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于超宽带系统,需要具备可工作频率为3.1~10.6GHz的宽带天线。本文介绍了四种宽带平面单极天线,分别为圆形平面单极天线、平面直角单极天线、平面双频单极天线和平面直角双频单极天线。其中平面直角单极天线兼具宽频和全向特性,平面双频单极天线和平面直角双频单极天线在两个谐振点都具有宽带特性,平面直角双频单极天线在整个频带内水平面的辐射方向图几乎都可以达到全向。  相似文献   

2.
金属器件对手机内置单极天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宏春 《电子科技》2010,23(3):62-64
提出一种常规的平面双频单极天线,在折叠手机闭合模式下,重点从天线的谐振频率、带宽和增益3个参数角度出发,分别研究了金属器件:扬声器、电池与该平面双频单极天线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对天线性能的影响。并利用HFSS软件优化功能,寻找出扬声器和电池板对平面单极天线性能影响最小的位置组合关系。最后制作了实际模型,与测试验证的仿真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
平面单极天线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SDR(软件无线电)和UWB(超宽带)无线系统对宽带天线的需求,平面单极天线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它具有频带宽、体积小、制作简单、成本低等诸多优点。首先给出了平面单极天线的应用场合;然后阐述了该天线的设计方法,包括天线的四种形式、最佳馈电点间隙的选择和对称切角天线馈电点的处理;其次给出了天线设计时的边长选择,切角度数的选择和不同材料的比较;最后做了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金属地平面对无线移动终端超宽带单极天线性能的影响。当天线金属地平面的长度和宽带改变时,考察了包括阻抗带宽和辐射方向图在内的天线主要特性,尤其是地平面尺寸改变较大时对回波损耗的影响。并对40×60mm2的金属地平面尺寸对应的天线特例进行了样品加工和测试,结果表明其反射系数和方向图测试情况与实验仿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是对手机内置PIFA天线进行研究。首先对PIFA天线的基础特性进行了阐述,结合作者设计经验和微带天线理论详细研究了PIFA天线的多频宽带技术。针对目前手机内置天线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设计了一款GSM/DCS/PCS三频段的PIFA天线。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宽带平面单极天线,其辐射单元为底部具有斜切角的矩形铜片,馈电点偏离辐射单元的中心位置,斜切角和不对称馈电的应用有效地扩展了带宽.用Ansoft HFSS软件对天线尺寸、斜切角和馈电点位置等参数对天线特性的影响作了分析,给出了这些参数的最佳值,并根据这些最佳参数制作了天线样机.以电压驻波比小于3.5:1为标准,实测得到的天线带宽为70~3000 MHz.电压驻波比和方向图的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张安荣  尹静  李宏  王均宏 《移动通信》2007,31(11):83-85
文章在研究了现有平面单极天线结构和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开槽平面单极天线,与未开槽天线相比,该天线的频带显著增加,而体积却基本保持不变。文章还研究了地板大小对天线带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新型平面单极子微带天线阵,以平面矩形单极子天线为原型,通过改变辐射贴片的形状实现对原有天线性能的优化。设计了中心频率为2.4 GHz,相对带宽是42%,增益达13 dBi的宽频带四单元平面单极天线阵。通过仿真与实验表明,该天线在1.93 GHz~2.93 GHz频带内反射系数均小于-10 dB。  相似文献   

9.
一种用于冲激雷达的宽带天线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采用扩展矩量法对不同形状旋转对称单极天线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设计制作了两种具有宽带特性中心频率750MHz的旋转对称单极天线。这种用于冲激雷达的宽带的宽天线具有高增益,全向,超宽带等特点,分析中采用扩展矩量法,与部分测试结果相比较,两者吻合较好,为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三角形嵌套结构的具有四个频带的多频天线,该天线由三个三角形金属环和一个三角形金属片形成的辐射单元嵌套构成,四个单元共用一个顶点,可通过共面波导进行馈电。应用电磁仿真软件CST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多频天线的频带个数、中心频点和带宽是由嵌套三角形的个数、高度和顶角角度控制,且各频点与相应单元的高度之间具有一致的规律。仿真设计了2.4GHz、3.5GHz、5.2GHz和5.8GHz四个频带的多频三角形分形嵌套单极印刷天线,并制作了天线实物进行实验验证。研究表明,三角形分形嵌套天线通频带可控性良好,且尺寸较小,易于制造,可广泛应用于WLAN/WiMAX等领域。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微带馈电的折合平面单极子手机天线,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计算并分析了新型折合平面单极子天线几何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实际测试发现,FDTD方法分析所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该天线具有结构简单、宽频带、馈电方便、便于集成等特点,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手机天线增加了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12.
超宽带平面天线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近年来发展的超宽带平面天线技术进行了综述,依次介绍了超宽带平板单极天线、超宽带印刷单极天线和超宽带印刷缝隙天线的进展,并作了比较.最后也介绍了具有带阻功能的超宽带印刷天线..  相似文献   

13.
小型平面超宽带天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小型平面超宽带(UWB)天线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首先介绍超宽带无线通信的技术背景,描述了超宽带天线的几种常见定义.然后分别对小型超宽带印刷单极子天线的设计、小型超宽带缝隙天线的设计、具有陷波功能的小型超宽带天线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评论,并讨论了超宽带天线的性能评价方法.最后展望了小型平面超宽带天线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应用于WLAN/WiMAX的三频单极子天线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三频段L型单极子平面天线,通过3个L型单极子天线的组合,使其中一个单极子天线工作于3.5 GHz频段,较长一个单极子工作于2.4 GHz频段,较短一个单极子工作于5.8 GHz频段,该天线与其他三频段平面天线相比,结构更为简单。为数值分析和优化,在HFSS建立了该天线的电磁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三频段天线在其3个工作频段内的回波损耗都<-10 dB,实现了2.4 GHz,3.5 GHz和5.8 GHz 三频段同时工作。该天线可在WLAN和WiMAX通信系统中得到良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超宽带平面天线的研究和广泛应用,在超宽带天线中实现对其他无线通信设备特别是WLAN设备的干扰抑制成为研究热点。从不同结构的超宽带平面单极子天线实现频带抑制的方法出发,研究实现频带抑制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研究成果对超宽带天线的设计和频带的抑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一种新型的全向电小天线.在平面单极子天线的末端采用蛇形结构,并在适当的位置加载,将大大减小天线尺寸,扩展阻抗带宽.所设计的天线在30-400MHz频带内VSWR〈2.5, 阻抗带宽达到1:13,天线高度仅有0.4m,适用于移动载体多频段通信系统.设计过程中使用了基于有限元法的HFSS电磁仿真软件,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得较好,表明电磁场数值仿真技术在加载天线设计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In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action between handset-mounted antennas and the nearby biological tissue is a key consider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thorough investigation of this antenna-tissue interaction using the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 electromagnetic simulation approach with detailed models of real-life antennas on a transceiver handset. The monopole, side-mounted planar inverted F, top-mounted bent inverted F, and back-mounted planar inverted F antennas are selected as representative examples of external and internal configurations. Detailed models of the human head and hand are implemen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tissue location and physical model on the antenna performanc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provided which support the computationally obtained conclusions. The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AR) in the tissue is examined for several different antenna/handset configurations. It is found that for a head-handset separation of 2 cm, the SAR in the head has a peak value between 0.9 and 3.8 mW/g and an average value between 0.06 and 0.10 mW/g for 1 W of power delivered to the antenna. Additionally, the head and hand absorb between 48 and 68% of the power delivered to the anten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