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固相萃取富集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方法对西江水系源头至入海口的10个采样点地表水中多环芳烃的浓度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水体中多环芳烃的总量在53.17~140.65 ng·L-1之间,其中致癌性多环芳烃的总量6.16~27.22 ng·L-1,占多环芳烃总量比例小于27%。就其组成而言,各采样点水体中多环芳烃以3环芳烃(42%~56%)为主,除5环芳烃外其他各环均有检出。该区域地表水中具有致癌性多环芳烃的健康危害风险度远大于非致癌多环芳烃所致的风险度,但均未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PR)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限值5.0×10-5a-1;其中苯并(a)蒽为致癌类PAHs中年平均风险最大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2.
为客观反映水体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基于三角模糊数理论,构建了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糊模型,对石嘴山市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分析了不确定信息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健康风险评价结果对参数的不确定性不敏感;污染物浓度的不确定性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不考虑污染物浓度变化,以平均浓度表示水体水质状况会导致风险评价结果偏小。石嘴山市地下水饮用水源地非致癌污染物健康风险极低,而致癌总风险均低于且接近1.0×10~(-4)a~(-1),Cr为各水源地首要的环境健康风险管理控制指标。水环境健康风险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第二水源地第五水源地第四水源地第一水源地。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中试中3种不同处理工艺及丹江口市某净水厂对丹江口水源水中多环芳烃和卤代烷烃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评价了不同处理工艺段出水中该类污染物浓度水平,以及出厂水对不同季节、不同消费习惯人群的致癌风险。结果表明,混凝沉淀可以去除大多数有机有毒污染物,后续的过滤过程能进一步加强有机有毒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出水中残留的多环芳烃和卤代烷烃类污染物对北京市人群的总致癌风险处于10-7~10-6水平,健康风险处于很低水平。  相似文献   

4.
基于健康风险的水源地水质安全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将健康风险评价引入水源地水质安全评价中,以致癌风险和危害指数分别反映源水中污染物对人体致癌危害与非致癌慢性毒害的程度.选取我国华东一重要城市的最大水源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水源中12种致癌物质总致癌风险为4.76×10-5,其中砷是最主要的致癌污染物,致癌风险为4.00×10-5;24种污染物总危害指数为0.906,其中位列第一、第二位的是氟化物和砷,其危害指数分别为0.393和0.207;不同类型污染物健康风险的分析对比表明,无机污染物是最主要的风险贡献源,应予以重点监控;汛期与非汛期健康风险的对比表明,汛期应为水质重点监控时段,同时应重视面源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5.
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2012年淮安市二河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其水质满足饮用水标准;同时利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的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计算了该水源地水体中污染物由饮水途径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风险度,结果表明,化学致癌物质的个人年风险度远大于非致癌物质,各污染物的风险度从大到小依次为As>Pb>氟化物>硝酸盐>Mn>Fe>氨氮。研究成果可为二河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南宁市主要饮用水源水环境质量,分析其对人体健康产生风险水平,对2008—2012年南宁市饮用水源水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模型对其所引起的健康风险做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南宁市主要水源地各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水平大小顺序为砷氟化物硝酸盐氨氮铁锰,化学致癌物引起的健康风险水平比非致癌物所致的健康风险水平高4个数量级。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水平主要取决于致癌物质健康风险水平。2008—2012年邕江水源地致癌物质总风险水平较高,空间变化不明显,年际变化呈逐年下降趋势。南宁市主要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水平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化学致癌物砷应当作为邕江水源地饮用水源需优先治理的污染物,必须在人们饮用之前将其去除,降低环境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7.
根据流溪河流域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检测资料,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推荐的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选取流溪河流域由源头到下游的6处饮用水源地,计算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通过饮水途径引起的水环境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水源地污染物含量随上游到下游有上升趋势;同一水源地的水,对幼儿的致癌风险最大,老年人最小;致癌物风险远超非致癌物风险;流溪河流域水源地的总风险值量级为10-6,远低于国内饮用水源地研究得到的总风险值,属于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林芝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现状,对其境内7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样进行检测和分析,通过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了各水源地水质现状,运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了各水源水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林芝市水源地水质总体良好,能满足地表水源地保护区水质功能区II类标准(镉除外),各水源地水体中重金属和氮盐指标经饮水途径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的总风险8. 88×10-5~1. 12×10-4a-1之间,均超过了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推荐值5. 0×10-5a-1,主要风险因子为致癌物Cd。各水源地致癌物质风险值远高于非致癌物质,该地区人们所面临的致癌风险以镉为主,这需引起水源地管理部门的重视,其余非致癌物风险低于最大可接受限制,对人体健康几乎不构成危害,适合作为饮水水源.。  相似文献   

9.
饮用水源水质健康危害的风险度评价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耿福明  薛联青  陆桂华  吴义锋 《水利学报》2006,37(10):1242-1245
介绍了饮用水水源受到化学致癌物、放射性污染物以及非致癌性污染物所致的健康危害的风险度计算模型,并应用于某市受污染地下水水源的饮水途径健康风险评价,分别计算出了各类污染物的风险度。结果表明,地下水中化学致癌物所致的健康危害风险度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限值5.0×10-5a-1,并远远大于非致癌物所致的风险度。化学致癌物所致的健康危害的风险度由大到小顺序为Cr+6>As>Cd,非致癌性污染物所致的风险度大小顺序为Pb>氟化物>氰化物>挥发酚>NH3-N。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直接确定该市地下水源水质的风险度水平、污染物的主次及治理的优先顺序,为该市地下水资源水质风险管理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0.
饮用水水质问题与人民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应引起高度重视。河流饮用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是将污染物质与人体健康定量地联系起来,能够对化学污染物给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大小做出科学的估算的一种方法。综合目前国内外河流饮用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的研究成果,将环境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引入到河流饮用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价中,建立了饮用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式。通过对峨眉山市峨眉河饮用水水源地进行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研究了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问题,得出定量的健康风险指标,为该饮用水水源风险管理和决策提供莺兽依据.依据僻廉风除评价的结果.能够可力Ⅱ科学合l硼士fb括导7k源讹管硼T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