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新型阀门钢5Cr8Si2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型内燃机阀门用钢5Cr8Si2组织、机械性能和抗氧化性的试验研究,并与常用阀门钢4Cr9Si2和4Cr10Si2Mo对比表明,5Cr8Si2钢具有相对优良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可以取代老钢种。  相似文献   

2.
对于不同晶粒度的纯铁和几种硅钢(Fe-1.5Si、Fe-3Si、Fe-4Si)在不同的温度、应变速率下作光滑拉伸试验,研究硅钢的解理断裂。由单个试样的p-Δ拉伸曲线可知全面屈服时是否属挛晶机制;由扫描电镜观察到断口属解理型或韧窝型。试验表明。硅含量、晶拉度、温度、应变速率、轧制制度等因素影响形变机制和断裂性质。本文依据试验结果,用含硅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Si含量对25 kg真空感应炉冶炼的Cr8Mo2SiV钢(%:0.96~0.97C、0.31~0.36Mn、7.98~8.04Cr、2.01~2.08Mo、0.31~1.52Si、0.20V)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i含量的增加,共晶碳化物尺寸变大,数量增多,淬火峰值硬度向高温区移动;经1 030℃淬火,550℃回火后,随着Si含量的提高,Cr8Mo2SiV钢的二次硬化能力和冲击韧性明显提高。Cr8Mo2SiV钢最佳的Si含量为1.5%。  相似文献   

4.
利用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在TiAl基合金表面实现了Cr-Si二元共渗。通过SEM、EDS、XRD检测合金渗层的形貌、合金元素含量与相结构,并研究了合金化处理对TiAl基合金高温抗氧化性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合金渗层组成相为Cr3Si及Laves相TiCr2,过渡层物相主要为Al8Cr5与Al3Ti,合金层内Cr、Si元素含量呈梯度分布;经高温氧化后合金渗层表层形成致密CrO2,内层形成连续Al2O3阻隔层,其氧化动力学曲线呈典型的抛物线型。  相似文献   

5.
以钢液中Si元素还原Cr2O3的冶金热力学为基础,分析还原Si含量、还原温度、炉渣碱度对AOD还原后炉渣中Cr2O3含量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还原Si含量和还原温度的提高,炉渣中Cr2O3含量依次减小;炉渣碱度为1.8时,AOD还原后炉渣中Cr2O3含量低。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大钢集团公司棒线材连轧厂的具体生产情况,研究分析了耐热不锈钢4Cr9Si2、4Ci10Si2Mo的脆断问题,通过对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理论的探讨,针对两钢种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措施,从而解决了4Cr9Si2、4Cr10Si2Mo线材的脆断问题。  相似文献   

7.
Ti25V15Cr0.3Si合金含有40%左右的合金元素,是一种高固溶强化的β钛合金。测试了Ti25V15Cr0.3Si合金在室温(25℃)至600℃下的裂纹扩展性能,发现随着温度升高,裂纹扩展速率增大。与Ti6Al4V和β21S合金相比,室温下Ti25V15Cr0.3Si合金的裂纹扩展速率高于Ti6Al4V而低于β21S合金。600℃高温下,Ti25V15Cr0.3Si合金的裂纹扩展速率与β21S在650℃时的水平相当。研究结果表明,合金的屈服强度、弹性模量、断裂韧性、氧化性能和组织结构特征综合影响着Ti25V15Cr0.3Si合金的裂纹扩展损伤行为。从室温到300℃,随温度的升高,Ti25V15Cr0.3Si合金的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降低同时断裂韧性升高,因此裂纹扩展速率变化不明显;而从500~600℃,温度升高氧化加剧,合金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明显增加。与Ti6Al4V合金相比,室温下,Ti25V15Cr0.3Si合金相对于Ti6Al4V合金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以及等轴的β组织,裂纹扩展速率较高。而与β21S合金相比,Ti25V15Cr0.3Si合金的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高于β21S合金,因此裂纹扩展速率较低。6...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含 Co、Cr、Si 的铜基合金在固溶处理和固溶时效处理过程中的相变化。金相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所研究的合金在时效处理后其组成相为α-Cu 基体(Co 和 Si 等在铜中的固溶体)、Co_5Cr_3Si_2三元化合物(X 相)和 Co_2Si 相。X 相颗粒随固溶处理温度的升高有长大的趋势,X 相的数量也有所增加。在时效过程中,合金从α-Cu 基体和 X 相中分解析出 Co_2Si 相。Co_2Si 相是合金时效的强化相。  相似文献   

9.
正专利名称:30Cr Mn Si A热轧带钢的生产方法专利号:ZL201610218472.3专利权人: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发明人:吾塔;赵亮;张爱梅;张建新专利内容简介:30Cr Mn Si A是一种高强度合金结构钢,国内30Cr Mn Si A多以铸钢件为主,  相似文献   

10.
于民 《山东冶金》2001,23(4):4-5
对耐热不锈钢20X23H18、耐热铸铁RTCr16、中铬铸钢ZG3Cr7Si2三种材质进行性能和价格比较,最后选用ZG3Cr7Si2制造。  相似文献   

11.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SEM-EDS)以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平衡合金进行分析,测定Co-Mo-Si三元系富钴角1 000℃的相关系;结合相消失法,实验确定Co-Mo-Cr-Si四元系70%Co(摩尔分数)的1 000℃等温截面。结果表明:在1 000℃时,Co-Mo-Si三元系富钴角存在3个三相区,富钴相均和Co Mo Si相平衡;在Co-Mo-Cr-Si四元系70%Co的等温截面中存在一个成分范围很宽的(Co)+Co_3Mo_2Si两相区,还有一个(Co)+Co_3Mo+Co_7Mo_6+Co_3Mo_2Si四相区。和800℃等温截面相比,(Co)+Co_3Mo_2Si两相区明显增大。Cr在(Co)、αCo_2Si、Co_3Mo、Co_7Mo_6和Co_3Mo_2Si中的最大溶解度(摩尔分数)分别为25.5%,3.8%,1.5%、9.9%和16.7%,Si在(Co)、Co_3Mo和Co_7Mo_6中的最大溶解度(摩尔分数)分别为17.8%,0.3%和2.6%。  相似文献   

12.
40Cr10Si2Mo钢Φ6.5mm线材产品经过调质处理和矫直研磨后,发现磨光棒表面存在表面裂纹。通过进行40Cr10Si2Mo钢淬火回火模拟试验,得出造成40Cr10Si2Mo钢线材表面出现裂纹的原因为线材热轧后冷却时间短,冷却速度快,热轧线材表面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从而形成表面裂纹。通过对40Cr10Si2Mo钢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改进,包括延长斯太尔摩辊道缓冷时间,终轧温度和吐丝温度由原来的900~950℃和850~900℃均调整为800~850℃,线材轧制后24 h内退火,从而避免了40Cr10Si2Mo钢线材表面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特殊钢》2020,(5)
40Cr10Si2Mo钢Φ6.5 mm线材产品经过调质处理和矫直研磨后,发现磨光棒表面存在表面裂纹。通过进行40Cr10Si2Mo钢淬火回火模拟试验,得出造成40Cr10Si2Mo钢线材表面出现裂纹的原因为线材热轧后冷却时间短,冷却速度快,热轧线材表面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从而形成表面裂纹。通过对40Cr10Si2Mo钢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改进,包括延长斯太尔摩辊道缓冷时间,终轧温度和吐丝温度由原来的900~950℃和850~900℃均调整为800~850℃,线材轧制后24 h内退火,从而避免了40Cr10Si2Mo钢线材表面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程世长  林肇杰  刘正东  杨钢 《特殊钢》2002,23(Z1):44-46
1中国气阀钢的状况 20世纪50年代,随着苏联发动机和汽车的引进,引进了苏联的气阀钢,主要有40Cr,4Cr9Si2,4Cr10Si2Mo(ЭИ107)和4Cr14Ni14W2Mo(ЭИ69)等.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于3Cr8Si2钢中添加微量稀土元素和不加稀土元素情况下的耐热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情况。结果表明,在3Cr8Si2钢中添加微量稀土元素后,可使其耐热性能提高2.5倍以上,耐腐蚀性能提高约2倍。将添加稀土元素的3Cr8Si2钢制成的工业炉烟道转动闸门,经批量的工业性试验证明,其使用寿命长,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氧化镍矿还原熔炼生产的镍铁通常除含有 Ni、Co、F e之外 ,还含有 Cu、Si、C、Cr、S和 P。本文介绍不同镍厂生产的镍铁的组成。内容涉及杂质的理论性质以及镍铁精炼的现代工业方法和正在开发的方法。介绍了生产超纯镍铁以及多种镍铁基合金 (含 Cu、Cr)的试验数据 ,同时也讨论了镍铁提纯工艺以及从镍铁中分离铜、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用D001阳离子交换树脂从废水中吸附Cr(Ⅲ),探讨了吸附过程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果表明:Redlich-Peterson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吸附平衡过程;热力学参数ΔG0,ΔH0,ΔS0,表明树脂吸附Cr(Ⅲ)是自发、吸热和熵增过程;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反应活化能为27.45kJ/mol,吸附过程受颗粒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定量分析和讨论了在高碳、高硅(100Cr6钢和相近级别)中各元素对贝氏体转变低温(220—250℃)动力学的影响。第一步,不仅是奥氏体化温度,而且是奥氏体化时间严重影响奥氏体中的碳含量。于是,提出一个有效的方法来评估这个内容,确保后续比较是有意义的。第二步,评估Cr,Mn,Mo和Si的影响。C,Mn,Cr和Mo的相关作用和计算的驱动力在数量上表现地非常一致,而C是最强烈抑制贝氏体相变的。尽管Mn有较强烈的影响,但Mn和Cr的影响级别很相似。随着Si含量的增加,Si是连续地降低贝氏体转变动力学的,和Mn或Cr相比,Si没有确定的门槛值,比Mn或Cr的影响要强。讨论Si的作用,现在可接受的机制和目前已公开的观点相矛盾。在研究条件下(碳含量,温度)有一个新的可能性来讨论Si是如何影响动力学的。  相似文献   

19.
以316Ti奥氏体不锈钢为基础,设计不同Cr和Si元素含量的合金成分,结合Thermal-Calc热力学模拟计算与合金铸锭凝固组织形貌、成分分析,研究了Cr和Si元素对合金凝固组织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力学计算能够获得奥氏体不锈钢中析出δ相的临界Cr和Si含量。合金凝固时的元素偏析和冷却过程中的“δ→γ”相变可对δ相析出预测产生一定影响。此外,本工作还针对δ相析出评价了两种凝固路线判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硝酸(1+1)和氢氟酸混合酸消解样品,基体匹配法绘制校准曲线,选择Al 396.152nm、Cr 267.716nm、Mn 257.610nm、Si 251.611nm为分析线,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Al、Cr、Mn、Si进行测定,从而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Fe-Si软磁合金中Al、Cr、Mn、Si的分析方法。采用Y内标进行校正,可进一步提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各元素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中各元素检出限为0.4~7.9μg/g。按照实验方法测定合金样品中Al、Cr、Mn、Si,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86%~2.5%;回收率为95%~106%。按照实验方法测定Fe-Si软磁合金样品中Al、Cr、Mn、Si,并分别采用国标方法 GB/T 223.81-2007、GB/T 223.11—2008、GB/T 223.63—1988和GB/T 223.60—1997的测定结果进行比对,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