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隐静脉-股静脉转流治疗晚期髂股静脉栓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10例用大隐静脉-股静脉转流术治疗晚期髂股静脉栓塞的疗效。方法:从1985~1993年间,采用健侧大隐静脉与患侧股静脉吻合的新术式对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晚期髂股静脉栓塞病例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术后第1日患肢明显消肿,术后7日肢体周径如同健侧。结论:该术式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大隐静脉转流术治疗髂股静脉栓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大隐静脉转流术治疗髂股静脉栓塞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1998年9月至2005年12月,应用大隐静脉转流术治疗6例髂股静脉栓塞,男5例,女1例;年龄36~52岁,平均41岁;均为单侧股和小腿肿胀,伴有疼痛。从对侧切取正常的大隐静脉,经耻骨上隧道转移至患侧,在髂股静脉栓塞段以远与股静脉或大隐静脉近端吻合,将患侧静脉血经大隐静脉引流至对侧股静脉。结果:手术顺利,术后仅1例供区伤口发生表浅感染,经换药处理愈合。随访1—3.5年,平均1.8年,所有患者疼痛消失,水肿明显减轻,但仍有轻度肿胀。结论:大隐静脉转流术是治疗髂股静脉栓塞的有效方法。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和安全。  相似文献   

3.
转流术治疗慢性髂股静脉完全性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髂股静脉完全性血栓形成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可靠性.方法:分析近2年手术治疗慢性髂股静脉完全性血栓形成病例8例,结果:8例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慢性髂股静脉完全性形成病例中,5例行Palma手术,2例作大隐静脉-大隐静脉转流术,另1例Cockett综合征病例行异体血管股-腔静脉转流术,获满意效果.结论:外科手术在治疗髂股静脉安全性血栓形成仍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4.
我院1994.1~1999.6对12例股静脉栓塞行原位大隐静脉股腘静脉转流术。术前行下肢深静脉造影及大隐静脉造影,以确诊股静脉血栓形成为完全阻塞或部分再通以阻塞为主者,并显示大隐静脉通畅。手术要点在于精确细仔的血管吻合,大隐静脉游离不宜过长,以避免游离过程中损伤大隐静脉,而降低手术通畅率。另外术后应用抗凝治疗,早期活动。本组病人治愈率83.3%,有效率16.7%。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耻骨上交叉转流术治疗髂股静脉闭塞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医院血管外科2006年3月—2010年9月收治的23例髂股静脉闭塞症患者,均行大隐静脉耻骨上交叉转流术。结果:随访18例,随访率78.26%,随访时间2~54个月,平均25个月。15例临床症状缓解3,例临床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83.33%。13例转流大隐静脉通畅,5例转流大隐静脉闭塞。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大隐静脉耻骨上交叉转流术治疗髂股静脉闭塞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期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一期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方法:通过利用自体头静脉在患肢大隐静脉与患肢股动脉或髂外动脉之间搭桥,为66例91侧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实施手术。结果:术后下肢缺血性疼痛消失,皮温皮色恢复正常,足趾及跖部创面愈合,多普勒超声探测及动脉造影提示患足血供良好。结论:本术式不影响静脉血回流,简易、经济,效果良好,使用头静脉搭桥可使本术式应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7.
一期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严重缺血症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探索一期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严重缺血症的效果,采用自体头静脉或Goretex人造血管,在大隐静脉与患肢股动脉或髂外动脉之间搭桥,治疗89例127侧下肢严重缺血症患者。结果表明,术后下肢缺血性疼痛消失,皮肤温度及颜色恢复正常,足趾及跖部创面愈合,多普勒超声探测及动脉造影提示患足血供良好。认为,一期大隐静脉动脉化搭桥术不影响静脉血回流,方法简便,效果良好;使用血管搭桥可使这一术式应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左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组27例,均经下肢深静脉造影或彩超确定诊断。13例发病在3周以内,表现为急性髂-股静脉血栓;14例发病超过3周,表现为慢性静脉阻塞。13例经健侧股静脉穿刺,14例经患侧腘静脉穿刺。11例溶栓前置入滤器,16例未置入滤器。均先行经导管溶栓治疗,之后7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20例球囊扩张后行内支架植入术。结果13例经健侧股静脉穿刺,导丝成功通过狭窄段8例,不能通过5例,改为造影导引下患侧腘静脉穿刺;14例直接行患侧腘静脉穿刺,在深静脉造影的导引下均穿刺成功。溶栓时间(85±16)h,尿激酶用量(300±32)万U。13例急性发作者血栓完全溶解,14例慢性者彩超报告管腔内见血流信号,提示血管部分再通。27例术后造影显示髂-股静脉血流通畅。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1个月。19例静脉造影或超声显示髂-股静脉通畅,临床症状消失,8例深静脉造影或彩超提示髂-股静脉血流基本通畅,患者症状明显减轻,但仍存留肢体轻度肿胀。结论采用介入方法治疗左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可作为临床上治疗此类疾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治疗髂股静脉血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术治疗髂股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医院血管外科2004年2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30例髂股静脉血栓,均采用超声引导下惠肢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股静脉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15例行球囊扩张及髂静脉支架术,5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20例行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术中以及静脉造影评价静脉通畅程度,门诊以彩超随访髂静脉通畅率。结果置管溶栓后经导管静脉造影显示髂静脉再通率30%-90%(平均55%),股静脉再通率40%-100%(平均70%)。术后患肢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住院费用(5.2—8.4)万元,平均7.7万元,30例随访1-31个月,平均11个月,25例髂静脉支架植入者髂静脉通畅率100%,5例单纯球囊扩张者髂静脉再通率0—20%。结论腘静脉置管溶栓术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髂股静脉血栓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但是价格昂贵,广泛临床应用困难,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腘静脉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4月至2007年5月治疗股/胭静脉损伤26例。单纯静脉伤12例,合并股/腘动脉损伤14例,分别采用血管修补术、血管补片修复、端端吻合术、大隐静脉移植及“并管法”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动、静脉。结果23例肢体术后血运恢复。合并股/腘动脉损伤14例中,1例并发肾功能衰竭,3例肢体坏死截肢,4例肢体肌肉部分坏死清创后残留部分功能障碍,单纯股/胭静脉损伤者血管修复后肢体无显著肿胀,血运良好。随访3个月~7年,23例肢体血运良好。结论股/腘静脉损伤修复有助肢体恢复正常血供,优先处理合并动脉损伤,“并管法”大隐静脉移植修复股/腘静脉损伤有一定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四肢血管损伤晚期并发症一动脉瘤、动静脉瘘、动脉栓塞的治疗疗效。[方法]采用动脉瘤、动静脉瘘切除后血管直接吻合;动脉瘤、动静脉瘘切除后血管缺损,动脉栓塞两断端自体静脉移植吻合;髂外动脉栓塞股动脉健侧与患侧耻骨联合上大隐静脉搭桥术。[结果]64例病人术后随访了50例,都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结论]四肢血管损伤晚期并发症应用显微外科治疗可获得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特点、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2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后合并D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并讨论病因及预防措施.结果 12例DVT患者中7例为中央型,2例为周围型,3例为混合型.DVT合并肺栓塞2例.10例中央型和混合型DVT的肢体增粗症状严重,肢围差距均>5 cm.9例行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保护下的腘静脉置管溶栓术(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其中l例介入造影过程中发现左股静脉突然中断,中转手术行股静脉探查修复术、CDT及髂静脉支架植入术;8例发现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其中6例在CDT治疗后行髂静脉支架植入术.1例结合术前彩超及造影所见考虑为右大隐静脉残端血栓蔓延至股静脉,行股静脉切开取栓治疗.2例周围型DVT行抗凝为主的综合性药物治疗.本组12例DVT患者均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结论 手术损伤股静脉、大隐静脉残端过长、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后DVT的临床常见原因.术前明确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病变类型、术中仔细操作、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缩小股动脉搭桥术的手术切口。采用自制顶端带孔的大隐静脉圈套器,半闭式小切口取得大隐静脉后,作股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股动脉硬化闭塞症,共18例。术后切口均获一期愈合。经6月~4年随访(平均26月),15例术后间歇性跛行消失或明显减轻,3例因远端输出道血管不佳,间歇性跛行仍同术前。术前患肢踝/肱指数平均为046,术后为076,平均提高030,证实下肢动脉血流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结果表明,在作股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搭桥术时,使用顶端带孔的大隐静脉圈套器可使手术切口缩小,改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4.
股浅静脉外瓣膜修复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作者采用股浅静脉外修复成形术治疗10例12条肢体。彩超和静脉造影示12条肢体深静脉功能不全均在Ⅲ°-Ⅳ°。术后随访全组症状消失,3条肢体溃疡愈合,彩超复查10条肢体瓣膜功能不全恢复正常,2条Ⅰ°-Ⅱ°。作者认为该术式在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可与浅静脉手术同期进行,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易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股浅静脉闭塞症手术治疗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股浅静脉闭塞症的手术治疗。方法:1988年3月-2000年12月,采用原位大隐静脉-Guo静脉转流(Husni's)手术治疗股浅静脉闭塞症共8例。结果:6例(6/8)获得长期随访,平均随访74个月。2例转流静脉通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基本消失;4例闭塞、肿胀加重但未出现溃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Husni's手术宜慎重且合理地选择病人。Husni's手术宜选择病程较短、患肢腓肠股泵功能尚未严重受损的病例;压力辅助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性溃疡外科微创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1例(33侧患肢)下肢静脉性溃疡通过静脉造影检查明确引起溃疡的原发病变,根据患肢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种类和程度对10例(11侧患肢)行高位大隐静脉结扎联合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17例(18侧患肢)行高位大隐静脉结扎联合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内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4例(4侧患肢)行高位大隐静脉结扎联合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内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和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溃疡一律行周缘环行缝扎。结果术后33侧患肢浅静脉曲张均消失,色素沉着、湿疹样病变均明显减轻;24侧小腿酸胀沉重感、疼痛、水肿12~16d消失;溃疡18~40d内愈合。随访1~36个月,平均14.8月,3侧(9.1%)肢体溃疡复发。结论纠正浅静脉、交通支静脉、深静脉功能不全和重视溃疡创面的处理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有效疗法,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内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操作简便、微创、安全,联合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可以有效地减少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复发。  相似文献   

17.
Zhang H  Lü JJ  Zhang JW  Zhang BG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8):1121-1124
目的 评价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97例 (97侧肢体 )经静脉顺行造影证实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分为A、B两组 ,A组 79例 ,B组 18例。A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加交通支结扎术同时行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 ,B组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加交通支结扎术。以CEAP临床分类与临床记分和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评价疗效。结果 A、B两组术后临床记分均明显下降 (A组P <0 0 1;B组P <0 0 5 )。A组中C5~C6者手术效果较C2 ~C4者好 ;两组C2 ~C4者比较 ,A组手术效果优于B组。术后A组中 6 7侧患肢行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 ,瓣膜功能恢复有效率为 83 5 8% (5 6 /6 7) ,显效率为 4 1 79% (2 8/6 7) ;B组 12侧患肢股浅静脉瓣膜功能恢复有效率为 33 33% ,两组有效率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交通支结扎加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 ,较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交通支结扎术更有助于临床症状缓解和瓣膜形态功能的恢复。术前明确诊断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 ,宜行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隐股静脉瓣下大隐静脉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术(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择收治的70例(74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施行隐股静脉瓣下大隐静脉结扎联合EVLT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状静脉抽剥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6~ 10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59%,对照组81.0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溃疡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及隐神经损伤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皮肤坏死、踝部水肿消失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溃疡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隐股静脉瓣下大隐静脉结扎联合EVLT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疗效显著,其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优于传统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因注射吸毒致髂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一期动脉重建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系按照时间序列的单中心研究,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7年10月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收治的由于注射吸毒导致的髂股动脉假性动脉瘤2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31.3岁,瘤体最大直径3.0~7.5 cm.有14例以动脉瘤破裂出血为首发症状就诊.应用对此类病例设计的髂股部单一弧形切口,取同侧大隐静脉倒置搭桥对本组21例假性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21例手术均获成功,随访19例,随访时间2~36个月,失访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无术后心、脑等器官并发症,手术后腹股沟出血、波动性肿物均消失.术后股部血肿1例,术后切口感染不愈合、股部窦道形成1例,同侧大腿前内侧感觉异常1例,术后间歇性跛行1例. 结论 获取适宜的自体大隐静脉用于血管重建是对该病治疗的前提.应用单一弧形切口取同侧大隐静脉倒置搭桥是可行的.对吸毒致髂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行动脉重建术有利于减少间歇性跛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耻骨上交叉转流治疗髂股静脉闭塞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按预定纳入排除标准,对所有纳入的关于耻骨上交叉转流治疗髂股静脉闭塞中外文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416例患者,平均随访(3.01±2.10)年,手术有效率为(85.67±15.01)%,建立动静脉瘘的比率为50.72%,术中应用大隐静脉转流的比率为70.19%,应用人工血管转流的比率为29.56%。结论:在严格控制适应证的前提下,耻骨上交叉转流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实用的治疗髂股静脉闭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