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杨景海 《光明中医》1998,13(5):17-20
分别用胃炎一号治疗脾或脾肾气虚的气滞湿阻或血瘀湿阻证。胃炎二号治疗脾或脾肾气阴虚的气滞热郁或血瘀热郁证。适当配合少量面药对症治疗。治疗134例,显效55例占4104%,进步者73例占5448%,无效者6例占448%。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组[4...  相似文献   

2.
枢化通腑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探讨气滞湿阻型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原则和方药。方法将符合此型7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随机分为自拟枢化通腑法用柴平小承汤(治疗组)51例和单用大黄粉溶液组(对照组)20例,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2%,对照组总有效率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从临床实践研究表明术后损伤腹膜、炎症、粘连、梗阻病变属气滞湿阻者不少,治疗上不能单用通下一味,必须采用枢化通腑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能降低再手术率,提高非手术疗法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我们运用自拟柴平小承汤加味辨证治疗42例气滞湿阻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并设大黄粉溶液为对照组治疗20例,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治疗观察对象选近4周有腹部外科手术病史,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结合腹部X线透视、摄片发现多个液气平面,并有腹腔内积液的现象或腹部CT扫描可见肠壁增厚、肠襻成团、肠腔内无显影剂等。全部病例由普外科诊断排除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及肠坏死。中医辨证为气滞湿阻型,主症见无排便或仅排极少量,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无休克及腹膜刺激征…  相似文献   

4.
湿秘是以大便黏滞不爽、排出不畅为特征的病症,属于便秘之一种。湿秘以湿邪为因,腑气滞而不通为标,治疗应健脾祛湿为主,辅以理气通腑之法,临床可分湿阻气滞证、脾虚湿阻证、肠道湿热证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湿阻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气滞湿阻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行气化湿利水方,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腹水、尿量、体重及肝功能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湿阻型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冯自铭 《河南中医》2004,24(11):43-43
慢性肝炎病程长易反复,某些化验指标难以转阴。所以根据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分为气滞湿困型、气滞血瘀型及湿困瘀阻型论治,分别施以三金汤、化瘀汤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慢性功能性便秘辨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慢性功能性便秘(PC)又称为习惯性便秘、特发性便秘、单纯性便秘,为临床常见病症。以大便秘结不通致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排便困难、艰涩不畅为其特征。近年来,笔者将慢性功能性便秘分为气滞湿阻、胃热燥结、肝脾不和、阴血不足4型施治,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1气滞湿阻张某,女,42岁,2003年7月就诊。便秘2年余,常靠服果导片通便。现大便数日一行、排出不畅、欲便不得、时干时溏,腹部胀满、牵及两胁、矢气则舒,口淡粘腻,纳食不香,舌质淡苔白腻,脉小弦。辨证属气滞湿阻,通降失司。治以理气化湿,通降和中。方用四逆散加减。炒柴胡10g,炒白术10g,…  相似文献   

8.
张书剑 《河南中医》2013,33(8):1259-126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湿阻型肝硬变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气滞湿阻型肝硬变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西医护肝支持疗法及利尿、补充白蛋白等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腹水、尿量、体重及肝功能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34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33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82.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湿阻型肝硬变腹水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介绍黄贵华教授治疗便秘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黄教授认为便秘是由于人体气滞、寒凝、湿阻、热结、气血阴阳亏虚,使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临床上分虚实两端,辨为热秘、气秘、湿热秘、气虚秘、血虚秘、阳虚秘6个证型,予承气汤、四逆汤及自拟经验方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补体系统差异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患者184例,中医证型中64例为脾肾阳虚型、52例为气滞湿阻型、68例为肝肾血淤型。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上述对象NK细胞和T细胞亚群含量,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补体B因子、C_3、C_4含量,对检测结果行统计分析。结果:脾肾阳虚、肝脾血淤及气滞湿阻型患者血清NK细胞含量低于对照组,脾肾阳虚型又低于肝脾血淤、气滞湿阻型,脾肾阳虚和肝脾血淤型患者CD4~+、CD3~+、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和气滞湿阻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肝脾血淤及气滞湿阻型患者血清补体B因子、C_3、C_4含量低于对照组,脾肾阳虚及肝脾血淤型患者血清补体B因子、C_3、C_4含量又低于气滞湿阻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其血清内补体与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改变程度不一致,这和患者中医证型有关,这为中医角度分析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受损及免疫状况提供了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理气渗湿汤治疗肝硬化腹水气滞湿阻证的疗效观察及其对RAAS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21年4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肝硬化腹水气滞湿阻证患者进行研究,以电脑随机分组功能进行分组,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参照组采用基础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理气渗湿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腹水深度、中医症候评分、及肝功能指标及血管活性物质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6.66%高于参照组73.33%,(P<0.05);试验期前,腹水消退情况、中医症候评分、血管活性物质(RAAS)、肝功能指标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期后,两组患者,腹水消退情况、中医症候评分、RAAS检测指标、肝功能指标均有降低,且研究组患者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理气渗湿汤治疗肝硬化腹水气滞湿阻证患者,可起到提高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肝硬化腹水症状,改善肝功能指标及血管活性物质指标的效果,建议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黏滞性便秘是便秘的一种特殊类型,以粪质不干但十分黏稠,难以排出,排便费力,粪便黏便池为临床特征。本病以脾虚失运为本,湿阻气滞或湿热阻滞为标,主要分为脾虚失运证、脾虚湿滞证和脾虚湿热证三个证型。治疗应标本兼顾,主要采用健脾助运或健脾除湿导滞、健脾清热化湿法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体重指数、瘦素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78例代谢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辨证分为4种证型:气滞湿阻证、痰瘀互地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对相关资料进行研究。结果:气滞湿阻型及痰瘀互结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个证型,其他两证所占比例相似。痰瘀互结证的腹围及体重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三证,而气滞湿阻证又高于气阴两虚证及脾肾气虚证。气滞湿阻证和痰瘀互结证的TC、LDL-C、INS、2hINS和瘦素均明显高于其他二证。结论:气滞湿阻型及痰瘀互结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个证型。气滞湿阻证和痰瘀互结证的胆固醇升高更为明显,胰岛素抵抗更加严重,且由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升高更多。  相似文献   

14.
辨证分型治疗肝硬化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用中医辨证分型对肝硬化不同证型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辨证分型方法治疗肝硬化36例,其中气滞湿阻型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湿热蕴结型以茵陈五苓散加减,脾肾阳虚型以真武汤加减,肝肾阴虚型以六味地黄丸加减.结果:气滞湿阻型2例,显效2例;湿热蕴结型3例,显效3例;脾肾阳虚型11例,显效8例,有效3例;肝肾阴虚型20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总显效率达75%,总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双味泽苓合剂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气滞湿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气滞湿阻型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双味泽苓合剂(泽泻、泽兰、茯苓、猪苓、陈皮、厚朴、丹参、黄芪、白术、玉米须、大腹皮、车前子).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并于疗程结束后12周随访.结果:治疗组显效23例,好转8例,无效2例,有效率占93.94%;对照组显效14例,好转13例,无效5例,有效率占84.38%.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味泽苓合剂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气滞湿阻型患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自拟健脾除湿止痛汤治疗湿热阻胃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健郫作湿止痛汤治疗湿热阻胃型胃脘痛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湿热阻胃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3例,采用自拟健脾除湿止痛汤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吗叮啉,颠茄片治疗,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4%,对照组有效率67.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健脾除湿止痛汤治疗湿热阻胃型胃脘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拟健脾汤联合达格列净治疗脾虚湿阻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月在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二科治疗的80例脾虚湿阻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采取达格列净治疗,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虚湿阻型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自拟健脾汤联合达格列净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崔红涛 《光明中医》2016,(7):966-967
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治疗气滞湿阻证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气滞湿阻证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7.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气滞湿阻证肝硬化腹水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张庆祥治疗胃脘痛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诊疗思路,他认为肝胃不和、脾虚湿阻是胃脘痛的主要病机。疏肝和胃、健脾化湿是主要治法,“柴平汤”为治疗胃脘痛的基本方,临床针对各种慢性胃炎所致的胃脘痛,临证加减。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20.
“柴平汤”源于《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即由平胃散合小柴胡汤组成,全方具有清解肝胆郁热,流畅气机,又能燥湿运脾,行气和胃,寒凉并用调补兼施,看似平淡,实配合得当。临床病证肝胃不和,可出现气滞、胃失和降,湿浊内生,因胃属阳士挟湿多从热化,方中有炒芩,加减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