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了经济、有效地提高旋风除尘器的耐磨性能和除尘效率,提出了在旋风除尘器内壁设置环缝套圈的增效防磨新方法,在理论上探讨了高速含尘气流对器壁的磨损机理和二次扬尘现象。在2t燃煤锅炉上不同烟气流速下的对比实验表明,该新型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比普通旋风器提高5%,平均阻力系数比普通旋风除尘器降低10%。  相似文献   

2.
环流式旋风除尘器的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工业除尘器除尘效率低和经济上、技术上的一些难题,以电厂静电除尘除下来的粉煤灰和空气作为物系,测试了环流式旋风除尘器的分离效率和压降,并推导了环流式旋风除尘器分离效率的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环流式旋风除尘器与B型高效旋风除尘器相比,具有压降低、分离效率高的优点.计算结果表明,分离效率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吻合.工业应用表明,环流式旋风除尘器处理量大,操作稳定,放大效应小;工业环流式旋风除尘器与常规型旋风除尘器相比,除尘效率提高了15%,压降降低了40%左右.  相似文献   

3.
李炎  周鸣镝 《甘肃科技》2000,16(5):16-17
旋风除尘器经历了100 多年的发展历史,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除尘特别是应用于小型锅炉和多级除尘的预除尘中它是利用旋转气流对粉尘产生离心力使其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我们根据旋风除尘的特点研制出除尘效率更高阻力损失更小的旋风除尘器从而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以下就几种新型旋风除尘器作简要介绍1 环流式旋风除尘器环流式旋风除尘器采用套筒锥体结构处于同轴心的内外筒体中间留有一定的环隙内外筒体靠支架相连内筒低于外筒一定距离外筒段上部中心为排气管排气管插入外筒内一定距离但不插入内筒进气管由外筒下端切向进入内筒外筒体下端接同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用旋风除尘器清洗锅炉烟气时,锅炉烟尘对旋风除尘器在结构形式上的特殊要求,提出了直锥形(即XZZ型)旋风除尘器的设计方法,井通过了大量的实践验证,说明专门为锅炉烟气除尘而设计的XZZ型旋风除尘器内引起局部磨损的原因的理论分析也是正确的,从而解决了旋风除尘器在锥体部位的局部磨损问题,减少了能量浪费,提高了除尘效率,降低了气流阻力。此外,还介绍了该旋风除尘器在其它条件下的实际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针对旋风除尘器中亚微米颗粒捕集效率低下的问题,探究了利用洛伦兹力和电场力联合作用来提高亚微米颗粒分离效率的可能性.将4根电极添加在旋风除尘器中组成外涡型静电旋风除尘器(electrostatic cyclone precipitator, ECP),并在其中引入磁场,构建了磁场作用下外涡型静电旋风除尘器简化模型;在建立流场、颗粒动力场、电磁场和温度场4场相互耦合作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对不同温度下亚微米颗粒在外涡型静电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进行数值模拟.数值结果表明,磁场的引入显著提高了静电旋风除尘器对亚微米颗粒的分离性能,有效降低了温度对除尘效率的削弱率;随着温度的降低或磁感应强度的增大,温度对亚微米颗粒综合效率的削弱率逐渐减小,但磁场的贡献率逐渐增大,且逐渐趋于平缓;温度越低、磁感应强度越大更有利于亚微米颗粒的分离,但磁感应强度越小和温度越高时,磁场作用越显著.相关研究结果对传统静电旋风除尘器外加磁场设备改造和除尘相关工业领域的技术革新有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大气环境,在现有工业通风除尘方式的基础上,将旋风除尘器与布袋除尘器相组合,构成旋风布袋联合除尘试验台,并以某热电厂排灰为样灰,通过改变样灰的浓度、质量和种类,利用联合除尘试验台试验研究在不同状态下含尘气流中PM2.5、PM10的去除效率,以确定旋风布袋联合除尘效果。  相似文献   

7.
根据旋风除尘器内尘气两相流的运动规律,改进旋风除尘器的结构,研制出旋风式分流除尘器。用实验方法确定了旋风式分流除尘器小芯管的最佳插入深度和半径,并深入分析了此除尘器的除尘机理,提出了分级效率的理论计算式。根据此除尘器的特性,设计出经济节能的旁路除尘系统。这种旁路除尘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尘源。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旨在削弱或消除静电除尘器(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简称ESP)振打形成的二次扬尘现象,借以提高ESP的粉尘捕集效率。建立了静电除尘器电晕电场,流场,颗粒荷电及运动场的二维数值模型,借助有限元软件Comsolmultiphysics进行模拟计算,模拟结果与已公开的电晕电场和除尘效率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通过添加百叶窗结构在阳极板前形成有效的静止空间,保证在振打清灰时颗粒不与主气流混合,降低二次扬尘。分析了3种不同结构的百叶窗结构,并对百叶窗布置形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添加百叶窗结构能够降低收尘极板附近气流流速在0.1m/s以下;耦合电场、流场、颗粒荷电运动场可以得出,添加百叶窗后,颗粒被捕集时的速度小于0.2m/s,能够有效的控制二次扬尘,提高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相似文献   

9.
旋风除尘器是利用离心力将气流中粉尘分离并收集而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其除尘性能以除尘效率和压降表示。总除尘效率可以从分离器的分级效率和粉尘粒度分布来求得,而分级效率则可表示为粉尘粒径的函数,因除尘器几何形状和尺寸以及操作条件(流速、压力、温度、气体和粉尘性质等)而定。 由于离心力和除尘器直径成反比,旋风除尘器的效率,在同样压降的条件下,一般来说随着除尘器直径的加大而显著地下降。因此当要求处理气量较大时,将单个除尘器加以放大  相似文献   

10.
除尘器多目标优化设计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  李赛强 《山东科学》1998,11(3):34-38,50
建立除尘在优化数学模型是进行除尘器优化设计的基础,本文对旋风除尘器进行分析,建立了以除尘效率,压力损失为目标函数的旋风除尘器双目标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实例表明,对该模型求解,可得到使除尘器性能优良的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11.
在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及浓度场测定的基础上,考虑了分离器内的短路流,颗粒间的相互碰撞、粗颗粒的弹跳以及细粉粒返混等对分离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旋风分离器分级效率的多区计算模型,并与现有计算模型作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多区模型的计算精度令人满意.其理论预测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2.
综合考虑旋风分离器的除尘机理和效率影响因素,设计了由旋风分离器和多孔材料相结合的复合除尘器。选用了铁合金冶炼粉尘、煤灰烟尘、瓜尔胶粉、硅酸盐水泥粉这4种物料进行分离与再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0μm孔径的多孔材料做滤柱时分离效率高、压降相对较小、再生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卧管型多管旋风分离器是一种新型高效除尘设备,旋风管是卧管型分离器的重要部件.本文研究了三种结构的卧管型旋风管,通过性能对比实验,选出一种性能优于目前广泛应用的立置导叶式旋风管作为卧管型多管旋风分离器的基准型旋风管。并给出这种基准型旋风管的性能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卧置切向入口式旋风管比立置轴流导叶式的性能要优越。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轴流旋风分离器的性能,主要分析2.5~6m/s风速下叶片间距、旋转角度及排尘间隙对旋风分离器阻力和切向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旋风分离器的阻力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叶片旋转角度对旋风阻力影响不大,但旋转角度的增加可增大最大切向速度;叶片间距变化对阻力和切向速度的影响很大,在6m/s风速下,叶片间距12mm较16mm时阻力增加31.1%,切向速度增大11%;排尘间隙变大可明显增大阻力,对切向速度影响较小.叶片间距为16mm,叶片旋转圆周角为90°,排尘间隙为7.15mm的旋风分离器对A4粗灰的分离效率可达85%以上.本研究结果为轴流旋风分离器几何参数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我院自行研制的高效多管旋风分离器用EPVC-ⅠA型旋风管内的流场进行了系统的测定。给出了旋风管的结构参数特别是导向锥几何参数对流场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导向锥提高分散效率的原因。文中提出了准自由涡指数和准强制涡指数计算公式,可用于EPVC-ⅠA型旋风管设计。  相似文献   

16.
水泥厂烟气除尘与净化同时进行的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水泥机立窑废气性质及除尘状况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以生石灰为粉尘的捕获剂和SO2的净化剂,以旋风收尘器与沉降室为粉尘分离设备的工艺流程,生产试验表明了该工艺的收尘效率可达97%,脱硫率达到76%,具有设备投入少,生产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善ESP对含高比电阻粉尘烟气的除尘效果,对比测定了常规单、双区及逆流荷电双区三种静电除尘器模型在净化分别含有正常或高比电阻粉尘气体时的U-I特性和除尘效率.常规单、双区ESP在净化含高比电阻粉尘气体的过程中,当极间电压升高至50 kV时,收尘电场发生反电晕,且除尘效率开始下降;而逆流荷电双区ESP净化含高比电阻粉尘气体与净化含有正常比电阻粉尘的U-I特性曲线并无明显差异,两种粉尘的净化效率与极间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也呈相同的变化态势.研究结果证实,对于净化含有高比电阻粉尘烟气,新型ESP可以避免发生反电晕,有效改善除尘效果.  相似文献   

18.
75t/h 水冷方型分离器循环流化床锅炉物料平衡热态测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自行设计的测试方法对第一台采用入口带有加速段的水冷方型分离器专利技术的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物料平衡系统进行热态测试,包括分离器的分级分离效率、烟气对固体物料的携带率、固体物料循环量等。测试结果表明:该锅炉水冷方型分离器的分级分离效率与相同当量直径的常规圆形旋风筒的分级分离效率相近,但阻力下降约一半;该炉的固体物料循环量达到设计值并有一定调节裕度,完全满足燃烧和传热的要求。测试结果为该炉型的进一步放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