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能发出控制信号的气动量仪叫做气动尺寸测量传感器,它被广泛地用在自动测量领域里。对在动态下工作的气动传感器,要求它有良好的动态特性:能适应自动化生产的快速性和准确地测出各种转速下被测工件的真实尺寸。气动传感器有较大的惰性,这使它的动态特性不易提高。为充分利用气动传感器的优点,克服其缺点,各国都很重视气动传感器的动态特性的研究。动态特性测定技术是特性研究的手段,又是气动传感器产品动态特性指标获得的来源。所以气动传感器动态特性测定技术的研究是很重要的,笔者用1964年做过的ETAMIC 薄膜式气动传感器样机动态特性试  相似文献   

2.
基于反射式气动传感器工作原理和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大量程反射式气动传感器流场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COMSOL,分析了气动参数和传感器结构参数对测量灵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有限元仿真设计方法在大量程反射式气动传感器的设计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正> 气动测量头是气动测量中直接用于测量工件的尺寸、几何形状和位置偏差的传感器.气动内孔测量头用于测量孔尺寸。它是由进气管路、测量喷嘴及测量头体所组成.当被测工件的孔径尺寸变化时,会引起气动量仪上的气动参量变化,从而实现精密测量。气动参量的变化信号是由气动内孔测量头输出的。根据测量的工作原理,气动内孔测量头分为非接触式和接触式两类。  相似文献   

4.
基于T-S模糊PID控制的气动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S模糊神经网络应用于气动伺服控制,从而避免复杂的非线性气动系统动力学建模过程。其中模糊逻辑系统完成气动系统的伺服控制,同时利用基于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调节隶属度函数的参数和神经网络的权值,可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参数的变化从而优化整个系统的性能。应用所提出的控制方法,气动执行器通过多传感器信息融合获取运动状态和气体压力,自动的根据获取的信息调节比例压力阀的输出,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达到合理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气动技术正朝着智能化、无线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传感器引入到气动系统来实现监测与反馈,因此实现传感器长期稳定的供能是当前气动系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研究表明,利用压电材料可产生毫瓦级的电能输出,能量级数可以满足低功耗传感器的能耗需求,因此该技术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供电技术为电池续航,使低功耗传感器长时间稳定地工作。基于此,介绍了压电能量收集技术的起源,气体激励下的压电俘能器结构与研究现状,以及气动系统压力能转化为电能的相关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压电材料可以将气体压力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其单片最大输出功率接近10 mW,通过对电能的整理与存储可使气动系统中磁性开关正常工作。该技术可增大电池的使用寿命,甚至将来或可成为气动系统低功耗传感器能量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前言将微位移或微间距等物理量转换成气动参量(压力 P、流量 Q)的元件称谓气动传感器。通常这些微量是用机械式量具来检测的,但测量精度不高,当采用气动传感器作为探头,并组成一套气动测量系统(方框图见图1)后,可以实现精密测量,实验表明,气动传感器能够分辨0.1μ的位移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电子传感器与气动保护传感器优缺点,对保护系统进行改造,将温度传感器改为气动保护传感器。现场应用后,在煤矿井下高尘、潮湿、高温的恶劣环境中,气动保护传感器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而且安装简单、维护方便。  相似文献   

8.
气动传感器不仅适用于大小零件的尺寸公差检测,而且还适用于各种复杂零件的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检测。本文介绍气动传感器在对称度误差检测中的应用。一、气动传惑器的工作原理气动传感器的基本结构为喷嘴-挡板机构,见图1。它由进气喷嘴1、测量喷嘴3、气室2和挡板4  相似文献   

9.
高精度气动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气动测量中常用反射式和背压式气动传感器的设计与工作原理。理论分析出提高气动传感器灵敏度和测量范围的方法;通过对影响测量精度主要误差因素的分析,给出相应误差补偿的方法。所研制气动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为55μm,分辨力为O.02μm,静态误差小于0.25μm,可适用于高精度高分辨力的非接触尺寸测量。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以dsPIC30F5013数字信号控制器为核心的气动灵巧手关节控制器的设计方案,包括硬件结构和系统软件设计.该控制器采用AS5045位置传感器和电/气比例阀内置传感器作为反馈装置,实现双闭环控制,以提高气动灵巧手关节控制精度.控制器通过键盘和上位机信号输入两种方式,使得在保持与上位机实时联系的同时也能够独立完成对灵巧手关节的控制,从而减轻上位机的负荷.目前该控制器已成功用于气动灵巧手的控制,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