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证辨证论治始于《伤寒论》,散见于六经篇章之中。以六经为序对血证进行梳理,总结仲景治疗血证的经验。仲景对血证的论述有出血、瘀血之分,而其病机、治法、方药各有不同。其中出血的部位广泛,在上可从口鼻而出,在下可从大小便而出;其病机有火热迫血妄行(火热亦有虚实之分)以及气(阳)虚不摄之别;治法上实热者清热泻火,虚热者滋阴清热,阳虚不摄者温涩固脱。瘀血病机有寒热之不同,治法虽以活血化瘀为主,亦要随病机之寒热而加以变化,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此外,在活血药的使用上要根据瘀血之轻重缓急酌情选用植物药或动物药。  相似文献   

2.
血证的病机十分复杂,但概括起来不外火热、虚寒、血瘀3个方面.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认为,血证的病机与其发病阶段关系密切,不同阶段其病机各不相同,故治法也就不同.现予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血分证与血证在概念范畴、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以及相关治验等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故对血分证和血证的概念、临床表现、治法方药进行梳理,认为血分证不仅是温病发展的一个阶段,而且属于血证范畴。血分证的临床表现有出血、紫斑,其病机核心为热邪深入血分,需用凉血散血之法;而血证的临床表现以出血为主,有火热内炽、迫及血分之病机,需用清热凉血之法。从多个角度来看,血分证在血证范畴之内,对血分证与血证的相关理论进行辨析,希冀深入把握血证之范畴。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中的“上病下取、下病上取”是较为特殊的治法之一,它是疾病在证候与病机相互矛盾时所采取的一种治法.笔者用以治疗血证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气周流”理论是清代医家黄元御对人体气机的独特认识,对疾病的治疗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通过研读黄元御著作中有关“一气周流”理论、历节病及血证的论述,结合古今文献,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贫血的病机为脾湿致肝风、肾寒、肺燥,其具体治法当为温补脾肾、疏肝清肺、调畅气机等,这为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贫血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考述《伤寒论》、《温疫论》、《温病条辨》等医著所论外感病之蓄血证,表明伤寒蓄血证起源较早,温病蓄血证是伤寒蓄血证的深化和发展,两者共同构成外感病蓄血证。此证程度有轻重之别,病势有缓急之分。临床辨治需抓住感受外邪、邪毒深入血分而致血热血瘀、瘀血渗入下焦或自下流而不走三条病因病机,治法不外清热、逐瘀、攻下。  相似文献   

7.
曾救凡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2):870-871
介绍从肝论治血证的临证体会及验案举例。从中医理论阐述了肝与血证发病的密切关系,认为血证新病者多从肝论治,从潜肝泻火治官窍衄血、平肝降肺治咳血、泻肝和胃治吐血呕血、柔肝清肠治便血、清肝利湿治尿血五个方面论述了几种血证的发病与肝相关的病因病机,以及从治肝的角度确立的治法和常用方药,并通过病案分析,阐明了上述从肝论治血证的五种方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8.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焦中华教授从医40余载,尤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肿瘤病,在该领域潜心研究,对多种血液肿瘤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有着独到的见解,并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止血方是焦中华教授自拟协定方之一,重在益气摄血,常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证范畴疾病,对脾不统血、气不摄血型之出血倾向者疗效显著。文章就焦中华教授对血证病因病机认识,对止血方的组成、方解及临床加减化裁等方面的见解与经验进行论述,并以案例佐证。  相似文献   

9.
郑翔 《中国中医急症》1994,3(3):128-128
1 循脏腑虚实,探血证机理 遍览《本草纲目》,可以看出李时珍将血证分为吐血、衄血、血汗、嗽血、咯血、呕血、血淋、尿血、下血等,他认为,衄血、咳血出于肺;呕血出于肝;吐血出于胃;嗽血出于脾;咯血出于心;唾血出于肾,有火郁、虚劳之分;尿血主虚,血淋主热;下血则以血之清浊辨,血清为肠风,血浊为脏毒,血大下为结阴,属虚寒.李时珍条分缕析血证病因病机,从而提出逐瘀散滞、清热散火、理气导血、调中补虚、滋阴抑阳、疏风祛湿等治法,从中不难看出他对血证并非仅用止血药,而是探求病机,审因施冶,丰富了血证的治法.  相似文献   

10.
血证是诸多血液病最常见的证候之一,缪希雍提出治疗吐血的治法可广泛用于诸多血证之中,并不局限于吐血病。其所提的三法即活血、补肝、降气,是慢性血证的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1.
《血证论》是一部论治血证的专著,为清末唐容川所著。作者唐宗海(字容川),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本书论述血证的病因病机和治法颇多创见。多年来,得到了中医临床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同时作者对血证的预后,也有独特的见解。下就其主要论述总结如下。1深究经旨,突破前人在气、血、水、火的相互关系方面,祖国医学有许多指导临床实践的论述。譬如朱丹溪“气有余,便是火”的论述;张志聪“血乃中焦之汁”的观点,说明了气、火同源和水、血同源的生发关系。但是水气之间,血火之间存在的生发关系,长期以来却被人们忽视。唐宗海…  相似文献   

12.
“通因通用”法属中医反治法范畴,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在历代妇科诊疗中皆应用广泛。郑惠芳教授认为妇科血证的病机关键在于虚、热、瘀,痛证病机关键在于气滞、寒凝、血瘀,血瘀为二者常见和基础病机,故以通因通用法治疗,取桂枝茯苓丸为基础方,随症加减。附郑老以通因通用法治疗痛证、血证的经典医案2则,及后学者发挥验案2则。  相似文献   

13.
浅析《金匮要略》妇科血证治法蒙阴县人民医院(276200)张家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250011)刘金星关键词金匮要略妇科血证辨证论治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一书,设三篇具体论述了妇科病的证治,载病近30种,列方35首(不包括附方和重复运用的方剂),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金匮要略》对血证的病因、病机和脉证的有关论述,将该书对血证的辨治特点归纳为注重辨证与不避温热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15.
张树美  仲润生 《河北中医》2004,26(9):691-691
肝病常出现血证,肝病血证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多变。我们在多年的肝病临证中体会到,对肝病血证的辨治应把握好正确的动静观,方不致误,现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血证的治疗,应针对各种血证的病因病机及损伤脏腑的不同,结合证候虚实及病情轻重而辨证论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治标以止血为急务,治本以审因施治为主。治火,治气,治血是治疗血证的总则。治疗的具体方法应根据出血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治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张琦教授对妇科血证的诊治病例,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总结出张教授论治妇科血证的经验及学术思想。在妇科血证众多的病机中张教授首重脾虚,用甘温健脾、升阳举陷之法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赵霞  张金生 《中医研究》1999,12(2):50-52
《血证论》为血症专著,其辨证施治,理法方药皆系统完备。在病机方面注重“火”论,鲜明提出“血证气盛火旺者十之八九”。并详列三十余种血证的辨证方法,还介绍了血脱,瘀血,乘肺,瘀血攻心等危重变证的诊断治疗。并创立了被誉为血证治法准绳的四大法——止血,祛瘀,...  相似文献   

19.
关节疼痛是痹证的主要症状之一,痹证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病的临床表现颇为相似,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在《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中对关节疼痛的论述主要在湿病、历节病等篇章。研究了《金匮》中对关节疼痛的有关论述,以指导临床实践。综观《金匮》全书,书中论述了关节疼痛的病因病机、伴随症状、治法及饮食宜忌等。感受风寒湿邪是关节疼痛的主要病因病机,饮食失调、正气亏虚亦可导致关节疼痛。其伴随症状有关节肿痛、关节功能障碍及一些全身症状,如头眩、短气、汗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等。就其治法而言,祛除风寒湿邪是主要治法,祛风湿兼清热是常用治法,扶正祛邪是重要治法。在饮食方面指出不宜过于偏嗜五味。  相似文献   

20.
血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证,由于病机复杂,治法亦多,中医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笔者学习他人经验,在临证中凡见病机为脾肾虚损者,多用温补脾肾法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在此谈点肤浅体会.以就正于同道。血证表现为脾肾虚损者,一般发生在暴出血或持久出血后,血色淡或暗淡.并见恶寒肢冷、神疲力怯、汗出气短、面色苍白、唇甲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