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分析N0期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生存情况以及失败模式。[方法]收集1989年5月至2009年10月610例N0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颅底鼻咽部CT扫描。采用60Co治疗机γ线或直线加速器6MV-X线进行治疗,常规分割、连续放疗。65例患者接受了放化疗综合治疗。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5年和10年的生存结果:总生存率分别为78.7%和66.8%,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8.8%和55.8%,局部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1.2%和72.5%,区域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5.8%和91.8%,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8.5%和85.5%。治疗后首次失败事件中,单纯局部复发100例(16.4%),单纯区域复发15例(2.5%),单纯远处转移52例(8.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是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N0期鼻咽癌患者有较好的预后,局部复发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影响N0期鼻咽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是T分期。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对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03年12月至2011年1月180例鼻咽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糖尿病组为2型糖尿病合并鼻咽癌病例共90例,对照组采用病例匹配方法,共纳入90例非糖尿病的鼻咽癌患者,应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法计算和比较两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和无转移生存率。[结果] 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是78.9%和68.9%(P>0.05);5年无转移生存率分别是89.7%和83.9%(P>0.05);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9.3%和78.2%(P<0.05)。COX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局部晚期鼻咽癌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39)。[结论] 2型糖尿病使鼻咽癌的复发率升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临床N0期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及生存情况,并探讨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05—01—2009—12—31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627例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N。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颅底鼻咽部CT扫描。采用60Co7线或直线加速器6MVX射线进行治疗,常规分割,连续放疗。采用面颈联合野照射DT36-40Gy,然后改用双耳前野加双上颈切线野照射。生存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Log—rank法检验差异性,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627例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鼻咽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78.6%,无病生存率为68.9%,疾病相关生存率为79.9%,局部无失败生存率为81.4%,区域无失败生存率为95.9%,局部区域无失败生存率为78.5%,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88.4%;10年总生存率为66.6%,无病生存率为55.9%,疾病相关生存率为70.3%,局部无失败生存率为72.8%,区域无失败生存率为91.9%,局部区域无失败生存率为68.8%,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85.2%。作为首次治疗的首发失败事件,单纯局部失败率为16.6%(104/627),区域淋巴结失败率为2.4%(15/627),远处转移率为8.6%(54/62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是影响No期鼻咽癌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因素。男性、T晚期和贫血者无病生存率较低。结论:N0期鼻咽癌患者有较好的预后,局部失败是治疗失败的首要原因,T分期是影响总生存率的预后独立因素,男性、T分期和贫血是影响无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根治性放疗10年经验总结   总被引:49,自引:8,他引:49  
目的分析20世纪最后10年内收治的鼻咽癌患者的根治性放疗结果,探求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10年内首程根治性放疗患者共905例.分析放疗患者的预后、失败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等.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组间差别用Logrank检验,失败模式的影响因素组间差别用x^2检验.结果全组5和10年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6.1%和66.5%、81.7%和76.7%、58.4%和52.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卡氏评分、贫血、T和N分期及临床分期是影响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贫血是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年龄、T和N分期及临床分期是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共有254例治疗后出现失败,失败率为28.0%.首次失败为局部未控104例(40.9%)、远处转移124例(49.0%).骨转移是最常见部位,其次是肝和肺.结论目前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已取得较好成绩.治疗前改善患者一般状况、纠正贫血、早期发现患者、降低T4和(或)N3期患者的远处转移是进一步提高疗效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转移性鼻咽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004年9月至2008年9月我科确诊的72例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其中男性62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50岁(28-81岁)。比较单发转移组(14例)与多发转移组(58例)、转移合并局部复发组(14例)和转移无局部复发组(58例)以及综合治疗组(61例)和单纯支持治疗组(11例)间的生存率。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各组生存率,Cox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转移合并局部复发组1年、2年生存率14.3%、1.1%,中位生存期8.2个月,较转移无局部复发组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38.5%、20.3%、11.6m)低,P〈0.05。单发转移组与多发转移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7.5%、20.0%与37.5%、12.5%,P〉0.05。综合治疗组与支持治疗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7.2%、16.1%与40.0%、12.0%,P〉0.05。两组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26)、合并局部复发(P=0.020)是影响转移性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转移性鼻咽癌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并未提高总生存率。性别、有合并局部复发是影响转移性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Ⅱ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疗效。 方法 收集2007年6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同步放化疗的Ⅱ期鼻咽癌患者56例为同步组,同期行单纯放疗的Ⅱ期鼻咽癌患者51例为单放组。对两组患者生存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及无失败生存率。 结果 同步组与单放组相比,各种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及无失败生存率的风险比(HR)分别为1.15 (95%CI=0.21~6.36)、1.10 (95%CI=0.26~4.73)、1.16 (95%CI=0.33~6.89)、1.38 (95%CI=0.36~5.25)。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是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的预后因素(P=0.030),年龄越大生存率越低。 结论 与单纯放疗相比,同步放化疗未能改善Ⅱ期鼻咽癌患者的预后,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对Ⅱ期鼻咽癌预后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罗扬  徐兵河  李青 《中国肿瘤》2018,27(2):150-154
摘 要:[目的] 分析腋窝淋巴结阴性年轻乳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1997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手术治疗101例腋窝淋巴结阴性年龄≤35岁的乳腺癌患者。通过病例记录和系列随访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情况。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预后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中位随访12.18 年 (0.18~19.47年),全组共有3例患者失访,10例发生局部复发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10例远地转移(其中6例同时伴有区域复发),11例第二原发恶性肿瘤,13例患者死亡。全组10年无病生存率、无疾病复发生存率、无远地转移生存率和生存率分别为70.0%、75.1%、83.4% 和 87.2%。淋巴结解剖个数≤10个是影响生存的因素(P=0.036)。肿瘤大小是影响疾病复发的独立因素(P=0.050),但对远地转移和生存均无影响。[结论] 腋窝淋巴结阴性年轻乳腺癌患者的远期预后尚好,肿瘤大小和腋窝淋巴结解剖个数分别是疾病复发和生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江苏省初治局部晚期(Ⅲ、ⅣA、ⅣB期)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后长期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局部晚期鼻咽癌6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调强放疗,其中604例患者接受了含铂方案为主的化疗。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随访5~9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3.5个月。全组患者的5年局部无复发生存(LRFS)、 区域无复发生存(RR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无进展生存(DFS)、总生存(OS)率分别为88.4%、94.2%、79.2%、71.9%和76.3%。175例(27.6%)治疗失败,其中远处转移(131例,74.9%)是主要的治疗失败形式。T分期是LRFS的独立预后因素,临床分期、N分期和化疗是RRFS、DMFS、DFS及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调强放疗提高了鼻咽癌患者的远期疗效。除了T、N分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外,化疗对预后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 分析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及放疗后鼻咽局部复发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鼻咽癌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共纳入820例经病理确诊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对局部局部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820例患者5年局部复发87例,占10.61%,10年复发复发129例,占15.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放疗联合化疗(OR=2.298,95%CI:1.359~3.886,P=0.012)、颅神经损伤(OR=2.042,95%CI:1.377~3.028,P=0.024)和颅底骨质受侵(OR=1.732,95%CI:1.097~2.734,P=0.005)是鼻咽癌局部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影响鼻咽癌复发的因素较多,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特征对个体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长期的随访观察是降低鼻咽癌复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2013年欧洲肿瘤学会官方杂志Radiotherapy & Oncology发表了新版头颈部肿瘤颈部淋巴结分区指南,对规范颈部淋巴结靶区的勾画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2013版颈部淋巴结分区指南,旨在探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颈部淋巴结影像特征与预后的关系,为将来修订N分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病理诊断明确的、初诊无远处转移、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656例。所有患者治疗前行鼻咽和颈部MRI扫描。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MRI图像,并根据2013版颈部淋巴结分区指南进行重新分区,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6.9个月。4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为91.3%,4年无颈部复发生存率为95.1%,4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87.7%,4年无病生存率为78.5%,4年总生存率为92.8%。最常见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分区为:Ⅱ区76.2%,Ⅶa区65.1%,其次为Ⅲ区(50.4%),Ⅴa(17.5%)和Ⅳa(11.7%)。淋巴结的跳跃转移率为1.0%。颈部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中,46.4%的患者有淋巴结坏死,74.4%的患者有包膜外侵犯。单因素分析显示,颈部淋巴结受累侧数、颈部淋巴结最大径≥6 cm、颈部淋巴结坏死、T分期和N分期都是影响无远处转移生存和无病生存的因素(P<0.05)。淋巴结包膜外侵犯有影响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趋势(P=0.060)。环状软骨下缘以下的颈部分区受累对无远处转移生存和无病生存无显著影响。多因素分析发现,T分期、淋巴结最大径是影响无远处转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T分期、淋巴结最大径和淋巴结坏死是影响无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该研究阐明了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发现颈部淋巴结受累侧数、淋巴结最大径、淋巴结坏死是影响远处转移和无病生存的重要因素。下颈部受累对无远处转移生存和无病生存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