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案二则     
1从湿热论治自第赵××,男,27岁,1993年5月5日诊。腰以上自汗5天,伴神疲乏力3日。患者于1周前冒雨行走,受冻后出现头昏闷,身痛,微有寒热。在某医院门诊治疗,肌往安痛定,柴胡注射液,板兰报注射液各1支,口服九味完活丸。两天后身病、寒热除,但出现腰以上半身及头自汗出,动则尤甚,汗出甚多,常湿衣,每日须数换内衣,连续两天,渐觉神疲,身困乏力.前医又书玉屏风散加净小表、龙骨、牡蛎二剂,药后无效,汗出如故,更添胸闷,心烦。刘诊:头及上半身自开出,皮肤粘滑湿手,神疲乏力、胸闷心烦、口渴但饮水不多,溺黄,舌尖红、…  相似文献   

2.
医案二则     
钟××,女,33岁。门诊号32299。1963年7月13日初诊。症状:结婚以来未孕,月经先后不一。一月前起,右乳头外傍发现硬块,初如黄豆大小,后渐增如鸽蛋大,推之能移,微有疼痛,形疲神倦,头昏食少,两目干涩。病起于情怀抑郁之后,曾至我院外科诊察,劝其早日施行手术。因患者疑虑,转中医诊治。舌苔淡薄,脉象弦软。诊断:乳核。乃肝气郁结邪实正虚所致。治疗方法:疏肝行气,破血散瘀。处方:逍遥散加味主之。1.内服药:当归一钱五分,白芍二钱,柴胡二钱,茯苓三钱,白术三钱,生地三钱,丝瓜络  相似文献   

3.
医案二则     
一,臌胀(巨结肠症)治验一例: 刘某,男,十月余,住浏阳县金刚公社文化二队。患臌胀,西医诊断“巨结肠症”于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中旬来诊。其母代诉:患儿出生35天,因便闭腹胀曾往某医院月余。灌肠排便后二天复如故。改服中药广香等行气之品,初服有效,续服胀更甚。辗转求医,已九月余。今大便已月余未解。诊时见面黄肌瘦,精神萎顿。舌苔中心薄腻稍黄,指纹紫滞,隐见命关。哭声低弱,干咳无痰。呼吸弱促,肠音若失,叩之如鼓,按之,有抵抗感。此病位在肠,病根在肺。治宜宣通肺气,使上焦宣畅,中  相似文献   

4.
医案二则     
乳癖刘某,女,45岁,自觉经前两乳房胀痛,并有硬结二年余。曾服中药30余剂,其硬结渐增,痛疼加剧。后至某医院检查,诊为“慢性乳腺囊性增生病”,医嘱其有转乳腺癌的可能,并劝其住院手术摘除,患者拒绝而要求中医治疗,故来我处就诊。症见:两侧乳房均可触及如核桃大小硬结三个,质硬,界限尚清,与周围组织不粘连,压痛;平时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少、色淡,腰痛倦怠,心烦易怒,食差眠少,每经前乳房胀痛,脉象沉弦,舌质淡,舌苔微白。乳体位于胸前3~6肋间,主要分乳房、乳晕、乳头、乳络四个部分。依据经络的循行分布,  相似文献   

5.
医案二则     
一、气淋(前列腺炎) 成某,男,40岁,1981年11月10日初诊。自诉肝区疼痛5年余,患前列腺炎已4年,在省级某医院检查排除乙型肝炎。曾经中西医多方治疗病情不见好转,前来求诊。 患者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胃纳差,上腹部胀满,嗳气频作,右胁下经常疼痛,劳累后更加重,少腹坠胀,小便艰涩而痛,尿后有余  相似文献   

6.
医案二则     
会厌逐瘀汤治喉症韩××,男,52岁,济南西郊疗养院锅炉工人。于1969年6月因拔除臼齿引起咽喉肿痛,经某院喉科诊断为“咽炎”,遂大量注射青链,治经一月,肿痛消失,但觉天突间如贴一布条,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吞咽如梗,声音嘶嘎,并未防碍饮食,抗生消炎等药,俱未能解决。疑为喉癌,患者大怖,遂又改治于中医,服药七十余剂,出示所带处方二十余张,皆不外苦寒泄火甘寒养阴及利咽之品,俱乏应验。嗣又延一刘姓新手老医,取药六剂,服至五剂,病情骤然恶化。见所拟方药,乃乌蛇、全蝎、僵蚕、干姜、肉桂、防风、苏叶、等辛热疏解之属,既而出现项侧、口腔、上腭各有筋脉两条,  相似文献   

7.
医案二则     
一、健脾养心治消渴患者:女,44岁,会计,住院号160484。于1984年10月因过度悲伤出现烦渴、多饮、多尿伴消瘦,曾在×医院确诊为“糖尿病”,服降糖药效不佳,于1985年3月住我院家庭病床。屡用滋阴润燥药及降糖药无效,并出现心悸、失眠、头晕、乏力、纳呆。于1986年2月28日转我科。血糖255mg%,尿糖(卌);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鉴于本证多次用常规治消渴法无效,根据主证及舌脉象提示:心脾两虚,治以健脾养心,用归脾汤加减:党参30,黄芪15,白术12,炙草6,当归12,茯神12,枣仁10,远志12,木香12,肉桂6,干  相似文献   

8.
医案二则     
马姓女 41岁 (1979、9、20) 初诊有乳糜血尿史,八年前经治已愈,近来又复发作,尿血肉眼可见,或尿呈乳白色,腰痛,尿检:红血球 ,乙醚试验阳性,形瘦,素性急躁,善烦,自感病情反复,顾虑较多,情绪颇为低落,因之,食不甘味,眠不能酣,舌质偏红,苔薄黄,脉细数,肾气虚而湿热内蕴,拟清利为主,少佐  相似文献   

9.
医案二则     
呕吐(一) (神经性呕吐) 李××,女,40岁,某纺织厂工人,1970年11月7日初诊。患呕吐四年余,每至秋冬即加重,三餐后皆倾吐,以致靠输葡萄糖等维持;春夏季则减轻,日吐一二次,量亦少;平时常易嗳气,脘腹胀,食欲不振。曾在西安市某医院诊治,先后作消化道钡餐透视四次,拍片一次等多项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诊断为“神经性呕  相似文献   

10.
医案二则     
例1,梁××、女,成年人,玉风公社懂立三队人。七四年十二月廿四日入院, 主诉、全身浮肿两个多月,近日加剧。病历:末次月经今年二月初。妊娠初,一般情况良好,到九月中旬,两下肢踝关节水肿,约十天左右波及至膝关节,继而发展至全身浮肿。行动不便。食欲减退,小便量  相似文献   

11.
医案二则     
王×× 女 41岁 医师 病史:发现右眼视物不清,眼前有黑影已三、四日。于1974年5月31日在附一院眼科检查,右眼视力为1.2,眼底:乳头正常,网膜血管未见异常,黄班部色暗水肿,中心凹反射消失,未见明显渗出物。诊断为右眼中心性视网膜炎。用青霉素,强的松及维生素B1、C等治疗10天后,黑影扩大,患眼视力下降为0.4,于1974年6月10日由其爱人持病历来求处方:云苓24克,白蒺藜18克,菊花、桑椹、车前子、鹿角霜各15克,枸杞12克,青箱子、赤芍、川芎、生甘草各9克,蝉退4.5克,共五付。  相似文献   

12.
医案二则     
一、用中药治愈缩阳症1例患者男,25岁,高要县农民。大暑天在田间劳动(驶牛),出汗多,疲劳;口苦干,小便短赤,大便结。患缩阳症已1周,每天发作数次,痛苦不堪。前医投予温热的附子、肉桂等中药治疗,未见效果。诉  相似文献   

13.
医案二则     
钱某,女,50岁,农民,于1982年仲夏夜突然昏倒,自觉两目视物不清,眩如坐舟,胃中不适(未呕吐),四肢痿软无力,不能行走,但神志清楚,语言流畅。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美尼尔氏病”收住院治疗两月,未效。转中医科治疗,曾用平肝熄风、  相似文献   

14.
医案二则     
杨××,女、24岁、会计、住院号:011016 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舌裂,进刺激性食物即感疼痛,纳差,形体消瘦,进而逐渐感上腹部隐痛不适,食后尤甚,伴嗳气,无泛酸及恶心呕吐,同时出现皮下出血,曾在某医院检查无异常发现,经西药治疗无显效而来院求治。  相似文献   

15.
门××男 62岁农民本县陈庄乡大许村人。1984年6月26日诊:患者因被汽车撞倒,头部着地而致昏迷。经县医院诊断为脑震荡,脑挫裂伤。治疗三日后神志已清,惟眩晕,头痛不愈,遂邀中医诊治。症见:头晕痛,时轻时重,缠绵不愈,痛如针刺,痛处不移,疼痛处部位以巅顶和后头部为甚。痛剧则恶心欲吐,失眠烦躁,焦虑不安,心悸气短,动则尤甚。左下肢偏瘫。不能自主屈伸。舌边尖有瘀斑点,脉沉弦而细。此外伤脑络,血瘀络中。气血阻滞所致。拟予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法。方予桃红四物汤加味。  相似文献   

16.
医案二则     
产后汗出不止蔡×,女,28岁,番禺县甘棠村人,门诊号39105。产后自汗盗汗,如珠如雨,日久不止,并有咳嗽身热口渴,不思饮食,大便溏,足跗浮肿而延医诊治。或用濇汗,或用养血,或清或补,诸如此法,历四十余天均不见效。7月17日转诊于余,见其汗仍不减,面色萎黄,精神疲乏,唇舌俱淡,苔白而润,六脉濡软无力,此产后卫虚失于外卫,营虚失于内守,脾弱土不生金之症,治宜标本兼施。处方:龙骨一両半、牡蛎一両半(均先煎),高丽参钱半(另燉),北芪五钱,  相似文献   

17.
医案二则     
湿热痹杨××,男,17岁,售票员.患者全身关节疼痛两年.20天前劳动时出大汗,又受雨淋,遂致发热,心悸,双膝关节红肿疼痛,行走困难.血沉50毫米/小时,血象:白细胞14800,淋巴11%,抗“O”500单位。曾用青、链霉素,激素,解热止痛剂等治疗,疗效不佳,于1980年10月14日来我院就医.检查:形体消瘦,面色(白光)白,咽腔充血( ),体温38.3℃,心率108次/分,心尖部心音亢进.双膝关节红肿,触之有热感。舌质红,苔白腻稍黄,脉滑数.据病史及现证分析,乃为湿邪外淫,自毛窍而入,首先犯肺,肺失宣降则身热,凌心故心悸.湿流三焦,溢于关节,瘀滞不通则肿痛.湿困脾土出现纳差、腹胀、便溏。病久形体消瘦,面色(白光)白。治宜开发三焦,利湿清热,疏风活络。药用:杏仁  相似文献   

18.
俞才钧副主任医师系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从事诊疗工作四十余年,擅长内科疑难杂病,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颇受病家赞誉。特将俞氏早年临证医案二则整理如下: 一、慢性肝炎合并慢性肾炎 刘某某,男,31岁。 初诊(1958年11月13日):患者于1953年5月间,自觉右胁隐隐作痛,纳食减少,1975年秋病情加重,但未见发黄,某某医院诊断为  相似文献   

19.
气血两虚、寒邪外束麻疹案吴×泉之子,三岁。仲春身热咳嗽喷嚏,眼泪汪汪,目有红筋,耳尻肢稍冷,曾延医诊视,知患麻疹,予麻杏石甘汤加前胡、苏叶、黄芩,遂有红点数粒出现,复予羌皮、葱豉、芫荽、西河柳等外薰,而麻点未见增加,病情反剧,心胸烦,夜睡不宁,转请余诊。见其身热溺黄,舌苔薄白,脉濡细,神色清淡,此为血气两虚,兼被寒束,血为之凝涩而致麻出不畅,因被寒侵,故发热咳嗽,治当调其肺肝之气血,和其经络,疏表达外。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若妄用辛散寒凉,皆非所宜,当用扶正佐以透邪为治。  相似文献   

20.
麻疹杨××,男,4岁,初诊(1960年7月15日):患儿于四天前开始发烧,自汗,咳嗽声嘶,咽喉痛,烦躁不安,体温39.5℃。自前天起,头面及躯干部出现稀疏的散在性粟样红疹,摸之碍手,压之退色,颜面及阴囊浮肿而发痒,大便不畅,舌苔白薄,边尖红,脉数。此为感受麻疹疫毒,内热炽盛,邪蕴肺卫,麻疹初露,疹出不畅,治宜清热宣肺,解毒透疹。处方:霜桑叶6克姜蚕6克蝉蜕3克牛蒡子6克芦根9克二花9克板兰根6克。二诊(7月17日):服药二剂,高烧减退(体温37.6℃),麻疹已透,烦躁减轻,唯咳嗽不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