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关节镜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对10例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患者行关节镜下钙化灶清理术。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10例患者均行MRI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钙化清理术,3例行肩峰成形术,1例行肩袖修复术。分别在术前和最终随访时采用VAS疼痛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疗效评价。随访时间1~4年,平均32个月,10例术后病情均显著缓解,VAS疼痛评分由术前8.2±0.8分降至术后末次随访时1.4±0.6分(P<0.01),Constant-Murley评分由术前41±10.5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91±5.5分(P<0.01)。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X线片显示1例患者钙化灶有少量残留,但症状消失,12个月后残留钙化物吸收。关节镜下钙化灶清理术有较多优点,是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唐康  华兴一  周剑 《安徽医药》2019,40(5):532-534
目的 分析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成人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利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的21例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21例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随访6~14个月,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0 d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及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的差异。结果 21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2.62±8.75)min,术中出血量(48.57±19.82)mL,本组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0.19±2.27)个月。术后10 d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疼痛VAS评分与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切口感染发生,术后2例患者锁骨周围皮肤有麻木感,6例患者因个人原因取出内固定装置。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成人锁骨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创伤小、出血少,骨折愈合佳、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肩袖损伤关节镜微创治疗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技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采用肩关节镜微创治疗的26例肩袖损伤患者,以其中得到随访的1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肩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固定缝合,术前术后采用ASES评分和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 17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5.4个月.患者术前肩关节的ASES评分为76.8(51~87),Constant-Murley评分为71.4(48~89);术后随访的ASES评分为93.6(81~98),Constant-Murley评分为91.6(76~98),ASES评分的优良率为88.2%,Constant-Murley评分的优良率94%,术前术后各项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肩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小等优点,同时三角肌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肩关节粘连减少,并发症减少.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技巧和良好的术后康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江涛  吴在顶 《安徽医药》2019,40(1):38-40
目的 研究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安徽理工大学附属淮南东方总院治疗的38例肩袖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左侧18例,右侧20例,所有患者均在关节镜辅助下采用小切口锚钉缝合肩袖的方法治疗,术后进行规范的康复。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进行评分。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1~3年,平均随访时间为2年,VAS评分由术前的(6.2±1.7)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1.9±1.4)分,UCLA评分由术前的(13.3±3.4)分升高至术后末次随访时的(32.1±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切口不愈合、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关节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肩袖损伤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肩袖损伤的手术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关节镜辅助小切口治疗的15例肩袖损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评定患者术前、术后情况。结果 15例患者随访6~30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为(66.2±1.2)分,术后Constant-Murley评分为(94.1±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5,P<0.05)。结论 肩关节镜下辅助小切口治疗肩袖损伤简单,创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分析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撕裂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6例肩袖撕裂患者,其中小切口组(12例)在关节镜辅助定位下做一3~4cm小切口,直视下修复肩袖:全关节镜组(14例)在全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愈合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变化和手术时间变化以判断疗效。结果患者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未发生感染、内固定物松动及肩袖再撕裂等并发症。2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6~3)个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肩关节ASES和UCL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肩关节ASES和UC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切口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全关节镜组明显缩短,平均缩短(21.00~2.0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ASES、UCLA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4.6%、80.8%。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撕裂临床疗效满意,具有损伤小、肩关节功能恢复快等特点,但因随访时间有限,其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1月对3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通过比较手术前后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即末次随访)疼痛程度(VAS评分)、日常活动能力、止痛药使用情况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术前VAS评分(8.52±1.13),术后为(2.48±1.04),末次随访时为(2.73±1.08);止痛药使用评分术前为(2.86±0.82),术后为(0.63±0.21),末次随访时为(0.51±0.22);活动能力评分术前为(2.74±0.68),术后为(1.05±0.34),末次随访时为(1.12±0.27);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为(13.98±4.62),术后为(22.56±4.34),末次随访时为(22.03±4.93)。随访六个月无并发症发生。各指标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末次随访时与术后第二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恢复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改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铭  李海滨  苗军 《天津医药》2023,51(2):180-185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L”形转位上关节囊与肩袖索联合增强重建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均采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镜下将肱二头肌长头腱“L”形转位进行上关节囊与肩袖索联合增强重建,随后再修复残存的肩袖组织。记录患者手术情况及并发症;术前和术后采用肩关节主动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复旦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FUSS)进行肩关节功能和疼痛评价;肩关节正位X线片和三维CT评估肩关节退变程度、肱骨近端移位距离(PHM);MRI评估重建组织结构完整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21例(58%)行全层肩袖修复单排或双排缝合桥固定;15例(42%)行部分肩袖修复。25例肩胛下肌腱撕裂者使用单排技术修复。术中使用锚钉2~5枚,平均(3.8±1.4)枚。14例行肩峰有限成形术;12例行肱骨大结节成形术;10例同时行肩峰、肱骨大结节成形术。手术时间50~110 min,平均(83.21±21.57)min。穿刺口均甲级愈合,未呈现感染、脂肪液化、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患者术后6、12个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肩关节镜下行Bankart手术对复发性的肩关节前脱位治疗的适应证与手术要点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7年11月至2010年11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30例复发性的肩关节前脱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均系肩关节的单方向不稳定,其中8例为左侧,而22例为右侧,其术前脱位的次数是3~35次,其平均是12.5次。全部患者均予以锚钉在关节镜下行Bankart手术,在术后采取Constant-Murley方法给予评分。结果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其平均为15.5个月,全部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与关节腔的积血等临床并发症。而终末随访时,其平均的Constant-Murley分值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在术前为(78.5±3.5),在术后为(96.7±2.1),(P<0.01)。同时终末随访所有患者均无再脱位的发生,并且术后其恐惧试验(无残存)均为阳性。结论在关节镜下行Bankart手术为治疗患者复发性的肩关节前脱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杨涛  陈啸  张蔚然  李超英  魏万富△ 《天津医药》2016,44(12):1507-1509
摘要: 目的 探讨 Neer 改良 Mclaughlin 手术治疗肩关节后脱位合并反 Hill-sachs 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3 年 10 月—2016 年 6 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 7 例肩关节后脱位合并反 Hill-sachs 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患者肱骨头缺损面积为 25%~40%, 全部采用 Neer 改良 Mclaughlin 手术予以治疗。根据末次随访时患者影像学表现、 主观满意度、 肩关节活动度、 Constant 评分、 UCLA 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 患者术后平均随访 (12.3± 4.3) 个月, 末次随访时均未出现肩关节脱位复发。影像学检查发现 1 例患者出现轻微骨关节炎。主观满意度评价方面 2 例患者表示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 其余 5 例患者表示满意; 关节活动范围前屈 145.7°±12.7°, 外展 148.6°±15.7°,外旋 47.1°±5.7°; Constant 评分 (78.6±7.2) 分, 肩关节 UCLA 评分 (26.6±2.8) 分。结论 Neer 改良 Mclaughlin 手术治疗肩关节后脱位合并反 Hill-sachs 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 术后中短期随访患者功能恢复良好,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Peek-Prevail融合器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科治疗单节段颈椎疾病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固定融合方式不同分为两组,Peek-Prevail固定组(A组)和钢板固定组(B组)。于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分别进行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吞咽情况评估,并拍摄X线片测量手术近远端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活动度。结果: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5);VAS评分、JOA评分末次随访时均显著优于同组术前(P <0. 01);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近、远端节段椎间隙高度及颈椎活动度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5),但B组近端节段椎间隙高度末次随访时显著低于术前(P <0. 05),B组末次随访时颈椎活动度显著大于术前(P <0. 05);A组术后出现吞咽异物感1例,术后3个月时缓解;B组出现吞咽困难2例,末次随访时仍有1例患者存在重度吞咽困难。结论:Peek-Prevail融合器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对术后吞咽功能、邻近节段活动度等影响更小,其长期优势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解金三  陈锋  李振威 《安徽医药》2017,21(7):1270-1272
目的 探讨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全关节镜下进行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26例,分别在术前及最终随访时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估.结果 所有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8~26个月).术前UCLA评分7~<20分,平均(13.5±2.7)分;术后最终随访时UCLA评分29~35分,平均(33.8±1.9)分.优20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 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创伤小、恢复快,病人对手术效果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13.
马霄君  陈广  李凤宇  崔迪  汪菁 《现代医药卫生》2014,(8):1135-1136,1139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镜技术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适应证、手术技术及其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对15例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患者均行关节镜下钙化灶清理术,同时行肩峰成形术(13例),肩袖修补术(9例)。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随访时采用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和SST问卷评估其疗效。并记录其关节活动度,手术前后均行肩关节磁共振成像(UPd)检查和肩袖超声°结果对15例患者平均随访9个月.所有患者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消失或明显改善。VAS评分:术前(7.3±1.2)分,术后(2.1±O.7)分:关节活动度:术前前屈(78.7±11.3)°、外展(86.0±13.0)°、外旋(22.0±7.4)°,术后前屈(116.0±14.5)°、外展(113.3±14.0)°、外旋(28.7±7.5)°;Constant评分:术前(45.0±12.8)分,术后(64.0±15.O)分;SST问卷选择回答“是”的问题:术前平均(4.5±1.1)个°术后平均(6.8±1.4)个。治疗前后4项评价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作钙化灶清除及肩峰成形术.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钙化性肩袖肌腱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段连鸿  韩珩  曾云  何宁 《天津医药》2023,(11):1262-1266
目的 研究口咽入路小钛板固定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可行性分析。方法 选取64例不稳定寰椎骨折患者,其中30例采用口咽入路小钛板固定治疗为观察组,34例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中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指标:住院时间、并发症(颈部慢性疼痛、切口感染、吞咽困难)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以及颈椎后伸、前屈、左旋、右旋活动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颈部慢性疼痛、切口感染和吞咽困难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低于术前,JOA评分高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后伸、前屈、左旋、右旋活动度均较术前增加(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后伸、前屈、左旋、右旋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咽入路小钛板固定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且较传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能够最大程度上保留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15.
陈诚  艾继超 《安徽医药》2020,41(7):745-747
目的 探讨Nice结联合锁定接骨板治疗成人锁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24例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采用Nice结联合锁定接骨板治疗的24例成人锁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 24例患者随访6~16个月,平均(10.29±2.34)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蝶形骨折块移位,无骨折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75~100分,平均(88.56±13.21)分。Neer评分优17例,良5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91.67%。结论 Nice结联合锁定接骨板治疗成人锁骨干粉碎性骨折可达到良好的解剖学复位,固定强度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曾柯  朱国兴  杨晓 《江苏医药》2013,39(7):842-843
目的 比较肩关节镜下松解术与闭合推拿术在治疗冻结肩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第二期(冰冻期)晚期及第三期(冻结期)冻结肩患者60例,随机分为关节镜组及闭合推拿组,每组30例.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评分系统(ASES)行肩关节功能评价,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肩关节镇痛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肩关节镇痛效果和肩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结果 60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手术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3个月.关节镜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肩关节镇痛效果和肩关节活动度改善优于闭合推拿组(P<0.05).结论 在中晚期冻结肩的治疗中,肩关节镜下松解术在术后的镇痛及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方面优于闭合推拿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需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患者48例,术后进行康复护理,并随访12个月,根据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分别评价术前和手术12个月后的肩关节功能。结果患者术前和手术12个月后肩关节功能优良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患者的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较快恢复,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5月~2011年1月间因移位性肱骨近端骨折接受锁定接骨板切开复位内同定治疗的98例(98肩)老年患者资料。术后进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美国肩肘关节外科医师评分(ASES)对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6个月。1例因术后发生肱骨头坏死行肩关节置换,其余97例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4.5个月。6例出现一定程度肩关节周围肌肉挛缩。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平均VAS评分从术前(7.9±1.2)分降低到末次随访时的(1.9±0.8)分(P〈0.05);平均ASES评分从术前的(13.7±9.6)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91.8±12.5)分(P〈0.05)。结论切开复位锁定接骨板同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满意,肱骨头坏死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陈勇  庄全魁  白亮  李杨  孟勇  王叶密 《安徽医药》2024,28(2):330-334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修复手术对老年肩袖损伤病人疼痛、手臂与肩部功能障碍(DASH)评分及再撕裂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2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老年肩袖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依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划分成对照组(肩关节镜下单排铆钉固定)、治疗组(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修复手术),分别为43例、46例。于术前、术后1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肩疼痛度,采用手臂与肩部功能障碍(DASH)评分量表评定肩关节功能,测量患肩关节前屈、外展活动度,并统计两组1年内再撕裂发生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病人术后再撕裂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1年两组不同撕裂程度病人VAS、DASH评分及患肩关节前屈、外展活动度与同组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均P<0.05),术后两组轻度撕裂病人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治疗组中、重度撕裂病人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较对照组优(均P<0.05);治疗组再撕裂发生率4.35%明显较对照组的23.26%低(P<0.05);年龄、手术方式是病人术后再撕裂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王亚洲  麻文谦 《安徽医药》2020,24(6):1187-1191
目的探讨单侧弯角椎体成形术( PC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6月收治的 60例胸腰椎 OVCF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弯角装置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组( PCVP组) 30例,常规双侧穿刺 PVP治疗组( PVP组) 30例。记录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 X线曝光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术前、术后 24 h、术后 3个月及末次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及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疗效,术后复查 X片或 CT评估骨水泥渗漏等相关并发症,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VP组的手术时间、 X线曝光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均少于常规双侧穿刺 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病人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 PCVP组 VAS评分术后 24 h(2.4±0.8)分、术后 3个月( 2.3±0.6)分及末次随访( 2.4±0.6)分均明显低于术前( 7.8±0.6)分(P<0.05)ODI术后 24 h(18.8±3.8)%、术后 3个月( 18.6±3.6)%及末次随访( 19.0±3.1)%均明显低于术前( 39.6±3.3)%(P<0.05);侧穿刺 PVP组 VAS评分术后 24 h(2.3±0.5)分、术后 3个月( 2.3±0.4)分及末次随访( 2.4±0.9)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常规双,(8.0±0.5)分( P<0.05)ODI术后 24 h(19.0±2.7)%、术后 3个月( 18.±3.3)%及末次随访( 19.1±2.3)%均明显低于术前( 40.5±4.2)%(P<0.05)。术后 24 h、术后 3个月及末次随访 VAS评分及 ODI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骨水泥渗漏 PCVP组发生 2例,渗漏率 6.7%;常规双侧穿刺 PVP组发生 6例,渗漏率 20.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CVP具有手术时间短、 X线曝光次数少、出血少的优势,治疗胸腰椎 OVCF可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前、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