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C臂CT在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51例患者51个孤立性肺结节(SPN)于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VATS)术前行C臂CT引导下Hook- wire定位技术,并统计该技术的成功率、定位时间、并发症、VATS转开胸手术率,以及SPN平均大小,距脏层胸膜距离、病理学结果。结果 C臂CT引导下Hook- wire定位成功率100%,平均定位时间16 min,无症状气胸发生率7.8%,无症状出血率21.6%,1例(2.0%)发生脱落,SPN平均大小10.7 mm,距脏层平均距离25.3 mm,穿刺距离(皮肤至肺结节的距离)66.7 mm,恶性SPN占60.8%。结论 C臂CT引导下Hook- wire肺小结节定位准确、安全、快速,是一种高效的引导方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C臂CT在肺小结节(直径 ≤ 3 cm)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9月-2012年3月在C臂CT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的肺小结节55例,病灶直径1.0 ~ 3.0 cm。术前、术中及术后均行C臂CT扫描。结果 C臂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灵敏度86.8%(33/38),特异度100%,无假阳性病例,假阴性率13.2%(5/38);气胸11例(20.0%),2例行闭式引流术;咯血2例(3.6%),无需特殊处理而自愈。结论 C臂CT引导肺结节(≤ 3 cm)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定位准确,能提高肺小结节穿刺阳性率,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影像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刘丽  陈波  许健  曹建民  卢光明 《工业加热》2012,(12):1002-1006
【摘要】 目的 探讨CT和DSA复合引导下弹簧圈定位技术在肺小结节(small pulmonary nodule, SPN)胸腔镜切除术(video?蛳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高分辨CT发现的13例SPN患者,用飞利浦复合手术室,术前行CT扫描定位,穿刺置入弹簧圈,术中在DSA下行胸腔镜SPN楔形切除术。评价成功率、并发症、手术耗时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共13例患者14处SPN行VATS,手术皆获成功,2例(15.4%)出现并发症,手术耗时0.5 ~ 2 h,平均(1.4 ± 0.6)h,住院时间8 ~ 14 d,平均(11.8 ± 3.8)d。SPN术后病理诊断原发性肺癌9例(69.2%),转移瘤1例(7.7%),错构瘤1例(7.7%),不典型瘤样增生2例(15.4%)。结论 本组不具有典型征象的SPN约76.9%组织学诊断是恶性病变, CT和DSA复合引导下弹簧圈标记定位胸腔镜SPN切除是一种介入微创手术,能高效、准确切除病灶并有效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SPN的诊断率,同时根治切除。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双钩hook-wire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54例患者共67个肺小结节病灶和63例患者共81个肺小结节病灶分别在胸腔镜切除术前行CT引导下双钩和单钩hook-wire定位,评价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双钩和单钩hook-wire定位技术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54例患者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肺小结节双钩hook-wire定位成功率100%,并发症有:气胸发生率29.6%(16/54)、出血发生率48.1%(26/54);63例患者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肺小结节单钩hook-wire定位成功率98.4%(62/63),并发症有:气胸发生率28.5%(18/63)、出血发生率25.4% (16/63)。结论 胸腔镜术前肺小结节CT引导下双钩hook-wire定位能够降低定位脱钩风险,是对其他肺小结节定位技术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前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肺小结节(SPN)对精准切除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90例行VATS切除孤立性SPN患者的资料。其中45例患者术前行微弹簧圈定位(A组),45例患者未行术前定位(B组)。统计分析两组VATS肺叶楔形切除时间、转开胸手术率、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微弹簧圈定位病灶的成功率、并发症等,评价术前微弹簧圈定位病灶的安全性及其对VATS术的增益价值。结果 A组VATS术成功率100%;SPN病灶定位成功率95.6%,术后出现气胸5例、肺表面出血6例、弹簧圈脱落2例等并发症。B组VATS手术成功率84.4%,中转开胸率15.6%。A组VATS手术时间(17.7±2.8) min、术后住院时间(6.2±1.7) d及中转开胸0例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可辅助VATS快速、精确切除肺内小病灶,能有效降低中转开胸率、缩短VATS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C臂CT在肝癌化疗栓塞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58例肝癌首次介入治疗患者(其中转移性肝癌2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35例)行超选择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做C臂CT检查,后利用GE公司原装AW工作站行三维重建,对栓塞效果及程度进行分析评价,同时根据与术前常规DSA造影对比,是否具有可行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清晰显示肿瘤实质的栓塞,其中16例常规DSA病灶显示较少或不明显,栓塞术后行C臂CT检查,发现小瘤灶碘油沉积良好。结论 C臂CT技术可在肝癌介入治疗同时观察其断层影像,即时评价治疗效果,利于制订手术方案,相比与常规DSA,在提供断层影像的同时能提供直观,准确的影像信息,在肝癌的介入栓塞治疗中能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丽  文军  艾敏  卢光明  申翼  许健 《工业加热》2018,(12):1168-1172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血管栓塞用弹簧圈联合亚甲蓝术前定位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周围型肺小结节楔形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周围型肺小结节积极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 对36例周围型肺小结节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序贯植入血管栓塞用弹簧圈及亚甲蓝行VATS术前定位。VATS术中根据亚甲蓝及弹簧圈的位置来确定靶病灶的位置及手术切除范围,行VATS肺局部楔形切除。结果 36例患者行高分辨率CT扫描发现周围型肺小结节39个,VAST术前均成功植入39枚弹簧圈及亚甲蓝定位,定位术平均手术时间(11.3±1.45) min。定位后无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例均顺利行VAST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5±0.4) h,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主要为感染(9例),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25±0.52) d。术中快速病理及术后常规病理诊断一致。结论 CT引导下弹簧圈联合亚甲蓝在周围型肺小结节尤其是磨玻璃样结节VAST术中定位准确率高,并发症轻,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C臂CT在肺部小病灶射频消融(RFA)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C臂CT引导下15例患者16次肺小病灶RFA的穿刺成功率、术后累积生存率、肿瘤缓解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辐射剂量。结果 16例次肺小病灶RFA中,18处病灶穿刺成功率为100%。12例出现并发症,包括气胸2例(均无需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咯血3例,胸痛7例。15例患者RFA治疗后的6个月生存率为100.0%,1年生存率为69.0%,2年生存率为60.0%。有影像随访记录的15个病灶中,术后第1次复查(1 ~ 3个月)显示肿瘤缓解率(CR + PR)为53.3%(8/15)。手术平均累积剂量及平均有效剂量分别为(187.62 ± 108.46)mGy和(5.50 ± 3.31) mSv。结论 C臂CT在肺部小病灶RFA术中能给术者带来丰富的信息,可提高病灶穿刺成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影像引导技术。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C臂CT技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对110例OVCF患者实施PVP治疗,所有患者分为两组,A组48例在普通DSA引导下完成,B组62例在平板DSA C臂CT引导下完成,比较两组的术前、术后1 d和1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填充率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两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期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高于B组,而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填充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利用C臂CT成像技术可以更直观地监测PVP中的穿刺过程,准确评判骨水泥的分布和泄漏情况,降低高龄患者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评估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肺磨玻璃结节带钩钢丝术前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29例行MPR技术引导下肺磨玻璃结节术前穿刺定位患者,评估应用该方法进行肺磨玻璃结节定位的成功率、定位耗时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9例肺磨玻璃结节均成功定位(成功率100%),操作平均耗时19.1 min。1例(3.4%)患者出现钩针脱落,6例(20.7%)患者出现无症状气胸,6例(20.7%)患者出现肺内出血, 29例患者定位术后均成功切除病灶并获得病理诊断。结论 MPR技术有助于多角度、多平面规划肺磨玻璃结节带钩钢丝定位的穿刺路径,提高肺磨玻璃结节,特别是毗邻纵隔、血管、叶间裂和骨性结构的特殊部位结节的定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C形臂     
【摘要】 目的 探讨C形臂CT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C形臂CT成像技术应用于152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后图像获取和处理,静脉注射对比剂经VasoCT获取类似CTA的脑血管图像,评估脑血管再通后脑出血或梗死风险。结果 C形臂CT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诊断血管缺血病变;152例血管内接触溶栓治疗后发现脑血管再通高灌注引发脑出血17例(前循环出血11例,后循环出血6例),经积极抢救治疗12例痊愈;可清晰显示颅内血管植入支架信息。结论 C臂CT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有利于及时快速诊断脑缺血病变,迅速发现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及时有效抢救患者。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C形臂CT在精准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术中同步动脉造影XperCT识别前列腺优势动脉及其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实施精准PAE术。结果 1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1例因术中造影发现腹主动脉瘤而放弃手术,2例因一侧髂内动脉闭塞作单侧PAE术,13例成功实施双侧PAE术。所有实施栓塞血管均成功进行XperCT检查,通过前列腺腺体对比剂染色及腺体周围动脉三维重建确认了前列腺优势动脉及其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并进行精准PAE术。术后未出现异位栓塞相关并发症,术后1个月临床症状缓解率为100%。结论 PAE术中C形臂CT可为精确识别前列腺动脉及其与周围血管关系提供更确切的影像学图像,是实施精准介入手术的重要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C臂CT技术在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细胞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9月—2013年3月对80例肝细胞癌患者行TACE治疗时采用C臂CT扫描。通过评阅C臂CT平扫、动脉早期、动脉实质期图像及后处理图像,观察TACE治疗后肿瘤病灶存活、碘油沉积、供血动脉栓塞等情况,评估TACE疗效。结果 80例患者C臂CT扫描检出病灶139个。TACE治疗后,75例患者的128个病灶(128/139,92.09%)C臂CT扫描即时评价疗效结果满意,其中存活肿瘤较少78个、中等29个、较多21个;碘油沉积致密64个、中等39个、稀疏25个;栓塞治疗后肿瘤血供明显减少101个,无明显减少27个。结论 肝细胞癌患者TACE治疗后行C臂CT扫描,可以便捷、准确、全面的观察病灶存活肿瘤、碘油沉积、供血动脉栓塞是否完全等情况,可作为TACE疗效评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形臂CT扫描联合金属条纹伪影消除技术(SMART)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价其有效性。 方法 2018年1月至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连续治疗41例(42枚)颅内动脉瘤患者,术中和术后对支架置入区域分别作常规DynaCT和高分辨率Dyna microCT扫描,扫描图像经常规重建和SMART重建。2名神经介入专家对重建图像质量(支架金属丝显影程度、弹簧圈金属伪影程度等),并结合操作位造影对支架打开程度、动脉瘤栓塞致密程度等,进行观察和定量统计分析。结果 42枚颅内支架(Neuroform EZ支架26枚,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架LVIS 16枚)顺利辅助完成42枚动脉瘤栓塞(40例患者为单枚,1例为双枚)。与常规DynaCT重建和Dyna microCT重建相比,Dyna microCT联合SMART重建图像所示支架金属丝显影清晰,弹簧圈金属伪影消除明显,图像质量显著提高(P<0.05)。根据后者重建图像并结合操作位造影发现2枚支架局部打开不全,给予微导丝成襻支架内抚摸或球囊扩张后贴壁情况改善;4例患者瘤颈区栓塞未致密,调整微导管头端位置后继续栓塞术,直至栓塞效果满意。结论 高分辨率Dyna microCT联合SMART能有效降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支架和弹簧圈金属伪影,提高图像质量,有利于术者判定载瘤动脉内金属支架打开情况和动脉瘤瘤颈区栓塞是否致密,继而选择相应的治疗策略。这种新颖成像技术对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评估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C形臂CT导引上腔静脉直接穿刺置管术治疗血液透析外周通路耗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例中心静脉造影明确上腔静脉、无名静脉完全闭塞患者。采用C形臂CT成像技术经皮直接穿刺上腔静脉,观察穿刺针路径及其与定位单弯导管位置关系,明确无邻近重要脏器和组织损伤后留置带隧道和涤纶套血液透析导管。结果 术后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症状较前缓解,部分患者内瘘结扎后颜面部、手臂部肿胀消失,胸壁曲张静脉部分塌陷;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流量均可达250 mL/min,静脉压较术前明显下降;心脏超声房室结构和射血分数均得到改善。结论 对慢性肾脏病5期外周血管通路耗竭且不能建立其它血管通路的上腔静脉、无名静脉慢性闭塞患者,采用C形臂CT导引上腔静脉近心端直接穿刺留置带涤纶套和隧道血液透析导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