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从痰瘀毒论治探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动脉粥样硬化与痰浊、瘀血、毒邪密切相关。从痰瘀毒论治动脉粥样硬化 ,一要根据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的痰浊、瘀血、毒邪的轻重不同 ,正确地选法用方 ;二要把动脉粥样硬化放在脾、肾、肝等“脏腑失调”这个复杂的“关系网”中 ,从相互作用的矛盾关系上来认识其发病机制和辨治规律 ;三是从痰瘀毒论治不可拘泥于热毒 ,要重视阳虚寒凝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作用 ,注意发现在病理情况下 ,中医证型与组织形态学改变之间的内在联系 ,找出寒热辨证的规律 ,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孟云辉  王强  王延峰 《中国中医急症》2011,(10):1643-1643,1653
痔疮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于痔疮形成的病因病机古代文献记载较多,与寒、暑、湿、风、热、毒、燥、瘀等邪气有关。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发现瘀毒之间关系复杂,相互为因果,互化互生,且始终贯穿于本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瘀毒损络是痔疮发病的关键病机,临床应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刘启泉从毒瘀论治胃癌前病变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前病变属中医"痞满"、"胃痛"范畴,其病因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致气机郁滞,日久生热化毒,病久入络,络道不利形成瘀血,因此热毒血瘀为胃癌前病变的主要病机。治疗上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其病因病机复杂,单纯从某一病机论治通常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李海松教授临床经验丰富,指出精室具有易虚易瘀的重要特征,所以慢性前列腺炎也应当从瘀、虚论治。其中,瘀既是核心病机又是病理产物,可以分为络脉瘀阻、因郁致瘀、痰湿致瘀、因火致瘀; 虚为基本病机和病理趋势,可分为肾气亏虚和脾气亏虚。瘀和虚二者关系紧密,相互作用,从瘀、虚论治慢性前列腺炎拓宽了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痰瘀毒”方面着手,探讨“痰”、“瘀”、“毒”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采用涤痰、化瘀、解毒法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为临床科学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孙媛 《天津中医药》2013,30(2):94-95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通过大量临床观察表明,血瘀热毒是引发冠心病的重要机制,无论是冠心病的发作期还是缓解期,瘀毒互结贯穿于始终,因此热毒瘀结,脉络瘀阻是冠心病发病的关键所在。运用活血解毒法治疗血瘀热毒型冠心病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国医大师南征教授提出消渴肾衰核心病机为毒损肾络、邪伏膜原。消渴肾衰之毒繁杂,风、热、水、湿、痰、瘀诸邪内外相引蕴结于肾,皆能积而化毒。然瘀毒者,久病多瘀,瘀久成毒,审毒治瘀,当以“解毒通络保肾,活血化瘀导邪”为大法。根据瘀毒所在部位与性质,总结为“痰瘀上犯者,当复其宣肃”“湿瘀困中者,当调其升降”“浊瘀下注者,当引而竭之”“气滞血瘀者,当行气化瘀”“瘀从寒化者,当温阳化瘀”“瘀与热合者,当清热化瘀”“气虚血瘀者,当补气活血”,故消渴肾衰之瘀毒应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治病求本。文章总结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衰夹瘀毒的用药经验,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松龄教授认为诊治癫狂病应删繁就简,抓主要矛盾。痰瘀贯穿本病始末,根据病程不同,分辨患者痰与瘀的不同程度而选方择药,两种病邪尽除,方可痊愈。整个治疗过程不可一味攻伐,需培补脾胃,兼以养心宁神,才能药到病除。  相似文献   

9.
过敏性紫癜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部分患者皮肤紫癜反复难愈,甚至有肾脏损害,从瘀、毒论治过敏性紫癜,临床多获良效。从过敏性紫癜由瘀毒论治的依据,治疗方法及预防调护等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笔者师从张学文教授,对张教授所提倡的从毒邪论治中风病的观点深有体会,现对张学文教授从毒邪论治中风病的经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是一种发生在子宫颈上皮的恶性肿瘤。笔者认为气虚湿瘀毒是宫颈癌最终形成的核心病机。健脾益气,除湿活血散结是治疗的关键;具体治则为健脾益气、除湿通络,温阳除湿散结、活血通络。疏肝理气应贯穿宫颈癌的整个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从风毒瘀热论治红斑狼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来春荣 《浙江中医杂志》1992,27(10):446-447
  相似文献   

13.
正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是感染性心肌炎最常见类型,部分患者急性期后仍有病毒活动,重者可并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则演变为扩张性心肌病。现代医学对其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主要就是休息、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在于辨证论治,笔者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邪毒和瘀血是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容易造成患者口干、眼干甚至脏器损伤的风湿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燥邪为外感六淫之一,其致病多由口鼻而入,由浅入深。笔者认为在干燥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中"燥瘀毒互结"是其主要病机,治疗当遵循"润燥、化瘀、解毒"的原则,其中燥邪内侵化瘀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津亏为燥,血凝为瘀,燥邪入络成瘀,瘀的形成是本病发展的枢纽,瘀久脉络阻塞进一步化毒损伤脏腑是本病迁延的关键。因此,从燥瘀毒论治干燥综合征当遵循"润燥、化瘀、解毒"的原则,其中"滋阴润燥、凉血解毒"是治疗的重点,滋阴润燥以保证津液充足,凉血解毒可进一步减少津液的耗伤;"活血化瘀"贯穿治疗始终以保持血脉通畅,久病则佐以补益肝肾通络的药物;并灵活配合中医外治以增强润燥之功,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肛周湿疹是肛肠科一种难治的常见病,笔者跟随冯群虎教授临床学习,欲将其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经验小结,以飨读者。冯群虎教授认为慢性肛周湿疹与脾气亏虚,风湿热有关,瘀为其病理产物,在治疗上提出“辨证论治”、“从瘀论治”、“内外并治”,临床上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佐以清热利湿为治疗原则,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张霆 《中医杂志》2006,47(5):384-385
放射性肺炎是指胸部肿瘤或其他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受到放射性损伤而导致的炎性反应.一般在放疗后2个月内发生,重者肺脏发生广泛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至呼吸衰竭.本病是放疗后多见且危害较大的并发症,患者对肺放射的敏感度高,耐受性差.现代医学常规治疗主要是使用大剂量抗生素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但疗效并不理想,且副作用较大.而应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到的优势,笔者临床从毒瘀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以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7.
外感热病是由外邪侵入人体,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杨仓良教授根 据毒邪学说及外感热病的发病特点,认为毒邪是外感热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主张分期论治。杨教授认为外感热 病初期由风毒、寒毒、湿毒、热毒侵犯所致,投祛风攻毒汤、散寒攻毒汤、利湿攻毒汤、清热攻毒汤等以解表 攻毒;中期痰瘀毒内生,阻滞经络气血,以损伤脏腑脉络为害,投化痰攻毒汤、逐瘀攻毒汤等加减以达化痰逐 瘀攻毒之目的;后期毒邪乘虚入里,虚与毒互结,相互为患,致气虚毒恋、血虚毒恋、阴虚毒恋、阳虚毒恋 等,采用补气攻毒汤、补血攻毒汤、滋阴攻毒汤、温阳攻毒汤等加减以收扶正攻毒之效。杨仓良教授认为外感 热病属凶险顽固难治之疾,临床应不拘泥于一法一方,提倡早期中西医结合治标,中期内外合用治本,后期针 药并用断根,恢复期锻炼强身等法,以达杂合以治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病”“痹症”“历节”等范畴,其病机复杂,缠绵难愈,其发病多因素体虚弱、风寒湿热等外邪乘虚而入,客于经络骨节留而不去,而生痰湿瘀毒痹阻经脉气血而成。痰、湿、瘀、毒诸邪常相互胶结,凝聚经隧,胶着难解。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据邪气所在的部位及邪气的性质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或麻,或重,或不仁,或胀,或痛,或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单用祛风除湿之品则往往收效甚微,若从痰湿瘀毒论治参入化痰通络解毒之品则可提高疗效。本文拟从痰湿瘀毒角度论述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以期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9.
慢性咽炎从毒瘀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慢性咽炎"三因"致病说,素因(平素体质)是慢性咽炎形成的内因,主因(余邪滞留、瘀血、痰浊)是贯穿本病之始终、迁延难愈的病理基础,诱因(猝感外邪、七情郁火、烟酒辛辣食物及粉尘刺激、过度劳累、用药不当等)是病情易于反复和症状加重的关键因素,临床辨证可分为邪毒阻咽、阴虚火旺、阳虚寒凝、脾胃虚弱、湿热内蕴5型,而毒、瘀互结是其共同病理特点,故解毒活血利咽是本病的基本治法.以自拟解毒活血利咽汤为基本方,结合辨证参以泻火解毒、滋阴降火、补.肾通阳、健脾益气、清热除湿5法,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20.
姜新龙 《光明中医》2014,(8):1603-1604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造成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症的主要致病菌,目前西医临床上的根治方案多以质子泵抑制剂或胶体铋剂为主,配合两种或三种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霉素等治疗,但副作用较多。而中医药治疗有独特优势,张洪义老师在治疗此病方面,主要从毒为切入点进行治疗,经过临床实践,筛选出对药重楼、野菊花进行辨病论治,同时结合病人临床症状,利用中医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