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桂林、河池两市2014—2015年新发现HIV/AIDS病例,特别是HIV/AIDS合并感染HBV和HCV流行病学特征,为广西HIV/AIDS患者合并HBV、HCV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西桂林、河池市2014—2015年新发现HIV/AIDS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广西桂林、河池两市2014—2015年新发现HIV/AIDS病例共2 980例,合并HBV、HCV和HIV+HBV+HCV感染率分别为13.02%、2.17%和0.26%,合并HBV或HCV双重感染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初中文化程度者双重感染率较高。HIV+HBV双重感染率40~49岁年龄组、公共场所服务员合并感染率较高;合并HCV感染率则以20~29岁组较高。HIV传播途径是静脉吸毒者合并HCV感染率较高。HIV合并HBV或HCV双重感染、HIV+HBV+HCV三重感染者ALT 水平均显著高于HIV单纯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桂林、河池新发现HIV/AIDS病例合并HBV、HCV感染较常见,提示应加强对新发现HIV/AIDS病例的HBV、HCV筛查检测工作,及时给予干预、治疗,防止合并感染,延缓HIV感染后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重庆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状况.方法 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系统——抗病毒治疗管理》数据库,回顾收集重庆市2004-2015年HIV/AIDS治疗患者基本情况和HBsAg、Anti-HCV实验室检测结果,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截至2015年12月31日,重庆市HIV/AIDS患者中HBsAg和(或)Anti-HCV总检测率55.1% (11 231/20 397),其中HBsAg和Anti-HCV都进行检测的患者有9 307例.HIV/HBV、HIV/HBV/HCV、HIV/HCV合并感染的比例分别为9.8%、0.9%、4.5%.HIV/HCV合并感染在30 ~ 45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HIV/HBV合并感染在男性中构成比最高,与HIV单纯感染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HBV合并感染及HIV单纯感染均在性传播中构成比最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7);HIV/HCV和HIV/HBV/HCV合并感染在静脉吸毒中构成比最高,与HIV单纯感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城9区中HIV/AIDS患者及合并感染患者比例最高.合并感染组病死率均高于HIV单纯感染组,HIV/HBV/HCV组病死率最高.结论 重庆市HIV/AIDS患者中HBsAg、Anti-HCV检测率较低,不同感染模式具有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且合并感染的病死率较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重庆市HIV/AIDS患者中HBV、HCV合并感染检测率和治疗情况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广州地区吸毒人员HBV、HCV感染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吸毒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州地区吸毒人员的血液标本,采用ELISA检测HBsAg及HCV抗体,并对吸毒人员采取统一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375名吸毒者HBV、HCV的感染率分别为20.8%、39.2%,HBV/HCV合并感染率为7.7%(106/1375)。其中采用静脉吸毒者HBV、HCV的感染率分别24.5%、84.5%,均高于非静脉吸毒者的19.2%、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毒者年龄越大、吸毒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HBV或HCV感染。结论吸毒尤其是静脉吸毒是HBV、HCV感染的高危因素。吸毒者年龄、吸毒时间长短及吸毒方式与HBV、HCV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4.
背景 我国各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差异较大,HIV、HCV两种病毒合并感染可加快疾病临床进展,从而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加剧死亡的发生。目前针对贵州地区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的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 了解贵州地区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早期发现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提供诊疗依据。 方法 本研究纳入病例来源于2006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HIV/AIDS患者队列,最终纳入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3 084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感染途径、确诊年份、ART前的CD4+ T淋巴细胞和抗-HCV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果 3 084例HIV/AIDS患者中,合并HCV感染202例,合并感染率为6.5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感染途径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民族、婚姻状况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确诊年份的增长、CD4+ T淋巴细胞水平的升高,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率呈下降趋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0~39、40~49岁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的风险高于≥50岁者〔OR(95%CI)分别为2.512(1.374,4.593)、2.802(1.521,5.163)〕,农民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的风险高于其他职业者〔OR(95%CI)=1.926(1.201,3.090)〕,感染途径为静脉吸毒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的风险高于男男同性传播者〔OR(95%CI)=39.038(17.559,86.790)〕,2006—2010、2011—2015年确诊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的风险高于2016—2020年确诊者〔OR(95%CI)分别为10.890(6.428,18.447)、4.613(2.928,7.269)〕,基线CD4+ T淋巴细胞<200、200~350、351~499个/μl 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的风险高于≥500个/μl者〔OR(95%CI)分别为7.120(3.731,13.589)、3.614(1.818,7.184)、2.795(1.319,5.922)〕。 结论 在实施AIDS"应治尽治"的策略下,贵州地区HIV/AIDS患者合并HCV感染率有所下降,但仍不容忽视。对HIV/AIDS人群应早期开展HCV筛查,重点对象为30~49岁、静脉吸毒、农民及CD4+ T淋巴细胞水平较低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延安市戒毒所吸毒人员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和梅毒的感染现状,为有效地开展疾病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延安市戒毒所接受强制戒毒的2 105例吸毒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其静脉血,分离血清后进行HIV抗体、HCV抗体、梅毒抗体检测,进而分析吸毒人员HIV、HCV及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 HIV的感染率为0.29%,HCV感染率为56.06%,梅毒感染率为6.46%。男女吸毒人员梅毒的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和HC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吸毒人员的HCV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和梅毒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安市吸毒人员中HCV和梅毒感染率相对较高,青年吸毒人员多见,中老年女性吸毒人员中梅毒感染率较高。应加强毒品戒禁工作,加大对吸毒人员的干预力度,从而有效地降低和预防吸毒人员感染HIV、HCV 及梅毒等疾病。  相似文献   

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共感染的情况很多见。世界范围内,超过4 200万HIV/艾滋病(AIDS)感染者中将近50%左右为HIV/HCV共感染。本研究通过分析HIV/HCV共感染对HIV和HCV病毒载量的影响,希望对HIV/HCV共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HIV感染病例流行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病例流行特征。方法抽取330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临床诊疗中心收治的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确诊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为调查对象,回顾性分析HIV/AIDS患者HIV传播途径,HIV-1/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梅毒共感染,艾滋病发病比例变化等流行病学资料。结果①随机选取诊疗中心收治的330例HIV/AIDS患者,其性传播途径和经血传播比例在2003至2007年分别为30%vs 60%、24.8%vs 75%、26.9%vs 70%、67.9%vs 20%、84.9%vs 10%。②HIV-1/HBV共感染患者比例2003至2007年分别为4%、10%、14%、21%、22%;而HIV-1/梅毒共感染患者比例为15%、5%、16%、23%、30%;HIV-1/HCV共感染患者比例为60%、62%、51%、18%、8%。③HIV/AIDS患者中AIDS患者比例逐年上升,由2003年的6.5%上升至2004年的9.5%、2005年的20%、2006年的25%和2007年的26.3%。结论①HIV的性传播途径与HIV-1/HBV、HIV-1/梅毒共感染比例均呈上升趋势,而经血传播途径及HIV-1/HCV共感染比例均呈下降趋势,北京地区HIV的主要传播途径由经血传播途径转变为性传播途径;②HIV/AIDS患者中AIDS患者比例有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HIV/AIDS患者与HBV、HCV共感染对外周血病毒载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影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及PCR法对115例HIV单独感染者、HIV/HBV、HIV/HCV及HIV/HBV/HCV合并感染者外周血的CD4+T细胞、CD8+T细胞表达水平、CD4+T/CD8+T细胞比值、HIV RNA、HBV DNA及HCV RNA病毒载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IV与HBV、HCV共感染者的肝功能异常、肝衰竭及死亡发生率均随着CD4+T细胞表达水平下降而增加,其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IV组、HIV/HBV组、HIV/HCV组、HIV/HBV/HCV 4组间CD4+T细胞计数与CD8+T细胞计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单独感染者的CD8+T细胞数与不同类型的HIV/HBV、HIV/HCV、HIV/HBV/HCV共感染组间比较,除HIV/HBV共感染组与HIV/HCV共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每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组、HIV/HBV组、HIV/HCV组、HIV/HBV/HCV共感染组的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与各自组的HIV RNA载量比较呈负相关系(P<0.05)。结论:HIV合并HBV、HCV感染会影响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及生物学功能,降低对病毒的清除作用,促进HIV-RNA复制,加速HIV/AIDS的免疫损伤,从而加速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艾滋病流行区HIV共感染HBV和HCV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河南省艾滋病流行区艾滋病病毒(HIV)共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状况.方法:首先用Combas Amplicor HIV-1病毒载量检测法对从我省HIV某高发县采集的由输血感染HIV-1的130份血样进行定量测定.挑选出HIV-1病毒载量4.28×102拷贝/mL以上的血浆样本81份,同时收集30份HIV-1阴性健康体检者血浆作为对照,再用巢式PCR法对以上样本进行HBV和HCV测定.结果:81份HIV-1阳性样本中HBV阳性32份(39.5%),HCV阳性72份(88.9%);同时感染HBV和HCV的样本为7份(8.6%).30份HIV-1阴性对照组中,HBV阳性7份(23.3%),与HIV-1阳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1,P>0.05);HCV阳性4份(13.3%),与HIV-1阳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88,P<0.05);HIV-1阴性对照组中未检测出HBV和HCV共感染样本,与HIV-1阳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7,P>0.05).结论:经输血感染HIV的患者具有共感染HCV的倾向;对以上途径感染HIV的患者,在进行HIV治疗时应同时进行HBV和HCV检测,阳性者应在治疗HIV-1的同时给予抗HBV和HCV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病毒载量水平变化及对机体T淋巴细胞免疫机制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 HIV/AIDS单纯感染组,HIV/HBV合并感染组,HIV/HCV合并感染组3组的 HIV RNA、HBV DNA、HCV RNA、CD4+ T淋巴细胞频数、CD8+ T淋巴细胞频数、CD4/CD8比值,并分析各组T淋巴细胞与HIV RNA的关系,HBV DNA/HCV RNA与HIV RNA、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的相关性。结果 HIV/AIDS单纯感染组、HIV/HBV合并感染组及 HIV/HCV合并感染组的CD4+ T 淋巴细胞与各自组的HIV RNA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AIDS单纯感染组、HIV/HBV合并感染组的CD8+ T淋巴细胞与各自组的HIV RNA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AIDS单纯感染组、HIV/HBV合并感染组及 HIV/HCV合并感染组的CD4/CD8与各自组的HIV RNA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感染 HBV后,HIV/AIDS患者T细胞的数量下降更明显,致HIV RNA、HBV DNA高载量,加速了 HIV病情进展;感染 HBV后CD4+ T细胞的数量下降比感染HCV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张小丽  范晶华  段志文  王海斌 《医学综述》2013,19(18):3335-3338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具有相似的传播途径,均可通过血液(包括输血和输血制品)、性接触(包括同性接触和异性接触)、母婴垂直及静脉注射吸毒等途径传播.所以,HIV合并HBV/HCV感染比较常见,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该文就目前HIV合并HBV/HCV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南京市性病门诊中生殖器疱疹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的携带情况。方法:收集南京市性病门诊HSV阳性血液样本266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表面抗原、HCV抗体和HIV抗体。结果:266份生殖器疱疹人群血液样本中HBV、HCV及HIV的感染率分别为11.65%(31/266)、2.26%(6/266),1.13%(3/266)。结论:HSV/HBV混合感染率高于HSV/HCV混合感染率和HSV/HIV混合感染率。HSV/HBV双重感染在通过性接触途径而感染HSV者中多见,性病门诊中感染单纯疱疹病毒(HSV)人群可易感HBV、HCV、HIV,尤其易感HBV,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人群中的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梅毒的携带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咐试验(ELISA)检测206例(男性138例,女性68例)H1v阳性血清中HBV、HCV,采用TPPA法进行梅毒试验,比较HIV感染者及不同性别感染者HBV、HCV、梅毒感染率.结杲:206例患者HCV感染率(3...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有偿献血员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CV、HBV)感染情况及其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取125例曾有偿献血HIV感染者,进行HCV、HBV血清学标志物及肝、肾功能各项指标检测。结果: 125例中,合并HCV感染率为92.0%,合并HBV感染率为5.6%,合并HCV感染组AST、ALT与对照组和单纯HIV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IV合并HCV、HBV感染组及单纯HIV感染组β2微球蛋白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HCV组与单纯HIV感染组β2微球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HIV合并HCV可加重HIV患者的肝脏损害,对肾功能未造成影响,β2微球蛋白升高可能是机体免疫过度活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HIV/AIDS合并感染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基本情况。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从2001~2010年诊治的395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构成比等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感染病毒性肝炎的病例占34.17%,其中3.29%的病例为HIV/HBV/HCV的混合感染。感染途径以静脉药瘾为主;肝功能异常的病例为44.89%;54.07%的病例HBV-DNA/HCV-RNA检测为阳性。结论 HIV/AIDS合并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以静脉药瘾为主,可出现各级的肝功能损害,但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HIV和肝炎病毒混合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本院 2 48例因并发症而住院治疗的AIDS病人中 10 3例HIV和肝炎病毒混合感染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0 3例HIV和肝炎病毒混合感染病例中HIV/HCV混合感染 95例 ,HIV/HBV混合感染 5例 ,HIV/HBV、HCV混合感染 3例 ,各占 3 8 0 0 %、2 0 0 %和 1.2 0 %。输血途径感染 68例 ,单采血浆感染 15例 ,母婴传播途径感染 7例 ,性传播途径感染 5例 ,各占混合感染病例的 71.60 %、15 .80 %、7.45 %和 5 .2 6%。结论 :HIV/HCV混合感染人数和比例远远多于HIV/HBV、HIV与HBV、HCV混合感染人数和比例 ,大多数病人以输血途径和单采血浆途径感染。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具有相似的传播途径,均可通过血液、性接触及母婴传播。因此,在HIV感染者中常合并HBV、HCV感染。这为人们预防和治疗HIV/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HBV、HCV感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广泛应用,肝脏相关性疾病已成为HIV感染者主要的合并症和死亡原因。本文就目前HIV/AIDS合并HBV、HCV感染的流行病学、相互影响、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Wu N  Li D  Zhu B  Zou W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3,116(9):1318-1320
Objective To confirm the close relationship of high co-infection rate between HIV and hepatitis virus in intravenous drug users (IVDUs).Methods Anti-HIV, HBV and HCV were detected by ELISA in the serum from 35 scattered and 15massed IVDUs. PCR and RT-PCR were performed to confirm the infection of HIV, HBV, HCV, HGVand TTV among the 15 massed intravenous drug abusers.Results Among the 50 IVDUs, the positive rates of anti-HCVl HBsAg, anti-HBe and anti-HBc were 92% (46/50), 12% (6/50), 10% (5/50) and 66% (33/50), respectively. In the samples of HBsAg positive, their HBeAg was also positive. Although the positive rate of serum markers was different in the massed IVDUs compared to the scattered IVDU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shown.In the cases of massed IVDUs, the positive rates of HIV DNA, HBV-DNA, HCV-RNA, HGV-RNA,and TTV-DNA were 100% (15/15), 26. 6% (4/15), 53. 3% (8/15), 33. 3% (5/15) and 26. 6%(4/15), respectively. Among the 15 massed intravenous drug users, one was infected with HIV,HBV, HCV, HGV and TTV; two were infected with HIV, HBV, HCV and HGV; three were infected only with HIV; and the remaining had other forms of co-infection.Conclusion The co-infection rate of HIV, HBV, HCV, HGV and TTV in intravenous drug users is very high.  相似文献   

19.
唐友芬  杨锦云 《四川医学》2013,(12):1906-1908
目的 研究HIV合并HBV、HCV、TP感染的现状及其特点,为HIV/AIDS的防控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对406例HIV阳性血清进行HBV、HCV、TP检测,比较不同性别及年龄HIV感染者HBV、HCV、TP感染率.结果 406例HIV感染者合并感染HBV的有68例(16.7%),感染HCV有210例(51.7%),感染TP有69(17.0%).同时感染HBV/HCV的有34例(8.41%),感染HBV/TP的有6例(1.5%),感染HCV/TP的有28例(6.9%),同时感染HBV/HCV/TP的有4例(0.93%).结论 治疗HIV应注意HCV、HBV、TP的多重感染治疗,并加强HIV、HCV、HBV、TP感染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