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黄河源区作为黄河的水塔,其水量的丰枯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至关重要。采用M-K秩次相关检验和有序聚类法分析了1961—2013年来黄河源区气温、降水和径流的演变特征,分阶段研究了降水-径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961—2013年间,黄河源区气温显著升高,降水增加趋势微弱,实测径流整体呈微弱下降趋势;实测径流序列在1989年发生突变,由于兴建了生态保护工程,将实测径流系列划分为1961—1989年、1990—2000年和2000—2013年3个阶段,不同阶段的降水-径流相关性较好,阶段性差异明显,2000年以后的点群位置明显靠下,表明其他非降水因素对河川径流量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Elman网络的黄河源区枯期径流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馈Elman网络,对黄河唐乃亥水文站及上游玛曲站近45年(1959~2003年)年降雨及径流流量进行分析,建立了基于反馈神经网络的黄河源区枯季径流预报模型.利用Matlab7 神经网络工具箱对黄河源区唐乃亥水文站枯季径流量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所建立的ANN(7,7,15,7)模型预报结果精度高,容错能力强,是枯季径流预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南昌水专学报》2017,(6):24-30
利用抚河临水流域1979—2008年降水和径流数据,采用累积距平法、M-K非参数检验、小波分析以及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法,分析了临水流域径流量变化特征及趋势,并定量分析降水和人类活动对临水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临水流域径流量年内变化为单峰型曲线,径流量的季节差异较大;年径流量呈下降趋势,但变化趋势都不明显;径流量变化的突变年份为1984年和2002年;年径流量存在7 a和14 a周期变化,其中14 a周期振荡最显著;相对于基准期AR(1979—1984),BR(1984—2002)和CR(2003—2008)时期降雨对径流的降水变化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75.5%和59.92%,贡献率均在59%以上,说明降雨是导致临水流域年径流量减少的主导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以黄河上游黄河沿—唐乃亥河段1956年以来长系列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阐明了1956—2006年该河段洪水水沙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与1970—1996年相比,1997—2006年洪水期洪水场次减少,洪峰流量降低,洪水水量减小,洪水期历时缩短,洪水峰型改变,这一变化对黄河冲积性河道演变及防洪均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960—2005年河东、珲春、圈河3个水文站的径流监测资料,对图们江下游流域近50年径流的年际、年代、年内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上看,河东站年际径流变化最剧烈,其次是圈河站,珲春站相对较稳定;从年代变化上看,河东和圈河水文站有很大的相似性,年代径流变化趋势为"多—少—少—少—多",而珲春水文站的年代径流变化趋势则为"多—少—多—少—多";从年内变化上看,珲春水文站各月径流变差系数最大,河东、珲春、圈河3个水文站年内径流主要集中在5—9月份,这5个月的径流总量占年径流量的百分比分别为79.57%,75.91%,78.65%.  相似文献   

6.
以黄壁庄水文站实测和还原资料为基础,分析滹沱河水资源的变异及开发利用情况,并通过代表站枯季径流及下游河道水量变化揭示河流水环境演变过程。分析表明,天然径流量衰减及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造成河道流量减少,对河流水环境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是区域水文变化最直接和重要的驱动因素。采用Mann-Kendall方法,系统分析了黄河流域近60 a来气温、降水、径流的演变特征,探讨了不同阶段的降水-径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60 a来,黄河流域气温显著性升高;降水量总体减少,但呈非显著性变化趋势;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实测径流量呈显著性减少趋势。黄河干支流4个重点水文站的实测径流与响应区间降水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但不同年代的降水-径流关系存在一定差异,特别是21世纪以来,相同降水下的产流量明显偏少,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区域水文情势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为了解该地区水文气候变化的情况,对其东部地区雅鲁藏布江(奴下站)、怒江(嘉玉桥站)、澜沧江(昌都站)、通天河(直门达站)、雅砻江(泸宁站)、黄河(唐乃亥站)共6个流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年气温、年降雨和年径流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分析了年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6个流域的年气温和年降雨基本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年径流受气温和降雨的共同影响,奴下站、嘉玉桥站和泸宁站呈一定的上升趋势,昌都站、直门达站和唐乃亥站呈一定的下降趋势。区域内径流多年平均变化率与冰雪面积比例大致呈正相关关系:年径流呈现上升趋势的流域,冰雪面积比例较大,受降雨增加和融雪增加的影响偏大;年径流呈下降趋势的流域,冰雪面积比例较小,受气温上升导致蒸散发增大使径流减少的影响偏大。这些研究结果将对青藏高原地区防洪抗旱、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发、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变化环境对区域水文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以山西省岚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Mann-Kendall方法和有序聚类方法,诊断了1955—2015年水文气象要素演变规律以及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了不同阶段降水-径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60年来,实测径流量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平均线性减少率为-0.917 mm/a;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气温却呈现显著性升高趋势;径流突变主要发生在1968年和1982年,上静游站径流系列可划分为4个阶段:天然阶段(1955—1968年)、轻微人类活动影响阶段(1969—1982年)、中等人类活动影响阶段(1983—2000年)和强人类活动影响阶段(2001—2015年)。不同阶段内降水-径流关系存在一定差异,特别是21世纪以来,相同降水量条件下的产流量明显偏少,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区域水文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流域自身对比法,利用潜山流域水文站实测的44 a降雨量—径流量数据,定量分析了该流域降雨量—径流量变化关系.选择1987年、1999年和2007年3个典型年份,结合植被覆盖度分级图,定量分析研究了大别山地区潜山流域森林植被变化对该区域森林水源涵养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2007年低植被覆盖区比1987年减少56%,中植被覆盖区比1987年增加12%,高植被覆盖区比1987年增加24%,2007年平均降雨量较1987年减少52%,而平均径流量较1987年减少69%,表明森林覆盖率提高能减少径流,显著降低径流系数,增强流域抗洪能力,使得森林水源涵养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1.
细纱上皮圈组合元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应用新型上皮圈销和包胶中上罗拉的特性研究,分析探讨了皮圈组合元件改善皮圈运行状态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简述净化除雾器的形式与结构、基本原理及脱硫除雾器的主要性能、特性及设计参数,分析净化除雾器在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预制箱梁的施工较T型梁难度大。文中结合洋河大桥预制箱梁的施工,从台座、模板的施工到混凝土的浇注、预应力钢绞线的施工、孔道压浆等各方面,综合阐述了确保预制箱梁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和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可能性这两方面来论证中国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以明确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中美制造费用计划分配差异处理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造费用的分配对正确、合理地计算产品的成本至关重要.通过对中美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法的比较,从中期财务报告的理论基础出发论证了中美在制造费用计划分配差异处理上的区别。并对我国的处理方法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6.
马钢四钢轧BPS系统开发基于10多年前的思想理念,在使用性和报警的准确性上已逐渐难以满足现场高拉速多钢种的需求,致使发生多次漏报、频繁误报。改造后的漏钢预报系统经过4个月的测试,误报率降低高达93.26%,漏报为0,其在提高连铸机的产能、改善铸坯质量、减少漏钢事故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税收征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的税收征管体制,已经无法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它面临着电子商务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必须针对电子商务的特点,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将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列入重要议程,以防止信息时代电子商务税收的流失。本文阐述了电子商务模式下税收的种类和特点以及给税收征管来的问题,揭示了目前由于税法尚不健全电子商务模式下税收征管中存在的漏洞,并对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税收征管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的,调整好自已的学习心态,从而调动学生体育锻练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人员培训是现代企业提高人才素质、促进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培训投资决策对企业人员培训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在培训投资决策中,要重点把握好员工“能力档案”建立、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成本收益分析以及培训风险分析等.  相似文献   

20.
烹饪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更要培养他们具有较强的会话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通过研究性教学等途径加强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从而加强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确保烹饪专业英语课程的职业性和应用性得以体现,进而提高课程理论教学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