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年龄32~56岁的健康者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增高对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C肽的影响。方法:79名健康者按BMI分为标准组(18.5≤BMI〈24,n=44)、超重组(24≤BMI〈28,n=27)及肥胖组(BMI≥28,n=8)三组,比较三组之间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C肽的变化。结果:随着BMI的增高,收缩压(SBP)[(115.8±15.24)mm Hg vs(121.1±18.38)mm Hg vs(133.4±18.36)mm Hg](1 mm Hg=0.133 kPa)、餐后2 h血糖(PBG)[(5.76±0.73)mmol/L vs(5.86±0.76)mmol/L vs(6.61±1.85)mmol/L],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5.20±0.29)%vs(5.29±0.28)%vs(5.64±0.53)%]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P=0.048,P=0.004);而舒张压(DBP)[(72.57±11.14)mm Hg vs(75.81±10.04)mm Hg vs(80.71±11.31)mm Hg]、空腹血糖(FBG)[(5.73±0.52)mmol/L vs(5.48±0.54)mmol/L vs(5.85±0.61)mmol/L]、空腹C肽[(1.37±0.81)pmol/L vs(1.26±0.43)pmol/L vs(1.98±0.75)pmol/L]及餐后2 h C肽[(2.70±1.14)pmol/Lvs(2.99±1.49)pmol/L vs(3.25±1.53)pmol/L]也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7,P=0.107,P=0.110,P=0.530)。结论:肥胖使血压、血糖水平增加,从而增加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2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就诊未治疗的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86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2例为对照组.根据HbA1c水平将高血压患者分为HbA1c升高组(HbA1c≥6%,134例)和HbA1c正常组(HbA1c<6%,152例).分别比较三组肾功能相关指标尿微量白蛋白(U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尿酸(UA).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讨HbA1c对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价值.结果 3组间年龄、性别构成比、体重指数、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HbA1c升高组UAlb水平明显高于HbA1c正常组(15.0mg/L比11.0 mg/L,P<0.05),但两组高血压病程(5.0年比5.0年)、收缩压(SBP)[(143.5±10.6)mm Hg比(143.9±10.8)mm Hg]、舒张压(DBP)[(83.9±8.7)mm Hg比(83.2±8.4)mm Hg]、Scr[(76.6±25.1)μmol/L比(70.8±19.9)μmol/L]、BUN[(5.4±25)mmol/L比(4.9±1.5)mmol/L]、UA[(346.6±110.7)μmol/L比(330.6±90.9)μmol/L]及GFR[(105.0±31.5) mL/min比(105.8±31.3)mL/ni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UAlb、Scr、BUN、UA、GFR水平在HbA1c正常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UAlb与HbA1c(r=0.248,P=0.000)、FPG(r=0.248,P=0.000)呈正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bA1c及FPG水平仍然是UAlb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非糖尿病的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HbA1c水平与UAlb呈独立相关,是评估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沙格列汀对多种口服降糖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研究对象90例,比较沙格列汀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服糖后1、2、3h血糖和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TG、TC、LDL- C、HDL- C、胰高血糖素、BMI、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比值及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结果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由(9.5±2.6)mmol/L降至(6.8±1.8)mmol/L、服糖后2h血糖由(14.8±3.2)mmol/L降至(8.9±2.3)mmol/L、HbA1c由(8.4±2.2)%降至(7.0±1.3)%、服糖后2h胰高血糖素由(169.6±50.6)ng/L降至(101.4±40.8)ng/L,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且无低血糖及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结论沙格列汀能有效降低多种口服降糖药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袁芳 《当代医学》2016,(15):149-150
目的 探究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卡波糖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药物治疗.定期测定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和体质指数.结果 对照组的空腹血糖从(11.55±0.33)mmol/L降至(7.28±1.13)mmol/L(P<0.01);餐后血糖从(15.39±2.02)mmol/L降至(11.88±2.06)mmol/L(P<0.01).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从(11.17±0.43)mmol/L降至(6.83±1.72)mmol/L(P<0.01);餐后血糖从(15.59±2.42)mmol/L降至(9.85±3.72)mmol/L(P<0.01).2组患者的HbA 1 c均有显著降低,分别降低0.88%和1.45%.2组患者在C肽和体重指数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在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HbA1c时,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用阿卡波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1+1+1”组合签约模式下家庭医生服务对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的效果,旨在为其他地区探索各具特色的签约模式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上海市闵行区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1 028例。由家庭医生告知其“1+1+1”组合签约事宜,由患者根据自身意愿自主决定是否接受签约,以接受“1+1+1”组合签约的528例患者为签约组,未接受“1+1+1”组合签约的50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16年第一季度为干预前,以2017年第一季度为干预后。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血脂、血压及BMI,干预前后血糖、血脂、血压单独达标率及联合达标率;比较签约组干预前后对家庭医生服务利用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签约组FPG、HbA1c、TC、LDL-C、TG、SBP、DBP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HDL-C、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糖达标率、血脂达标率、血压达标率、血糖与血压联合达标率、血糖与血脂联合达标率、血糖和血脂与血压联合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签约组血糖达标率、血脂达标率、血糖与血压联合达标率、血糖与血脂联合达标率、血糖和血脂与血压联合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签约组干预后社区就诊率、门诊预约率、家庭医生转诊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1+1+1”组合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控制情况较好,患者接受度高,适合在家庭医生制度、分级诊疗制度相对成熟的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对香溪镇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管理的效果。方法:对香溪镇的607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将这60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303例患者,观察组有304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降糖药物进行治疗,定期为其进行血糖监测,为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由(7.5±3.1)mmol/L下降至(6.3±1.5)mmol/L,空腹血糖的达标率由34.5%上升至65.7%。餐后2小时的血糖由(11.6±2.5)mmol/L下降至(9.7±1.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的达标率由37.3%上升至58.6%。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由(7.5±2.8)mmol/L下降至(7.4±3.3)mmol/L,空腹血糖的达标率由33.8%上升至35.1%。餐后2小时的血糖由(12.1±3.5) mmol/L下降至(11.1±3.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的达标率由36.1%上升至37.7%。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空腹血糖的达标率、餐后2小时的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的达标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管理的效果显著,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社区干预中运用循证护理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将代谢综合征患者215例分为循证护理干预组(112例)与对照组(103例),循证护理干预组采取IKAP健康教育模式(信息-知识-信念-行为理论模式),传授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按时服药复查、心理支持等知识。对照组接受社区一般护理。干预前、干预后第6、12个月两组进行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体重指数、腰围、血压、血糖、血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对照。结果干预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后,各观察时段的大部分组分指标都有所改善,收缩压由(149.53±17.70)mm Hg降至(137.10±11.49)mm Hg,舒张压由(91.32±6.73)mm Hg降至(83.85±5.99)mm Hg,空腹血糖由(6.86±2.21)mmol/L降至(5.99±2.09)mmol/L,餐后血糖由(8.57±2.09)mmol/L降至(7.51±2.32)mmol/L,三酰甘油由(2.85±1.29)mmol/L降至(2.17±1.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由(1.27±0.17)mmol/L升至(1.42±0.19)mmol/L,总胆固醇由(7.18±2.0)mmol/L降至(6.28±1.79)mmol/L,两组干预前后及干预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除血压外各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措能有效提高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丁绍祥 《当代医师》2014,(4):520-522
目的:探讨西宁市部分糖尿病( DM )患者就诊时血糖控制状况,分析其空腹血糖( FPG )和糖化血红蛋白( HbA1c)间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门诊2013年1月1日至6月30日同时检测FPG与HbA1c的DM患者801例,按性别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分类统计FPG和HbA1c值,行统计学处理并检测两者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患者FPG(10.9±4.7) mmol/L,HbA1c(9.2±3.4)%,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单纯DM患者367例,合并单一疾病335例,合并两种及以上疾病99例,其FPG和HbA1c分别为(10.0±4.2)mmol/L、(10.9±4.3)mmol/L、(14.0±6.0)mmol/L和(9.0±3.5)%、(9.2±3.4)%、(9.7±2.8)%,三者FP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而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FPG与HbA1c呈正相关( r =0.49, P <0.01)。结论西宁市部分DM患者就诊时血糖控制状况不佳,合并其他疾病者FPG波动较大,但HbA1c间无明显差异;门诊DM患者FPG和HbA1c间关联密切程度较低,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9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3组,瑞格列奈组和阿卡波糖组各33例,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组32例,观察治疗8周.定期检测患者的空腹及餐后血糖、HbA1c、C肽和体重.结果 瑞格列奈组的空腹血糖从(11.25±2.33)mmol/L降至(7.06±1.47)mmol/L(P<0.01);阿卡波糖组的空腹血糖从(11.55±0.33)mmol/L降至(7.28±1.13)mmol/L(P<0.01);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组的空腹血糖从(11.17±0.43)mmol/L降至(6.83±1.72)mmol/L(P<0.01).瑞格列奈组的餐后血糖从(15.33±3.11)mmol/L降至(10.10±1.36)mmol/L(P<0.01),阿卡波糖组的餐后血糖从(15.39±2.02)mmol/L降至(11.88±2.06)mmol/L(P<0.01),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组的餐后血糖从(15.59±2.42)mmol/L降至(9.85±3.72)mmoL/L(P<0.01).三组都能明显降低HbA1c(P<0.01),分别降低1.33%,0.87%和1.46%.阿卡波糖组治疗后血糖及HbA1c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瑞格列奈和阿卡波糖对C肽和体重均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瑞格列奈和阿卡波糖都具有明显的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以及HbA1c的作用,瑞格列奈对血糖和HbAlc的降低程度略强于阿卡波糖.单用瑞格列奈或者联合应用阿卡波糖的作用优于单用阿卡波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化饮食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成本效果比。方法:将5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即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32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合理饮食轻松降低血糖》指导患者学会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同时根据运动负荷试验选择《糖尿病量化运动处方》中适合患者本人的个性化运动处方。对照组26例,按照医嘱应用药物治疗,对饮食和运动只做一般的口头指导。比较两组干预前与干预后3,6,9,12个月不同时间段的血糖变化和每组干预前与干预后不同时间段的血糖变化,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干预后3,6,9,12个月时干预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或P〈0.05);对照组的2hPBG、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的HbA1c为(6.52±0.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1±1.25)%(P〈0.05);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的FPG、2hPBG、HbA1c分别为(6.10±1.17)mmol/L、(7.30±1.64)mmol/L、(6.28±0.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27±2.00)mmol/L、(9.31±2.07)mmol/L、(7.25±1.05)%(P〈0.05或P〈0.01);干预后9个月干预组的FPG、2hPBG、HbA1c分别为(5.78±1.28)mmol/L、(7.27±2.07)mmol/L、(6.19±0.7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30±2.33)mmol/L、(10.22±2.53)mmol/L、(7.33±0.98)%(P〈0.01);干预后12个月干预组的FPG、2hPBG、HbA1c分别为(5.75±1.27)mmol/L、(7.23±2.08)mmol/L、(6.17±0.6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90±2.33)mmol/L、(9.03±2.57)mmol/L、(6.97±0.98)%(P〈0.05或P〈0.01)。12个月来用于糖尿病的药费,干预组为(2 507.97±1 539.21)元,对照组为(3 539.53±1 901.03)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干预组的成本—效果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强化饮食运动疗法可以更快、更平稳的控制血糖,效果显著,费用降低。  相似文献   

11.
郭晓微  闫雅更  董凤丽  张琳  吕和 《医学综述》2014,20(20):3790-3792
目的评价糖尿病营养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及慢性并发症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336例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就诊前是否曾在我科接受过糖尿病营养教育分为两组:受教育组680例,未受教育组656例,通过问卷调查结合查阅病例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各生化指标的差异及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研究糖尿病营养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各指标及慢性并发症的控制效果。结果受教育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未受教育组[(8.74±2.84)mmol/L vs(10.29±3.23)mmol/L,(12.66±3.93)mmol/L vs(15.19±4.27)mmol/L,(8.02±1.81)%vs(8.99±1.81)%,(2.17±1.03)mmol/L vs(3.05±1.26)mmol/L,(5.19±1.15)mmol/L vs(5.70±1.36)mmol/L,(3.81±1.10)mmol/L vs(4.19±1.06)mmol/L,P<0.05],各指标的控制达标率明显高于未受教育组(P<0.05),各类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未受教育组(P<0.05)。结论糖尿病营养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及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较理想的控制效果,应大力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路径化管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为社区有效管理糖尿病提供科学的方法。方法 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在常规门诊的基础,对患者进行路径化管理1年;对照组:对患者实行常规门诊管理1年。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依从性优良率,由58.89%升至91.11%,对照组的依从性优良率从56.67%升至66.67%,两组依从性优良率提高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差的患者比例由41.11%降至8.89%,对照组依从性差的患者比例由44.44%降至3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为(6.11±1.34)mmol/L,餐后2 h血糖为(7.46±1.89)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6.24±0.90)%;对照组干预后空腹血糖为(7.52±2.01)mmol/L,餐后2 h血糖为(8.93±2.84)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7.18±0.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路径管理加强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医患关系的和谐稳定。结论路径化管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是提高糖尿病干预效果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驻昆部队老干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情况及糖化血红蛋白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2~8月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体检且资料完整的2型糖尿病患者30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将其分为达标组(HbA1c〈7%)和未达标组(HbA1c≥7%)。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调查问卷形式收集患者年龄、病程、并发症、降糖药物及血糖监测的情况,留取血标本检测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肌酐、尿酸等指标,对HbA1c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驻昆部队离退休老干部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率为50.5%,达标组和未达标组的患者FBG[(6.0±1.1)mmol/L比(7.7±1.5)mmol/L,t=11.60,P〈0.01)]、2hPBG[(9.3±1.7)mmol/L比(11.3±2.2)mmol/L,t=9.00,P〈0.01)]和TG[(1.8±1.2)mmol/L比(2.3±1.2)mmol/L,t=2.23,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心血管病变(68.9%比84.2%,χ2=5.335,P〈0.05)、脑血管病变(33.5%比48.0%,χ2=6.078,P〈0.05)、蛋白尿(18.1%比38.2%,χ2=14.385,P〈0.01)、周围神经病变(21.3%比40.1%,χ2=11.952,P〈0.01)和视网膜病变(30.3%比45.4%,χ2=6.789,P〈0.01)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A1c与FBG、2hPBG、TG呈正相关(r=0.75、0.63、0.25,P〈0.05或P〈0.01),与血糖监测频率呈负相关(r=-0.53,P〈0.01)。结论驻昆部队离退休老干部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现状较国内平均水平较好;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高,HbA1c与FBG、2hPBG、TG和血糖监测频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健康宣教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  葛军  刘文斌  刘钧钧  韩君华 《吉林医学》2010,31(32):5821-5823
目的:探索糖尿病知识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影响,从而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达标率,相对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方法:选择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糖尿病就诊患者为糖尿病知识教育对象,随机分组,设参加糖尿病知识教育的患者为研究组(100例);而不参加该糖尿病知识教育的患者,设对照组(98例),研究组每月进行听课、咨询、答卷等形式的教育;对照组每年1-2次随机获取部分知识,两组药物等治疗不改变。一年后观察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结果:研究组(自身对照):空腹血糖(FPG)值,教育后[(6.67±1.35)mmol/L]较教育前[(11.65±3.15)mmol/L]下降(P<0.01);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教育后为[(6.80±1.86)%]较教育前[(8.83±1.37)%]下降(P<0.01);对照组(自身对照):FPG值,教育后[(7.71±1.12)mmol/L]较教育前[(10.58±3.21)mmol/L]下降(P<0.01);HbA1c值,教育后为[(7.51±1.12)%]较教育前[(8.68±1.71)%]下降(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FP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HbA1c研究组为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医疗费用,研究组平均为(232±38.84)元/月,对照组平均为(222±44.86)元/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月1~2次的糖尿病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初步疗效确切,费用无明显增加,但合理的糖尿病教育频率有待长期观察和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库欣综合征(CS)与血尿酸(UA)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7~2011年维吾尔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CS患者22例为库欣组,选择同期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例为高血压组.比较两组患者血UA、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腰围(WC)等指标.结果 ①高血压组及库欣组年龄[(41.23±9.78)、(40.14±10.58)岁]、BMI[(28.55±2.89)、(28.98±3.87)kg/m2]、SBP [(144.32±17.84)、(149.14±22.82)mmHg(1 mmHg=0.133 kPa)]、DBP [(92.86±15.06)、(98.00±23.27)mm H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库欣组WC[(110.45±14.32)cm]高于高血压组[(101.45±12.1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库欣组UA[(474.5±84.3) μmol/L、FBG [(6.31±0.51)mmol/L]、FIns[(29.05±2.92)mU/L]、TC[(5.17±1.35)mmol/L]、TG[(2.24±1.25) mmol/L]、HOMA-IR[(7.96±0.56)]明显高于高血压组[(436.16±75.47) μmol/L、(4.75±0.44) mmol/L、(13.04±2.68)mU/L、(4.15±0.93) mmol/L、(1.44±0.87)mmol/L、(2.57±0.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0.05).结论 高UA血症与CS紧密相关,二者发病过程中的相互加重、促进作用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对单纯口服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6月收治的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对照组采用预混胰岛素注射治疗,患者均每周进行随访,持续观察3个月.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变化,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和体重.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空腹血糖[(5.31±1.12)mmol/L vs.(6.48±1.09)mmol/L]、餐后2h血糖[(7.46±1.08) mmol/Lvs.(8.21± 1.46) mmol/L]、糖化血红蛋白[(5.39±0.98)%vs.(6.03±1.04)%]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脂指标、BM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实验组轻微低血糖事件3例,对照组轻微低血糖时间8件,夜间低血糖时间5例,2组均无低血糖昏迷发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13,P=0.005).结论 对于单纯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对控制血糖具有明显的效果,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