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目的 了解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粉尘职业暴露水平,提出整改治理措施,为现代水泥生产企业的粉尘治理及职业卫生管理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现场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工作场所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对粉尘浓度不合格的作业岗位进行整改治理,评估整改粉尘作业场所防尘设施的防护效果.结果 现场调查发现,整改前某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粉尘作业岗位存在防尘设施密闭不严、吸尘罩设置不当、漏尘点过多等不足,其防尘设施难以起到有效的除尘效果.经现场检测,绝大多数作业岗位粉尘浓度超标,岗位合格率仅为31.8%.采取一系列整改治理措施,整改后粉尘作业岗位的CTWA较整改前大幅下降,作业岗位粉尘浓度合格率上升为90.9%.结论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作业的粉尘危害不容忽视.采取适当的卫生工程防护措施是遏止现代水泥生产作业粉尘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生产和使用硅产品企业矽尘危害现状,分析不同岗位工人健康损害情况,探讨硅产品生产和使用企业矽肺病防治对策和建议。方法采用现场询问,调查员填写问卷的方法对连云港市生产和使用硅产品的6家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收集1 005名矽尘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收集矽尘危害企业和矽尘作业工人基本情况资料;对矽尘作业岗位粉尘浓度和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建材行业矽尘作业工人胸片异常率(87.6%)高于电子行业(3.6%);矽尘作业岗位总尘合格率为3.8%,呼吸性粉尘合格率为7.8%;职业健康检查胸片异常率为45.5%,肺功能异常率为32.3%,疑似尘肺病检出率为0.7%;矽尘作业场所中粉尘浓度较高的岗位有球磨、破碎、振动筛、称量、粉料包装、分拣、成品混合、拣砂、喷砂、装料、倒角等岗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超标倍数4.5的岗位工人胸片异常率明显高于CTWA超标倍数≤4.5组;疑似尘肺病患者所在岗位粉尘浓度及岗位CTWA高于其他接尘人员所在岗位。结论应重点加强硅产品生产企业矽尘危害防治工作,加强对重点岗位的粉尘治理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光伏玻璃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确保工人的生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方法对该企业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本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热辐射等。检测结果表明,24个接尘工种中8个工种作业人员接触粉尘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粉尘CTWA范围为0.8~6.7 mg/m~3;镀膜工接触异丙醇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异丙醇CSTEL范围为510.3~1 019.7 mg/m~3;29个接触噪声的工种中3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的8 h等效声级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企业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有效、可行,但仍要加强通风除尘(排毒)设施的维修保养,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落实各项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以降低职业病发生的风险,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小型露天采石场的职业病危害现况,为其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2014—2017年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中涉及的广东、河北2省10家不同地区小型露天采石场为调查对象,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对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作业场所分布及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调查分析,并对主要工种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进行检测与分析。归纳超标作业岗位的分布规律、超标原因、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结果小型露天采石场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和噪声,粉尘游离SiO2含量均在10%以上,应以矽尘评价。在正常生产情况下个体检测结果显示,劳动者接触矽尘(总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为0.1~4.1 mg/m3,矽尘(呼尘)CTWA为0.1~2.2 mg/m3,除挖掘机司机接触的总尘、呼尘和自卸车司机接触的呼尘外,其他各工种接触的矽尘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作业场所检测结果显示,矽尘总尘超限倍数为0.3~25.2,呼尘超限倍数为0.1~13.8,各主要作业场所均有超标现象。噪声检测结果显示,各岗位个体噪声声级为64.5~97.1 dB(A),除自卸车司机外,各岗位作业人员接触的噪声均存在超标现象。结论小型露天采石场职业病危害严重,应从工程技术措施、个体防护、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加强综合治理,减少其对工人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5.
李香玲  杨虎  赵容 《职业与健康》2014,(20):2959-2961
目的确定北京市凤山矿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并确定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检测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等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结果工作场所中石灰石粉尘的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呼尘0.09-0.39 mg/m^3,总尘0.16-1.01 mg/m^3,满足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要求。碎运破碎机工人8 h等效声级为93.6 dB(A),噪声超标;其他工种的8 h等效声级满足噪声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石灰石粉尘、稳态噪声,粉尘作业为0级(相对无害作业);稳态噪声危害程度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和Ⅱ级(中度危害),稳态噪声的危害程度较高;粉尘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效果较明显,噪声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应重点关注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及劳动者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开展职业卫生调查,了解某摩托车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方法对66个作业点进行粉尘、有毒化学品、噪声等浓度或强度检测,对460名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及卫生通风设施作现场调查。结果作业点总合格率74.24%(49/66),粉尘作业工人7.14%有胸部X线改变或肺功能异常,苯类化合物接触者8.70%血白细胞总数下降,噪声接触工人10.26%听力下降,接尘工人防尘口罩佩戴率28.40%,卫生通风措施效果欠佳。结论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已对作业工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健康影响或损害,建议改进卫生通风设施的设计和管理,加强对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监管,定期开展检测及体检以早期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与评价某人造石英石板材厂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进一步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和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析、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和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检查表分析法等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结果配料、投料岗位粉尘浓度超标,其中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分别为49.8%、88.5%,压机成形操作工的个体噪声检测结果超标,职业健康检查资料显示高频听力损失者为6.6%,肺纹理增多增粗者为11.3%,防尘口罩、护耳器等个体防护设施配备不全。结论该厂压线车间多个岗位粉尘、噪声超标,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应对生产工艺、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一步改进,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切实保障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格法玻璃生产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提出防护建议,以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的方法、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噪声、高温、紫外辐射、工频电场、矽尘、石灰石粉尘、煤尘、其他粉尘、碳酸钠、二氧化硫、液化石油气和一氧化碳,现场检测结果显示除提升机、筛分机、输送机中部和尾部矽尘超限倍数超标外,其余各工种化学有害因素浓度均低于国家限值要求,物理因素检测结果除紫外辐射强度超标外,其余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是矽尘和紫外辐射岗位。该企业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可行,应着力加强防护设备的维护管理及个人防护用品佩戴管理。  相似文献   

9.
马奎  王雪涛  纪蒙蒙  刘雅雯  张春明 《职业与健康》2022,(21):2889-2893+2898
目的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检测等方法,明确天津市某农药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问题,明确作业岗位及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 2019年5月,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与分析等方法,对该农药厂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总体评价。结果 该农药厂劳动者接触的其他粉尘、矽尘、氮氧化合物、敌敌畏、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噪声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综合车间乳剂新上瓶工、粉碎车间混料粉碎上料工的岗位噪声强度>80 dB(A),属于噪声作业岗位;接害人数为42例,职业健康检查人数为17人,职业健康检查率偏低(40.5%),职业健康检查项目缺少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矽尘。现场调查时大部分员工未佩戴个体防护用品,且发放的防毒面具、防尘口罩、防噪声耳塞数量不足。结论 该农药厂整体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良好,但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需根据建议进行整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某煤化工甲醇生产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工人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方法 应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分析某煤化工甲醇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防护措施及效果。 结果 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煤尘、石灰石粉尘、一氧化碳、硫化氢、甲烷、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盐酸、氢氧化钠、硫酸、甲醇、二氧化硫、氰化氢、氨气、联氨、噪声、高温、低温、工频电场、电离辐射等,除部分岗位煤尘、噪声检测结果超标外,其余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结论 煤化工甲醇生产项目为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应加强对煤尘、噪声作业岗位的防护。  相似文献   

11.
刘仁祜  张东风 《职业与健康》2010,26(12):1405-1406
目的对某兽药厂洛克沙胂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根据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情况结合国家有关的职业卫生标准及其规范进行评价。结果该生产线存在生产性化学毒物、粉尘、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性化学毒物、粉尘、噪声合格率分别为92.1%、100.0%和86.2%。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预案不健全,应急救援设施和设备的配套不完全。结论该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是抽滤、发离、胂化、硝化、胂酸化工序的砷化氢泄漏。在通风、防毒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事故防范应急救援等方面还需改进。  相似文献   

12.
汤丽霞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693-1695
目的了解煤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对河南省4家煤矿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包括职业卫生管理现状、生产方式、防护设施、职业健康监护等,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场进行识别和现场检测。结果 4家煤矿的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卫生健康监护等较完善。检测粉尘作业点121个,合格率62%;检测有害化学毒物作业点99个,合格率100%;噪声检测点112个,合格率87%。职业健康检查受检率达95%以上。结论河南省4家煤矿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应加强治理,预防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13.
某石英砂有限公司粉尘危害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言群  张建中 《职业与健康》2010,26(12):1337-1339
目的通过对某石英砂有限公司的尘肺病危害调查,了解接尘工人的健康状况,以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监护等方法 ,对工作场所中矽尘、游离二氧化硅等进行监测以及对接尘工人尘肺体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工作场所矽尘检测8个岗位,有6个岗位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PC-TWA要求,游离二氧化硅检测4个样品,含量为43.1%~44.3%;噪声强度有7个岗位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52名工人进行尘肺体检,诊断尘肺病9例。结论该石英砂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矽尘浓度高,空气中的游离二氧化硅浓度在40%以上,噪声强度大,说明该石英砂有限公司尘肺危害严重,须对生产工艺、防护措施进行整改,切实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焦炉气生产甲醇过程中职业病危害现状,预防和控制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方法]采用检查表法对其生产过程、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等进行现场调查,并用定点采样法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一氧化碳、甲醇、煤焦油沥青挥发物、苯、噪声等24种。超标最严重的是甲醇精馏工段一氧化碳,浓度为168.62 mg/m3,超限4.6倍,其次为压缩车间的噪声,强度为105.9dB(A)。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不完全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结论]焦炉气制甲醇工艺中一氧化碳、噪声等职业病危害严重,甲醇精馏工段一氧化碳危害不容忽视,应进一步加强职业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重点治理目标,使搬迁后的企业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符合职业卫生要求,降低职业病发病率。方法对生产工艺、已采取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等进行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粉尘、毒物,噪声、高频等采用检验检测法,并进行作业岗位危害分级。结果噪声测试岗位47.6%存在不同程度的噪声危害。检测22种毒物在作业岗位中的空气浓度,不合格毒物是苯和溶剂汽油。80个毒物作业点中2个不合格。1个粉尘作业岗位粉尘浓度不合格。高频都合格。结论 搬迁后的企业噪声危害仍然十分严重,其次是毒物,排气罩不符合卫生要求比例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国地方煤矿职业危害现状。方法通过对华东、东北、华北,西南4个地区4个省市的1个地方国有集团公司16个地方国有煤矿的调查,了解其职业危害防治管理,职业危害监测、职业危害防护及健康监护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被调查的地方国有煤矿中47.06%有职业危害防治领导机构;采煤工作面总尘浓度平均超标10.7倍,呼尘浓度平均超标4.6倍;职业健康监护岗前检查100%,离岗检查为0,专家抽检尘肺病检出率5.12%。结论我国地方国有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超标,尘肺病危害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密云县职业危害因素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邓琳耀  赵金荣  张颖  王文平 《职业与健康》2008,24(13):1231-1232
目的了解北京市密云县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与职业危害现状,明确职业卫生工作重点。方法对该县企业进行全面调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县有383家企业存在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苯系物和高温等,危害因素主要分布在经济开发区、十里堡镇、密云镇、西田各庄镇和巨各庄镇地区。结论该县职业卫生工作应以经济开发区、十里堡镇、密云镇、西田各庄镇和巨各庄镇等地区为重点,开展对噪声、粉尘、苯系物和高温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吴子俊  黄辉平  苏志坚  周伟 《职业与健康》2009,25(13):1351-1352
目的对深圳市镍镉电池行业职业病危害特征和卫生防护效果进行调查,为防控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确定其危害性,并评价其防护效果。结果该行业存在镍、镉、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苯、甲苯、二甲苯、环己酮、二氯乙烷、噪声和射频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作场所除镉和噪声外,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接触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结论该行业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现行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尚未完全达到防护效果,需定期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和加强职业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9.
赵莉 《职业与健康》2012,28(16):1965-1967
目的对某制药企业10年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进行总结,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积累经验,提出改进措施。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管理监护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工种岗位、接触人群、体检项目、体检周期、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服务机构的选择。对其体检结果、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制药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噪声、高温、粉尘(滑石尘、煤尘)、氨、甲醛、氢氧化钠、乙醇、硫化氢、锰等。应检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员共6 473人,实查5 975人,体检率为92.31%。未发现疑似职业病者;在5 975人中噪声观察对象29人,占0.49%;听力下降人数194人,占3.25%;职业禁忌证15人,占0.25%;高血压人数565人,占9.46%;脂肪肝人数530人,占8.87%;白细胞减少人数161人,占2.69%;心血管疾病人数89人,占1.49%。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超标的主要为噪声。结论该制药企业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种类多,对接触的员工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职业损害,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加大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滨州市滨北工业园某企业液化气叠合项目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其危害程度以及防护措施的控制效果,保证其投产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法律和标准。方法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采样、检测,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结果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煤尘、化学毒物(液化石油气、溶剂汽油、非甲烷总烃、硫酸、一氧化碳、甲醇)、物理因素(噪声、高温),其中煤尘检测样品12个、化学毒物检测222个,噪声检测78个,高温检测3个,检测浓度或强度的合格率为100%。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卫生防护基本符合相关规定要求,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