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我科采用活性创口敷料在口腔出血、损伤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单位:210001南京市中医院口腔科  1.一般资料:本组观察128例,其中男83例,女45例,年龄2~86岁,平均年龄41.58岁。颌面外伤34例,各类疾病引起的口腔出血27例,拔牙后出血67例。2.方法:本组所用活性创口敷料为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工程药厂产品。对外伤所致粘膜或皮肤创口彻底清创后将活性创口敷料放置于创面包扎。拔牙后的出血,置活性创口敷料于牙槽窝内填塞止血。其它疾病引起的龈出血,在找到明确出血部位后,将活性创口敷料在出血点处填塞压迫止血。3.结果:34例外伤,均达到…  相似文献   

2.
刘华 《口腔医学》2014,34(3):200-203
目的 评价Er,Cr:YSGG激光在口腔软组织手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门诊需行口腔软组织手术的患者27例,无麻醉下采用Er,Cr:YSGG激光进行治疗,不行缝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29例患者术中无1例感觉疼痛不适,1例牙龈瘤切除术中少量出血,其余患者术区无出血。术后无1例术区肿胀、感染,无1例患者术后不适症状,除1例牙龈瘤患者其余患者创面术后5-7天愈合良好,无明显瘢痕。结论 Er,Cr:YSGG激光为口腔软组织外科提供了一种更高效、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Skp2与p27在口腔疣状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检测15例口腔疣状癌、30例口腔鳞癌、15例正常口腔黏膜中的Skp2和p27蛋白表达。结果:Skp2、P27在口腔疣状癌组的表达与鳞癌组无显著差异,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5)2.口腔疣状癌中,skp2、p27的表达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临床分期因素上无显著性差异;口腔疣状癌中Skp2,p27表达负相关(P〈0.05)。结论:Skp2和p27可能参与了口腔疣状癌的发生发展;Skp2可能通过下调p27来抑制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共48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口腔颌面外科首诊血友病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友病是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终身具有轻微创伤后较长时间的出血倾向及自发性出血倾向。少数患者是以拔牙术后出血及口腔小手术后出血为首发症状到口腔颌面外科首诊,作者2004年以来接诊4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友病患者口腔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19例血友病口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12例用细针细线严密缝合、明胶海绵、碘酚棉球填塞等局部处理后止血成功,7例术后经输入凝血因子Ⅷ、输全血等综合措施止血。结论 对血友病患者的口腔牙槽窝粘膜出血可采用明胶海绵、碘酚棉球填塞止血。口腔软组织损伤出血采用细针细线严密缝合止血,术后采用输入凝血因子Ⅷ、输全血等方式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拔牙后出血的发病状况和基本规律减少拔牙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我院1983~1985年口腔病急诊中2548例拔牙后出血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临床资科 1.材料来源:我院从1983年1月~1985年12月共诊治口腔病急诊11,461例,其中拔牙后出血2548例,占22.2%,居各口腔病急诊之首。我院的拔牙后出血1655例,外院拨牙后出血893例。 2.性别与年龄:本文男性1,255例(49.3%),女性1293例(50.7%)。各年龄组中,25岁~组病例数最高,共640例,占25.1%,2.5岁~组最低,仅9例,占0.4%(详见表1)。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53、p21、p27、p16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寻找预后判断的有效生物标志物。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随访资料完整的110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后石蜡切片中p53、p21、p27、p16的表达,通过目标蛋白阳性染色细胞比例和阳性细胞中蛋白的染色强度判定各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SAS 9.0软件中的Kaplan-Meier分析p53、p21、p27、p16蛋白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预后的相关性,筛选和确定与口腔鳞癌预后相关的细胞周期蛋白。结果:110例口腔鳞癌标本蛋白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p53、p27、p16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术后生存时间并无显著的相关性;p21表达与口腔鳞癌的术后生存率呈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口腔鳞癌患者癌组织标本的p21表达水平与预后呈正相关,p21有望成为口腔鳞癌预后判断的候选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拔牙后出血原因及预防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拔牙后出血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急诊原因。作者收集自 1990年以来急诊中遇到的 2 80例拔牙后出血病例 ,就其出血原因及预防方法探讨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拔牙后出血 2 80例 ,男性 99例 ,女性 181例 ;成人 2 5 8例 ,儿童 2 2例 ;后牙 2 2 0例 ,前牙 6 0例 ;拔牙后 2 4小时内出血 15 0例 ,2 4~ 48小时 5 4例 ,48~ 72小时 48例 ,72小时以上者 2 8例。方法 :详细了解病史 ,患者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及其易引起出血的其他全身因素 ;再作局部拔牙创的检查 ,了解出血的部位 ,检查牙龈、牙槽粘膜及牙槽骨是否损伤 ,创口是否感染以及牙槽窝内是…  相似文献   

10.
拔牙后出血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拔牙并发症,也是口腔急诊常见之一。笔者在门诊遇到196例拔牙后出血的病例,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196例中,在门诊和急诊室处理的有169例,住院治疗27例;男109例,女87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8岁,以20到55岁为...  相似文献   

11.
腭裂整复术的重要并发症——术后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腭裂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创口裂开或穿孔和术后出血。本文就我院1963—1984年收治;记录完整的1108例腭裂术后病例中所发生的38例术后出血病例作初步分析。临床资料本文所指的腭裂术后出血是指患者术前全身健康情况良好,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色素、肝功能等试验检查均在正常值内所施行了的腭裂手术,术后当日或几天后出现口腔、鼻腔严重出血或反复多次出血,肉眼观为全血的病例。  相似文献   

12.
三氯化铁在口腔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氯化铁在口腔出血中的应用安徽省桐城县医院口腔科(231400)谢汪祥,江锡才在临床上经常遇到急性口腔出血,其中最常见的是拔牙后出血和牙龈出血。止血方法甚多,笔者应用20%三氯化铁止血,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共64例,男40例,女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裂隙宽大的Ⅱ度腭裂修复术中,利用裂隙顶端口腔黏膜瓣修复鼻侧黏膜、降低缝合后张力的术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7例宽大型Ⅱ度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两瓣法的基础上,将裂隙顶端三角形口腔黏膜瓣翻转,与两侧鼻侧黏膜缝合修复裂隙宽大的Ⅱ度腭裂鼻侧黏膜。结果27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无活动性出血、呼吸道阻塞及伤口感染发生。随访1~3个月,伤口愈合良好,无伤口裂开及腭漏发生,上腭瘢痕不明显。结论应用裂隙顶端口腔黏膜瓣修复宽大型Ⅱ度腭裂鼻侧黏膜,可以降低鼻侧黏膜缝合时的张力,相应增加两侧黏骨膜瓣宽度,降低术后腭漏的发生及减轻腭部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舌瓣修复应用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7例口腔术后软组织缺损采用单一舌瓣进行同期修复重建。采用前蒂瓣修复5例,后蒂瓣修复10例,侧蒂瓣修复12例。结果27例患者中24例全部存活,2例尖端部分坏死,1例3/4坏死,经过短期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3年,供区功能影响小。结论舌瓣具有血供丰富、设计灵活、切取方便、成活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适用于口腔中、小型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一、本文复习了1978~1984年我院610例腭裂修补术的病例,发现术后出血患者共22例,占手术总数3.6%。其中以鼻腔侧伤口出血最多,计17例。本文所指术后出血均系术后在病房伤口出血且需止血处理者。 22例中出血量最少15ml,最多200ml,平均约40ml。 出血时间1例为术后7天,2例为术后5天,4例为术后第二天,其它均在术后当天。 出血部位:口腔侧5例、口腔侧伴鼻腔侧1例、前鼻道4例、鼻腔侧软硬腭交界处12侧。 二、出血的有关因素 有肝炎病史、月经提前、碘仿纱条脱出、硬物擦伤创面、组织瓣外翻感染后出血各1例,因前鼻道未作缝合或缝合不良5例,鼻腔侧软硬腭交界处暴露菱形创面术后血管扩张出血12例。虽有鼻腔侧不做缝合或创面暴露而无出血者,但毕竟造成出血机会,应予重视,特别是鼻腔侧硬软腭交界处的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p27与p16基因产物在口腔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了解p27与p16在口腔鳞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p27与p16单克隆抗体,用免疫组化S—P法对37例口腔鳞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10例正常口腔黏膜p27与p16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p27与p16表达减少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和恶性程度有关。p27表达下降与临床分期有关,p16与临床分期无关。p27与p16在口腔鳞癌中表达无关,但在口腔鳞癌中表达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而降低。结论 p27与p16蛋白有可能作为有价值的标志物,在口腔鳞癌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中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因口腔出血首诊于口腔科的血液病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7例因口腔出血首诊于口腔科的血液病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处理.结果 7例患儿经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确诊为血液病,经局部和全身治疗后均止血.结论 血液病患儿首诊于口腔科的主要症状是口腔出血不止,应尽快明确病因,加强局部处理,及时转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独一味治疗口腔出血性疾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嵇建国  王锦明 《口腔医学》2004,24(2):122-122
目的 了解独一味在治疗口腔出血性疾病中的止血效果。方法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经临床局部治疗后观察加用独一味 3粒 /次、3次 /d及不用独一味在 1周内口腔病情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控制。加用独一味组除 5例血小板减少患者仍有出血外 ,余止血效果较好。对照组 1周后刷牙时仍可见少量出血。结论 独一味在口腔出血性疾病治疗中具有止血、消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口腔组织补片和富血小板血浆(PRP)处理阻生齿拔牙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拔除下牙阻生齿的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完成拔除术后,甲组:口腔组织补片置入拔牙创;乙组:PRP置入拔牙创;丙组:口腔组织补片+PRP置入拔牙创;丁组:空白对照组。术后观察四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后3个月观察x线结果,以Digra分析比较牙槽窝愈合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补片+PRP组对于预防术后出血、干槽症的发生以及促进牙槽骨的生长有意义(P〈0.05)。结论:口腔组织补片和PRP联合应用对于阻生齿拔除后预防术后出血以及干槽症有一定疗效,同时对牙槽骨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振凤 《口腔医学》1993,13(3):144-145
<正> 口腔出血的常见急症为拔牙创渗血和牙龈出血。笔者自1979年以来,采用碘酚止血,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拔牙创出血1932例,牙龈出血229例。出血原因见表1及表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