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早产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进行早产危险人群的筛查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收治的724例(早产组)早产病例资料,其中自发性早产病例427例,医源性早产297例;选取同期足月分娩患者50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早产的高危因素。 结果(1)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分娩总数6109例,早产724例,早产发生率11.85%,其中自发性早产占59%,医源性早产占41%。(2)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是胎膜早破71.19%(304/427)、多胎妊娠21.55% (92/427)、臀位22.95%(98/427)、子宫畸形3.04%(13/427)、宫颈机能不全0.70%(3/427)。(3)医源性早产的危险因素是子痫前期41.08%(122/297)、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29.63% (88/297)、多胎妊娠27.61%(82/297)、胎盘因素26.60%(79/297)、妊娠期糖尿病23.57%(70/297)。(4)早产的高危因素为经产(OR=4.428)、胎膜早破(OR=5.149)、子痫前期(OR=2.637)、多胎妊娠(OR=13.958)、前置胎盘(OR=14.586)、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OR=2.677)、妊娠期糖尿病(OR=3.719)、胎儿生长受限(OR=14.378)、臀位(OR=3.663)、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OR=5.658)。 结论应控制早产高危因素,避免或延迟早产的发生,从而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河北省早产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至2021年河北省22家监测医院分娩产妇的相关数据,分析早产儿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66212例产妇,早产发病率5.4%(19904/366212),2014年至2021年早产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高龄组、非已婚组、小学及文盲组、妊娠≥2次组、产检次数<3次组、子痫前期组、妊娠期糖尿病(GDM)组的早产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妊娠次数≥2次、子痫前期、GDM是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规律产检(产检次数4~7次、≥8次)是早产的保护因素。结论:针对子痫前期、GDM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规范管理,重视高龄孕妇管理,加强孕期保健的宣传,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早产发生,对改善围产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聂明月  王欣  段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7,33(11):856-859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早产的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343例双胎妊娠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早产组170例,足月产组173例,分析引起双胎妊娠早产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早产组平均分娩孕周、剖宫产率、第一胎头先露比例、两胎儿平均出生体质量、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显著低于足月产组,而单绒毛膜性比例及新生儿窒息比例显著高于足月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绒毛膜性、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及瘢痕子宫是双胎妊娠早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与胎儿绒毛膜性、胎膜早破、HDCP及瘢痕子宫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对合并高危因素的双胎妊娠需要高度重视,在加强孕期监护同时,应依据风险因素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以确保母婴安全、减少新生儿窒息与死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4年度孕产妇妊娠期病种分布情况和分娩的母儿结局。方法:对我院4827例孕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患者一般资料、病种分布及分层分析高龄(≥35岁)、未定期产检(产检<5次)、不同分娩方式的病种分布和母儿结局相关指标。结果:(1)4827例孕产妇中病种分布前3名依次为:胎膜早破(21.11%)、妊娠期糖尿病(20.20%)、脐带绕颈(14.38%)。(2)高龄孕产妇中病种分布前3名依次为:妊娠期糖尿病(34.72%)、瘢痕子宫(33.33%)、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6.67%)。(3)未定期产检孕产妇病种分布前3名为胎膜早破(23.36%)、瘢痕子宫(22.43%)、前置胎盘(10.28%),主要来自于基层转诊或急诊。(4)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病种分布相比,前置胎盘、妊娠期糖尿病、瘢痕子宫、妊娠期胆汁淤积、羊水过少及胎儿窘迫等严重威胁母儿生命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5)4827例孕妇均健康出院,共计4907例新生儿,4811例存活,死亡新生儿26例,未定期产检孕产妇的新生儿死亡率、非正常体质量儿及转儿科率高于全体新生儿。结论:不同特征的孕妇妊娠期疾病分布不同,高龄及未定期产检孕产妇中严重威胁母儿安危的病种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5.
双胎伴胎膜早破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双胎伴胎膜早破的临床特点和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双胎伴胎膜早破36例(研究组)及同期单胎伴胎膜早破61例(对照组),从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期待疗法的情况、新生儿预后等情况进行探讨.结果双胎妊娠时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为31.5%,单胎妊娠的胎膜早破发生率为11.7%(P<0.05);双胎妊娠伴胎膜早破时早产发生率为75.0%,单胎妊娠伴胎膜早破时早产的发生率为11.5%(P<0.001),双胎妊娠伴胎膜早破时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新生儿硬肿症等的发生率均高于单胎妊娠伴胎膜早破(P<0.001).结论双胎妊娠容易发生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窒息等,双胎妊娠伴胎膜早破时期待疗法意义不大,双胎妊娠时应尽量避免胎膜早破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双胎妊娠为高危妊娠,其子痫前期及子痫的发病率高于单胎妊娠,且近年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应用双胎妊娠发生率明显增加,双胎妊娠子痫前期及子痫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双胎妊娠子痫前期及子痫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影响母儿健康的疾病,国内外关于双胎妊娠子痫前期及子痫危险因素的研究发现,高龄、初产妇、种族、绒毛膜性、受精卵卵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孕前高体质量指数均为其常见的危险因素。若双胎妊娠存在以上危险因素,其发生子痫前期和子痫的风险增加,应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降低双胎妊娠子痫前期和子痫的发病率,改善发病患者的不良预后。综述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及子痫的危险因素,为今后的双胎妊娠围生期保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 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43例双胎并发子痫前期的孕妇为研究组,362例单胎并发子痫前期产妇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母婴结局的情况。 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13.28±11.23)d,较对照组(9.48±4.97)d延长,t=2.20,P<0.05。研究组剖宫产率、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分别为97.67%、13.95%、11.63%、11.63%,明显高于对照组(79.83%、5.25%、5.25%和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新生儿感染和黄疸分别为25.58%和48.84%,高于对照组15.19%和3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胎并发子痫前期与单胎并发子痫前期相比,会增加孕产妇的剖宫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心力衰竭等发生率,同时延长产妇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辅助生殖技术(ART)与自然受孕两种不同受孕方式单胎妊娠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分娩的妊娠≥20周的单胎妊娠病例资料。按受孕方法分为ART组及自然妊娠组,分析两组母儿结局,再按是否为高龄妊娠,比较ART组及自然妊娠组的母儿结局。结果:ART组孕妇的平均年龄、初产妇、定期产检、非足月胎膜早破(PPROM)、羊水量异常、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粘连、产后出血、剖宫产分娩、产钳/吸引产助产、人工剥离胎盘、药物/机械性引产、流产、胎儿窘迫及胎儿为男性发生率均高于自然妊娠组,ART组的住院天数更长,分娩孕周更低,转诊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器官衰竭发生风险较低,ART组围产儿平均体重高于自然受孕组。高龄妊娠孕妇中,ART组的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分娩发生风险增加。非高龄妊娠孕妇中,ART组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流产、PROM、羊水量异常、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粘连、产后出血、胎儿窘迫、人工剥离胎盘、药物/机械性引产发生风险增加。ART组较自然妊娠组钳产/吸引产风险均增加,产妇转诊ICU及非规律产检发生风险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RT受孕单胎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于自然妊娠组孕妇,但其更注重孕期产检;在非高龄妊娠孕妇中,ART组母儿不良结局风险增加,而高龄妊娠孕妇中,ART组母儿不良结局风险增加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后单胎妊娠孕妇早产的相关因素及新生儿结局。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分娩的250例孕产妇临床资料,其中IVF-ET后单胎妊娠早产组(A组)50例,自然妊娠单胎早产组(B组)100例,IVF-ET后单胎妊娠足月分娩组(C组)100例。记录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前置胎盘或低置胎盘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结局等资料,分析IVF-ET术后单胎妊娠早产相关因素。记录和分析孕期因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操作的情况。 结果妊娠期并发症、早产儿出生体重和分娩孕周,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期高血压(A组14%、C组3%),胎膜早破(A组42%、C组14%),前置胎盘或低置胎盘(A组12%、C组2%),新生儿出生体重[A组(2225±622)g、C组(3231±482)g]、1 min Apgar评分[A组(8.61±1.77)分、C组(9.49±0.94)分],5 min Apgar评分[A组(9.66±0.94)分、C组(9.93±0.29)分],A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前置胎盘或低置胎盘、宫颈机能不全与IVF-ET术后单胎妊娠早产相关。孕期因宫颈机能不全,需行宫颈环扎术的患者,A组为22%,B组为9%,C组为4%,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前置或低置胎盘、宫颈机能不全是IVF-ET术后单胎妊娠早产的高危因素。IVF-ET术后单胎妊娠早产儿与足月儿相比,出生体重、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均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0年间双胎妊娠发生率及双胎妊娠并发症变化趋势,分析双胎妊娠的结局。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24例)、2001年(87例)及2011年(287例)双胎妊娠分娩孕妇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年分娩的单胎妊娠孕妇各300例、900例及29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双胎妊娠和单胎妊娠分娩孕妇的差异。结果:双胎妊娠率逐年增长。双胎妊娠孕妇主要以剖宫产方式终止妊娠。双胎妊娠的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低体重儿及新生儿转科率均显著高于单胎妊娠(P0.05)。与单胎妊娠相比,双胎妊娠的胎膜早破、早产、子痫前期、产后出血、贫血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与1991年、2001年相比,2011年双胎妊娠合并贫血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子痫前期(PE)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胎妊娠增加了妊娠期并发症及新生儿不良预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分析自然受孕双胎妊娠相关资料,探讨不同绒毛膜性双胎的围产结局。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检和分娩(28周以上)的自然受孕双胎妊娠孕妇,其中单绒毛膜双胎(MCT组)321例,根据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1∶1对照原则,选取同期双绒毛膜双胎(DCT组)321例,分析两组围产结局的差异。结果:642例双胎孕妇的平均年龄为(29.03±4.53)岁,孕前BMI为(20.73±2.51)kg/m~2,分娩孕周平均为(35.58±2.21)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2148.89±221.4)g。母、儿围产结局发生前五位的分别为:早产、贫血、胎膜早破、GDM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畸形、双胎出生体重不一致、小于胎龄儿和新生儿窒息。其中早产的发生率最高,为55.61%。MCT组的早产、34周早产、脐带帆状附着、双胎出生体重不一致的发生率高于DCT组,但新生儿畸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D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贫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一胎羊水过多、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窒息、小于胎龄儿、围产儿死亡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绒毛膜性双胎增加母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根据双胎绒毛膜性做好详细的孕期保健,对提高母儿围产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产科生理及产科疾病自噬在人类胎盘发育中的作用,免疫炎症与胎膜早破,子痫前期预测因素临床分析,子痫前期并发脏器受累的孕妇血清及胎盘氧化应激损伤水平研究,五味子乙素对Ba P致HTR8-SVneo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PM2.5与不良妊娠结局,醋酸阿托西班治疗晚期流产及早产的疗效观察,宫颈环扎术防治流产及早产的研究进展,胎儿镜下选择性胎盘血管凝固术治疗双胎输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胎儿生长受限对其肾脏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人口中胎儿性别与母胎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提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围产医学数据库中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院分娩孕产妇的病例资料,其中男胎组23 973例,女胎组21 361例。统计分析胎儿性别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在母体并发症方面,男性胎儿发生前置胎盘、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胎盘植入的概率明显增加,其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新生儿结局方面,男性胎儿巨大儿、早产、轻度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新生儿黄疸等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巨大儿(男性:2.39%,女性:1.34%;危险比率1.78),早产(男性:13.64%,女性:11.86%;危险比率1.15),轻度窒息(2.92%,女性:2.34%;危险比率1.2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男性:2.54%,女性:1.98%;危险比率1.28),新生儿黄疸(男性:5.65%,女性:4.64%;危险比率1.22),剖宫产(男性:40.88%,女性:37.31%;危险比率1.10)。但男性胎儿胎儿生长受限及死亡率降低:胎儿生长受限(男性:2.39%,女性:3.45%;危险比率0.69),死亡(男性:1.09%,女性:1.32%;危险比率0.83)。男性新生儿气管插管、转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的比例更高。结论男性胎儿与前置胎盘、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胎盘植入及巨大儿、早产、轻度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新生儿黄疸有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围产医学的发展以及产科技术的进步,围产儿病死率已明显下降,但双胎的围产儿病死率依然较高,约为150%左右。因此如何处理多胎妊娠,降低其围产儿病死率己成为产科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导致双胎妊娠围产儿死亡的因素甚多,关系较为密切的有重度妊高征、羊水过多、贫血、胎膜早破、早产、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及胎位异常等。由于多胎妊娠胎儿相对较小,产道性难产已很少见,对母儿的主要威胁来自孕产期并发症和胎位异常。因此,降低围产儿病死率除必须加强围产期监护、预防早产外,实行计划分娩、恰当地选择分娩方式,也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的孕妇与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病率差异。 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文献总库、万方和维普中文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国内外发表的关于单、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妊娠结局的研究。采用RevMan 5.3与Stata 12.0软件对资料进行荟萃分析,采用OR值及相应的95%CI评价不良结局与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的相关性。 结果纳入10篇文献,共692例双胎妊娠合并子痫前期,3101例单胎妊娠合并子痫前期。双胎妊娠合并子痫前期组发病率高于单胎妊娠合并子痫前期:胎盘早剥OR=2.16,95%CI为1.40~3.36;产后出血OR=2.90, 95%CI为2.03~4.15;心功能衰竭OR=3.73, 95%CI为2.10~6.63 ;肺水肿OR=2.76, 95%CI为1.04~7.27;剖宫产OR=2.27, 95%CI为1.58~3.26;胎膜早破OR=2.99, 95%CI为1.64~5.47;早产OR=6.24,95%CI为4.16~9.38,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转入率OR=2.33, 95%CI为1.66~3.26。 结论双胎妊娠合并子痫前期的不良妊娠结局包括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心功能衰竭、肺水肿、剖宫产、胎膜早破、早产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转入的发病率比单胎妊娠合并子痫前期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儿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着重分析前置胎盘与胎膜早破致早产儿宫内感染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新生儿病房合并宫内感染的262例早产儿资料,记录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是否窒息等一般资料,记录早产相关围产因素,比较前置胎盘和胎膜早破这两个围产因素导致感染的临床特征。结果导致早产儿宫内感染因素较多,胎膜早破、前置胎盘是导致早产儿宫内感染的前二位最主要围产因素(共计占51.2%),因胎膜早破而早产的患儿合并宫内感染主要以非特异性感染症状为主,占52.4%。少部分出现宫内感染性肺炎,需要呼吸机支持的比率非常低(2.4%),然而,因前置胎盘而早产的宫内感染症状则多半以肺部感染为主(62.0%),且需要机械通气患儿比例明显增高,接近三分之一(3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因前置胎盘出生的早产儿需要特别警惕合并宫内感染性肺炎,需积极呼吸支持。  相似文献   

17.
351例重症孕产妇转诊病种和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351例重症孕产妇转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转诊病种分布和母儿结局,并总结转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转诊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重症孕产妇3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转诊医院、病种分布以及母儿预后等指标.结果:①转诊医院为二级医院所占比例最大(80.9%);②病种分布依次为:重度子痫前期(23.4%),胎膜早破(17.9%),先兆早产(17.7%),中央性前置胎盘(13.1%),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0.0%);③母儿结局:1例产妇死亡,其余35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孕妇引产放弃胎儿29例(9.0%),阴道分娩32例(9.9%),剖宫产261例(91.1%);326例活产新生儿,死亡3例(0.9%),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162例(49.7%),其中早产142例,新生儿窒息10例,新生儿肺炎8例,新生儿黄疸2例.结论:重症孕产妇转诊与规范化救治是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的关键,应努力构建统筹城乡的重症孕产妇转诊网络和提高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单双胎妊娠发生不良结局的高危因素,为围生保健提供重要临床资料。方法:纳入2005年至2014年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重度子痫前期住院患者185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双胎妊娠孕妇发生不良结局的高危因素。结果:双胎妊娠发生不良结局的比例(62.1%)高于单胎妊娠(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592,95%CI 1.228~2.062,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胎妊娠有统计学意义的高危因素包括:发病孕周34周和34~37周、高龄(≥35岁)、孕前BMI 25~30kg/m2、未产检、IVF、合并ICP、合并GDM、合并肾脏疾病(P0.05);双胎妊娠中有统计学意义的高危因素包括:发病孕周34周、IVF、合并ICP(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双胎妊娠发生不良结局的风险高于单胎妊娠。在单胎妊娠中,发病孕周在37周前、高龄(≥35岁)、孕前BMI 25~30kg/m2、未产检、IVF、合并症(ICP、GDM、肾脏疾病)的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风险更高;在双胎妊娠中,发病孕周34周、IVF、合并ICP的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医源性早产(IPD)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医源性早产病例992例,根据剖宫产终止妊娠的IPD的不同病因,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组351例,前置胎盘组260例,瘢痕子宫组145例,胎盘早剥组115例,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组78例,羊水过少组43例。比较6组产妇的一般情况、分娩孕周分布、新生儿出生情况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新生儿出生后第7天存活率情况。结果:各组存活率均随孕周增加而增加,各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胎新生儿体重由轻到重依次为:HDP组、羊水过少组(或胎盘早剥组)、ICP组、前置胎盘组(或瘢痕子宫组);黄疸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ICP组(或瘢痕子宫组或HDP组)、羊水过少组、胎盘早剥组(或前置胎盘组);贫血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胎盘早剥组、前置胎盘组、瘢痕子宫组,瘢痕子宫组与ICP组、HDP组、羊水过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颅内出血发生率胎盘早剥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双胎各种新生儿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单胎,P0.01。结论:不同病因IPD的新生儿存活率显著不同,随孕周增加而增加,但出生情况、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同,双胎新生儿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单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孕产妇发生严重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651例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胎盘植入孕产妇严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39.6%(258/65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剖宫产次数、产前阴道出血次数、终止妊娠孕周、胎盘植入类型、未规律产前检查、合并内科疾病和合并前置胎盘是胎盘植入孕产妇发生严重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剖宫产次数(OR=2.248,95%CI:1.590~3.177,P=0.000)、合并内科疾病(OR=1.604,95%CI:1.080~2.384,P=0.019)和合并前置胎盘(OR=1.877,95%CI:1.204~2.925,P=0.005)是胎盘植入孕产妇发生严重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胎盘植入孕产妇发生严重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剖宫产次数、合并内科疾病及前置胎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