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芒果(Mangifera indica L.)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用色谱法分离,并用波谱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芒果树皮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芒果苷(1)、西瑞香素(2)、杨梅素(3)、杨梅苷(4)、芦丁(5)、槲皮素(6)和β-谷甾醇(7)。结论 芒果苷为芒果树皮的主要化学成分;杨梅素和杨梅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对茜草科茜草属植物东南茜草的藤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东南茜草的干燥藤用75% 乙醇回流提取,所得浸膏用水溶解,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得粗提物。粗提物利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 (1H-NMR,13C-NMR) 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3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ecoisolariciresinol (1),Xanthopurpurin (2),胡萝卜苷 (Daucosterol, 3),脱氢松香酸 (Dehydroabietic acid, 4),2-hydroxy-1-methoxyanthraquinone (5),β-谷甾醇 (β-sitosterol, 6),Lirioresinol A (7),2-hydroxy-7-methyl-9,10 anthraquinone (8),Strychnovoline (9),Ciwujiatone (10),3,4-divanillyl- tetrahydrofuran (11),2-(4-hydroxypheny) 6-(3-methoxy-4-hydroxyphenyl)-3,7-dioxa-bicycle [3,3,0]octane (12), (6S,9R)-vomifoliol (13)。结论:化合物1~13为首次从东南茜草藤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5,7~13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姬志强  唐娜娜  张建民  石磊 《中国药师》2015,(12):2067-2069
摘 要 目的: 研究中药材山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硅胶及凝胶柱色谱法对山风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山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油酸(1)、亚油酸(2)、槲皮素(3)、木犀草素(4)、柚皮素(5)、橙皮素(6)、没食子酸(7)、β 谷甾醇(8)、胡萝卜苷(9)和橙皮苷(10)。结论:化合物1、2、5、6、7、10为首次从山风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研究藏药川木香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对藏药川木香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 通过波谱分析和文献对比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 包括3个倍半萜类化合物、3个脂肪酸类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二氢去氢木香内酯(Ⅰ)、vladimenal(Ⅱ)、矮艾素A(Ⅲ) 、正十一烷(Ⅳ)、琥珀酸(Ⅴ)、亚油酸甲酯(Ⅵ)。结论: 化合物Ⅳ~Ⅵ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姬志强  李永丽  张永飞  石磊 《中国药师》2013,(10):1467-1469
摘 要 目的: 研究中药材大青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硅胶及凝胶柱色谱法对大青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大青叶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亚油酸(1)、十八酸(2)、异牡荆素(3)、4(3H)-喹唑酮(4)、异落叶松脂素(5)、靛玉红(6)、β-谷甾醇(7)。结论:化合物2为首次从大青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紫茎泽兰中的萜类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D101、HP20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分析手段,MS、1H-NMR和13C-NMR等多种波谱技术以及ECD计算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采用MTT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的筛选。结果 从紫茎泽兰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泽兰酮D (1)、thymoquinol 5-O-β-glucopyranoside (2)、thymoquinol2-O-β-glucopyranoside (3)、2R*,3S*-toxol-7-O-β-D-glucopyranoside (4)、6-甲氧基-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5)、万寿菊素-4’-甲氧基-7-O-β-D-葡萄糖苷(6)、6-hydroxykaempferol-7-O-β-D-glucopyranoside (7)、eupatonriochromene (8)、demethoxyencecalin (9)、encecalin (10)。化合物10对食管癌细胞的IC50值为178.4 μmol·L-1结论 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6为首次从泽兰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7为首次从紫茎泽兰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对食管癌细胞Eca-109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7.
粉葛花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豆科葛属植物粉葛(Pueraria thomsonii Benth.)干燥花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依据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 结果 从粉葛花中分离得到9个异黄酮和2个黄酮类成分,分别鉴定为4’,7-二甲基鸢尾黄素(1)、鸢尾甲黄素A (2)、尼泊尔鸢尾异黄酮 (3)、染料木素 (4)、irilin D (5) 、7-甲基鸢尾黄素 (6)、鸢尾黄素(7)、鸢尾苷(8)、葛花苷(9)、木犀草素(10)、芹菜素(11)。结论 化合物2、5、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7~11为首次从粉葛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许永彬  陈慧娥 《药学研究》2022,41(12):782-785,820
目的 对玫瑰树(Ochrosia borbonica)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硅胶、ODS等柱色谱与半制备型液相色谱进行系统分离,并通过质谱、核磁等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确认。结果 从玫瑰树的根中分离出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icrinine(1)、Naucleidinal (2)、Strictamine(3)、Angustilodine(4)、Angustoline (5)、Vallesamine (6)、Pseudoakuammigine (7)、4-羟基-3-甲氧基-8,9-二亚甲基二氧紫檀素(8)、高丽槐素(9)、异黑麦草内酯(10)、Dihydroactinidiolide(11)、caffeic acid methyl ester (12)、积雪草酸(13)、去氢催吐萝芙木醇(14)。结论 化合物1~7属于生物碱类化合物,化合物1 ~ 8, 12, 13为首次从玫瑰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菊科(Compositae)苦荬菜属 (Ixeris)植物抱茎苦荬菜正丁醇萃取层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 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重结晶、Sephadex LH-20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以获得单体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这些单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利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ABTS)法评价这些化合物清除自由基的活性。 结果 从抱茎苦荬菜正丁醇萃取层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1)、glochidioboside (2)、3,4,5-trimethoxyphenyl-1-O-β-D-glucopy-ranoside(3)、芒柄花苷(4)、大豆素(5)、木犀草素(6)、芹菜素(7)。利用DPPH和ABTS法测试了这7个化合物清除自由基的活性。 结论 化合物 1 ~ 5 为首次从苦荬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 、 2 、 4 ~ 7 显示了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黄三七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对黄三七全草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应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共分离得到6个环菠萝蜜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imilactoneA(1)、23-Epi-26-deoxyactein(2)、soulieosides I(3)、neocimicigenoside B(4)、asiaticoside A(5)、25-O-acetylcimigenol-3-O-β-D- xylopyranoside(6)。结论 环菠萝蜜烷型三萜类化合物是黄三七的特征性成分,化合物14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三斑海马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乙醇提取和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反相C18柱色谱等方法对三斑海马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和文献对比,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三斑海马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苯丙氨酸(1)、丙氨酸(2)、肌苷(3)、胆固醇(4)、N-乙酰基酪胺(5)、尿嘧啶(6)、D-甘露醇(7)、河豚素(8)。结论 化合物5、7、8为首次从三斑海马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研究忽地笑生物碱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对生物碱部位进行分离,利用NMR、MS等波谱手段对所分离的生物碱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2个生物碱:O-甲基石蒜伦碱 (1)、石蒜伦碱 (2)、O-乙基石蒜伦碱 (3)、力克拉敏 (4)、石蒜碱 (5)、加兰他敏 (6)、O-去甲基力克拉敏 (7)、N-去甲基力克拉敏 (8)、伪石蒜碱 (9)、漳州水仙碱 (10)、O-去甲加兰他敏 (11)、N-去甲基加兰他敏 (12)。结论:化合物3、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叶下珠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叶下珠乙醇提取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叶下珠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没食子酸乙酯(2),槲皮素(3),芸香苷(4),豆甾醇(5),山奈酚(6),绿原酸(7),4-乙氧基没食子酸(8),异泽兰黄素(9).结论 化合物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桔梗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核磁共振波谱方法对桔梗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 (1)、木栓醇 (2)、黄芩素-7-甲醚 (3)、胡萝卜苷(4)、α-菠菜甾醇 (5)、α-菠菜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 (6)、白桦脂醇 (7)、△7-豆甾烯醇 (8)、β-谷甾醇 (9).结论:化合物1,2,3,4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段晓燕  沈勇 《中国药师》2017,(9):1525-1528
摘 要 目的:对毛茛科乌头属植物滇西乌头的块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滇西乌头的干燥块根用甲醇渗漉提取,所得浸膏用1.5% HCl溶解,5% NaOH调pH至9,乙酸乙酯萃取,得总生物碱粗提物。粗提物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经光谱数据 (1H NMR,13C NMR,MS) 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12个二萜生物碱,分别为:丽江乌头碱(1),粗茎乌碱甲(2),查斯曼宁(3),塔拉地萨敏(4),去苯甲酰大渡乌碱(5),彭生宁(6),crassicautine(7),滇乌碱(8),大渡乌碱(9),贡乌生(10),直缘乌碱乙(11),pseudoaconine(12)。结论: 化合物3~7,10~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番石榴叶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中压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技术对番石榴叶乙醇提取物的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番石榴叶中共分离鉴定10个化合物,分别为: guajadial(1)、psiguajadial G(2)、guajadial C(3)、psiguajadial E(4)、physcion(5)、4-methoxy-6-phenyl-2H-pyran-2-one(6)、(6S, 8R)-loliolide(7)、teuhetenone A(8)、(R)-(–)-mellein methyl ether(9)、2-羟基苯甲酸苄酯(10)。结论 化合物1–4为混源萜类化合物,化合物5-10为首次从番石榴中分离得到。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化合物1和7的绝对构型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中国南海棘体海绵(Acanthella cavernosa)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棘体海绵的丙酮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现代波谱技术结合文献报道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kalihinol E(1)、kalihinol A(2)、10-epi-kalihinol X(3)、10-epi-kalihinol I(4)、1H-indole-3-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5)、1H-indole-3-carboxylic acid(6)、3-buten-2-one,4-(2,3,6-trimethylphenyl)-(3E)(7)、aristolone(8)、5α,8α-epidioxy-(22E,24R)-erost-6,22-dien-3β-ol(9)。结论 化合物5~8首次从Acanthella属海绵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怀菊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菊科植物怀菊花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huaiju’ cv. nov. 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怀菊花中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 (1)、芹菜素 (2)、金合欢素 (3)、香叶木素 (4)、香叶木素 7-O-β-D-葡萄糖苷 (5)、木犀草素 7-O-β-D-葡萄糖苷 (6)、金合欢素 7-O-β-D-葡萄糖苷 (7)、金合欢素 7-O-(6’’-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 (8)、蒙花苷 (9)、芹菜素 7-O-β-D-葡萄糖苷 (10)。结论 本研究首次对怀菊花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 对毛茛科乌头属植物草黄乌头的块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草黄乌头的干燥块根用90%乙醇回流提取,所得浸膏用1.5% HCl溶解,氯仿萃取,酸水溶液用25% 氨水调至pH为9,氯仿萃取,得总生物碱粗提物。粗提物通过各种柱色谱分离纯化,经光谱数据 (1H-NMR,13C-NMR,MS) 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7个二萜生物碱,分别鉴定为:阿克诺辛(aconosine, 1),13-去氧卢乌碱(13-deoxyludaconitine, 2),嘟拉碱(dolaconine, 3),ezochasmanine(4),塔拉萨敏(talatisamine, 5),鹤乌碱(scopaline, 6),卡马乌头原碱(cammaconine, 7)。结论: 首次对草黄乌头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化合物1 7为首次从草黄乌头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 对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直缘乌头的块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运用硅胶、氧化铝、Sephadex LH 20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MS和NMR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总碱中分离得到12个C19二萜生物碱生物碱,分别鉴定为:滇乌碱 (yunaconitine, 1), 印乌碱(indaconitine, 2),草乌甲素(crassialine A, 3), 8 去乙酰滇乌碱 (8 deacetylyunaconitine, 4), 塔拉地萨敏 (talatisamine, 5), chasmaconitine (6), 14 乙酰塔拉地萨敏 (14 acetyltalatisamine, 7), vilmoraconitine (8), 黄草乌碱丁 (sachaconitine, 9), 14 乙酰黄草乌碱丁 (14 acetylsachaconitine, 10), acoforestinine (11), 黄草乌碱丙 (vilmorrianine C, 12)。结论:化合物8~11为首次从直缘乌头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