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胃肠动力学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随着纤维内镜、放射影像、核素显像、超声诊断、以及腔内测压、胃肠电图、呼气试验、动态PH监测等胃肠动力检查方法的开展,老年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研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趋势和动向,对此组疾病的认识亦日趋深人。现着重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讨论如下。1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者本身无食管器质性损害,亦无影响食管运动的全身性疾病,包括贲门失弛缓症、弥漫性食管痉挛、尖嘴销样食管、非特异性食管动力障碍:继发性者包括由系统性硬化症、糖…  相似文献   

2.
消化道动力障碍可引起许多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运动减弱可以引起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等变化.促动力药物包括多巴胺受体阻断荆、5-HT4受体激动剂,通过增加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促进胃和食管内容物排空,减少胃食管反流对食管下段黏膜的刺激.  相似文献   

3.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disorders of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DGIM)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指因胃肠动力紊乱引起的以各种消化道症状为临床表现的疾病,可以是消化系统本身的动力障碍性疾病,如贲门失弛缓症、胃食管反流病、慢传输型便秘等;也可以是消化系统以外的疾病累及消化系统所致,如糖尿病胃轻瘫、结缔组织病导致的胃肠动力障碍等。  相似文献   

4.
创伤后胃肠道动力学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婧  李兆申 《上海医学》2000,23(5):299-301
胃肠功能紊乱是创伤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此影响到患者的药物治疗 ,营养摄入、吸收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种检查往往不能发现器质性胃肠道病变。近年来 ,随着胃肠动力研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对创伤后患者的胃肠动力改变有了进一步研究。认为胃肠动力紊乱是胃肠功能紊乱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以创伤性脑损伤 (TBI)、脊椎伤(SCI)、烧伤为重点 ,对创伤后胃肠道动力的变化、相关机制以及目前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一、创伤后胃肠动力的改变(一 )食管 食管的直接损伤可导致动力异常。Dan…  相似文献   

5.
胃肠动力研究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近20年来,国外对胃肠动力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已从宏观深入到微观,国内对胃肠动力的研究已逐渐起步。现就胃肠运动障碍的检测作一综述。 食管 食团及液体通过食管时受食管的蠕动和重力的影响,食管功能的改变会影响食团的通过。 1 X线检查 X线透视是筛查食管运动疾病的一项有价值的、敏感的技术。食管钡透可作为疑有食管疾病者的首选方法。X线电影记录对检查咽、食管上部的运动有重要意义,它可观察吞咽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疾病,是上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与酸或胆汁相关,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胃灼热、反酸、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管以外的组织损害.胃食管反流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值得引起重视,由于胃食管反流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可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故在临床上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食管功能性疾病的动力学经常是多方面的既有食管上、下括约肌的改变,也可同时出现食管体部运动功能紊乱,故此。食管压力测定对食道运动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利用瑞典CTD-SYNECTLCS公司生产台式高分辨多导胃肠动力监测测定353例具有胸骨后痛、烧心、暖气、吞咽困难等症状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常的胃肠蠕动对于完成食物的机械消化、化学消化和吸收等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当胃肠动力发生障碍时,就会引起胃肠运动功能失调。临床上的胃动力障碍性疾病有功能性消化不良、食管反流病、胃痉挛、假性肠梗阻和肠易激综合征等。临床上治疗这类疾病多采用促动力药物来增强胃肠神经肌肉的张力,从而解除异常症状。目前,临床常见的主要胃肠动力药有吗丁啉、胃复安、红霉素和西沙必利等。现将这几种促动力药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食管功能性疾病的动力学经常是多方面的,既有食管上、下括约肌的改变,也可同时出现食管体部运动紊乱,故此,食管压力测定对食道运动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利用瑞典CTD-SYNECTLCS公司生产的台式高分辨多导胃肠动力监测系统测定了53例具有胸骨后痛、烧心、嗳气、吞咽困难等症状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讨论腹胀临床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胃肠动力障碍可导致胃肠内容物传输时间延长,引起腹胀或便秘,如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及假性肠梗阻等.对于此类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的治疗,除应用胃肠运动调节剂和促动力药外,还应遵循个体化原则,采取心理、饮食、药物、生物反馈等方面的综合性治疗措施.由消化系统或全身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腹胀患者,应在明确导致腹胀原因的基础上,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包括外科手术治疗,去除病因.针对腹水发生的原因采用内科或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该病发病机制复杂,危险因素众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外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尚未统一,胃食管反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有质子泵抑制剂,促胃动力药物及外科手术等,目前,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和胃肠动力药物长期使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疾病所造成的副作用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因此,需要寻找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本研究就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的新型治疗手段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的药物治疗刘新光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00034)胃肠动力障碍疾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几乎占胃肠道疾病的半数以上。此组疾病虽属功能性疾病,但近年来却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随着内镜、核素和影象学检查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胃肠动力疾病的...  相似文献   

13.
反流性食管炎(Rcfluxesophagitis,RE)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一种原发性上消化道运动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低下及食管廓酸能力下降,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胆汁反流入食管,刺激食管粘膜并造成损伤,从而引起烧心、反酸、胸痛等临床症状。临床上习惯用心受体拮抗剂和促动力药治疗该病,效果不很理想。本报告34例经常规治疗3个月以上,仍不能控制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必要时联合胃肠促动力药莫沙必利治疗后,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胃肠动力障碍是多种不同病因与发病机制所致的一系列疾病的共同表现.较常见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包括胃食管反流病、慢传输型便秘、糖尿病性胃轻瘫、先天性巨结肠等.  相似文献   

15.
郭旭  杨云生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2):3357-3359
胃食管返流病(G astroesophagea l R eflux D isease,GERD)是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指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慢性的不正常的返流进入食管,并且引起严重的持续不适感。GERD主要表现为烧心、反酸或食物返流,它可引起食管糜烂、溃疡、出血、狭窄等[1~3],类似于糖尿病、高血压及其他常见疾病一样,可以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GERD还有增加发展为B arrett食管及食管癌的危险[5~6]。目前GERD的治疗主要分为内科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及内镜下治疗等三种方法。内科药物治疗主要依靠胃肠动力药物及抑酸药,后者包括H2受体阻滞剂及质子泵…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食管疾病(functional 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FDE)是功能性胃肠疾病的一部分,以典型的食管症状为表现,而不能用结构障碍、病理组织学异常、动力紊乱或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来解释。因此,如有食管异常酸暴露、相关症状与胃酸反流关系密切或抗酸治疗有效时,宜首选诊断GERD。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是以反酸、烧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胃肠道动力障碍的慢性疾病,其在亚洲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西医常用抑酸药物、促胃肠动力药物及抗反流手术治疗,但疗效不佳、极易反复且不良反应明显。中医以其辨证论治的思路,治病求本,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该文从中医治疗GERD的手段为切入点,分别从内服法、外治法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刘福银 《微创医学》2001,20(3):324-325
胃食管返流(GER)是儿科常见的上消化道动力紊乱,可导致胃食管返流病(GERD)。由于新生儿、小婴儿胃食管的解剖生理、神经调控的特点,尤其是下食管括约肌(LES)的不适当松弛,GER在儿科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就诊率。GER能引起消化系统症状和其他系统的合并症,严重者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并可窒息而危及生命,对有合并症的小儿GER需进行治疗。我院儿科门诊自1997年10月对胃食管反流患儿采用新型全胃肠促动力药普瑞博思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倩 《医学综述》2012,18(12):1809-1811
多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可以出现食管动力障碍,如进行性系统性硬化、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炎性肌病、强直性脊柱炎、重症肌无力等。通常表现为反流症状或吞咽困难。但部分食管动力障碍的患者无临床症状。各种自身免疫疾病导致食管动力障碍的特点各不相同,治疗方面除采取对症治疗外还应重视治疗原发病。现就近年来自身免疫疾病导致的食管动力障碍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机械通气已 经成为ICU进行呼吸功能支持的常用方法,但有研 究发现,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动力障碍发生率较高,在 鼻饲过程中经常并发胃排空延迟和胃食管返流。若 未积极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则可能导致吸入性肺 炎、营养不良以及肠道细菌异位等并发症,并最终导 致院内死亡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等[1]。目前临床应 用的促胃肠动力药物如甲氧氯普胺、莫沙必利、红霉 素等有一定的作用,笔者应用针刺足三里的方法治 疗机械通气患者的胃排空障碍,取得满意疗效,现报 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