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模式,许昌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积极构建校企联合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平台,采取以充分的校企合作基础作为积淀,以科研项目合作为载体,以"双百工程"为契机,与专业硕士点教育基地相结合,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工程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等措施,提高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对于地方高校化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我校化学本科专业尝试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参加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及就业培训等实践活动。经过7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就业培训"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实施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也促进了"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是一条提高我校化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钦州学院作为广西唯一开设油气储运工程本科专业教育的高校,在行业企业自身变化发展和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中,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改革。实践表明,通过加强政校企顶层设计和深度合作,加深产业与教育融合,提升高校教师、学生与企业及其员工的合作,将有利于提高教师技术研发能力和教学质量水平,将有利于学生学到更符合企业需求和自身今后发展所需的知识能力,促进各方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4.
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笔者通过对传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讨,在实训基地选择与建设、课题选择、双导师制及质量监督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为当前国家工程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实践表明,校企联合培养的毕业设计模式具有质量高、效果好等优点,能够促进我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创新,满足新形势下化工科技人才的培养需要。教改为进一步完善"卓越计划"积累了经验,为校企展开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国家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形式,本文以在大创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收获及存在的问题为主题,探讨大创项目的开展对教师、学生的意义所在。以大创项目的开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现代化"对高职项目化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项目选择不仅要以职业能力为选择的基础,还要兼顾职业素养养成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教学项目的单元设计要注意"三要素"的互相融合与相互促进。教学项目的实施过程教师要注意由讲授者到指导者的角色转变、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并重以及依据不同项目特点进行科学有效的考核。以《DIY皂的制备》项目实施思维导图说明创新创业能力可以课堂教学与兴趣小组、第二课堂等课上课下有机结合进行。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是将"订单培养"融入到"校企合作"中的一种深度型的校企合作形式,也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条根本出路。本文针对高职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了以就业为导向实施"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对提升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就业能力的影响与作用,并对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立足院校,校企合作,政府支持,构建全真性准企业化"模拟工厂"校内模具类实训基地建设发展思路创新可以有效破解基于"四综能力"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问题,为模具类行业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9.
本科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是我国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和未来夺取世界知识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支撑力量。基于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切入点,立足于企业与高校的实际情况,通过深化校企合作逐步夯实学生们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实验动手能力,打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界限,促进"学而练"教学模式的形成,深入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经淄博市政府研究,确定了2018年淄博市高新技术创新"双十"计划项目名单。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中,山东东岳有机硅材料有限公司与杭州师范大学邱化玉教授共同承担的高性能阻燃硅橡胶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入选,执行期限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项目总投资为1 000万元。推出"双十"计划的目的是促进成熟科技成果产业化,入选项目将在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科研对教学的提升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讨论了高校科研对教学的促进提升作用,认为科研与教学是密不可分的,教学是科研工作的推动力,而科研是教学工作的有力保障,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全面的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有利于建设学校积极的更富有创造力的隐形文化,有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人才。  相似文献   

12.
《化学化工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勇  纪俊玲  黎珊 《广州化工》2009,37(7):215-217
分析了化学化工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现状,针对目前大学生文献检索能力和科研基础薄弱的问题,提出了《化学化工文献检索》课在教学内容上增加化学化工外文文献阅读能力、课题分析与文献分析能力等训练;在教学形式上突出实践教学、综合考核等改革措施;课程最后和毕业环节的外文翻译、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任务之一,实验教学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研究型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结合培养计划及教师科研,选取了适合的研究型实验课题,我们对研究型实验教学组织、实施、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为开展研究型实验教学建立了基本的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实践创新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安徽省皖西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以实践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结合学院自身的科研水平和产学研工作的优势,对专业实践教育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建设,依托科研小组教师组建实践教学团队,将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为研究性创新实践教学内容,通过采取开放式教学、教学-科研-企业相结合的教学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通过几年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应用型本科生实践教育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将教师的科研课题引入到实验教学,在将教师的科研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开展探讨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章介绍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将科研引入实验教学的具体方法,教师的科研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等。笔者通过实践认为,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及创造一个能使教学科研互相促进的教学机制对促进实验教学改革的良性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云南化工》2018,(12):151-15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方式也在逐步的发生改变。基于SPOC的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的便利,结合线下、线上的师生活动,同步讨论实验中的疑惑难点,促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快捷有效的进行课程学习,实施科研实践创新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基础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创新多元化实验教学体系,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  相似文献   

17.
项目化教学作为职业教育领域中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能较好的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促进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综合素质。文章从课程的基本情况、项目化教学改革情况、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方案与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介绍了采用项目化形式进行的化工单元仿真教学。  相似文献   

18.
盛国栋  叶力  李宇  李晖 《广州化工》2014,(18):247-248
分析化学是一门基础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具有"眼睛"的作用,特别适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分析化学理论授课过程中,构建教学与学生科研互动,形成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有利于教师丰富授课内容,强化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实践性,突出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9.
在中特高背景下,组建高水平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改革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特别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过程中,满足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以专业改革创新为主线,紧紧围绕校企合作、课程改革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科研能力提升与服务等方面进行教师团队的改革与建设,整合社会资源组建“三体”型教师团队,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打造教学创新、科研和教育教学成果,实现“三体”型教师团队在基本教学能力、自主科研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跨越式提升。  相似文献   

20.
陈立钢  刘毓琪 《广东化工》2013,(20):152-152,154
以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探讨该课程的一些教学体会与同行分享。设计先行组织者,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迁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抓好"三基";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课题,培养创新思维及综合能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