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解郁活血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7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风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中风后出现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PSD的发生严重影响中风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神经功能的恢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甚至增加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早期进行抗抑郁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我们在临床中运用自拟解郁活血汤治疗PSD,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雷  张亚敏 《天津中医药》2010,27(5):378-38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早期干预中风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用常规西药治疗并加服中药益气活血方。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氟西汀。对治疗前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疗效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治疗中风后抑郁具有较好的疗效,并能明显促进中风后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中风后痴呆(PSD)在中风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如何有效预防PSD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肾虚、痰瘀内阻是PSD与中风的共同病理机制,在“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中医辨证论治,以益肾活血化痰为主要治则,早期干预无认知障碍的中风患者,以降低PSD发病率,是中医药防治PSD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观察运用疏肝健脾益肾法治疗中风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PSD纳入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疏肝健脾益肾法治疗中风后抑郁,对照组给予百忧解2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均为8周。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各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量表评分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疗效肯定。2)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较好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肝健脾益肾法可明显改善中风后抑郁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5.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与致残率均高,中风后情感障碍以中风后抑郁(PSD)为主,这种情绪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康复过程。笔者采用西药常规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36例,疗效较好,并与用西药常规治疗的35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风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指中风后引发的抑郁,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归于继发性抑郁。患者出现情绪低落、思想迟缓、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症状。由于中风患者存在生活无法自理及社会活动障碍等问题,是PSD的病发率占中风的40%~67%,且在中风后6~24个月内表现最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药枕在治疗中风后抑郁(PSD)中的效果。方法:采取先后次序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PSD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0例,分别给予其针刺治疗与药枕结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HAMD评分、SD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枕治疗中风后抑郁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风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症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性疾病,多由于病人对患脑血管疾病的恐惧和悲观而诱发,严重影响中风患者病情的复康和病人的生活质量。本病属于中医学"郁病"范畴。早期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进行抗抑郁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笔者以加味越鞠丸治疗中风后抑郁46例,疗效较好,并与用多塞平治疗的39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刘泰  周芝 《广西中医药》2014,37(4):8-10
<正>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在脑血管疾病发生后除脑卒中各种躯体症状外,出现以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功能迟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情感障碍,是一种继发性抑郁[1]。近年来其发病率越来越高,国外文献报道脑卒中后第1年PSD的发病率为20%~50%,并且发病高峰期在中风后6个月内[2]。早期发现PSD并给予积极的干预治疗对患者躯体功能恢复、缩短病程、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具有重要意义[3]。针灸治疗副作用小且疗效好,患者易于  相似文献   

10.
贾奎 《新中医》2019,51(5):312-314
简版:正文:中风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指患者除了出现肢体偏瘫、言语不利、意识昏迷等症状之外合并m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消极、乏力乃至焦躁等抑郁症状的综合症。PSD多发于中风后3~6个月,时间长短与中风首发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卒中后抑郁是脑梗死常见并发症之一.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为情志所伤,以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神失常,肺失宣降,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致五脏不和;西医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分为原发性内源性机制和反应性机制.本文从脑卒中后抑郁的中医病因病机、西医发病机制、中西医治疗、危害及预防和展望等方面入手综述了国内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中药(疏肝健脾法)干预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同时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8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针刺组、针药组、西药组,每组32例。分别予中药、针刺、中药配合针刺及氟西汀胶囊治疗,各组疗程均为30 d,治疗前后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观察不同方案对PSD近期疗效以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结果四组各有30例纳入结果分析,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降低(P<0.01),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针药组与其他三组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药组、针刺组和西药组组间积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PSD患者抑郁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针刺配合中药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疏肝活血汤合针灸早期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疏肝活血汤配合针刺疗法早期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抑郁症状、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与盐酸氟西汀相对照,比较2组疗效差异。将63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中药针灸组31例和氟西汀组32例,在常规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中药针灸组给予疏肝活血汤配合针刺治疗,氟西汀组给予盐酸氟西汀口服,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及随访6个月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的评分情况。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HAMD及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而SS-QOL评分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且中药针灸组优于氟西汀组(P<0.05)。研究表明疏肝活血汤配合针刺疗法早期干预能减轻PSD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损伤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王晓玲  唐永祥  贺君  廖穆希 《河北中医》2010,32(9):1416-1418
目的研究中医情志护理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康复的影响,探讨中医情志护理指导的有效性。方法 将12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情志护理组和常规心理指导组,各60例,中医情志护理组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常规心理指导组给予常规心理指导,护理时间为每日1次,总疗程为1个月。护理前后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PSD患者进行抑郁情绪变化情况评价。结果 2组护理后HAMD评分均较本组护理前改善(P0.05);中医情志护理组护理后HAMD评分较常规心理指导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更有助于PSD患者情绪的改善,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药并用对脑卒中后抑郁症 (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综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将 128 例PSD患者随机分为 4 组,即中药组、针刺组、针药组、西药组,每组 32 例。分别在基础治疗基础上予中药、针刺、中药加针刺及氟西汀胶囊治疗。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eurological Impairment Severity, NIS)量表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FCA)评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治疗后HAMD及NIS积分值均降低(P<0.01);FCA评分提高(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针药组与其他 3 组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中药组、针刺组和西药组组间积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各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PSD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提高综合功能,中药加针刺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涤痰化瘀汤防治急性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作用。方法将10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2例)及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脑卒中处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涤痰化瘀汤。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价抑郁状态发生率及变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改变。结果中药干预组较对照组PSD发生率降低,其中干预1个月组在3个月时发生抑郁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随访时点,HAMD、NIHSS评分干预组较对照组均改善,而干预1个月组差异更显著(P〈0.05,P〈0.01),且在3个月时各方面均优于干预2周组(P〈0.05,P〈0.01)。结论涤痰化瘀汤早期干预可降低PSD发生,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7.
针药并举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3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药并举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76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应用常规西药配合心理疗法),治疗组38例(针药并举结合康复疗法),疗程均为4周。[结论]针药并举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8.
针药合用治疗卒中后抑郁症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学辉  张良芝 《新中医》2011,(2):111-112
目的:观察针药合用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服用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针药组采用盐酸氟西汀胶囊及电针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袁(HAMD)评分的变化。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针药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AMD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药合用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中医杂志》2016,(4):330-333
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和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选穴配伍规律,并获得新的针灸处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所有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穴位处方,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选穴配伍规律。结果:共筛选出86首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穴位处方,确定了处方中穴位出现的频次、常用穴位组合的关联规则,并获得4个新穴位处方。结论: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是挖掘和分析针灸选穴配伍规律的重要辅助工具,该系统新生成的穴位处方可为临床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但是识别率和诊治率较低。目前西医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神经内分泌学说、血小板活化、内皮损伤等相关;中医认为气血阴阳亏损以及气滞、血瘀、痰浊为主要病因病机。治疗方式主要是在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础上,联合中西医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焦虑抑郁,有效控制其危险因素。现主要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