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超支化聚合物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已在众多领域得到应用,特别是在树脂改性中的研究发展迅速。综述了超支化聚合物作为树脂改性剂在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尼龙6等热塑性树脂和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酯树脂等热固性树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超支化聚合物可作为热塑性树脂的加工助剂、流变学改性剂、增容剂或增强剂以及热固性树脂的增韧剂。同时对超支化聚合物在树脂改性中的应用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绝缘浸渍树脂是电子电气产品绕组的主要绝缘材料,可提高绝缘结构的介电、导热、机械和防护性能。电机电器设备向大容量、轻量化、智能化的发展以及变压器向高电压、远距离传输的发展,对绝缘树脂的质量、可靠性,特别是耐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溶剂绝缘有机硅浸渍树脂相较于其他绝缘浸渍树脂,兼具无机和有机材料特点,综合性能优异,是最具发展前景的耐高温浸渍树脂。首先介绍有机硅浸渍树脂分子结构、特性、分类,重点阐述无溶剂绝缘有机硅浸渍树脂的组成、性能以及应用领域,特别对基础树脂和催化剂的制备技术进行了综述。最后,指出无溶剂绝缘有机硅浸渍树脂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一、树脂涂料中所使用的树脂包括: 1.天然树脂如松香、虫胶、沥青和松香衍生物等; 2.人造树脂如纤维素衍生物:硝酸纤维酯、醋酸纤维酯、醋酸丁酸纤维酯、乙基纤维素;氧茚树酯;橡胶—氯化橡胶、环氧橡胶、合成橡胶等; 3.合成树脂缩合型有酚醛树脂、氨基树脂、醇酸树脂、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等;聚合型有聚氯乙烯树脂、过氯乙烯树脂、聚醋酸乙烯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聚丙烯酸树脂。  相似文献   

4.
用环氧树脂和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改性氰酸酯树脂,采用预聚方法制得(环氧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氰酸酯树脂)共聚物,获得了韧性、耐热性及其他性能均较好的改性氰酸酯树脂。  相似文献   

5.
以木薯淀粉、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原料,合成可降解农用高吸水树脂。以重量法研究树脂在不同浓度、pH值和温度尿素溶液中的溶胀行为。结果表明,中性条件下,树脂的平衡溶胀随尿素浓度的增大而轻微下降,符合一级溶胀动力学,尿素溶液在树脂中呈异常扩散行为;酸性和碱性都不利于树脂在尿素溶液中的溶胀;升高温度能提高树脂的溶胀速率,但降低树脂的溶胀率。  相似文献   

6.
《中国粉体工业》2007,(2):40-41
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糊树脂作为氯乙烯的新产品,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糊树脂最近试制成功,结束了我国对该产品全部从国外进口的历史。目前,应用这一技术生产的该树脂已有汽车塑熔专用树脂、油墨专用树脂、地毯胶粘剂专用树脂和栅布专用树脂等4个牌号,该产品与国外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的质量和成本竞争优势。聚氯乙烯族再添新成员后,  相似文献   

7.
聚酰亚胺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酰亚胺纤维为增强体,环氧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氰酸酯和聚酰亚胺树脂为基体,通过模压成型法制备了4种聚酰亚胺纤维增强的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了4种基体树脂低聚物的固化行为和流变性能,并表征了4种相应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热学、力学、介电性能以及纤维与树脂之间的界面性能。结果表明:4种基体树脂低聚物最低黏度都低于15Pa·s,显示了良好的成型工艺性,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好,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层间剪切强度分别达到716MPa、54.9GPa和56.5MPa;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耐热等级最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大于300℃;氰酸酯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最优,介电常数在低频段低于3.3。  相似文献   

8.
采用成熟的合成工艺制备出三种分子量大小分布不同的Copna树脂,经相同条件的固化、炭化和石墨化处理(900,1 500,2200,2600和3000℃,2 h)。用热分析仪对固化树脂进行测试;X射线衍射、氦气吸附真密度仪和粉体电阻率测试仪对树脂炭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opna树脂的分子量大小和分布范围对固化树脂的热失重行为有重要影响;分子量越大,分布越窄,3000℃处理得到的树脂炭中石墨化组分越多;分子量越大,分布越宽,树脂炭的表观密度越高,孔含量越小。而树脂分子量对树脂炭的粉末电阻率的影响极小。  相似文献   

9.
防腐蚀涂料基料树脂水性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武龙  李著萍  沈宁祥 《材料保护》2001,34(7):18-19,23
水性防腐蚀涂料是水性涂料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国内性能较好的防腐蚀涂料基料树脂主要是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3大类,作者综述了国内外防腐蚀涂料基料树脂水性化的发展现状,着重介绍了环氧树脂和聚氨酯树脂的水基改性方法:指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增强,水性树脂必将成为防腐蚀涂料基料树脂的主流产品。  相似文献   

10.
国产PVDC树脂的性能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强  徐辉 《塑料包装》2008,18(1):36-41
介绍了国产PVDC树脂的开发历程和生产工艺,对国产PVDC树脂的,详细叙述了国产PVDC树脂在颗粒结构和分布、结晶、熔融、降解、稳定性方面的特性,比较了国产树脂和国外同类产品在加工性能上的差异,指出国产树脂具有优良的性价比,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新型酚醛树脂--苯并噁嗪树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要:综合论述了新型酚醛树脂——苯并噁嗪树脂的研究进展,主要侧重于从苯并噁嗪单体的合成及表征、苯并噁嗪聚合反应动力学与聚合反应机理、苯并噁嗪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以及苯并噁嗪树脂的应用开发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用于RTM工艺的改性氰酸酯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环氧树脂改性氰酸酯树脂得到了可用于RTM工艺的树脂体系,借助于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DSC)、热失重(TGA)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改性树脂体系的粘度特性、储存稳定性、反应性以及固化树脂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耐湿热性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半酯质量分数对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获得较佳参数,制备性能优良的半酯改性环氧树脂。方法 采用半酯法合成半酯改性环氧树脂,通过酸值计算、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接触角和热重分析研究酯化规律及改性树脂的疏水性和热力学性能等。结果 酸值随时间的变化基本符合指数函数。随着半酯含量的增加,接触角虽然整体上呈递减趋势,但在半酯质量分数为50%时,接触角较大;半酯与环氧树脂充分反应,热稳定性较好。结论 成功合成了半酯改性环氧树脂,改性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调查对象:日本吸水性树脂工业会所属11家公司统计)(t/a,%)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生产量—————150,732187,196197,095日本国内销量(与上年度比)36,56746,110(1261...  相似文献   

15.
以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和邻-二烯丙基双酚A为共聚单体,制成了增韧的双马来酰亚胺9BMI)树脂,并测定了树脂的各种性能,对影响因素作了探讨。还研究了双马来酰亚胺及BMI/二烯丙基双酚A固化树脂的热稳定性,提出了交联产物的热分解历程。  相似文献   

16.
以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与二烯丙基双酚A 为共聚单体, 在适当的催化剂等作用下, 制备了一种改性双马来酰亚胺共聚树脂。对这种改性双马来酰亚胺共聚树脂的溶解性能、固化反应机理和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对这种树脂固化物及其玻璃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力学、电气和耐热性能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改性F-51/E-51环氧树脂水乳液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多官能度环氧树脂F-51与适量二乙醇胺反应,再与乙酸成盐得到一种水性环氧树脂,该树脂保留了较多的环氧基团,与胺类固化剂配合,可作为涂料或复合材料基体。此外,该改性树脂对其它环氧树脂有良好的乳化能力,用适量E-51环氧树脂与之混合,通过相转变法制备的水乳液稳定性好,固化膜综合性能良好,吸水率与溶剂型环氧体系相当。  相似文献   

18.
适用于RTM在室温传递的低粘度改性氰酸酯树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苯基乙烯基化合物(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改性双酚A型氰酸酯(BADCy)树脂体系。通过实验并用三角形图示方法确定了树脂体系的组成和配方,解决了树脂在较低温度下(<40℃)的分相问题,用含杂原子的小分子化合物作为增容剂有效地降低了改性树脂的粘度并增大了贮存稳定性。该树脂适用于室温RTM工艺成型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双酚A型环氧树脂(DGEBA)、改性咪唑(MIM)及改性脂肪胺(MAA)研制快速固化树脂体系。分别利用DSC和流变仪测试了树脂体系的固化特性与流变行为,优选了树脂配方。采用真空辅助树脂灌注工艺(VARIM)制备了快速成型的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层板,考察了层板的成型质量和力学性能,并与常规固化的层板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优选的树脂配方,120 ℃下树脂在5 min内固化度达95%,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层板成型固化时间可控制在13 min以内,固化度达95%以上,并且没有明显缺陷;与常规固化相比(固化时间大于2 h),快速固化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层板的弯曲性能和耐热性能降低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20.
用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与环氧树脂AG-80反应制得改性环氧树脂(Ⅰ);以硅硼树脂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反应得到改性环氧树脂(Ⅱ);将改性环氧树脂(Ⅰ)和(Ⅱ)按比例在室温下充分混匀为A组分,把固化剂、阻燃剂等混配成B组分,将A和B组分按不同配比均匀混合配成灌封材料,并以IR、拉力机等仪器分别对改性树脂、灌封材料进行结构及力学性能的测试表征.筛选出的最佳固化条件为,当A组分与B组分用量为25:1时,于80~100℃固化2~4h,可得到理想的灌封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