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学专著,素有众方之祖的称誉。书中许多汤方,不仅能治伤寒,还能治内伤杂病,同时对中医临床各科诊治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指导意义。是论112方中,仅用84味药物,其中一药经两个方以上用过的只有49味。就是这几十味药物互相配伍,组成一百多个方剂,并经后人千百年实践,经得起验证,可知其用药技巧和组方构思必寓有深意。本文试图就《伤寒论》的制方遣药特点提出初步看法,希望得到中医界前辈和同道们的指教。一、为方剂君臣佐使的配合大法创立典范疾病的表现虽复杂多变,但总有主证、次证、本证、标证之分。立方用药就应针对  相似文献   

3.
4.
潘奔前 《新中医》2000,32(9):56-56
《脾胃论》记载了李东垣卓越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制方63首,其中不乏奇效者,如补中益气汤、升阳除湿汤、五苓散和清胃散等名方,至今仍为临床医生所习用。笔者通过对《脾胃论》的学习,拟从4个方面对其制方用药特色试作一初探。1 以经典为宗 仲景据五脏用药法,用理中汤治寒中太阴之腹痛泻利,东垣在仲景制方的基础上,特别提示“不当于五脏中用药法治之,当从《藏气法时论》中升降浮沉补泻法用药耳”。他创立了以适应春、夏、秋、冬四时的发病规律辨证用药,制定了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为主方,发展了仲景的理论,提供了变治外…  相似文献   

5.
探讨易水弟子王好古在药学领域方面的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6.
张仕强  严仲才 《陕西中医》2003,24(3):259-261
药有个性之长 ,方有合群之妙 ,将各具个性的药物合群组成方剂付诸治疗如同调兵遣将行军布阵自有其精深运筹 ,揭示其基本的 ,普遍的思维规律就为这种运筹奠定了决胜千里的基础。笔者通过学习古今名方的方解 ,体味前贤今哲遣药制方的思维过程 ,试就遣药制方的基本思维规律加以概括、总结 ,以期对临床处方用药有所裨益。1 谨守病机 ,园机活法病机是疾病致病因素、发生机律、转化趋势的概括 ,是证的具体阐释 ,是确立治法的依据 ,也是遣药制方所要针对的根本。谨守病机才能保证用药与病情丝丝入扣 ,遣制而成的方剂也才能准确灵活地体现治法。如…  相似文献   

7.
《脾胃论》承载了李东垣毕生最重要的学术思想,尤为注重补益脾胃,本书提出“脾胃元气论”“脾胃升降观”“阴火论”等,通读《脾胃论》,发现东垣在治疗上尤为擅长使用风药,全书载方63首,应用风药的方剂达35首,但现代药理学并无“风药”这一明确定义,现就《脾胃论》学术思想及风药的定义、范围、临床应用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周平安教授选方遣药经验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平安教授临证,谨守病机,喜用经方,组方遣药,特点突出。惯用旋覆花合车前子药对治疗咳嗽;独用三两三(酸枣仁、夜交藤、石菖蒲各30g)治疗失眠;重用葛根治疗颈痛(颈椎病),川芎治疗头痛等。选药普通,疗效确切,值得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9.
李东垣《脾胃论》一书,其在治病、用药、组方上注重脾胃,重视时令、气候、环境对机体的影响。笔者据其方义,以其方辨证用于临床,屡获良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脾胃论》是金代名医李东垣的代表作,所发明的生脉散一方,为后世治疗危重病证广泛采用。笔者仅对《脾胃论》中生脉散运用之特点进行浅要分析。暑病是在“时当长夏,湿热大胜,蒸蒸而炽”的气候中发生的。由于东垣所处的战乱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饮食饥饱无常,加上劳累、苦役等恶劣条件,损伤脾胃之气,造成正虚难以御邪的局面。这样内外因相互作用,使《脾胃论》中的暑病具有独特的面貌。故清暑益气汤证就其证候可分三个方面:一为暑湿困阻并有化热之象,如“……肢节沉疼……,小便黄而数,大便溏而频,或痢出黄如糜,或如泔色,或渴或不渴,  相似文献   

11.
探讨易水学派弟子罗天益在易水学派药性理论及东垣治疗脾胃病益气升阳用药法度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出用药重在甘辛温补,并在临床上加以灵活运用。罗天益在施用温补的同时,慎用寒凉,并反对滥用下法。  相似文献   

12.
李杲师从张元素,继承张氏的医学理论和经验,并有所阐发和发展.他在张氏脏腑议病的启示下,深刻研讨了《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古典医籍,并通过长期临证实践,积累了治疗内伤病的丰富经验,独树一帜,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见解,形成“脾胃学说”,成为补土派的创始人,为充实和发展中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金元·李东垣《脾胃论》,独辟脾胃学说,共载方63首,用药101味,笔者分别从脾证、胃证、脾胃证、脏腑互传证制方加以归纳,并对方剂组成及用药加以分析。该方药特点,制方不离补中益气之法,选药不弃健脾胃升阳之味。认为脾气行于四脏,顺逆传变,反映在心肝肺肾的病机中,治其有余不足,或补或泻,皆从脾胃兼化去考虑。在配方遣药时,还告诫要遵守时禁、经禁、病禁、药禁等,做到了辨证施治,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4.
陈宝玲 《陕西中医》2010,31(2):253-254
金元四大医家李东垣代表作《脾胃论》,开创了疾病的内伤学说,奠定了祖国医学脾胃学说的理论基础,对丰富和发展祖国医学的脾胃学说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著名论点,理论内涵精辟丰富,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和重视,“甘温除热”理论和所创的补中益气汤等方剂辟内伤发热治疗之蹊径,至今仍对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果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独重脾胃,被后世称为"补土派"的鼻祖.他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脾胃功能正常,元气就充沛,脏腑组织功能健旺,人体就健康.脾胃为人体精气升降的枢纽,病理上"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则强调补脾胃、"升阳益气"、"甘温除热"等法.  相似文献   

16.
薛雪,字生白,自号一瓢,清初吴县人,与温热大师叶天士并重于医林。薛氏学识渊博,治学醇而不杂,所著传世之作《湿热病篇》是温病学发展史上系统而完整地阐述湿温证治的最早文献。该篇对湿热病的因证辨治条分缕析,论述精辟,一直为后世温病学家所推崇。王旭高誉为“独具卓识,立言明确,而用药精奇”。现对《湿热病篇》组方用药特点作一探讨。师古方而不泥循规矩又活泼善用古方是薛氏遣方的特点之一。他认  相似文献   

17.
《脾胃论》用药特点浅议三明市第四医院(365000)张祥忠《脾胃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所著。在这部著作里,李氏深刻阐发了“人以脾胃中元气为本”的观点,认为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主升清,胃司降浊,清升浊降,相辅相成,使气机生生不息,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李东恒《脾胃论》 ,随证立法用药 ,分经随病制方遣药 ,及“时、经、病、药”四禁的用药规律 ,因病因时、五邪所伤 ,调饮食 ,运寒温等 7个方面 ,探讨李东垣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9.
李东垣所著《脾胃论》多年来一直流传,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其首次提出“阴火”,并将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的主张贯穿全书,实起振聋发聩、发皇古义之功。后代医家如王肯堂、张景岳、李时珍等对《脾胃论》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赞扬东垣善用补法,称为“医中之王道”。赵国仁老师深谙《脾胃论》,对东垣诸方运用游刃有余,今随赵老将东垣所创制的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升阳益胃汤、  相似文献   

20.
《脾胃论》风药应用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脾胃论》中具体方药,从解表升散、升阳举陷、疏肝解郁、发散郁火、调理气机、散化内外湿邪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脾胃论》中风药的应用。并提出“辛温发散”乃是风药治疗作用的根本。以期对拓展风药在临床中的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