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纤维材料将是充气式微型保鲜冷库的最佳保温材料之一,其导热系数、回弹力、密度、纤维细度、弯曲度、吸湿率等指标的评价,是库体保温层厚度定量与排列组合的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导热系数、回潮率、密度、表面光滑度是影响纤维保温性能的关键因素;涤纶(120 g/m2)的导热系数为0.031 5 W/m·K,回潮率为0.18%,拉伸强度为0.35 MPa,断裂伸长率为127.48%,自熄性好,是一种很好的充气式微型保鲜冷库保温材料。  相似文献   

2.
<正>一、前言所谓超细纤维,是指直径0.4mu的微纤维,其纤维度仅为真丝的1/10,特殊楔形横截面,使它能有效地从擦拭物表面捕获甚至几微米的尘埃微粒,除污、去油的效果十分明显。超细纤维织物的材质含量为涤纶和锦纶(70%涤纶和30%锦纶),使得其质料极其柔软。这些材质经过裂变分解和织造过程从而变成超细纤维,即使在高精密度领域里如镀镆镜头、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过程中也能够放心使用。超细  相似文献   

3.
以聚苯胺 ( PANI)为导电组分 ,聚酰胺 -11为基体 ,浓硫酸为溶剂制备纺丝浆液 ,采用湿法纺丝路线纺制导电纤维。当 PAN I在纤维中的质量分数为 5 %和 12 %时 ,纤维的电导率分别提高到10 -5S/ cm和 10 -2 S/ cm。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 SEM)研究了凝固浴中酸的含量以及纺丝浆液中 PANI的含量对初生纤维形态结构的影响 ,并探讨了初生纤维的微观结构对纤维的拉伸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氧化聚合的方法合成聚苯胺,并考察了不同温度下聚苯胺的产率和电导率,探讨了阻燃涤纶碱减量处理条件,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聚苯胺/阻燃涤纶导电纤维。结果表明,在-20℃下合成的聚苯胺产率较高为84%,电导率为124 S/cm。阻燃涤纶碱减量处理的适宜条件为:温度80℃,碱浓度为5%,处理时间15-20 min,低温下制备的聚苯胺/阻燃涤纶失重为2.50%-5.25%时,纤维的电导率提高得较快,为0.07-0.13 S/cm。  相似文献   

5.
先采用原位聚合法在涤纶纤维表面制备聚苯胺(PANI)导电层,再以CuSO_4-Na_2S_2O_3体系化学镀,得到Cu_9S_5/PANI/涤纶导电纤维。探讨了原位聚合中各组分浓度和工艺条件对纤维导电性和增重率的影响。控制浴比为1:40,先用0.3 mol/L苯胺+1 mol/L盐酸溶液室温浸泡涤纶纤维30 min,再向其中缓慢滴加0.3 mol/L的过硫酸铵反应60 min,所得PANI/涤纶纤维的导电性最好。采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对PANI/涤纶纤维和Cu_9S_5/PANI/涤纶纤维的显微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原位聚合-化学镀法可在涤纶纤维表面成功制备Cu_9S_5/PANI复合层,所得Cu_9S_65/PANI/涤纶导电纤维表面平整、均匀、致密,平均比电阻为7.29×10~2Ω/cm,导电性远远优于PANl/涤纶导电纤维(平均比电阻为2.12×10~4Ω/cm)。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稳态双平板法,对几种不同纤维材料的导热系数进行测定,研究它们在不同温度下导热系数规律,同时也讨论了不同的纤维与空气的体积对比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导热系数随着温度的上升,纤维与窃据的体积比的增大也会导致纤维导热系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魏洋 《聚酯工业》2011,24(6):9-11
介绍了云母及其良好的导热、吸水吸附绝缘等性能和云母冰凉纤维的制备工艺流程,重点阐述了云母冰凉纤维的导热、吸水、吸附、绝缘、抗静电和消臭功能,对云母冰凉纤维及其纺织品的开发提出了建议并对其市场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莫来石纤维多孔陶瓷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纤维多孔陶瓷的制备及性能进行了研究。在制备纤维多孔陶瓷时,采用酸性磷酸铝A23(P/Al原子比为2 3)作粘结剂,所制备的多孔陶瓷在各方面都具有优良的性能。如导热系数λ(22℃)为0.0529W/m.℃、热膨胀系数α为4.75×10-6/℃、孔隙率为96.22%、容重为0.1142 g/cm3等。在环保、节能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社会及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9.
聚丙烯纤维对再生粗集料透水性混凝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都拉 《硅酸盐通报》2015,(3):694-699,706
透水混凝土是具有拱架结构的多孔混凝土。本试验采用高质化处理过的再生粗集料质量替换普通粗集料30%,掺聚丙烯纤维(0.0%、0.5%、0.1%、1.5%,质量分数),进行了聚丙烯纤维对多孔混凝土强度、有效孔隙率、透水系数的影响分析,并讨论了多孔混凝土的干温缩特性,为再生粗集料多孔混凝土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依据。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对再生粗集料多孔混凝土的增强效果显著;纤维掺量在0.0%~1.5%之间时,对多孔混凝土的有效孔隙率影响有限;粗集料粒径90%在10~20 mm之间时,透水系数基本随纤维掺量的增加而降低,但透水系数变化量不大,掺1.5%聚丙烯纤维的透水系数达到2.4 cm/s;多孔混凝土有较小的干温缩特性。  相似文献   

10.
以涤纶纤维的增重率和电阻为指标,研究了镀液组成、pH、温度、涤纶装载量和施镀时间等对化学镀镍–磷的影响,得到涤纶化学镀镍–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柠檬酸钠10 g/L,硫酸镍20 g/L,次磷酸钠8 g/L,乙酸钠15 g/L,镀液pH为6.0~6.2,温度80°C,装载量9 g/L,时间10~15 min。采用最佳工艺对涤纶纤维化学镀镍–磷后其增重率约为19%,电阻约为10Ω/cm。  相似文献   

11.
以25 tex×2涤纶纱为原料,采用联合组织、平纹组织、缎纹组织,织物经纬密度均为273根/10 cm、经纬紧度均为50%,结合色彩流行趋势进行色彩设计,并通过CAD模拟、小样织机织造,设计并织造出黄色渐变、红色渐变、蓝紫渐变、沙滩渐变4种床上用品面料。设计织造的4种面料都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手感,满足了床上用品面料舒适美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沈华 《聚酯工业》2003,16(5):34-35
利用纺丝、拉伸加弹两步法,研制出领带和商标用高品质系列涤纶纬纱。实践证明:该系列涤纶纬纱具有较高的伸长率、较低的卷曲收缩率和沸水收缩率,既能适合高速电脑织机的织造速度,又能使织物保持丰满、柔软的手感,还可保证织物在织造过程中表面不会因高温收缩而变型,是领带和商标的最佳原料。  相似文献   

13.
Aircell纤维织物的吸湿、导湿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Aircell纤维织物的毛细效应、透湿性和透气性进行测试,并与其他织物选行比较,研究了Aircell纤维织物的吸湿、导湿性能。结果表明:Aircelt纤维织物的毛细高度稍低于竹纤维/棉织物,远高于棉织物和涤纶织物;透湿性稍低于Coolmax混纺织物,远高于棉织物、麻织物和涤纶织物;透气性远远高于涤纶织物,也高于棉织物、天丝织物,因此认为Aircell纤维织物是一种新的吸湿、导湿材料。  相似文献   

14.
在防透涤纶长丝的研发基础上,优化防透单纤维的截面结构,优化防透涤纶长丝的复合结构和规格,制得了防透涤纶短纤维,与棉纤维等亲肤性好的其他纤维混纺制成纱线,用该纱线作为经纬纱织造,或用该纱线与防透涤纶长丝交织,制得兼顾防透视效果和服用舒适性、符合医护人员使用习惯的白色服装面料,解决了长期困扰"白衣天使"夏季衣着暴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胡妞  李布楠  高本征 《当代化工》2014,(12):2636-2639,2642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炭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建立一维结构和二维结构炭纤维/树脂复合材料计算分析模型,研究炭纤维含量、界面接触热阻、以及炭纤维直径对复合材料有效热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炭纤维作为复合材料增强相,其含量越高复合材料的热导率越高;界面的接触热阻在10-3~10-5(m2 K)/W范围内对复合材料有效热导率有较大的影响,超出范围之后改变接触热阻对材料热导率的影响可以忽略;接触热阻比较大时,炭纤维的直径对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有较大的的影响,当接触热阻比较小时,炭纤维的直径对于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非常小。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涤纶织物的阻燃性能,并解决涤纶织物的熔滴现象,本文采用石墨烯微胶囊与海藻酸钠共混制备出阻燃涂覆液,采用浸轧法制备阻燃涂覆涤纶织物。考察涂覆涤纶织物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热学性能,结果表明:25g/L的海藻酸钠和1g的石墨烯微胶囊阻燃涂覆处理后的涤纶织物的极限氧指数由19.7%,上升到28.34%,达到难燃织物的标准。整理后的涤纶织物达到了V-0标准,涤纶织物燃烧后产生的熔滴的现象消失。织物的断裂强力由135.21N降低到了106.77N。涂覆处理前后,织物达到最大热分解速率的温度未产生明显变化,残炭率由12.07%上升到了26.98%,最大质量损失速率由1.79%/℃降低到了0.96%/℃。同时整理前后涤纶织物的热焓值由58.4J/g上升至68.4J/g。织物的导热系数由0.587 W/cm.℃×10-4提高到0.842W/cm.℃×10-4,热学性能得到了充分的提高。织物燃烧后所形成的残炭由无到连续且致密。  相似文献   

17.
以质量比50/50的云母纤维/竹浆纤维混纺纱为原料,设计开发了具有吸湿快干功能的平纹组织、小提花组织和透孔组织3种单层机织物,对这3种组织织物的基本性能和热、湿舒适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织物组织结构对机织物吸湿快干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得出:这3种织物均具有吸湿快干的性能,其中透孔组织为吸湿快干性能最佳的织物组织。  相似文献   

18.
郭静  李晓萌 《合成纤维工业》2011,34(4):31-33,43
以阳离子可染聚酯(CDP)纤维为经纱的主要成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已内酰胺( PA6)复合纤维为纬纱,进行混纺获得CDP与PA6混纺织物.用不同碱浓度、温度和时间对混纺织物进行碱处理,考察了碱处理条件对碱减量的影响,研究了碱减量对混纺织物的力学性能、染色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混纺织物的碱减量随碱浓度的...  相似文献   

19.
对几种国产的异形聚酯纤维的表面形貌、取向因子、蠕变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了扁平、“十”字断面、中空三种不同截面聚酯纤维的形态结构,讨论了纤维形态结构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酯纤维异形化结构显著,纤维的蠕变现象明显;通过对异形聚酯纤维取向因子的测定,表明纤维的取向因子受纤维线密度及喷丝板形状的影响;对比了不同纤维截面对纤维性能及纤维用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