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对等系统中,由于其开放和动态的特征,通常使用模拟人际网络的信任机制来指导节点的协作决策,信任管理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文中提出的模型分别使用可信度和不可信度对节点的正面行为和负面行为进行信任评估.在模型中,针对不熟悉的节点,通过综合在信任查询时所获得的信任反馈获知其声望.给出了一个基于节点的信任和声望的文件提供者选择方案.在使用该模型的文件共享网络仿真实验中,恶意实体被有效地隔离,网络性能也得到了提高,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节点模型和数值模拟实验,研究了碳纤维加固梁柱边节点的受力性能.经过对加固前后的节点构件进行加载实验,得到了加固前后梁表面应变和节点区的最大剪应力数据,对比分析表明,碳纤维对混凝土具有约束作用,可以减小梁端的变形.同时建立了三组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梁柱节点的尺寸、配筋率、轴压比都是影响节点受力的因素,粘贴于混凝土表面的碳纤维可有效地参与混凝土共同受力,并且承担了大部分的荷载,降低了混凝土的应力水平,节点区粘贴碳纤维片材可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网络测量破解了 PPStream(PPS)直播系统的缓存结构和共享机制,发现:与 PPLive(PPL)滑动的共享窗口不同,PPS 具有跳跃的共享窗口.利用“窗口跳跃模型”分析了 PPS 的共享机制对节点间的互惠关系的影响,发现:跳跃的共享窗口将造成节点相位波动.根据该相位波动特征建立模型来描述处于不同相位的人数.数值评估与系统仿真都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带宽资源争抢造成节点相位波动的特征,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系统的带宽分配策略以保证节点的播放进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P2P网络中节点的异构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动态服务能力的自适应邻居节点选择算法.首先,为分析节点的动态服务能力特性,对流媒体直播系统进行建模,并根据该模型将系统节点按照服务能力分为不同的级别.再采取随机行走的方式选择邻居节点,随机行走过程结束时的节点被加入备选邻居列表.为保证备选邻居节点拥有较强能力,根据节点服务能力动态调整随机行走的期望静止概率分布,采用Metropolis-Hastings算法计算转移矩阵以满足期望静止概率分布.详细描述了节点加入、退出过程以及邻居节点更新策略,以确保节点负载的均衡及系统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显著提高系统性能,降低系统延时,同时对动态网络环境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索网动态抛物面成形,以索网中单根柔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单根索动态找形技术.由于采用多杆单元代替柔索进行成形分析会带来较大的误差,因此使用两个控制节点间柔索作为一个索单元,在考虑索的自重及温度变形的情况下,建立了索单元几何与力学模型.在索单元几何与力学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最佳悬链线拟合抛物线方法.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最优控制节点数目及拟合抛物线的控制节点坐标.  相似文献   

6.
在四榀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及两榀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缩尺模型抗震性能试验的基础上.对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和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梁端抗弯承载力、梁端抗剪承载力、位移延性及耗能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材料能明显提高节点的初裂值及抗剪承载力,有较好的延性。从而可以在核心区少配箍筋.甚至不配箍筋.这样既保证了抗震性能要求.又解决了框架节点区钢筋密布而带来的施工困难.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针对因特网的覆盖网络中多服务在不同服务节点的部署问题,提出了一种保证平均请求转发延迟满足服务质量要求,以最小化服务部署规模为目标的服务部署模型.该模型在传统的单服务部署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多服务的分配任务;为了合理均衡利用服务节点的服务器资源,引入并发上限限制单节点的并发数目.证明了该模型属于非确定性多项式时间完全问题,提出了两种贪婪启发式算法,两种算法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求解.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和启发式方法能够大大降低服务部署规模,分别将服务部署规模降低为原始规模的41%和47.8%.  相似文献   

8.
简单介绍了有限元理论分析中的几个问题,用Ansys软件计算了一系列节点模型,得出了节点域的抗剪、抗弯承载力及各参数对节点域承载力的影响情况,并用试验结果和计算公式验证了有限元计算结果.根据计算及结果分析,对实际工程中节点域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Internet拓扑建模是进行Internet研究的基础.基于现有的网络拓扑生成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Internet拓扑模型EPLOD.该模型很好地遵循了幂律分布,还有效地降低了AS节点的平均度数.实验结果证明了EPLOD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高压电气设备的计算模型,应用子空间迭代法对几类典型的高压电气设备进行了具体数值分析,比较了刚性节点体系与柔性节点体系力学计算模型之间的模态差异.计算结果表明,高压电气设备的计算模型采用柔性节点体系更符合实际,即计算中应计入瓷套管之间以及设备与支架之间的连接转动刚度,所得结果可为高压电气设备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钢结构框架节点分为铰接连接、半刚性连接、刚性连接.其中焊接节点按刚性连接计算,然而这种节点在地震作用下容易破坏而失效,失去承载力;半刚性连接多以高强度螺栓连接为主,在地震作用下表现出延性的特点,节点区域有一定的耗能作用,在强震作用下,节点进入塑性,对结构有一定的消能保护作用.通过对半刚性节点的二阶非弹性分析,对比了刚性节点和半刚性节点的弯矩一转角关系,节点.位移关系,比较了地震作用下结构顶层处的的单元弯矩数值,认为半刚性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较刚性节点优越,对钢结构设计及计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对结构受力产生一定影响的问题,利用精细传递矩阵原理对其进行静力分析.采用三参数力学模型模拟半刚性连接梁柱节点的弯矩-转角性能,用螺旋弹簧模拟节点连接的半刚性.根据精细传递矩阵法原理和结构的平衡微分方程,推导了半刚性连接钢框架静力分析的精细传递矩阵,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进行了算例计算.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有效,可用于结构的初步设计和最终校核;梁柱连接的半刚性使结构的内力发生重分布,进行钢框架结构分析及设计时应考虑半刚性连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木结构半刚性结点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榫、卯单元的部位既不是刚结点,也不是铰结点,而是具有半刚性节点性质的单元.为了准确地逼近这种半刚性的榫卯连接刚度,本文总结了木结构半刚性单元研究进展,建立了便于分析计算的榫、卯有限元模型,利用MSC有限元分析软件得到数值计算结果与十字形试验结果模型相比对,采用响应面方法和优化迭代方法得到榫、卯半刚性单元的参数值.该分析方法和结果可应用于大型木结构整体分析中.  相似文献   

14.
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结构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系统介绍了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结构的划分标准、连接形式以及连接模型 ,对不同的连接模型进行了比较 ,说明了各自的优缺点 ;指出半刚性设计理论的完善以及设计方法的应用将会对结构安全及经济性带来积极的影响。因此 ,在钢框架的分析和设计中 ,应考虑节点半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半刚性钢-混凝土组合节点抗震性能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刚性节点具有良好的塑性,可以增加结构的阻尼,延长结构自振周期,减小震幅,从而降低震害,是抗震的理想选择之一.由于半刚性组合节点的研究资料相对较少,人们对其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的认识还远远不足,为了避免和减小地震灾害,分析半刚性钢-混凝土梁柱节点破坏机理并提出抗震设计对策和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笔者介绍了国际上对半刚性组合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状况和近年来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探讨了地震荷载作用下组合节点力学模型的建立,指出了半刚性组合节点抗震性能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扣件式模板支架应用的越来越广泛。然而由于施工缺陷扣件式模板支架的直角扣件达不到进一步相应规范要求,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越来越严重。直角扣件是介于刚接和铰接的半刚性节点,资料表明半刚性节点的取值对其极限承载力有一定的影响。文中运用特征值屈曲分析,结合数值分析方法,进一步探究与极限承载力的关系。研究表明,拧紧力矩较小时,初始转动刚度值的变化对承载力影响非常显著,性扣件式模板支撑体系的极限承载力值随半刚性值的增大呈非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17.
门式刚架梁柱Γ形节点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成了4个门式刚架梁柱Г形端板连接节点试件的拟静力破坏试验,对设加劲肋的外伸式端板连接节点的承载力和刚度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必须考虑Г形端板连接节点刚度对承载性能的影响,节点转动主要由节点域的剪切变形引起,受拉区的螺栓同时受弯矩和轴力作用.结合试验研究结果,对现行规范的相关设计原则进行了分析和验证,讨论了我国现行规范关于外伸式端板连接的设计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5个原型试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分析了各种节点的能量耗散机制.这些节点是在钢框架中的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和顶底角钢带腹板半刚性连接.通过试验测量,梁柱节点重点部位的应变情况和节点域加劲板的变形情况,给出了各类型节点的M-θr滞回曲线,计算了节点初始转动刚度R0、试验终止时的节点弯矩Mmax, 试验终止时节点转角θr和梁截面塑性弯矩Mpb.所得结论对工程设计和施工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借鉴框-剪结构分析方法,基于协同工作原理,考虑混凝土梁与核心筒间刚域、混凝土核心筒的剪切变形、钢框架轴向变形以及钢柱与混凝土梁的半刚性连接的影响,建立了含刚度特征值的混合结构变形曲线方程。再将混合结构视为连续弹性无限自由度结构,建立自由振动微分方程,推导了混合结构的自振周期公式。通过图表分析了与刚度特征值有关的自振周期系数中各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刚域的存在减小了结构自振周期,核心筒剪切变形、钢框架轴向变形及梁柱半刚性连接使自振周期增大。  相似文献   

20.
考虑半刚性组合钢框架中组合节点对框架特性的影响,针对不同的约束系数对组合钢框架进行了整体分析,比较了在不同节点约束系数下框架的内力及位移分布特点,对在传统分析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半刚性连接及楼板组合作用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