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界面缩聚法制备聚酰胺复合纳滤膜 ,并系统地研究了单体浓度、单体种类、酸吸收剂浓度、乳化剂及基膜等因素对纳滤膜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制得的复合纳滤膜在 0 .6MPa的操作压力下 ,对 1 g/L的 PEG60 0、Na2 SO4 溶液截留率分别达到 90 %和 95 % ,通量为 45 L /( m2 · h) ,同时结合接触角测定仪和原子力显微镜对纳滤膜表面的测定结果 ,讨论了纳滤膜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选用自制中空纤维聚哌嗪酰胺复合纳滤膜对NaCl、Na2SO4、MgCl2及MgSO4溶液进行实验,考察了操作压力、pH、溶液浓度、溶液种类等因素对纳滤膜ζ电位及其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量随压力增大成线性增大,截留率随压力增大而增大,最后趋于一个稳定值;pH可改变ζ电位的正负,截留率、通量随着pH的变化,均会出现最优值;随着溶液浓度增加,膜的ζ电位绝对值、截留率、通量均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3.
利用界面缩聚法制备聚酰胺复合纳滤膜,并系统地研究了单体浓度、单体种类、酸吸收剂浓度、乳化剂及基膜等因素对纳滤膜原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制得的复合纲滤膜在0.6MPa的操作压力下,对1g/L的PEG600、Na2SO4溶液截留率分别达90%和95%,通量为45L(m^2.h),同时结合接触角测定仪和原子力显微镜对纳滤膜表面的测定结果,讨论了纳滤膜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利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三元水盐体系Na2SO4-Na2S2O3-H2O、Na2S2O3-NaSCN-H2O及Na2SO4-NaSCN-H2O在313.15 K时的固液相平衡数据,并结合X射线衍射确定相平衡时的固相,绘制了三元体系相图。3种体系在313.15 K时均无复盐或固溶体形成,属于简单共饱和体系。对应相图中均包含1个共饱和点、2个单盐结晶区和2条单变量曲线。在三元体系中,Na2SO4-Na2S2O3-H2O平衡固相分别为Na2SO4和Na2S2O3·5H2O;Na2S2O3-NaSCN-H2O平衡固相分别为Na2S2O3·5H2O和NaSCN;Na2SO4-NaSCN-H2O的平衡固相分别为Na2SO4和NaSCN。结果表明,Na2S2O3和NaSCN对Na2SO4有较强的盐析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注射用芪红脉通微滤后药液为研究对象,考察4种不同材质的中空纤维超滤膜对注射用芪红脉通药液体系的适用性。方法 分别选取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00 000的聚砜、聚醚砜、聚丙烯、混纺复合4种材质的超滤膜进行超滤,测定不同膜材质超滤过程的膜通量,指标成分黄芪总皂苷、黄芪甲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 safflower yellow A,HSYA)透过率,固含物减少率,蛋白质减少率,有关物质及热原检查,筛选适宜本产品的超滤膜。结果 相同截留相对分子质量的4种不同材质超滤膜对同一药液体系的适用性存在差异:聚丙烯、聚醚砜和混纺复合材质的膜纯水通量恢复率均较高,而聚砜材质的膜通量和膜纯水通量恢复率较低;聚丙烯与聚醚砜材质的指标成分透过率较高,聚砜与混纺复合材质的固含物与蛋白质去除率较高;对于本产品,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00 000超滤膜可有效去除热原。结论 聚丙烯-100000超滤膜既能有效去除固含物与高分子物质,又能保留有效成分,适用于注射用芪红脉通的精制。  相似文献   

6.
以单分散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P(St-co-MMA))微球为载体,FeSO4·7H2O和FeCl3·6H2O为铁源,NaOH为沉淀剂,在氧化石墨烯(GO)存在下,利用反相共沉淀法通过原位复合技术在P(St-co-MMA)微球表面包覆磁性氧化石墨烯(P(St-co-MMA)/Fe3O4/GO)。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氮吸附-脱附等温线对P(St-co-MMA)/Fe3O4/GO样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级的磁性氧化石墨烯成功地负载在了微米级的共聚物P(St-co-MMA)表面,所制备的P(St-co-MMA)/Fe3O4/GO微纳米复合物平均孔径为14.55 nm,孔体积为0.204 2 cm3/g,比表面积为56.14 m2/g。该复合物具有超顺磁性和良好的磁响应性,能够满足磁分离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韩多红  张勇  晋玲 《医学教育探索》2013,44(12):1661-1666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的Na2CO3和NaCl+Na2CO3处理下蒙古黄芪种子萌发和幼苗的部分生理指标,分析2种盐对蒙古黄芪的胁迫程度大小,寻找提高蒙古黄芪种子及幼苗在盐碱胁迫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 测定不同浓度的Na2CO3和NaCl+Na2CO3胁迫下蒙古黄芪种子的发芽势(Gv)、发芽率(Gr)、相对发芽率、相对盐害率,并对幼苗的叶绿素量、可溶性蛋白质量、丙二醛(MDA)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 较低浓度的Na2CO3和NaCl+Na2CO3处理,对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较高浓度的处理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加强,各处理的各项萌发指标与对照相比,都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随着2种处理液浓度的增加,叶绿素量随之逐渐减少,可溶性蛋白质的量也逐渐降低,二者都与处理浓度呈负相关;但幼苗中MDA量呈增加趋势,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随着2种处理浓度的增加,SOD、POD活性均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50 mmol/L时,达到了最大值。结论 NaCl+Na2CO3对蒙古黄芪种子及幼苗的胁迫程度大于Na2CO3。  相似文献   

8.
将中空纤维膜反应器和芬顿试剂结合脱除烟气中的Hg0。研究了不同参数以及SO2、NO和O2等杂质气体对Hg0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2O2浓度、Fe2+浓度、溶液初始pH和温度的增加,Hg0脱除率先增加后降低,其最佳工作条件是H2O2浓度为6 mmol/L,Fe2+浓度为9 mmol/L,溶液初始pH为2.5,温度为20℃;增大液气比和通过减小气相流量增大停留时间均对Hg0脱除有增强作用,当液气比超过0.11时,Hg0的脱除率不再增加;当气相流量为0.6 L/min时,Hg0脱除率超过85%;SO2、NO对Hg0的脱除有抑制作用,O2对Hg0的脱除几乎没有影响;还测定出温度20℃下中空纤维膜反应器的比相界面积a=270.29 m-1和传质动力学参数kL=8.13×10-4 m/s,kG=0.786×10-6 mol/(m2·s·Pa)。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采用纳滤膜技术在常温下对经超滤预处理后的雷米普利药物中间体进行间歇性连续恒容脱盐与精制,对纳滤膜法脱盐工艺、除盐效率及产品质量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纳滤膜可实现对雷米普利药物中间体的高效脱盐,纳滤膜脱盐过程中的平均通量大于20L/m2·h,纳滤膜有效组份回收过程的平均通量大于30L/m2·h;纳滤膜技术可将雷米氢化物料液中的灰分从5%降到0.2%以下,最终产品的灰分可控制在2%以内,产品品质与传统二次结晶除盐工艺相比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韩多红  晋玲  张勇 《医学教育探索》2012,43(10):2045-2049
目的 通过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膜荚黄芪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膜荚黄芪种子及幼苗在NaCl胁迫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 测定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膜荚黄芪种子的发芽势(Gv)、发芽率(Gr)、相对发芽率、相对NaCl害率,并对幼苗的叶绿素量、可溶性蛋白质量、丙二醛(MDA)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低浓度的NaCl胁迫对膜荚黄芪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当NaCl胁迫浓度>50 mmol/L时,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种子的GvGr、相对发芽率逐渐降低,相对NaCl害率逐渐增大,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大,膜荚黄芪幼苗中叶绿素量逐渐减少,可溶性蛋白质量也逐渐降低,二者都与NaCl处理浓度呈负相关;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加,幼苗中MDA量呈增加趋势,呈正相关;SOD、POD活性均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75 mmol/L时达到最大值。结论 膜荚黄芪具有一定的抗NaCl胁迫能力,具有向盐碱地引种驯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地黄中梓醇在含乙醇水溶液中的纳滤分离机制。方法?基于溶解-扩散效应、电荷效应及分子筛分理论,考察乙醇浓度对膜通量、截留率、溶胀系数的影响,进而拟合不同乙醇浓度下的梓醇传质系数,分析梓醇的纳滤分离机制。结果?操作压力与膜通量存在线性关系,随着乙醇浓度升高膜通量出现衰减,膜溶胀系数绝对值升高,膜材质在乙醇的溶胀作用下引起孔径变小,梓醇截留率从50.14%升高至91.16%,传质系数从19.27×10-6?m/s下降至9.72×10-6?m/s。结论?乙醇引起膜面溶胀并改变梓醇与膜材质和溶液之间的作用力,强化了电荷排斥效应,提升截留率升高,初步解明了梓醇在乙醇水溶液环境中纳滤分离机制,为含有机溶剂的中药提取液常温化精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聚醚砜(PES)中空纤维复合纳滤(NF)膜,讨论了制备条件对PES中空纤维复合NF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合反应时间、均苯三甲酰氯浓度、哌嗪浓度和酸吸收剂三乙胺浓度对复合NF膜性能有显著影响,同时二次反应能够提高复合NF膜的截留率,对2g/L的Na2SO4截留率可达到99.2%。  相似文献   

13.
贻贝仿生的表面化学是近年来材料学、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热点。多巴胺可以作为贻贝足丝蛋白(Mfp)超强黏附特性的模型分子,通过复杂的氧化-自聚和组装,形成多种功能的聚多巴胺(PDA)纳米涂层和纳米粒子,在分离膜、吸附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生物黏结剂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小组近年来持续开展了基于贻贝仿生化学的分离功能材料制备与结构调控的研究工作,率先将多巴胺表面沉积方法应用于多孔分离膜表面的构建与功能化,提出了多巴胺的自聚-沉积过程模型,进而验证了PDA沉积层的纳滤分离特性,建立了一条简单方便的膜表面功能化与纳滤膜制备新途径。本文主要对基于贻贝仿生化学的分离功能材料,特别是分离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超滤-纳滤集成膜分离技术代替传统的薄膜蒸发法提纯浓缩卡那霉素树脂解吸液,以提高收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方法:将卡那霉素解吸液先经Suntar-A超滤膜提纯后再用Suntar-12纳滤膜浓缩,测定浓缩倍数,浓缩收率和损失率并考察浓缩过程的膜通量及其变化。结果:浓缩倍数,浓缩收率,损失率,平均膜通量等指标均优化,结论:用超滤-纳滤集成技术是纯浓缩卡那霉素树脂解吸液在技术上可行。  相似文献   

15.
以双酚A(BPA)和间苯二甲酰氯(IC)作为反应体系,采用界面缩聚的方法得到了NF-1(Nanofiltrationmembrane)复合纳滤膜。系统探索了界面缩聚条件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翔宇  颜涌捷  张素平 《医学教育探索》2006,(12):1432-14351448
探讨了使用纳滤膜和反渗透膜对生物质水解制酒精发酵废液中五碳糖(主要是木糖)的净化和回收。结果表明:纳滤膜能回收废液中85%以上的木糖,但对废液中盐的去除率只有15%左右,在浓缩实验中,反渗透膜可截留绝大部分溶质,透过水可作为纯水使用,达到了浓缩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