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索建立大鼠胰肾联合移植(SPK)模型的手术技巧。方法以雄性健康近交封闭群SD大鼠作为供体,Wistar大鼠作为受体,行整块胰肾十二指肠移植。采用供体腹主动脉和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体门静脉和受体肠系膜上静脉端侧吻合,供体肾静脉和受体肾静脉袖套式吻合,供体输尿管膀胱瓣与受体膀胱吻合,最后将十二指肠近端结扎,远端腹壁造瘘。结果共正式实验40例,手术成功率为85%。供体肾、胰植入受体后立即恢复良好的血液循环,移植后24h血糖、肌酐降为正常,术后移植胰腺具有内分泌功能。结论此模型切实可行,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可用于SPK基础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门静脉回流技术在胰肾联合移植动物实验中的应用.方法 24只杂交长白猪随机分为体循环回流组(SVD)和门静脉回流组(PVD),每组内随机分为供、受体,经供体猪腹主动脉原位灌注,大块联合切取供体胰、节段十二指肠、左肾、脾脏.修剪移植肾脏、胰腺和十二指肠,左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吻合后,PVD组采用移植物门静脉与受体肠系膜上静脉吻合,SVD组采用移植物门静脉与下腔静脉吻合.各组腹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吻合,十二指肠内置入T型管、输尿管内置入脑室引流管自腹壁引出待Ⅱ期手术吻合.结果 SVD组和PVD组手术均很成功,供肾、胰植入受体后立即恢复良好的血液循环,并且迅速恢复功能,平均存活期分别为12 d和14 d.结论门静脉回流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门静脉回流技术在胰肾联合移植动物实验中的应用。方法 24只杂交长白猪随机分为体循环回流组(SVD)和门静脉回流组(PVD),每组内随机分为供、受体,经供体猪腹主动脉原位灌注,大块联合切取供体胰、节段十二指肠、左肾、脾脏。修剪移植肾脏、胰腺和十二指肠,左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吻合后.PVD组采用移植物门静脉与受体肠系膜上静脉吻合,SVD组采用移植物门静脉与下腔静脉吻合。各组腹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吻合,十二指肠内置人T型管、输尿管内置人脑室引流管自腹壁引出待Ⅱ期手术吻合。结果 SVD组和PVD组手术均很成功,供肾、胰植入受体后立即恢复良好的血液循环,并且迅速恢复功能,平均存活期分别为12d和14d。结论门静脉回流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二步法大鼠原位全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与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稳定、死亡率低的二步法大鼠原位小肠移植模型.方法:整块获取带肠系膜上动脉的腹主动脉和门静脉的全小肠,血管重建采用供体腹主动脉和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体门静脉和受体左肾静脉端套管吻合.受体第一步手术时,供肠远端端侧吻合于受体的末端回肠,已结扎的供肠近端固定于右侧腹壁(不做腹壁造口).7d后行第2步手术,自Tritze韧带下1cm到回肠吻合口上1cm切除受体小肠,受体空肠残端端侧吻合于供肠近端.结果:共进行二步法大鼠原位小肠移植手术174次,正式实验44次,手术成功率90.9%.受体第1次手术时间约50±15 min,其中动脉吻合时间约为20±5 min,静脉吻合时间2±1 min,受体第2次手术时间约35±15 min.4只大鼠死于第一次手术后5 d内,2只死于肠瘘,1只死于麻醉意外,1只死于肠梗阻.第2次术后没有大鼠死亡,40只大鼠均长期存活(超过3 mo).结论:二步法大鼠原位小肠移植方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5.
大鼠小肠移植的外科技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总结大鼠异位全小肠移植的外科手术.方法整块切取的供肠的范围包括全小肠、门静脉及带肠系膜上动脉的腹主动脉段端,在术中进行供肠原位灌注和肠腔灌洗.动脉吻合采用供体的带肠系膜上动脉的腹主动脉段端侧吻合于受体的腹主动脉,静脉吻合利用Cuf套管技术将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的左肾静脉端端吻合.移植肠两端腹壁双造口.供、受体术中均补液6mL~8mL.结果共进行189次移植手术,其中正式实验33次,手术成功率为848%.供体手术时间80min±10min;供肠修理时间10min±3min;受体手术时间95min±15min,其中动脉吻合时间18min±5min,静脉吻合时间1min;移植肠温缺血时间22min±5min,冷缺血时间控制在60min以内.整个手术过程为一人操作,手术时间约3h.结论移植肠的获取、血管吻合技术、术中血容量的维持是外科技术的关键,移植肠术中的处理及保温、感染问题也应重视  相似文献   

6.
胰肾联合移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及终末期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我国进行胰肾联合移植(SPKT)的可行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在80余次尸体供者腹腔多脏器联合摘取及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在临床施行SPKT3例,胰十二指肠移植于右骼窝,肾脏移植于左骼窝,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袖片与髂外动脉端-侧吻合,门静脉与骼外静脉端-侧吻合,胰腺外分泌引流采用经膀胱途径。结果:1例已存活8个月,术后未用胰岛素,胰肾功能良好,无并发症,已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1例术后4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的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切除受体鼠左肾,使供心升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心右肺动脉套接于受体左肾静脉。结果:50例实验成功46例,成功率92%,供心平均缺血时间为(38.9±1.8)min。失败原因:吻合口出血2只,血栓形成和套管扭转各1只。结论:该改良术式是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模型简单实用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复制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体会。方法 :健康远交系Wistar大鼠为供体 ,SD大鼠为受体 ,各 10 0只。供心的升主动脉及主肺动脉分别与受体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做端侧吻合 ,将供心移植于受体的腹腔内。结果 :共建立 10 0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供心缺血时间 (30± 5 )min ,手术成功率 91%。结论 :手术成功的关键 :1.麻醉剂量合适 ;2 .注意供心的保护 ,缩短供心缺血时间 ;3.提高血管吻合质量 ,避免吻合口出血及血流不通畅 ;4 .术后保温 ,纠正酸中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器官移植中供体肝、肾、小肠、胰腺、脾等腹部器官簇的切取、修整及分配策略。方法对13例供者通过原位腹主动脉灌注、联合肠系膜下静脉或肝门部门静脉灌注插管或单纯腹主动脉插管,进行腹部器官簇(肝胰脾肾小肠)切取,并分别对23例受者进行器官移植手术。结果完成13例供体腹部器官簇切取。6例为包含小肠的腹部器官簇,其中3例肝脏成功地应用于肝移植,小肠用于实验研究;1例分别行肝脏、小肠移植;1例拟行肝小肠联合移植,术中行肠系膜上静脉搭桥成功,行单独肝脏移植,小肠弃用;1例拟行肝十二指肠胰腺联合移植,因粘连、手术复杂而放弃手术。7例用于肝脏移植及胰肾联合移植,其中1例肝脏行右三叶与左外叶的劈离式肝脏移植。8例肝移植手术均成功,7例胰肾联合移植术后,除1例因肠瘘、1例因肠管出血而行移植胰腺切除外,胰肾联合移植成功率为71.4%(5/7)。结论器官移植中,合理进行供体腹部器官簇的灌注切取及分配,可安全、充分利用有限的供体资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我国进行胰肾联合移植(SPKT)的可行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在80余次尸体供者腹腔多脏器联合摘取及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在临床施行SPKT3例,胰十二指肠移植于右髂窝,肾脏移植于左髂窝,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袖片与髂外动脉端-侧吻合,门静脉与髂外静脉端-侧吻合,胰腺外分泌引流采用经膀胱途径。结果:1例已存活8个月,术后未用胰岛素,胰肾功能良好,无并发症,已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1例术后47天死于脑出血,死亡时胰肾功能良好;1例术后49天胰腺动脉血栓形成,死于坏死性胰腺炎。结论:SPKT是治疗糖尿病并发终末期肾病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它将成为治疗该病的一种安全、有效、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