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江泽民强调在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同时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这是我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是我党在治国方略上的新发展。依法治国 ,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确立的治国的基本方略。而“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 ,强调要将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起来 ,标志着我们党治国理念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 ,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德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市场经济就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  相似文献   

2.
先秦儒家与法家人性学说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儒家与法家在治国方略上针锋相对,儒家崇尚德治而法家强调法治。本文试图从儒、法两家的“人性论”中找出他们治国方略的理论基础,并论证当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辩证统一的合理性。进而结合现实讨论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在实践中贯彻法治与德治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不仅是哲学、伦理学和法学领域的学术问题,也是国家治理领域的政治问题。“以德治国”是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治国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对“以德治国”这一重要思想的深入探讨,以及当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分析传统中国处理德刑关系的历史经验入手,以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为主线,重点论述“以德治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构中的启示,在此基础上强调“法德兼治”符合当代中国法治需求。  相似文献   

4.
道德和法律都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 ,但两者的特点和作用又各不相同。“以德治国”的提出 ,凸现了“德治”的作用 ,并使之成为与“法治”等要的治国方略 ,在现阶段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是现代各国的大势所趋。古往今来 ,法律和道德都是治国者用来调整社会关系的工具 ,都是维护社会秩序不可缺少的社会规范。法治和德治两大治国方略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关系。道德是人类一切行为的终极评判标准。法律应当以完善道德为目的 ,以最基本的道德标准为基础。我国在建设法治社会的征途上 ,应当同时注重道德建设 ,以“法主德辅”为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以德治国”方略的探索,经历了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初步探索、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到“以德治国”方略的初步形成、全面确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基本治国方略及其创造性发展的历程。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我们党走上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科学治国之路。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的。规范复杂的社会行为 ,不能只靠法律 ,道德也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江泽民同志把德治提升为治国的方略 ,并与“依法治国”统一起来 ,是一伟大创举 ,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法主德辅"的原则。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实质上是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在法理学和伦理哲学看来,法律与道德存在三种基本关系:道德的法律化、道德的非法律化、某些道德要求既可以法律化也可以非法律化。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存在诸多区别,但同时又有若干内在一致的地方,因此法治与道德是相互补充、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看,实行依法治国实质上就体现了以德治国的基本要求;从法律与道德作为社会行为准则看,依法治国应当居于主导地位;从法治与德治的区别来看,法治应当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创新和完善 ;分析了法治与德治的区别与联系 ,指出法治与德治的相结合是由二者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 ;介绍了中国古代传统治国理念中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合理思想 ,指出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对中国古代治国传统的批判继承 ;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工作中 ,必须始终注意法治与德治的紧密结合 ,二者并举 ,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0.
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治国思想是我们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对于进一步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从依法治国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治国方略的确立,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必然,是法律与道德功能互补的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社会主义性质为二者作为治国的方略并举提供了可能与保障.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作为治理国家基本方略提出 ,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根本保证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法治外 ,德治内 ;法治流 ,德治源 ;法治身 ,德治心 ;法止恶 ,德扬善 ,法治德治互济 ,方可天下大治。它们的实施与健全是和物质经济基础的发展分不开的 ,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完整的治国方略的两个组成部分。本文在法治的视角下认识德治问题,理性地分析"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在现实社会条件下德治的必要性和德治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实施以德治国方略 ,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这是我党治国方略的新发展。以德治国 ,有利于调整社会关系 ,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施以德治国方略 ,要努力建立和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5.
坚持"法治"与"德治"并举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和道德在调节社会关系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备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功能。法治需要德治的支持、配合,德治需要法治的保障、辅助。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  相似文献   

16.
如何理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如何在实践中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既是国家治国理论又是治国实践的现实课题。本文诠释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内涵;解读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论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应该秉承的理念;描述了现实处理法治和德治关系的图谱,即在法治国家建设的立法层面、法治政府建设的执法层面、法治社会建设的守法层面体现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德治与法治关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的。要注意区分只有代表进步生产力的法律和道德才能作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依据 ;防止以德代法或以法代德 ;当法律与道德发生冲突时 ,要以法律为主。要进一步完善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道德体系 ,创造良好的法治和德治环境 ,加强对公民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站在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高度,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文章分析了以德治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重要意义,阐述了“法治”与“德治”的紧密关系,指出“以德治国”从根本上加强了道德建设,是人类通往共产主义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现代社会文明秩序的基石,法德并举则是维系这个文明秩序的支柱.现代法治渊源于西方法律文化,主体是全体公民,客体是国家事务和各种社会行为,内涵是依法办事,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民本”为核心的传统德治思想渊源于儒学,它强调道德教化、重视社会道德水准提高的人文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作为软控制约束必须把握德治的力度、刚度和密度的适度性.法治与德治因其共同的基础和目的而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重构成了现代国家最完整、最科学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20.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 "以德治国"思想是对我国古代"德治"思想的批判继承,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以德治国"思想是对我国古代"德治"思想的创新,是新型的社会主义德治.以德治国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严治党,从严治政,把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