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以排卵障碍为其主要特点,因其造成的不孕困扰着诸多育龄期女性。文章系统总结了近年来中医药及现代医学对于育龄期PCOS患者排卵障碍的治疗现状以及最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帮助本病患者恢复排卵治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肘管综合征(CTS),又称"迟发性尺神经炎",其发病率仅次于腕管综合征。1878年Panas首先报道本病,1958年Feindel和Stratford将此病命名为"肘管综合征",之后人们对此病的研究和探讨从未间断,至今仍存在诸多争论。  相似文献   

3.
恶性外耳道炎较为少见。其特征为多发生于糖尿病及外耳道有绿脓杆菌感染的老年患者。Hahn及Chandler(1963)首先有较完整报道。由于本病能引起外耳道的广泛坏死及诸多严重合并症,故多冠以“恶性”之词,  相似文献   

4.
浅论《内经》对糖尿病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经》对本病在四个方面有较深刻的阐述:本病同时兼具外感病、内伤杂病的性质,且有诸多并发症;先天体质因素、精神神经因素与本病发病密切相关;饮食消化及代谢功能紊乱是本病发生的病理基础;治疗以去满除陈、开郁散结为原则。  相似文献   

5.
应激性溃疡(StzessUlcezatoon),一般理解为在重伤、重病的应激情况下,发生的急性胃、十二指肠粘膜溃疡性病变。其病因、发生机理、病理改变均有别于消化性溃疡。文献中对本病有多种不同的名称,如:急性粘膜病变、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应激性出血、急性胃肠道灶性坏死综合征等。有人将烧伤、脑外伤引起的应激性溃疡也归入本病。严重创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为75%~100%[1]。多在受刺激后1周内发生[2,3]。因本病在临床上极易漏诊或误诊。其发生率一般不超过5%,其病死率高达50%以上[3]。现将我院诸多应激性溃疡,其大出血发生在…  相似文献   

6.
赵伯洋  杨光 《医学综述》2002,8(10):618-619
视神经萎缩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视神经节细胞轴索的变性萎缩 ,临床确诊主要依据其特征性改变 :视盘颜色变淡及视功能损害。该病既是一独立疾病亦是多种眼病 ,或全身疾病、外伤、肿瘤等的最终结果 ,病情严重 ,治疗困难。过去多认为视神经萎缩属不治之症 ,许多医生仅使用维生素类药等搪塞敷衍患者。中医称本病为青盲 ,近年中医药及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多报道 ,临床疗效尚好 ,现综述如下。1 辨证论治确诊视神经萎缩 (青盲 )后进行辨证分型 ,依型用药 ,既是中医传统用药的基本方法 ,亦是现代临床诸多医家习用的主要方法 ,有较多报道。但因本病病因…  相似文献   

7.
早泄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疾病,属于射精功能障碍范畴,严重影响患者及伴侣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西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疗效,但存在不良反应多、复发率高等诸多问题,因此备受争议。中医药治疗早泄特色鲜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具有显著优势。文章分别从病因病机、辩证分型、内治法、外治法、针灸治疗等方面出发,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在分析其不足的基础上展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祖国医学称之为“面瘫”。针灸治疗本病疗效 显著,经济简便,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针灸杂志中关于本病的报道也很多。本病急性期积极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但急性期针灸治疗的具体方法还存在诸多争议。为了进一步发现问题,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对本病急性期的治疗,特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疾病,是由于性激素水平降低而出现的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导师陈莹教授认为本病以肾虚为主,同时与肝脾功能失调有关,故通过补肾健脾、养肝安神来缓解本病诸多症状,从而使患者顺利度过围绝经期。  相似文献   

10.
带下病之病因病机从古至今诸多医家颇多论述,笔者追古溯源,从带脉论治,综而论之,以求完备。带下为女性阴道排出的一种阴液,色白或无色透明,其性黏而不稠,其量适中,无特殊臭气,津津常润,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称生理性带下,俗称白带。王孟英在《沈氏女科辑要》:"带下,女子生而既有,津津常润,非本病也。"为生理性带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周郁鸿教授从脾肾论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辨证诊疗思维和临证拟方用药经验。[方法]通过概述ITP的现代医学认识、历代中医沿革,收集、整理、归纳周郁鸿教授治疗ITP的典型医案,从脾肾论治ITP的理论渊源、加味黄芪建中汤组方阐释及其药理学剖析等方面论述周教授从脾肾论治ITP的学术观点及临证诊疗思维,并举验案一则以佐证。[结果]现代医学认为,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而历代中医则认为ITP是一种血证。周郁鸿教授认为ITP患者常属"脾胃亏虚、肾精不足"之证,应以脾肾为着眼点辨证论治ITP,以"健脾补肾"为基本治则,以温中补虚立法。加味黄芪建中汤健脾补肾,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可能通过调节Th17/Treg细胞而有效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ITP。所举验案属脾肾阳虚型血证,方用加味黄芪建中汤,温补脾肾、养血止血,取得较好疗效,展示了该病的辨证诊疗思路。[结论]周郁鸿教授从脾肾论治临床上部分难治ITP患者,中医理论依据充分,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周亨德教授诊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缓解期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方法]通过复习相关中医文献,跟师临诊及整理医案,总结周教授对UC缓解期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的认识,以及治疗思路和用药特色,并列举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周教授认为,UC缓解期多为虚证或虚中夹实证,脾气亏虚为发病之本,湿、热、瘀、滞为发病之标。虚证可分为脾气亏虚、脾阳不足两型,以益气健脾、温阳健脾为治则,脾气亏虚型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脾阳不足型选用理中汤加减;虚中夹实者在上述证型基础上分别选用疏肝理气、消食导滞、清热燥湿、活血化瘀之品,强调适时调养胃阴,以防燥湿太过。所举验案中患者辨证为脾气亏虚,经过益气健脾燥湿、疏肝行气导滞等治疗后,收效良好。[结论]周教授认为UC缓解期多为本虚证或本虚标实证,以脾气亏虚为本,湿邪为标,健脾化湿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其临床经验值得传承推广。  相似文献   

13.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小儿常见出血性疾病,王耀光教授认为本病为虚实交杂之证,本虚者脾肾亏虚、阴虚血燥,标实者热毒内蕴、血脉瘀阻,在临床上将其分为急性期、迁延期和慢性期三个阶段,相应地提出祛邪解毒兼止血、补气健脾兼养血、调护脾肾兼活血的治疗法则,尤重视黄芪剂量的应用。并在辨病的基础上强调病证结合,综合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全国名中医范永升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学术经验。[方法]通过整理医案,从中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辨证论治、治疗要领等方面,全面总结范永升教授诊治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的学术经验,并列举医案1例予以佐证。[结果]范永升教授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位主要在脾胃和肝肾;正气虚弱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风寒湿热等病邪是疾病发生的外在因素,痰瘀为病理产物;间质性肺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少阳三焦衰弱,因此临证必须紧抓少阳三焦衰弱这个根本病机。本病的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扶正主要从益气健脾和补益肝肾入手;祛邪则根据风寒湿热以及痰瘀等的夹杂灵活运用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化痰以及通络等治法。范教授临证重视扶助正气、强调适时祛邪以及不忘宣利肺气,所列举医案充分佐证了范教授临床灵活应用扶正祛邪的这一治疗原则。[结论]范永升教授运用中医审因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有益参考,其学术经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林胜友教授治疗肿瘤放化疗后不寐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随师临证,记录、分析整理林胜友教授治疗肿瘤放化疗后不寐的临床病案,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用药特点等方面总结林胜友教授的临床经验,并列举验案加以佐证。[结果]林胜友教授认为,肿瘤患者放化疗后以正气虚弱为基础,热毒、药毒导致阴阳失衡、痰瘀互结而致心神不宁,夜寐不安。临证可分为阴虚火旺、脾虚湿阻、脾肾两虚、肝郁脾虚4大证型。治疗上强调"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的用药方法,同时合理运用健脾、益气、补肾等中药整体改善肿瘤患者放化疗后脾气亏虚、肾气不充的证候,整体调护,夜寐得安。验案中患者胃癌术后,加之长期化疗,导致脾胃气虚、心神失养,以补气健脾、养血安神为主要治法,疗效确切。验案精准辨治,充分体现了林胜友教授治疗肿瘤放化疗后不寐的临床经验。[结论]林胜友教授治疗肿瘤放化疗后不寐注重整体阴阳的调节,强调分清虚实正邪的关系,以"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为治则,重视补脾益肾,整体调护,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文章总结李志刚教授针灸治疗难治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证经验.李教授尊崇中医经典理论,师古不泥,治病必求于本,谨守"中气不运,木郁不达"之病机,强调先后天之本于该病中的重要意义,重视调神,善通调膀胱气化而利小便以实大便.主取脾、胃、大肠经输穴、募穴及下合穴,配以调神及利水组穴,重者随症配伍多种疗法,共奏疏肝健脾、和胃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顾锡镇教授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诊、聆听讲授,收集整理相关临床资料,从失眠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探讨顾教授治疗本病的经验,归纳用药特点及加减规律,并予典型病案分析。[结果]顾师认为,失眠辨证以实证多见,分肝气郁结证、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及瘀热证,治疗上分别以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清热化痰、凉血化瘀药物配伍重镇安神之品;虚证以心脾两虚证多见,治疗上以养心安神为主。所举验案中肝气郁结证,治以疏肝解郁、重镇安神,以柴胡疏肝散合龙骨牡蛎散加减治疗;肝郁化火证,治以清肝泻火、重镇安神,以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痰热内扰证,治以清热化痰、重镇安神,以菖蒲郁金汤加减治疗;瘀热证,治以凉血化瘀、重镇安神,以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证,治以养心安神,以百合地黄汤加减治疗。以上验案均获得良好疗效。[结论]顾锡镇教授认为失眠辨证实多虚少,强调本病以重镇安神和养心安神为治疗大法,辅以疏肝、清火、化痰、祛瘀等,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杨丹红教授对围绝经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经验,为针灸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通过跟师学习,阅读相关文献,收集医案,并从围绝经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因病机、辨病辨证、分证取穴、针刺手法、临症案例等方面总结杨师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结果]杨丹红教授认为本病临床施治应以整体、辨证思维为原则,其证型可归纳为肾气不固、脾虚气陷、肝气郁结三类,提出益肾固气、健脾举陷、疏肝理气三大治则。所举病案针穴处方以"百会、气海、关元、中极、维道"为基础方,并根据其证型随证配穴,针刺手法取提气手法结合穴位透刺法,疗效颇佳。[结论]杨丹红教授治疗围绝经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注重整体与辩证相结合,强调分证辨治,针刺手法古今结合,尤为重视提气法与穴位透刺相结合,应用于临床可取益肾固本、疏肝健脾、提气举陷之效。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解发良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医认识、临床治疗经验及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发现解教授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实证为主,包括气滞痰凝型、郁久化热型及热灼成瘀,痰瘀互结型,后期为以虚实夹杂证为主,包括心肝阴虚型及气阴两虚型,即分为了实证3型、虚实夹杂证2型,并附验案两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0.
眼底血症是眼底出血性疾病的统称,多种眼病均可导致.病因复杂,表现不一,迁延难愈.当前对于此病治疗,各家经验纷繁复杂且难以统一,多为单方验方.谢立科教授执简驭繁将眼底血证分为"早、中、晚"3期论治,结合唐容川"止血、消瘀、宁血、补虚"4法,结合眼底血症各期特殊眼底表现,早期止血为首,中期消瘀为重,中晚痰瘀同治,晚补虚扶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