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徐昕 《吉林医学》2014,(21):4634-4635
目的:对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162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80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联合组患者82例在常规治疗上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的NIHSS评分、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未发生因用药治疗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常规应用治疗性药物基础上应用丁苯酞进行治疗,具有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功能,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患者满意度较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理想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正>脑梗死是多病因的高度异质性疾病,不同病因脑梗死的临床严重性、病情演变都有差异[1]。丁苯酞是国家Ⅰ类新药,对脑梗死疗效显著。为比较丁苯酞对不同发病机制的脑梗死的疗效,我科收集心源性脑栓塞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各30例,现比较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其中动脉粥样硬化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45~80岁,平均(61.60±  相似文献   

3.
<正>脑梗死是神经内科临床上常见疾病。急性脑梗死具有起病急、发展快速等特点,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丁苯酞已经被证实涉及脑缺血病理的多个环节,对缺血性卒中具有较佳的治疗作用~[1]。丁苯酞软胶囊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满意效果,但丁苯酞注射液文献报道较少,为进一步研究丁基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我院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确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段滨 《吉林医学》2015,(6):1092-1093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102例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基础治疗)和观察组5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观察组NIHSS评分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可明显改善缺血区的微循环,减轻神经功能的受损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6.
杨学东 《中外医疗》2016,(11):116-117
目的 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整群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2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1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服丁苯酞软胶囊,比较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9.6%,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4±3.5)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用丁苯酞合并奥扎格雷钠针治疗,对照组用奥扎格雷治疗.结果 使用奥扎格雷钠加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症状改善明显,总有效率为97.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33%.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丁苯酞联合奥扎格雷钠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75例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符合1999年WHO标准)(1)合并急性脑梗死(均经CT扫描确诊)患者共75例,其中男31例,女44例;年龄44~75岁,平均54.8岁。  相似文献   

9.
金保圈 《基层医学论坛》2016,(14):1916-1917
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78例,观察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丁苯酞胶囊,其剂量为200 mg,3次/d。2组患者在接受为期15 d的治疗后,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3.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时采用丁苯酞胶囊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治疗效果显著,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90例随机分为醒脑静组、丁苯酞组、醒脑静+丁苯酞组三组各30例,入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醒脑静组给醒脑静20ml加入5%葡萄糖250mi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14d;丁苯酞组给丁苯酞氯化钠2Stag静脉滴注,1次/d,治疗14d;醒脑静+丁苯酞组先后醒脑静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25mg静脉滴注,均1次/d,治疗14d。观察比较NIHS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减少(P〈0.01);临床疗效:丁苯酞+醒脑静组疗效均明显优于醒脑静组和丁苯酞组(P〈0.05)。结论:醒脑静、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改善作用,醒脑静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早期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改善效果,二者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协同作用,联合用药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醒脑静或丁苯酞。  相似文献   

11.
刘健  史丙利  赵蕊  贾应勃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2):1669-1670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38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发病1~7d内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丁苯酞组,对照组予阿司匹林口服,丁苯酞组予服用丁苯酞加阿司匹林口服,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丁苯酞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定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疗效确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2.
赵建彬  张攀 《华夏医学》2021,34(1):113-116
目的:探究丁苯酞序贯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129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给予抗凝、降脂和降压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6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丁苯酞序贯疗法,即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和丁苯酞胶囊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发病时间在72小时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发病时间在72小时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丁苯酞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抗血小板聚集、强化他汀、活血化瘀等常规药物治疗,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丁苯酞治疗组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采用临床疗效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定法)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7天后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丁苯酞治疗组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丁苯酞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明显疗效,安全副作用少,既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又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运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贾新州 《中外医疗》2012,31(21):5+7-5,7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基于常规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0.2g/次,4次/d,14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结果1个疗程后,观察组在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日程生活能力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上有一定疗效,且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损害较小.对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更有帮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丁苯酞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系统评估患者临床治疗实效性。方法此次专门回顾统计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本次63例均为定量随机抽样选取。包括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30例,常规治疗,设为对照组;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33例,常规服药基础上予以丁苯酞并联合阿托伐他汀。疗程周期后统计对比评估2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改善水平。结果临床有效率比较上,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下的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药物方案辅助治疗下的2组急性脑梗死,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效果均显著(P0.05);此外,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改善水平更加显著(P0.01)。结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选择丁苯酞联用阿托伐他汀片的方案,临床可推广性极强,尤其是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改善预后方面。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分析2012年6月—2015年6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三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06例的临床资料。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丁苯酞注射液14d后未给予特殊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丁苯酞注射液14d后继续口服丁苯酞胶囊3个月。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五聚素-3(PTX-3)]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13%低于观察组的98.11%(X~2=16.74,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3个月后NIHSS评分均降低,Barthel评分、MMSE评分均升高(t_观=5.03、27.36、4.21,P<0.05,t_对=2.45、12.54、2.36,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t=5.8、9.4、53.7,P<0.05);观察组治疗后hs-CRP、PTX-3水平均降低(t=5.36、6.75,P<0.05),且观察组变化优于对照组(t=6.78、4.45,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胃肠道不适1例,观察组睡眠欠佳1例,2组患者均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序贯治疗可以使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恢复快、预后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黄坤 《当代医学》2021,27(12):70-72
目的 研究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参照组,各45例.参照组给予对症治疗和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组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2.2%(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低于参照组的1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药物安全性较高,可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及临床疗效。方法:择本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接收的60例急性脑梗死病患资料,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行依达拉奉与丁苯酞共同治疗,对照组30例实施丁苯酞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总体效果。结果:研究组NIHSS(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评分为(6.10±0.59)分,比对照组的(13.08±1.01)分低(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丁苯酞、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进行联合治疗,疗效佳。  相似文献   

19.
<正>年龄是脑梗死无法干预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脑梗死的发病率越高。随着我国老年人群比例的上升,临床上80岁以上的超高龄患者日益增多。由于该人群常合并有心肺等重要脏器慢性疾病,对于治疗药物的副作用敏感,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指南~([1])将超高龄人群(80岁)列为急性期脑梗死rt PA溶栓治疗的禁忌证。笔者对60例应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的超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以期为此类患者的早期干预做出一些有益的尝试,现报道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舒血宁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科室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6例。分为治疗组75例,应用丁苯酞氯化钠联合舒血宁治疗;对照组51例,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分析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情况、APTT及纤维蛋白原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4.7%;治疗组NIHSS评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APT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优于丁苯酞氯化钠的单独应用,临床可深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