:当采用相同的理论水平和皋组时,随着Kr同位素质荷比(m/z)的增大,它们结构和电离能保持不变,而振动频率逐渐变小.与此同时,用G2方法计算了Kr(84)和Kr2(168)的电离能,它们的电离能的理论值与实验结果符合得比较好.  相似文献   

4.
凌永乐 《化学教育》1997,18(12):39-41
电石是碳化钙的俗名,电石气是乙炔的俗名。它们从化学家们实验中偶然被获得而无所应用转变到大规模生产而成为合成材料的基石。  相似文献   

5.
张光霞 《化学教育》2013,34(8):78-80
在古埃及、希腊和阿拉伯语文献中没有“炼金术”和“化学”的区别。文艺复兴以后的拉丁语文献中逐渐出现了alchemia和chemia两个词。其中alchemia直接来源于阿拉伯语(al-kīmiya),而chemia更多地来源于希腊语文献中的χημεíα。尽管这2个词的来源不同,但它们基本上是同义词,很难从字面上把它们区分为现代意义上的神秘“炼金术”和实验“化学”。所以,这2个词的出现不能作为“炼金术”与“化学”两个学科独立的依据,在拉丁语文献中炼金术与化学没有明显区别,这也是近代科学发展中神秘法术与经验知识混合的一个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6.
采用包内孕育法研究了稀土和氮对高碳当量灰铸铁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的影响。灰铸铁采用中频感应电炉熔炼,化学成分为C34%~35%,Si23%~24%,Mn070%~075%。稀土和氮采用稀土硅铁合金和锰氮铁合金以孕育剂形式加入。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7.
阿达玛变换光谱和成像技术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达玛变换(HT)作为一种多通道光谱调制技术,具有多通道同时检测能力、多通道成像能力以及适用于数据处理等优点。综述了近十年来HT光谱和成像技术在分析科学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主要从HT模板编码技术和HT激发序列应用技术等方面讨论了其最新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槐花和槐米中芦丁和槲皮素的毛细管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β-环糊精修饰区带毛细管电泳-内标定量法分析槐花和槐米中芦丁和槲皮素。在优化的条件下,芦丁和槲皮素在7min内得到基线分离。芦丁和槲皮素线性范围分别为1-200μg/mL、0.4-100μg/mL,检出限分别为0.3μg/mL、0.1μg/m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4%、2.6%。  相似文献   

9.
根据一般化学反应方程式,给出了理想气体化学反应Gibbs自由能随反应进度变化的关系式。该式由3部分组成,第1部分对应于标准压力和给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摩尔生成Gibbs自由能之和随反应进度的变化,是化学反应的温度调控项;第2部分对应于压力对Gibbs自由能的贡献,是压力调控项;第3部分是混合熵的贡献,是决定化学平衡的重要因素。因此,一个化学反应,向什么方向进行,进行到什么程度,可以通过温度和压力的调控来实现。以合成氨和工业合成气为例,讨论了如何利用压力和温度的调控,实现反应方向和平衡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光谱技术以及分子模拟手段研究了CopC与hemin的相互作用。紫外可见光谱表明hemin中Fe3+可能与CopC中的组氨酸(His1或His91)形成配位。此外,荧光光谱表明CopC与hemin的主要弱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圆二色谱、化学变性、荧光寿命以及同步荧光实验表明hemin与CopC的配位使得CopC的稳定性降低,并且色氨酸周围环境的疏水性减弱。紫外可见及荧光光谱表明,两者结合常数在106左右,结合比为1,hemin与CopC中唯一的色氨酸(Trp83)的距离为1.06 nm。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模拟了CopC与hemin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hemin中Fe3+可能与CopC中的组氨酸(His1)形成与卟啉环平面垂直的轴向配位,并且与Trp83距离为0.96 nm,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基于改进的旋转异构态方法,推导了对称双取代基高分子链的均方回转半径和均方偶极矩公式,用于研究聚四氟乙烯(PTFE)、聚二甲基硅烷(PDMS)和聚乙烯(PE)链构象依赖的性质.计算得到长链聚四氟乙烯PTFE4(四态模型)和PDMS的构型参数值分别为0.44·mol0.5·g-0.5和0.43·mol0.5·g-0.5,PDMS链的相应温度系数值-7.32×10-3K-1,它与PTFE和PE的值(约-1.00×10-3K-1)相差较大.得到长链PTFE和PDMS的均方电偶极矩特征比结果都很小,如PDMS链的特征比为0.27,说明虽然PTFE和PDMS的侧基键C—F和Si—CH3都有强极性,但其聚合物却是非极性的电介质,具有较好的电绝缘性能,可见高分子链的构象和结构也对聚合物极性和电学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得到短链PTFE和PDMS(重复单元x10)均方偶极矩表现出明显的端点效应,特征比随x的改变而呈现明显的波动,这与Flory等的计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了迄今已知的一百多个氮酸和氮酸酯的结构特点和稳定性的基础上 ,运用共轭体系中电子效应的平衡理论 ,结合对分子结构类型的划分 ,提出了氮酸和氮酸酯的结构和稳定性关系的经验性规则 ,并且预言稳定的氮酸和氮酸酯应具有满足电子效应匹配原则的C类型的分子结构 .  相似文献   

13.
蓖麻油和聚氧乙基蓖麻油的结构和组成的波谱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蓉  靳焜  彭勤纪  张华 《应用化学》2002,19(4):373-0
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红外光谱法;蓖麻油和聚氧乙基蓖麻油的结构和组成的波谱表征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苯并分子C12H6的垂直共振能(VRE), 建立了定域片断分子轨道(LFMO)和自然键轨道(NBO)两种基组, 并在两种基组之上进行NBO能量分析和Morokuma能量分解. 在NBO能量分析中, 两种基组的VRE都是稳定的; 而在Morokuma能量分解中, VRE的稳定性取决于基组. 在NBO能量分析中, Fock矩阵的一次性对角化忽视了σ体系和π体系之间的电子耦合作用. 故NBO基组和NBO能量分析方法在计算VRE时似乎都不合理.  相似文献   

15.
色谱法分离硒和碲,多以强酸为洗脱液[1,2],有关高效离子交换色谱法(HPIEC)分离硒、碲的工作,似尚未见报导。本文用HPIEC法在十分钟内分离并测定了硒和碲。  相似文献   

16.
共轭效应和芳香性本质的争论和它们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共轭效应是稳定的”是有机化学的最最基本原理之一。但是,自30年代起,键长平均化,4N+2芳香性理论,苯环D~6~h构架的起因,分子的构象和共轭效应的因果关系,π-电子离域的结构效应等已经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Vollhardt等合成了中心苯环具有环己三烯几何特征的亚苯类化合物,Stanger等合成了键长平均化,但长度在0.143~0.148nm的苯并类衍生物。最近(1999年),Stanger又获得了在苯环中具有单键键长的苯并类化合物。在理论计算领域,争论主要表现在计算方法上,集中在如何将作用能分解成π和σ两部分。随着论战的发展,作用能分解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Huckel理论在有机化学中的绝对权威也受到了挑战。为此,简要地介绍了能量分解法的发展史,对kollma法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此外特别介绍了我们新的能量分解法,及在共轭效应和芳香性的研究中的新观点和新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对肼基二硫代甲酸酯衍生物的希夫碱配合物的研究已有不少报导,这是由于这类配体可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多种不同组成和立体结构的配合物以及已发现的抗癌,杀菌和抗病毒活性。其配体的抗菌活性可能是由  相似文献   

18.
章慧  齐爱华  李丹  李荣兴 《大学化学》2022,37(1):220-235
概述了19世纪以来光学活性和手性光谱的发现和发展,着重对旋光色散(ORD)、电子圆二色(ECD)和振动圆二色(VCD)光谱的发展背景和基本原理作出介绍。其中特别提及华人科学家徐光宪和徐云洁在手性光谱发展历程中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朱万森 《大学化学》2002,17(2):53-54
介绍了分析测试中应用的假设检验和显著性检验,讨论了置信度选取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阿魏酸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其中生物合成法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阿魏酸因其独特而优良的药理活性在食品、保键品、化妆品、医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