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神经电图与肌电图检查的意义,对30例正常人和7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神经电图和肌电图检查对比。结果:患侧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与健侧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同时干扰型减弱。提示ENG与EMG均对周围性面瘫能定性与定量诊断,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11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探讨对于该病的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评价方法。方法:对就诊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7d之内)患者,首先进行sEMG检测与H-B量表评价,并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治疗结束后再行H-B量表评价,并将sEMG检测结果与H-B量表评价进行比较,观察两种评价方法的差异性,并对预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探讨。结果:sEMG与H-B量表对面瘫程度的评价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说明sEMG是一种较为客观的评价方法;在评价预后方面,患侧与健侧的均方根(RMS)平均值比值越高,预后越好;其中,比值在15%以下者预后较差,而比值在45%以上者预后较好。结论:sEMG可以作为评价周围性面瘫严重程度的一种方法,并且可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预后进行较为客观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正>亨特氏面瘫是临床常见的周围性面瘫,以侧耳剧痛、耳区疱疹、同侧面瘫等为主要临床症状~([1])。部分伴听神经受累的患者可合并耳聋、耳鸣症状,伴前庭神经受累的患者则可能合并眩晕、步态不稳症状,少数病毒感染波及脑干的患者可出现脑干脑炎等症状~([2,3])。神经肌电图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无创式神  相似文献   

4.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是由于白血病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脊髓膜及脑实质白血病细胞局限性或广泛性浸润。在CNSL中,可以出现周围性面瘫(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但不是常见症状,尤其以单纯周围性面瘫为早期临床表现的CNSL更是少见。我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治疗的8例处于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状态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周围性面瘫,经观察6例确诊为CNSL,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推拿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越来越广,疗效确凿且具有其独到之处。本文对近10年来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一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丽华 《天津护理》2004,12(4):237-237
患者,女,62岁,因右侧眼睑颤动及眼角、嘴角抽动,间歇性发作20余年,在某中医院门诊行针灸治疗2个月,在一次右茎乳突孔处面神经干封闭疗法后,致v级周围性面瘫。两日后,于2003年2月15日收住我院神经内科,入院时患者121齿不清,右侧鼻唇沟和右额纹消失,口角偏向健侧后上方。角膜反射,眼轮匝肌反射,口轮匝肌反射,威吓瞬目反射均消失。入院后急性期,  相似文献   

7.
陈霆  钟鸣  张美芬  占恭豪 《临床医学》2009,29(4):109-110
周围性面瘫在临床上起病急骤,一般病前多有受凉或咽部感染史。治疗方法多选择中西药、针灸、物理治疗为主。但有些患者经长时间治疗,疗效仍不满意,部分患者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我院自2001年4月至2007年4月,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周围性面瘫是针灸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主要症状为一侧面肌瘫痪,额纹变浅或消失,眼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偏向健侧,进食时齿颊间滞留食物残渣,面部表情肌失调。本文36例采用针刺加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周围性面瘫也称贝尔(Bell’s)麻痹,是疼痛科较常见的疾病。本院从2002-2007年建立疼痛科以来,共收治22例贝尔面瘫患者,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复合激素治疗和单纯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肌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是一种主要由高血糖导致的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高达40%~91%。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的发现,往往迟于病理改变,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即可得到良好的控制,现对本院180例糖尿病患进行电生理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周围性面瘫的综合康复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胡坚勇 《中国康复》2005,20(4):214-214
周围性面瘫患者96例,均为单侧发病,符合《神经病学》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男52例,女44例;年龄5—79岁;病程1~26d;左侧面瘫47例,右侧49例,分为综合组68例和对照组28例。2组均采用药物治疗;综合组并配合物理因子、运动疗法及心理疏导。①药物:强的松10mg口服,每天3次,7d后减量;VitB10.1 g+VitB120.5mg肌肉注射,每天1次;地巴唑10mg+ATP20mg口服,每天3次。②物理因子:超短波,功率60—100W,频率27.12MHz,直径13cm圆形电极放置病侧耳前,无热量。  相似文献   

12.
1周围性面瘫的治疗现状 目前,国外对周围性面瘫多采用药物治疗,感应电刺激、理疗等。有权威人士认为皮质醇可减轻急性期疼痛或减轻残留的肌肉瘫痪,但无对照性研究支持这种观点。感应电刺激面神经与进行理疗只有助于促进瘫痪的肌肉活动与防止其挛缩。如果在6~12个月内毫无功能恢复,舌下神经一面神经吻合术可能恢复部分的面肌收缩功能。国内临床治疗面瘫的方法甚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中西药内治、中药外治、针炙、按摩、理疗、手术等。如中药治疗面瘫的“三虫纠偏汤”、“葛根牵正面”、“养血祛风纠偏汤”、“祛风通络饮”,麝香等…  相似文献   

13.
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新  刘好文 《临床荟萃》2005,20(19):1132-113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它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它的诊断主要依靠糖尿病病史、神经损害的症状体征以及电生理的异常.随着肌电图的发展,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确诊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且发现了很多“亚临床DPN”(指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但通过电生理检测或神经活检证实有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由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使其预后有了很大改观.现就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邓绍平 《中国康复》2008,23(2):103-103
2001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周围性面瘫患者134例,均符合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单侧发病,男74例,女60例;年龄15~45岁81例,〉45岁53例;左侧68例,右侧66例;病程3~〉7d;134例分为住院组66例和门诊组6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方法:①住院组患者分别静脉滴注P-七叶甙苷钠10mg与0.9%生理盐水(NS)100ml、丹参注射液30m1与0.9%NS300ml、病毒唑0.6g于0.9%NS500ml,每日各1次,  相似文献   

15.
文定厚  林代诚 《华西医学》1993,8(4):479-480
本文报道我院近十年39例周围性面瘫的手术治疗效果。39例中施行面神经减压术34例,面神经吻合术3例,面神经移植2例。以House六级法评定面神经功能恢复,经一月至四年观察。术后面神经功能增进1至4个等级,多数增进2个等级,平均增进2个等级。分析讨论了手术疗效与面瘫的病程、病理及病因等的关系:面瘫病程短,效果越好;病变越严重,越差。横断损伤后应行面神经吻合术或移植术。 ?  相似文献   

16.
赵劲 《华西医学》2013,(12):1900-1901
目的 探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对特发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作用。 方法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1月-2012年6月入院的特发性面瘫患者78例,使用随机表法随机分为阿昔洛韦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治疗2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2周、4周及8周后使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标准进行评定面瘫恢复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面瘫2 周缓解率分别为51.3%和48.7%;8周后面瘫恢复率分别为84.6%和8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特发性面瘫患者加用抗病毒治疗疗效未见明显提高,不推荐常规使用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7.
周围性面瘫系急性非化脓性的茎乳孔内的面神经炎,我们用针灸配伍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卫生部编临床疾病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364]。将患者46例随机分成两组,针药治疗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14~58岁,平均31岁;病程1~47d,平均4.9d;左侧患病13例;右侧患病19例。病因有明显地受凉、受潮、受风史者21例,无明显诱因者11例。西药组(对照组)18例,男…  相似文献   

18.
药物配制:铜钓内放入少量水,置于火上待沸后放入松香粉50克,煮成稀糊状时为止,速倒出剩余的水并倒入蓖麻膏(蓖麻仁捣成泥状即成)20克,边快速搅拌边加热,待残余水蒸发干净后撒入麝香粉1克,揽拌均匀。文火加热至呈棕色时即可,待稍凉后切成硬块备用。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37年1月至1982年7月,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其中男21,女9;发病年龄在18~50岁之间;发病时间为一周~两个月;发病部位,右侧22例,左侧8例;患者皆有受凉史。方法西药:5%水扬酸钠碘化钠10毫升,加50%葡萄糖40毫升,静脉注射,每天一次(注射前作碘过敏试验)。配服苏打。维生素B_1 20 mg,  相似文献   

20.
弥可保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弥可保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并与维生素B12治疗作比较。方法 20例弥可保治疗患者与18 例维生素B12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21d后比较两组面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同时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改良Portmann评分和面神经电图(EnoG)检测潜伏期,比较两组结果。结果弥可保治疗组面神经功能恢复优于维生素B12治疗组(P<0. 05),治疗前后弥可保治疗组Portmann评分为4.21±2.11和17.11±3.10,维生素B12为3.88±2.02和11.32±4.12。治疗前后弥可保治疗组面神经电图潜伏期为3.12±0.41ms和1.12±0.20ms。维生素B12组为2.95±0.32ms和2.23±0.22ms。治疗后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弥可保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并且优于维生素B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