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补偿机制对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地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碳平衡视角出发,通过定量化评估生态碳供给区与生态碳消费区两者间的碳流通进程,进而构建与生态碳服务价值、保护成本相匹配的生态补偿体系。在具体实操中,通过构建"全域覆盖"下"省域—市域—区县—乡镇—村域"五级单元的碳平衡数据体系,完善"纵横并施"下"纵向转移支付"与"横向转移支付"两个维度的生态补偿财政政策,健全地方、民间、企业和个人等"多方参与"的生态补偿投融资体制,最终实现区域生态补偿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天然气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长三角天然气一体化,对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对长三角天然气一体化的基础与瓶颈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常杪  邬亮 《中国给水排水》2006,22(Z1):162-167
由于流域生态服务的公共物品属性,政府需要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以提供足够的流域生态服务.本研究提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模式是公共支付体系、财政转移支付体系、自发组织的私人协议和自由贸易体系.模式的决定要素是流域尺度和产权明晰程度,其组成要素是补偿标准、实际补偿量、组织实施和竞争机制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国家的主体功能区划是一次重大的实践,但是要解决的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区域划分和分工等追求发展效率的问题,而是要同时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区域与区域的矛盾,其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区域生态补偿。任何的生态补偿政策都是"嵌入"于具体的区域制度当中,因此本文以我国的行政经济区域制度为切入点,从区域生态补偿的责任机制、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等三个维度探讨其理论和实践上的难点问题,并分析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负面影响。在主体功能区划的战略格局下,如何在区域制度的约束中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本文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生态经济援助和人口迁移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逐步走向一体化,其文化整合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研究了这一地区的文化起源、文化生态及其交互影响,主张推动长三角地区文化交流与合作,构筑共同繁荣的长三角都市文化生态系统(文化生态圈),同时提倡发展多样性、个性化的城市历史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6.
对生态补偿机制以及东江湖进行了简要叙述,并对东江湖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紧迫性、必要性以及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东江湖生态补偿的原则、主体、内容及方式提出了理论构想,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8)
在我国,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一方面实现了林权的承包到户,提高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也出现了许多肆意砍伐公益林,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现象。对此,相关部门应该充分重视起来,构建科学合理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本文立足生态物视野,对森林补偿机制的建设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投资1O亿元、长12.6km的洋口港跨海陆岛通道黄海大桥2008年10月28日正式通车,这座大桥连接洋口港临港工业区与海上作业区(人工岛),为江苏如东洋口港正式通航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9)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条现代化与环境的友好、协调、和谐之路。笔者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内涵,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生态补偿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并从透明角度、沟通协商角度、多元性角度及产业融合角度对农村参与式生态补偿机制进行设计,提出了构建思路,为美丽乡村建设及生态补偿实践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借鉴,进而推动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3):50-51
[目的/意义]文化生态概念的提出对图书馆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环境都产生了更为多元化的要求。[方法/过程]本文结合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从生态文化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入手,阐述图书馆多元文化的发展需求;同时剖析国内图书馆多元文化建设馆藏资源内容单一、文化传播范围狭窄、阅读空间落后等困境,分析了文化生态概念的融入对图书馆提升服务方式、均衡服务内容和强化服务对象三点现实意义,最后提出建立无差异的信息服务方式、延伸服务措施、提升馆员文化素养、满足用户多元个性需求四点创新发展路径。[结果/结论]本文完善了文化生态视角下图书馆多元文化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太湖流域的水资源生态环境问题已对该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从区际关系角度深入探讨了建立太湖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面临的问题,并根据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原则和太湖流域实际情况,提出了太湖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对策,以促进太湖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区域旅游一体化是目前区域发展的重要取向和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一项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用系统论的方法和视角对其进行研究。本文以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为研究对象,在对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动力系统模型,根据影响力大小和作用机理的不同,将动力系统分为核心因素系统、驱动因素系统和关联因素系统,并对各项动力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动力系统的优化对策,以期能为加快和推动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地处我国东部,是我国目前经济实力最强、城镇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但京杭运河江苏段沿线地区发展却相对落后.文章首先从产业结构、产业发展阶段、现状主要优势产业等角度分析了苏北运河沿线地区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而认为自然资源、区位交通条件、岸线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生态敏感性等是影响其产业布局的因素,并对各影响因子的重要性做出简要评价,最后提出了苏北沿线地区产业空间布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生态足迹视角下的区域生态规划研究——以九江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理论应用于区域生态规划,扩展了区域生态规划的视野,并为规划的目标和生态安全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文章通过对九江市2005年生态足迹的计算,结合生态规划中土地适宜性评价、生态敏感地区的过程分析等,提出了九江市生态空间体系的构建以及生态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以呼包鄂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呼包鄂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探讨呼包鄂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空间动力机制及适宜发展模式,从而为呼包鄂区域一体化的健康发展寻求理论支撑及发展路径、政策措施等,以加快呼包鄂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更好地带动周边地区城镇空间发展并推进我国区域发展与规划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分析梳理珠三角一体化阶段演进和机制建设进展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了完善珠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机制的三点建议:一要建立以全域规划为基础的空间协调平台;二要建立以区域规划委员会为协商机制的决策平台;三要建立以一体化发展基金为政策工具的诱导机制。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整合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于涛方  李娜 《规划师》2005,21(4):17-24
长三角体化进程已纳八到国家战略中。借鉴分析全球化中的其它区域整合事例,通过“空间分析”和“事件性分析”,概括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的主要阶段和驱动力。长三角区域整合可分为自上而下的中央政府推动进程、“市场主导 地方政府促进”的区域整合进程、“市场主导 制度驱动”共同作用的全方位区域整合过程等3个阶段。通过人口增长的区域变动演变及经济类型的聚类分析,长三角地区区域体化进程以1992年为界,经历了个由缓慢到加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区域协同发展的大趋势下,长三角地区仍存在行政壁垒制约区域发展的问题。沪浙临界地区有较强的互补性,区域协同是提升临界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地跨沪浙两省市,利益主体多元,其总体规划以"将科技城打造成跨区域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为目标,突破体制壁垒,从交通联网、产业联动、空间融合、设施共享和政策互利等方面探索沪浙临界地区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太浦河是跨两省一市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空间骨架。目前发布的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草案已提出区域协同发展的目标,但从流域尺度的空间规划落实到场地尺度的规划设计尚缺乏中间层次的规划支撑,导致实际问题与解决策略之间的错位。浙大-西浦-同济联合Studio模拟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语境下跨行政主体协作的跨学科、多尺度流域规划设计,回溯各个尺度,归纳原型设计策略作为系统性的规划设计导则,探讨在流域尺度进行统一实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29)
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审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审计方式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生态审计的现状对区域性生态审计提出若干建议,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