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8年进行了凡纳滨对虾生态养殖高产试验。本试验从虾苗、水质、饲料、日常管理等方面严格把关,杜绝了凡纳滨对虾养殖病害的发生,达到了生态养殖高产目的。在15.5亩的池塘中投放平均全长1.1cm的虾苗136.4万尾,经110d饲养,生产成虾19139kg,成虾平均规格60-63尾/kg,平均亩产1226.85kg、亩利润17177.96元。  相似文献   

2.
为探寻高产高效的养虾模式,应对环境恶化及疾病蔓延对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制约,以凡纳滨对虾新品种"科海1号"SPF优质虾苗为对象,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及其高效水处理技术,进行了为期90d的循环水养虾试验,以探析循环水养虾的可行性及适宜的养虾条件与管控措施。结果显示:在循环水系统,凡纳滨对虾活动正常,生长快速;在放虾苗750~1200尾/m2的高密度情况下,养成产量平均高达8.6016kg/m2(5.734 4kg/m3),平均存活率64.88%,饵料系数1.22。由此表明,循环水系统适合凡纳滨对虾集约化养殖,并能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优质蛋白质需求量大幅度增长,目前凡纳滨对虾养殖业迅速发展,在水产养殖业中地位显著提升。为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借助反季节工厂化养殖技术,不断提升工厂化养殖凡纳滨对虾的品质,确保产品质量,提升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经济效益,推动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养殖管理、饵料选择投喂及苗种选择等几方面介绍了凡纳滨对虾在养殖过程中成本控制技术要点,为指导生产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6.
龚希章  魏华  陈明  戴习林  付熙徐 《水产学报》2010,34(11):1704-1711
阐述了基于Web的凡纳滨对虾标准化生态养殖全程管理系统的研发过程。该系统立足数字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国情,采用B/S系统结构、Windows 2000/2003 Server平台、SQL Server 2000数据库、ASP技术和Dreamwaver MX 2004开发环境;依据凡纳滨对虾标准化生态养殖生产工艺过程,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最终实现水产养殖环境、苗种放养、渔药使用、饲料投放和产品销售等环节全过程标准化管理。系统包括日常管理、基础信息、系统管理、个人工具、信息查询和报表打印等6大功能模块。广大养殖用户可借助覆盖全球的无线广域通信网络,使用架设在Internet上的管理系统,进行所辖池塘的日常生产信息维护。  相似文献   

7.

为明晰中国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引进群体子一代的遗传多样性特征,于广东的3个对虾主产区采集7个养殖群体的种苗样品,其均为国外引进亲虾繁育的子一代。将之分别命名为TH-A1、TH-A2、TH-B、US-C1、US-C2、US-C3和US-C4,以微卫星标记检测其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7个群体在12个位点呈现不同程度的多态性,其平均等位基因数(Na)、期望杂合度(He)、观测杂合度(Ho)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3.333~6.167、0.477~0.670、0.370~0.505和0.414~0.623;44个群体位点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和文章中He大于Ho的结果对应。聚类分析显示7个群体共分为3支,其中TH-A1为一支,US-C1、US-C2和TH-A2为一支,其余的聚为一支。结果表明此次采集的养殖群体种苗样品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该结果可为后续挖掘种苗遗传背景与其养殖性能的关联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健康、高效的对虾养殖模式,利用移动床生物滤器水处理技术和藻类净化技术,构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并进行养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养殖期间DO为(5.85±1.09)mg/L;pH为8.11±0.40,TAN为(0.39±0.12)mg/L,水质指标符合养殖要求;对虾生长情况良好,经过92 d的养殖,收成时养殖密度4.96 kg/m2,成活率80.9%,饲料系数1.34,取得了健康、经济、高产、高效的养殖结果。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凡纳滨对虾养殖尾水中悬浮物的物质组成和粒径分布特性,2021年11月对上海市3口典型对虾养殖池塘(SP1、SP2、SP3)尾水排放过程进行动态监测,采集不同排水深度的尾水样品,分析尾水中悬浮物物质组成和变化规律,研究尾水中悬浮颗粒粒径数量和体积分布特征。试验结果显示,尾水中悬浮物、颗粒态氮、颗粒态磷含量随排水深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在排水深度达2/3以后增幅明显升高,悬浮物中氮、磷含量平均占比则随之下降,分别由排水前的6.11%和1.20%降至排水末期的0.38%和0.11%;悬浮颗粒粒径分布受排水过程驱动,排水末期SP1、SP2和SP3尾水悬浮颗粒体积组成的中值粒径分别为11.69、20.89μm和38.23μm,主要以<100μm的胶体和细颗粒为主,平均体积占比达92.68%;虾塘尾水悬浮颗粒粒径数量分布符合可变β模型(r2=0.849±0.128),粒径体积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模型(r2=0.879±0.141)。  相似文献   

10.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室内工厂化流水养殖(IIFA)为对照组,通过养殖场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RAS)试验(85 d)比较不同养殖模式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养殖水体水质影响,探究循环水养殖系统(RAS)的硝化效率变化。结果显示:RAS的凡纳滨对虾存活率(74.58%±1.74%)、饲料转化率(70.56%±3.82%)、产量(3.91±0.49 kg/m^3)显著高于IIFA的凡纳滨对虾存活率(66.90%±3.80%)、饲料转化率(67.14%±3.25%)、产量(3.47±0.42 kg/m^3)(P<0.05)。对虾RAS可以将养殖水体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4^+-N)和亚硝酸盐氮(NO_2^--N)质量浓度稳定在较低水平(5.92、0.60和1.14 mg/L);对照组的COD呈现上升趋势,最高升至15.37 mg/L,NH_4^+-N和NO_2^--N质量浓度在较大范围(0.20~2.90 mg/L和0.19~6.97 mg/L)内波动。然而,对虾RAS养殖水体NO_3^--N和总氮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最高分别升至25.98和33.55 mg/L;对照组养殖水体NO_3^--N(0.94~2.85 mg/L)和总氮(5.95~14.01 mg/L)质量浓度变化则相对较小。对虾RAS对养殖水体硝化作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H_4^+-N和NO_2^--N去除率分别为23.78%~91.43%和0~27.76%,NO_3^--N累积率则稳定在一定范围(0.57%~4.30%)。研究表明,对虾RAS的应用可有效控制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关键水质指标,有利于对虾存活率的提高和养殖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芽孢杆菌合生素在对虾集约化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芽孢杆菌合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集约化养殖中,试验组A、B的合生素添加量分别为0·3%和0·5%。结果发现,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对虾的单位产量显著提高(P<0·05),其中A组增产35·18%,B组增产42·31%,饲料系数则明显降低(P<0·05)。在对虾的成活率和增重率方面,A组分别提高了15·57%和53·34%,B组则分别提高24·02%和49·28%。以对虾的肥满度(体重/体长×100)作为衡量对虾品质的一项指标,发现A组和B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1·60%和42·48%。由于芽孢杆菌合生素的使用,两试验组的排换水量和渔药使用量比对照组均有所减少,进而降低了养殖风险和生产成本。但两试验组之间的对虾产量、饵料系数、成活率、增重率、肥满度和生产成本等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南美白对虾室外育苗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华芳 《水产科学》2003,22(2):27-29
在4个室外水泥池和2个室内水泥池进行南美白对虾育苗试验,室外池总育苗水体为40 0m3,室内池总育苗水体为20 0m3。直接在室外育苗池培养单胞藻;白天日照时间为8h以上,光照强度为500~8000lx;室外育苗池共放入南美白对虾无节幼体600万尾,培育至体长1 0cm的虾苗,出苗354 4万尾,总成活率为59 1%。室外育出的虾苗规格整齐,体质强壮;比室内池育苗的时间缩短3~4d。  相似文献   

13.
丁锋  冯奇飞  姜强 《水产科技情报》2022,49(6):359-362, 368
为探索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在上海市金山区开展了凡纳滨对虾淡水土池三级养殖模式试验。试验将虾苗至成虾的养殖周期分为虾苗暂养(一级养殖)、幼虾培育(二级养殖)、成虾养殖(三级养殖)3个阶段,每年进行2茬养殖。3个阶段养殖池塘数量的比例为1∶3∶3,面积比为1∶80∶300,养殖密度分别为1.1万尾/hm2、98万尾/hm2、44万尾/hm2,养殖时长分别为20~25 d、30~42 d、35~60 d,两茬养殖间隔为30~35 d。试验结果显示,在无尾水净化设施设备的情况下,所有试验塘水质均符合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幼虾驯养(一级养殖)成活率为73.2%,幼虾培育(二级养殖)成活率为(88.4±4.5)%,成虾养殖(三级养殖)成活率为(57.7±5.1)%;单茬养殖单位产量为(3 427±230)kg/hm2,两茬合计单位产量为(6 855±452)kg/hm2,高于当地传统养殖模式的平均水平。结果表明,三级养殖模式具有产量高、发病率低、环境友好等优点,可作为凡纳滨对虾的一种健康生态养殖模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尝试将生物絮团技术应用到凡纳滨对虾试验性封闭养殖系统中,筛选生物絮团养殖所需的适宜碳源及其添加量,在此基础上研究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凡纳滨对虾的适宜养殖密度。结果表明,在养殖密度为150和300尾/m2的凡纳滨对虾养殖系统中,每天按照饲料(蛋白含量42%)投喂量的77%添加蔗糖,生物絮团4d即可形成,在84d的养殖期内,养殖水体的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均维持在较低水平,对虾成活率在80%以上,取得较好的养殖收获。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南美白对虾稳产高效养殖模式,通过对2口面积共计1 hm2的连栋大棚养殖池塘进行改造,在大棚内设置净面积约35 m2的篷布池135口,辅以供水、增氧、排水以及尾水处理等设施,引进SPF一代南美白对虾苗种,采用集中标粗后再分级养成的模式进行试验.2020年放养两茬虾苗,单位面积产量达到13.85 kg/m2,产值59...  相似文献   

16.
2种水产杀虫剂共同使用对南美白对虾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小华 《齐鲁渔业》2008,25(3):41-43
通过试验验证在水体中先后施用不同溶度的杀虫剂(阿维菌素和辛硫磷)在48小时内导致南美白对虾的中毒情况和死亡率。2种药物混合使用对南美白对虾的最低致死浓度范围:阿维菌素1.5~2.25×10^-4mg/L+辛硫磷1.2-1.8×10^-2mgm,不同浓度的杀虫剂对南美白对虾的致死时间随着浓度的增加而缩短。南美白对虾对阿维菌素中毒症状表现为麻痹、昏迷、死亡,辛硫磷中毒症状表现为抽搐、痉挛、死亡。  相似文献   

17.
跑道式南美白对虾养殖池中弧菌的数量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CBS平板计数法对南美白对虾跑道式养殖池和土塘养殖塘水样弧菌数量进行了一个养殖周期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跑道式养殖池水体中弧菌数在放苗后的前70 d均较低,随后迅速增加并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变化幅度为15.0~1.42×104cfu/ml,平均3.96×103cfu/ml,平均数比土塘高2倍。跑道式养殖对虾始终未发病,跑道式养虾病害少,产量高。  相似文献   

18.
姜永华 《水产学报》2005,29(4):454-460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凡纳滨对虾卵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卵原细胞结构简单,代谢水平低,核孔稀少,通过核周池来完成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卵黄发生前晚期和卵黄发生初期的卵母细胞变化显著:核膜凹凸不平,核仁数量多,核孔密集,大量核仁外排物经核孔输送到卵质中;卵质中胞器极为丰富和发达,代谢活性极强。卵黄发生旺盛期是卵黄大量形成的阶段,卵质边缘还呈辐射状排列了一圈椭圆形皮质棒,细胞出现微吞饮活动并形成卵黄膜。卵黄发生晚期卵质中充满了粗大的卵黄粒和脂滴,胞器锐减。另外,探讨了卵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和卯黄形成的关系以及皮质棒的来源与功能。  相似文献   

19.
凡纳滨对虾高位池养殖氮、磷收支研究及养殖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高位池养殖氮(N)和磷(P)收支情况进行系统研究,比较分析不同放养季节、虾苗品系以及是否进行分段养殖引起养殖效果的差异。结果显示,饲料是最主要的N和P输入源,分别占池塘N和P总输入的91.76%~93.68%和94.55%~96.97%。收获对虾输出N和P分别占总输入的29.46%~40.46%和12.64%~17.41%,随养殖废水排出的N和P分别占24.63%~54.52%和23.03%~59.02%,沉积在池塘底部的N和P分别占14.10%~44.59%和27.59%~62.25%。放养季节和虾苗品系对养殖效果有显著影响。夏季组(ZS)对虾平均生长速度达到0.175g.d-1,分别比秋季组(ZF)和冬季普通组(ZW)高73.0%和139.3%。ZW成活率77.70%~87.75%,显著高于ZS和ZF。与相同养殖季节放养一代苗的ZW相比,放养本地苗的冬季组(BW)养殖成活率62.10%~72.30%,单位面积产量8821~9878kg.hm-2,均显著较低。采用分段养殖的冬季标粗组(ZWb)养成池塘单造使用周期缩短56.13%。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凡纳滨对虾无特定病原 (SPF)育苗技术及养成试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平均单位水体出苗12 .88× 10 4ind/m3 ,育苗成活率 86 .15 % ;2 0 0 2年养成试验的对虾平均体重 34.318g/ind ,平均体长 14 .75 5cm/ind ,而对照池对虾平均体重 2 5 .793g/ind ,平均体长 13.0 33cm/ind。养成试验显示 ,放养优质无特定病原虾苗的池塘 ,平均可增产 4 6 .4 5 % ,成活率提高 7.4 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