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是在目的语中再造与原语最佳对等的信息.该文利用语用翻译理论对翻译中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不同语用效果、如何做到翻译中译文与原文语用效果的一致以及在翻译中可能出现的语用失误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黄燕萍 《海外英语》2013,(9X):143-144
随着商品的全球化流通,广告用语的翻译显得日益重要。由于各国文化的差异,广告译文经常无法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该文首先分析了语用失误的两种类型,然后结合该理论探讨了汉英广告用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希望对致力于从跨文化语用失误角度研究广告语翻译的研究者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公示语是常见于公共场所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特殊文体。公示语翻译的目的是让受众准确地理解译文所传递的信息。目前,我国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译者在翻译公示语时,应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将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放在首位,遵循交际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语用预设是广告用语中运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语用手段。它的使用使广告准确简洁,极具吸引力和说服力。在进行广告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充分考虑语用预设的复杂性。透彻理解原文的语用预设信息.再将之置于译文读者的预设框架之下.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广告也能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5.
翻译的语用美学观关注译文的语用意义与审美价值的统一,为探讨翻译本质和翻译教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建立在语用美学基础上的翻译教学观对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尤其是语用能力和审美能力),改进当前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语用翻译的视角,在背景知识方面探讨了“文化补遗”在英汉翻译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进而指出语用翻译中的“文化补遗”不仅能达到译文与原文的语用等值,而且还能传播文化,促进中西方的相互了解。  相似文献   

7.
语用模糊是文学作品,尤其是文学名著的常见现象,亦是文学翻译中的难点之一.本文试从语用模糊的角度来探究汉英翻译中的这一难题,进而分析译语在塑造人物形象和展现人物艺术魅力方面与源语的不同,从而区分出两家译文的优劣高下.为便于阐释,笔者仅以<红楼梦>第三十四回为个案研究,比较两家译文在语用模糊上是如何映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许多公共环境下的英语标识语存在着语用失误问题,这有损于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乃至我国的形象.标识语的翻译应该坚持“语用等效”的原则,努力把握好翻译中的语用性、动态性和平衡性.“语用等效”包括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在对公共环境的标识语进行翻译时,必须准确理解原文,尊重目的语读者的文化习俗,选择恰当的词语来表达,从而翻译出规范、正确和高质量的译文来.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语用学中的语用移情概念引入翻译研究中,认为翻译不是简单的语际语码转换,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英汉翻译中,语用移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译者会在准确判断源语语言文化规范和译文读者接受力的基础上恰当的采取归化或异化策略,将汉语文本中的文化因素移植到英语中或将英语文本中的文化移植到汉语中来.从而能够成功的进行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双语交际过程,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实践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译者翻译时关注的焦点始终应是原作意图和译文读者。翻译目标是真正达到译文与原文语用或功能上的对等,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语言表层意义上的等值。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语用翻译则是语用学运用于翻译领域的结果.语用等效包括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两个层面上所达到的等值效果,使用语用等效原则可以解决跨文化交际翻译中出现的问题,防止语用失效.从语用学角度来认识翻译的社会功能并以语用对等为原则进行翻译转换,是克服文化障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以《红楼梦》第三回为例,结合社会符号学的翻译标准"意义相等,功能相似",分别在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三个方面对原文和译文进行对比。通过揭示这三种意义在译文中的具体体现和得失,旨在找出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为汉英翻译提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法律翻译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一个重要桥梁.本文从概念意义、交际意义、内涵意义探讨法律翻译中的疑难词汇的翻译,指出法律翻译是一个绝对动态与相对静态互相结合的过程,译者应以关联语境为依据,以顺应信息意图为目的,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及语言手段进行必要的语用充实,使译文发挥与原文相等的语用功能与效力.  相似文献   

14.
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必然涉及到话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问题,即语用问题.作为跨文化语用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对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本文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言语行为语用研究在语用等效翻译上的应用,提出跨语交际的翻译需要遵循的是语用等效原则,即言语行为理论中等效传达言外之力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一种涉及语言、文化和背景知识等多方面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因此,本文从跨文化语用学角度,以李清照诗词《声声慢》为例,分析在诗词翻译过程中如何达到语言语用等效和社交语言等效问题,并提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挖掘原文的文化底蕴,选择适当的译词,才能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的同等语用效果,达到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王劫丹  龙飞 《海外英语》2011,(5):279-280
该文从翻译语用观的角度探讨了文学作品中语用隐含的特点,以《红楼梦》为案例分析了人物话语的原作品和译本中语用隐含的三种情况:保留原文中的隐含意图与人物对话中的隐含意图;没收与取消某个语用隐含;平添一个语用隐含或将原来的明示译变为语用隐含。案例分析显示原文里的语用隐含应该要在译文中保留,不能将其公开于文字;此外不能没收、取消或平添某个语用隐含。  相似文献   

17.
运用"关联理论指导下的法律翻译、法律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法律文本功能决定翻译策略、译文应传达立法意图、法律翻译以预期受众为中心"等语用原则对法律翻译进行研究,以实现"法律翻译的目的是创造同等法律效力的目的语文本"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8.
当源语和译语两种文化冲突或一种文化空缺时,用哪一种翻译策略或哪一种具体翻译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避过文化冲突的雷区,有效地翻译,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一样的关的艺术感受。本文正是为有效地避免语用失误,实现相对对等翻译而概括和总结了几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芳 《海外英语》2010,(2X):117-117
翻译是一种将一种语言转码为另一种语言,将信息由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的语言交际行为。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不同方面考虑,这样的译文才能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而又不失原作的意思。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一种人类活动,也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翻译目的在整个翻译过程中骑着决定的作用,而批判一篇译文的好坏在于看其是否"充分"地实现了翻译目的,这是翻译目的论的基本观点。本文以目的论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浮生六记》两译本存在的显化现象,发现这两种译本在对隐含文化信息进行语用显化处理方式有所不同。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主要因为译者受到了各自翻译目的的影响,不同的翻译目的使他们在语用显化方面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