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清瘀方督脉熏蒸联合清热化瘀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CPI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门诊CPID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瘀方督脉熏蒸联合清热化瘀方保留灌肠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症状体征恢复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炎症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43/45),对照组总有效率82.22%(37/4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性交疼痛消失时间、白带正常时间、盆腔病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及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ESR)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瘀方督脉熏蒸联合清热化瘀方保留灌肠治疗CPID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高艳芳  杨娜  黄志敏  杨涛 《河北中医》2023,(11):1792-1795+1801
目的 观察中医定向透药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3例予抗生素治疗,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IgA及IgM]水平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炎症因子IL-6、PCT、CR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免疫指标IgG、IgA及IgM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炎症因子IL-6、PCT、CRP...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骨伤复原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方法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骨伤复原汤治疗。2组均治疗后3个月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腕关节功能Sarmiento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腕关节旋前、掌曲、背伸角度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优良率91.67%(55/60),对照组优良率75.00%(45/6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腕关节功能Sarmiento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腕关节功能Sarmiento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腕关节旋前、掌曲、背伸角度均增大(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腕关节旋前、掌曲、背伸角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水平均...  相似文献   

4.
黄蒙宇  李双  叶品丽 《新中医》2015,47(6):172-173
目的 :观察下瘀血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联合西医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PC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PC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0例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下瘀血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及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总积分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下瘀血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结合西医常规治疗PCS,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予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治疗;治疗组56例予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红细胞比容]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ADL)变化,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TC、TG、LDL-C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HDLC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P0.05),HDL-C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红细胞比容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红细胞比容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AD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8.2%,对照组总有效率8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陕西中医》2017,(9):1208-1209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化瘀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血流变学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40例EMT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孕三烯酮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补肾活血化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沉降率以及TNF-α、前列腺素F2α(PGF2α)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1.4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还原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沉降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的全血还原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沉降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PGF2α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化瘀法治疗EMT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机体血液循环状态,降低血清TNF-α、PGF2α水平。  相似文献   

7.
吕林英  吕祺美  何幸峰 《新中医》2022,54(17):206-209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腰腿疼痛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以温针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凝血因子Ⅰ、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水平,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腰腿疼痛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VAS评分及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凝血因子Ⅰ、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水平均降低(P<0.05),腰椎功能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及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凝血因子Ⅰ、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水平较低(P<0.05),腰椎功能评分较高(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且疼痛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姚丽萍 《新中医》2022,54(8):113-116
目的:观察妇炎舒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盆腔炎所致盆腔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5例盆腔炎所致盆腔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及替硝唑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妇炎舒胶囊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经期停止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09%,高于对照组70.00%(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VAS评分、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张谨枫  江雪纯  袁磊  闻瑛  江雯涵  徐丹 《河北中医》2021,43(11):1840-1844
目的 观察头痛合剂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7例偏头痛风痰瘀阻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头痛合剂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头痛积分、中医证候评分、止痛药使用频率、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并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2/35),对照组总有效率71.9%(23/3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头痛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痛如针刺、胀痛跳痛、闷痛如裹、面色苍白、畏光畏声、胸膈满闷、心悸心烦、头晕昏沉、口苦口干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痛如针刺、胀痛跳痛、闷痛如裹、面色苍白、畏光畏声、恶心呕吐、胸膈满闷、头晕昏沉、夜寐欠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止痛药使用频率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Hcy、CR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CRP水平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Hcy、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头痛合剂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风痰瘀阻证临床疗效肯定,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黏稠度,降低Hcy含量,调控CRP等炎症相关指标,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神经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黄芪通络方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DP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38例予硫辛酸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黄芪通络方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情况、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47%(34/38),对照组总有效率71.05%(27/3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MNCV、SNCV均较本组治疗前加快(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各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通络方联合针刺治疗DPN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血液流变学,加快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眼针治疗;对照组50例,口服月月舒牌痛经宝颗粒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痛经疗效,治疗组治疗前后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不同切变率下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两组比较,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不同切变率下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眼针对于原发性痛经确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够明显改善痛经患者的临床症状。原发性痛经的主要病机与血液的高"浓、黏、凝、集"状态有关,眼针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子宫微循环的作用,从而使疼痛缓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滋阴化瘀降浊方对老年阴虚血瘀型代谢综合征(MS)患者相关指标及肠道菌群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阴虚血瘀型M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滋阴化瘀降浊方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MS相关指标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糖、血脂、肠道菌群及炎症因子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WC、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P<0.05),HDL-C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肠杆菌属、硫酸盐还原菌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均高于对照组(P<0.05),肠杆菌属、硫酸盐还原菌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脂联素(ADPN)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hs-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ADP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滋阴化瘀降浊方治疗老年阴虚血瘀型MS,能调节血压、血脂、血糖指标,改善患者肠道菌群及慢性炎性反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联合清热益气化瘀法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中医辨证为湿热疫毒内蕴肝胆,伤及脾胃,邪盛正虚的亚急性重型肝炎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基础治疗加促肝细胞生长素、强力宁、还原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胸腺肽,每日1次,治疗组36例采用安宫牛黄丸联合清热益气化瘀法立方选药治疗,每日1剂。结果:1个疗程(4周)后,治疗组对ALT、TBIL降低水平和提升PTA百分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联合清热益气化瘀法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有满意疗效,能有效阻止早中期亚急性重型肝炎向晚期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平之胶囊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风痰瘀阻证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缺血性中风病风痰瘀阻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并予平之胶囊,每日3粒,每日3次,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2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分别脱落1、2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88/99),对照组为69.4%(68/9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NIHSS评分明显下降,ADL评分明显升高(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上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TC水平明显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TC、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MMP-9、hs-CRP、Hcy水平明显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MMP-9、hs-CRP、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FIB)、全血黏度(高切、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下降(P<0.05,P<0.01),对照组FIB、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FIB、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平之胶囊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风痰瘀阻证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中医症状,降低血脂,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清热凉血化瘀方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黄骅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清热凉血化瘀方。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5 d、10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并比较2组的住院天数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的基线资料、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治疗后5 d、10 d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治疗后10 d的Barthel指数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清热凉血化瘀方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明显加快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方对热毒痰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术后炎症反应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80例接受PCI术且中医辨证为热毒痰瘀证的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标准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化瘀方,连续用药1个月。观察PCI术后24 h和30 d的中医证候积分;术后24 h、7 d及30 d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C反应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WBC、NEU明显下降(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CRP、hs-CRP、IL-6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术后7 d、30 d hs-CRP较对照组下降,7 d IL-6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清热化瘀方能够明显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及炎症反应,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76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基础上加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与血液流变学水平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9.47%、65.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参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且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参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应用于原发性痛经治疗中效果满意,可有效调节血液流变学,对缓解临床症状具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在妇科气滞血瘀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为妇科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选择。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无棣县海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气滞血瘀型妇科疾病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顺序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再根据中医活血化瘀法组中药方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观察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完成治疗后临床疗效率,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①两组患者入组时气滞血瘀症状(胸胁胀闷、胁下痞块、痛经、经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完成3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②完成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③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一般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法可有效改善妇科气滞血瘀证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治疗疗效,且并未增加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是适合妇科气滞血瘀证患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凉血通瘀方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瘀热阻窍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3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服用凉血通瘀方,疗程均为21天.疗程结束后统计并比较两组中风病类诊断评分、瘀热阻窍证候积分、综合疗效及脑出血量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11天、21天瘀热阻窍证候评分及脑出血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21天与11天比较,证候评分及脑出血量亦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21天,两组瘀热阻窍证候评分及脑出血量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1%,对照组总有效率7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凉血通瘀方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瘀热阻窍证能显著提高疗效,降低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及瘀热阻窍证候评分,促进脑出血吸收.  相似文献   

20.
刘枚 《陕西中医》2020,(3):342-345
目的:探讨少腹逐瘀汤联合西药保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诊治的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孕三稀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少腹逐瘀汤。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沉降速率、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及外周血糖类抗原125(CA125)含量,并观察两组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痛经、腰骶肛门坠胀、月经周期、经期、形寒肢冷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 观察组治疗后痛经、腰骶肛门坠胀、月经周期、经期、形寒肢冷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外周血CA125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少腹逐瘀汤联合孕三稀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加快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