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RNA干扰(RNAi)和伊马替尼(imatinib)杀伤K562细胞的效果。方法设计有效的bcr—abl干扰shRNA序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插入到干扰载体构建RNAi质粒。测序鉴定正确的RNAi质粒转染K562细胞,48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RT—PCR技术检测K562细胞中bcr—abl表达水平。同时,伊马替尼作用K562细胞。利用凋亡分析、MTT增生实验和磷酸化的酪氨酸蛋白含量检测来评估RNAi和伊马替尼作用效果。结果与伊马替尼一样,RNAi使K562细胞凋亡增强,增生减少,磷酸化的酪氨酸蛋白含量减少。结论RNAi达到伊马替尼杀伤K562细胞的效果,有望在临床用于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尤其是那些对伊马替尼等化疗药物不敏感的CML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伊马替尼耐药细胞株K562/G01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结果 K562/G01细胞对伊马替尼不敏感,伊马替尼对K562/G01和K562细胞的IC50分别是(20.09±1.38)、(0.54±0.13)μmol/L;BOR对K562/G01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并于48 h时作用效果达高峰,IC50(23.10±2.71)nmol/L,随着BOR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FCM检测可见G2/M 期细胞周期阻滞及明显的凋亡峰。结论 BOR对CML伊马替尼耐药细胞株具有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G2/M 期的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变构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CPT)逆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伊马替尼耐药的相关机制。方法:选择2016年至2020年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5例CML患者,分别采集初诊和伊马替尼耐药状态下的肝素化骨髓血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初诊时采集的单个核细胞依次命名为A1~E1,伊马替尼耐药后采集的单个核细胞分别命名为A2~E2。使用人CML野生型K562细胞株(K562-W),采用低浓度伊马替尼小剂量逐步加量的方法,获得伊马替尼耐药的K562细胞(K562-R)。采用20 μg/L CPT培养K562-R细胞,设为CPT-K562-R细胞组。CCK-8法检测细胞对伊马替尼的半数抑制浓度( IC50)。采用K562-W、K562-R细胞构建CML移植瘤裸鼠模型,将裸鼠分为K562-W、K562-R、CPT-K562-R移植瘤组,三组均经口灌注伊马替尼,CPT-K562-R组同时皮下注射CPT;比较三组裸鼠移植瘤在伊马替尼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肿瘤体积,以及三组裸鼠的存活时间。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K562细胞株及其移植瘤组织中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4(EphB4)、髓细胞白血病蛋白1(Mcl-1)蛋白水平的变化。 结果:5例CML患者A2~E2细胞中EphB4蛋白表达水平均较A1~E1细胞增高(均 P<0.01)。K562-W、K562-R、CPT-K562-R细胞对伊马替尼的 IC50分别为(0.160±0.015)mg/L、(5.450±0.460)mg/L、(0.300±0.03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90.65, P<0.01)。K562-W组细胞中EphB4、Mcl-1蛋白均呈低水平表达(0.54±0.02和0.70±0.08);K562-R组细胞中EphB4、Mcl-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3.04±0.11和2.88±0.04);CPT-K562-R组细胞中EphB4、Mcl-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0.57±0.03和0.38±0.04)。伊马替尼治疗前,K562-W、K562-R和CPT-K562-R移植瘤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39, P=0.68),提示裸鼠移植瘤成瘤均衡;伊马替尼治疗结束后三组移植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6.16, P<0.01)。K562-W、K562-R和CPT-K562-R移植瘤组裸鼠存活时间分别为(18.5±3.3)d、(10.0±2.4)d、(17.5±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0.45, P<0.01)。K562-W移植瘤组中EphB4、Mcl-1蛋白均呈低水平表达(0.55±0.06和0.67±0.06);K562-R移植瘤组中EphB4、Mcl-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1.95±0.08和6.21±0.53);CPT-K562-R移植瘤组中EphB4、Mcl-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0.59±0.04和0.37±0.04),且接近K562-W移植瘤组的水平。 结论:CPT可能通过抑制EphB4、Mcl-1表达,增强CML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这可能是一种伊马替尼治疗靶向通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进一步阐明一些高表达P-糖蛋白(P-gp)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对伊马替尼耐药的机制。方法 经过对K562细胞系长期的足叶乙苷(VP16)诱导和克隆筛选,建立一株耐药细胞系K562/VP16;利用干细胞高效能将Hoechst 33342 荧光染料泵出细胞的特性,采用流式细胞术,从K562/VP16细胞系中分选出一小群细胞,即边缘细胞(SP),称为K562/VP16 SP细胞,并初步探讨其抗伊马替尼的机制。结果 bcr/abl和abl 蛋白在K562细胞、K562/VP16 SP细胞及非K562/VP16 SP细胞(non-SP K562/VP16)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p在K562细胞中不表达,在K562/VP16 SP及non-SP K562/VP16细胞中均高表达且表达水平一致;与non-SP K562/VP16细胞比较,K562/VP16 SP细胞对伊马替尼的耐药性更强,并且这种抗性几乎不能被多种多药耐药逆转剂逆转;另外,体内外实验显示,K562/VP16细胞的致瘤性几乎全部来源于K562/VP16 SP细胞。结论 bcr/abl基因的扩增、过度表达和多药耐药基因及其蛋白表达产物P-gp的高表达,可能不是白血病细胞产生对伊马替尼临床耐药的重要机制;白血病细胞对伊马替尼具有一定的抗性,可能与数量极少的白血病干细胞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这类数量极少的干细胞样的肿瘤细胞应当成为有效治疗肿瘤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3-phosphoinositide-dependent kinase-1,PDK1)在细胞的生长、增殖及存活中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其功能异常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探讨PDK1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细胞中的表达及参与细胞凋亡的调节机制。方法: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水平;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CM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PDK1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在细胞株中,抑制PDK1能明显降低K562和KU812的增殖活力及克隆形成能力;同时,细胞凋亡明显(P<0.01),凋亡执行分子caspase-3及底物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被切割活化。抑制剂GSK2334470降低PDK1的磷酸化水平(K562:P<0.05;KU812:P<0.01),但并不影响其表达丰度。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及下游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磷酸化水平均明显下降,然而β-catenin及靶基因c-Myc表达均未受影响(P>0.05)。磷酸化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poptosis signal-regulating kinase 1,ASK1)水平降低(P<0.001),下游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及Bcl-2相互作用细胞凋亡介导因子(Bcl-2 interacting mediator of cell death,Bim)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同时,Bim表达量也有所增加。最后,抑制PDK1能够增加CML细胞对伊马替尼(imatinib)的敏感性,与imatinib单独作用相比,联合GSK2334470能够显著提高细胞凋亡水平(P<0.01)。结论:PDK1抑制剂GSK2334470通过调节ASK1/JNK/Bim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激活CML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实验药物代号STI571)以及细胞周期调节剂咖啡因联合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为寻找克服K562细胞对As2O3抵抗的有效手段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As2O3与STI571、咖啡因联合作用于K562细胞,采用MTT方法检测细胞增生活性,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PI和Annexin V双染色流式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调节蛋白的表达。结果 5.0 μmol/L浓度的咖啡因对K562细胞增生无抑制作用,亦不能增强As2O3的抑制作用,单独以STI571 1.0 μmol/L处理,即可有效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与As2O3联用能明显增加其抑制增生的效应;咖啡因与As2O3联合作用,不增加As2O3诱导的K562细胞凋亡率[(14.7±3.6)%vs(15.3±3.3)%,P>0.05]; STI571具有轻度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18.3±4.5)%],与As2O3合用可显著增加诱导凋亡率[(14.7±3.6)%vs(42.8±4.2)%,P<0.01],并明显降低As2O3诱导的G2/M期细胞比例。与单用As2O3比较,As2O3 + STI571明显抑制cdc2、cdc2-p及survivin蛋白表达,而As2O3与咖啡因合用不能诱导survivin蛋白表达下调,对cdc2、cdc2-p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周期调节药物咖啡因对As2O3诱导K562细胞凋亡无增敏作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能协同As2O3诱导K562细胞凋亡,下调抗凋亡蛋白survivin的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值得深入研究其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观察重组人类核心蛋白聚糖(rhDCN)对白血病 K562细胞生长抑制、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Lipofectamine 2000脂质体介导转染对数生长期的白血病K562细胞,实验分组为0.9 % NaCl溶液组、pcDNA3.1(+)/K562组、pcDNA3.1(+)-DCN/K562组和脂质体组。经瑞特染色观察转染后细胞形态的改变,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xl、Mcl-1及Bax的表达。结果 pcDNA3.1(+)-DCN/K562组瑞特染色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MTT结果显示,pcDNA3.1(+)-DCN/K562组转染24 h细胞增殖抑制率为(16.14±1.08)%,转染48 h为(14.07±1.01)%,转染72 h为(20.29±1.19)%,明显高于对应时间点其他组增殖抑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CM检测结果显示,pcDNA3.1(+)-DCN/K562组凋亡率为(20.15±1.31)%、细胞的G0/G1期细胞百分率为(51.15±0.57)%,与其他各组比较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cDNA3.1(+)-DCN/K562组与其他各组比较bcl-xl、Mcl-1蛋白表达减低,Bax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rhDCN重组质粒可有效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rhDCN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蛋白bcl-xl、Mcl-1、Bax的影响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MRP1特异性发夹状RNA(shRNA)重组腺病毒载体,并研究其对耐三氧化二砷(ATO)的白血病K562/AS2细胞MRP1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MRP1特异性shRNA重组腺病毒,并感染K562/AS2细胞;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分析MRP1 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MRP1蛋白表达;MTT法检测该细胞对ATO及依托泊苷(VP16)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pAd-EGFP-U6-MRP1-shRNA重组腺病毒感染前后,K562/AS2细胞中MR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34.70±0.28)、(4.19±0.03)(P<0.05) 和 (26.40±0.16)、(10.85±0.37)(P<0.05);感染前后K562/AS2细胞对ATO及VP16耐药倍数分别为(11.4078±0.3183)、(1.6126±0.3015)和(5.9141±0.0149)、(1.7664±0.1038),逆转倍数分别为(7.2409±1.3668)和(3.3555±0.1886)(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pAd-EGFP-U6-MRP1-shRNA重组腺病毒载体,该载体感染K562/AS2细胞后可抑制细胞MRP1基因表达以及逆转该细胞对ATO和VP16的耐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DNA聚合酶β蛋白表达及其与CML急变机制的关系。方法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62例CML患者及K562细胞DNA聚合酶β蛋白表达,并与23例健康人作对照;对26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及12例使用伊马替尼治疗的CML患者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动态检测bcr-abl mRNA和DNA聚合酶β蛋白表达;伊马替尼体外作用于CML患者MNC及K562细胞后,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DNA聚合酶β表达及bcr-abl融合蛋白磷酸化。结果与健康人比较,CML患者及K562细胞DNA聚合酶β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allo-PBSCT及伊马替尼治疗后患者DNA聚合酶β蛋白的表达随着bcr-abl mRNA表达的降低而下降。伊马替尼体外作用后,DNA聚合酶β蛋白表达随着bcr-abl融合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降低而下降。结论bcr-abl融合基因增加DNA聚合酶β蛋白表达;DNA聚合酶β蛋白增加可能是CML急变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观测其对白血病K562细胞cyelin D1基因的沉默效应及对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构建靶向cyclin D1基因的小发夹RNA(shRNA)表达质粒.通过壳聚糖介导转染K562细胞,Western blot分析检测转染前后cyclin D1蛋白表达变化;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情况。[结果]构建靶向cyclinD1基因的shRNA表达质粒(pshRNA-419和pshRNA-575)经壳聚糖转染后,能显著抑制cyelin D1基因表达;抑制K562细胞增殖,影响其集落形成能力;细胞阻滞于G0/G1期,细胞凋亡明显。而m—pshRNA-790质粒并无上述生物学效应:[结论]cyclinD1基因表达下调可抑制K562细胞生长影响细胞周期分布并诱导细胞凋亡提示,因可能是白血病治疗的一个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