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划师》2020,(2)
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管机制,是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基础和制度支撑。文章在研究纽约、伦敦、北京和上海等国内外城市的规划监测评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广州市的规划评估实践提出:规划监测评估已成为统筹规划实施的核心环节,在组织上应按照政府组织、市区联动、部门合作和公众参与的方式开展实施评估工作;在技术上应建立指标分解—文本拆解—图纸分类的评估框架,形成"总体评估+专项评估+各区评估+政策建议+公众参与"的监测评估成果体系;在实施上应采取"智慧核查+人工监测"相结合的评估方式和分级考核问责制度,提高评估成果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具有多种功能和服务价值的乡村生态空间成为当下国际生态规划研究与合作的关注热点之一。为实现乡村生态空间的精准管理与规划,中德双方围绕联合课题“生态系统服务概念在德国鲁尔与中国大都市区韧性发展模式下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索。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别了生物群落类型,并基于调节、供给、文化三大生态系统服务类型,选取了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权衡的指标和对应权重,构建了乡村生态空间规划场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测模型。以上海市水库村为例,运用该课题的评测模型,初步评估了典型乡村生态规划场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后,从应用尺度、研究范围以及操作流程三个方面总结了该评测模型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3.
智慧社会数据基础设施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规划》2020,(2):27-31
随着智慧社会的到来,新类型的基础设施不断涌现,本文据此提出数据基础设施的概念并进行分析界定;进而分析数据基础设施概念的引入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所带来的6方面积极影响,建立数据基础设施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密切关联,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新的切入点和方向;最后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中数据基础设施规划编制的初步思路及其应用探索。  相似文献   

4.
阎凯  陈晨  刘爽  杨丹  李志鹏 《中国园林》2021,37(3):89-94
已有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优化的研究通常是"供给"导向下的增量研究,很少考虑到当地的人类价值取向变化下的实际需求对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效应,这些当地"需求"的负面效应直接影响城市生态系统服务提供的"供给"效益质量,使其在空间地域上的"供给-需求"错位、失衡,造成地方规划管理上的被动性和盲目性,这一现象在生态用地和建设用地交错的特大城市郊区的半城市化地区最为显著。以上海为例,探讨基于人本需求的特大城市半城市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主导功能优化思路;以乡镇街道为基本单元对半城市化地区进行解构,评价其供给、调节、支持、文化娱乐游憩等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现状,通过人本需求视角的聚类分析定位乡镇单元的生态主导功能,并据此提出生态系统服务的优化思路;旨在通过支持空间规划决策来有效控制半城市化的负面效应,使局部单元的生态服务价值优化与总体城市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的目标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对生态空间的高效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解决生态系统服务失衡、生态要素缺乏统筹以及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不当的问题,是当前规划学界普遍关注的理论研究热点。【方法】以契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及生态系统服务多目标协同为导向,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城乡规划学理论及系统协同的决策方法。【结果】提出了协同“过程-格局-尺度-功能”的规划理论架构,并从“体系—流程—关系”3个维度建构了协同生态系统服务目标的绿色基础设施(GI)规划技术框架,厘清了GI规划编制流程,提出了刚弹结合的管控措施,完善了功能协同与供需平衡的GI规划逻辑。【结论】该研究成果将对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体系的建立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并可作为市级GI专项规划编制的技术依据,因而具有理论借鉴研究及规划设计实践参考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天华集团,是中国规模最大、专业门类最全的综合设计服务集团公司之一。上海天华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和北京天华易和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分别立足于北京、上海两地,团队成员毕业于世界各地的一流院校,拥有多名博士及博士后,硕士学历超过三分之二,视野兼具专业深度与全球广度。  相似文献   

7.
湿地及其在高科技园区中的营造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2  
通过分析湿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能够为人们提供的服务,总结了人工湿地的特点和应用,提出湿地生态系统建造的意义,以北京中关村生命科技园区规划为例,介绍了湿地生态系统在高科技园区规划中的应用,计算了园区的平均水量平衡,分析表明,建立湿地生态系统不仅可以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够大大节约使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8.
国土空间规划是新时期我国空间治理改革的重要举措,具有突出的制度政策导向属性,其规划编制应紧密结合政策导向,切实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用途管控、规划有效传导、信息科学治理等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制度政策的背景和动态,从政策导向着手,探讨国土空间规划的规划内容深度、管控传导弹性、技术方法科学性等关键问题。研究认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内容深度调控应加强对红线空间的管控,专项要素引导应达到大纲深度;空间管控传导中,应增加城市功能区层面到用途区一级的规划管控,以保障有效传导;规划编制技术方法应突出对大数据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增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颜文涛  黄欣  邹锦 《风景园林》2017,24(1):45-51
土地利用变化通过影响生态格局和过程,改变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并深刻影响人类的福祉。通过探讨城乡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的相互关系,从结合生态系统服务识别与量化的规划分析、融入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的规划内容、关联社会网络的公众参与机制、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的土地管制政策4个方面,尝试构建引入生态系统服务的城乡土地利用规划概念框架。通过将生态服务功能与不同尺度的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相结合,提出生态系统服务与传统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的融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申佳可  王云才 《风景园林》2020,27(10):37-42
城市扩张带来的生境破坏及生态系统服务水平下降导致城市生态风险加剧。景观生态网络规划成为解决这一矛盾并响应国家生态文明政策的主要途径。基于对现有景观生态网络规划方法及其不足的梳理,提出构建以生态系统服务绩效提升为目标,基于融合功能与结构空间优先级的景观生态网络整体优化的概念与方法框架。该框架回应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对生态空间体系规划的新需求,并强调了4个核心策略:基于城市生态问题的关键生态系统服务诊断、整合生态资源供给与人类社会需求的生态源识别、遵循生态系统服务交付过程并结合城市发展规划的廊道提取与网络结构修正、兼顾网络功能与结构价值最大化的生态用地多情景开发,以探索适应城市扩张、提高生态系统服务绩效的生态网络规划路径。  相似文献   

11.
规划实施监督机制是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在“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发挥承上启下、统筹协调的作用,如何形成有效的规划实施监督机制,确保规划能用、好用、管用,仍亟待展开进一步探索。文章立足治理体系现代化视角,以广东省为例,基于现行省级空间规划实施监督的问题,总结了伦敦、上海、北京等先进地区的空间规划实施监督经验,从保障机制、传导路径、指标体系、动态调整机制、信息系统等方面提出强化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艾昕  兰亦阳  郑曦 《风景园林》2020,27(11):82-89
生态空间为城市提供所需的生态系统服务,同时也受到城市发展的影响。如何在让生态空间发挥生态价值的同时,平衡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提供服务的需求成为近年来城市生态空间规划的重点。生态系统服务可以评估生态和社会价值,顺应其间的协同关系并缓解权衡有利于进行兼顾生态和社会目标的生态空间规划。以北京市生态涵养区为例,分析关键性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为不同区域分配优先保护特征,并通过低权衡、低协同和高协同3种情景,以不同灵活程度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目标空间分配。使用Marxan with zones模型得到满足各服务保护目标的管理区划,并比较3个情景的分区结果,验证规划体系对协同权衡作用的影响。得到了3种情景下的管理区分布:低权衡情景布局偏紧凑,实现了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最小化;从低协同到高协同情景,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协同性增加;从低权衡情景到低、高协同情景,重点保护区的面积逐渐增加,生态缓冲区增加了连接性,控制发展区和集中建设区变化相对稳定,实现了生态空间多层次空间优化。最终得到的更详细的管理区划有助于指导未来生态—社会多目标生态空间规划政策的制定:即对重点保护区严格保护,加强生态缓冲区生态整治和廊道建设,以促进生态效益协同发展。在集中建设区与控制发展区引导城镇节约集约建设,减量增绿,实现社会经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3.
《规划师》2021,(8)
生态优先是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本理念与要求,在当前的规划编制工作中,仍存在生态系统认识不足、保护与开发技术内容"两张皮"、生态学理论支撑不足等普遍性问题。文章以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等理论为基础,结合包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实践,从价值认识、空间格局、管控体系、结构优化、实施行动和政策建议等角度,提出生态优先理念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4.
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性评估可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系统服务综合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首先界定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性的概念,并对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与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性的关系、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性的关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供需关系的视角提出从供需数量、供需质量、供需功能效益3个维度构建"供给率""供需比""供需匹配度""供需协调度""权衡协同度"5个指标,综合构成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性的评估框架,为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性提供理论方法,以期为区域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自然资源部的成立实现了空间规划管理职能的合并,然而从提升空间治理效率的角度来看,大一统后的空间规划行政机构仍然面临整合管理职能、协调央地权责等挑战。本文通过对日本、英国和荷兰空间规划职能组织的梳理,探索其在空间规划管理机构、中央一级规划职能设置和央地权利责任分配上的特征,认为其相对独立的规划建议反馈机构、多维度的规划职能划分、规划事权的动态调整对于改革背景下我国空间规划职能的深度整合具有借鉴价值。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我国空间规划职能组织和权责分配应考虑设立独立的规划建议反馈机构;从空间划分和问题导向两方面进行多维度的规划职能分配;合理调整央地权责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理论研究与编制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束昱  柳昆  张美靓 《规划师》2007,23(10):5-8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利用与规划编制工作已被列入我国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我国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规划经历了4个发展时期,已逐步发展成为综合性规划.杭州、青岛、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在地下空间规划方面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但仍需加强理论研究,探讨科学的地下空间规划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当前生态规划中,主要倚重“千层 饼”生态适宜性区划和“廊道—斑块—基质” 景观生态格局构建这两种方法,所建立的生 态空间或局限于城市不可能发展的区域,或 以不确定的迁移廊道联系景观斑块,其最大 缺失是缺乏对生态过程的深层理解与预测。 针对该问题,本文通过剖析不同时期生态规 划思想方法对生态本体的认知广度和深度的 缺失与不足,尝试拓展对生态本体认知的广 度和深度,扎根于对生境这一具有“生物群 落”邻里概念、能作为生态系统基本空间单元 的生态本体的认知,提出以“结构控制”生境 网络为手段的生境生态系统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8.
空间规划传导机制中的"刚"与"柔" ——以上海崇明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智行 《城市规划》2021,45(5):68-75
随着我国城市规划管理机构改革和空间规划体系的重构,2020年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年份.上海市通过规划和国土职能部门的合并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多规融合,在规划理念、规划方法和传导体系中均取得了的创新和成效,对全国其他城市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梳理日本、德国、荷兰的空间规划体系,明确其各个层次的规划内容和传导方式,剖析国外规划体系中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发展与管理的关系.再从总体规划、单元规划、详细规划3个层次系统总结了上海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以崇明区3个层次的规划实践为例,从战略意图传导、刚性指标传导、柔性管控传导3个方面剖析上海空间规划自上而下、从规划到实施的传导全过程,为构建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给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空间规划被广泛认为是适应气候变化和防备极端天气事件引发的城市安全问题的有效策略之一。本文聚焦"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对气候变化的整合",通过文献追踪,从规划的目标、内容、技术方法三个维度出发,梳理了国内外空间规划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由此得出,在空间规划目标制定上,应将韧性城市的理念与适应气候变化相结合;内容制定上,需要增加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并将评价结果整合到基础设施选址布局、生态空间布局优化、空间形态引导和调控、地方法规政策创新以及与现有规划的整合协同等规划内容中;技术方法上,需要加强情景规划、动态循环调整、社区参与等规划方法的运用。此外,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气候变化适应型空间规划这一研究领域欠缺学科交叉,研究尺度和研究对象不完整;未来还可以从气候变化对空间影响的评估,能适应气候变化的理想的空间结构、格局、形态特征,国外适应气候变化的空间规划最佳实践,以及空间规划随气候变化进行动态调整的合理化合法化途径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云  方晶 《南方建筑》2021,(2):45-50
海洋空间规划作为一种基于生态系统的多用途海洋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也是解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人类行为活动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冲突的有效工具。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和自然资源统一管理为背景,讨论了全要素空间规划体系下的陆海统筹要求,同时对国内外海洋管理及规划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并结合深圳市海岸带规划编制内容总结了陆海一体化的海洋管理和空间规划优秀经验,从整合海洋空间规划体系、搭建综合管理平台、健全实施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海洋规划管理的框架思路,对未来陆海统筹的海洋空间规划做出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