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C4mim]HSO4、[C6mim]HSO4、[C8mim]HSO4酸性离子液体,同时利用这3种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催化异丁烷和丁烯的烷基化反应,实验探讨了不同离子液体、反应时间和离子液体用量对烷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用[C6mim]HSO4离子液体催化异丁烷和丁烯烷基化反应的效果最好,[C4mim]HSO4次之,[C8mim]HSO4催化效果略差。[C6mim]HSO4催化异丁烷和丁烯烷基化反应转化率达到92%,收率达89%,最佳反应时间1 h,催化剂用量为6 g。  相似文献   

2.
离子液体中苯与己烯的烷基化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离子液体为催化剂,考察了不同的离子液体、原料中水含量、苯和己烯之比、一定量质子酸对苯和己烯烷基化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离子液体的催化活性与其酸强度密切相关,只有在酸性条件下,离子液体对烷基化反应才有催化活性。酸性离子液体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很好的烷基苯选择性,并且可以循环使用,活性基本没有降低。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可以得到较高水平的己烯转化率,并且烷基苯的选择性很高。  相似文献   

3.
首次提出以BrФnsted酸性离子液体[BMIM]HSO4和H2SO4的复配体系作催化剂,用于汽油烷基化脱硫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相比硫酸,复配体系能够在最大限度不改变烯烃组成的情况下有效催化噻吩与烯烃进行烷基化反应;噻吩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温度超过45℃后,烯烃聚合速率增加幅度远大于噻吩转化幅度;噻吩转化率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反应2h后反应基本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4.
SO3H-离子液体催化苯酚和叔丁醇选择性烷基化反应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研究了SO3H-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苯酚与叔丁醇的烷基化反应.考察不同的功能化离子液体、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苯酚与叔丁醇的摩尔比以及离子液体的用量等反应条件对烷基化反应的影响,并考察了离子液体的循环使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反应条件(n(苯酚)/n(叔丁醇)=12,15 mmol离子液体,10 mmol苯酚,70℃,8 h)下,苯酚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分别为80.4%和60.2%;离子液体重复使用三次,其催化活性不变.此外根据产物的分布,讨论了烷基化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异丁烷与丁烯烷基化反应的研究现状,讨论了一些固体催化剂和液体催化剂的主要特点及其优缺点,介绍了超临界条件下异丁烷与丁烯烷基化反应的发展现状,并预测了超临界条件下异丁烷与丁烯烷基化反应的发展前景。结果表明,B酸少,L酸多,比表面积在的大孔径分子筛有望成为超临界烷基化反应的理想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异丁烷与丁烯烷基化反应的研究现状,讨论了一些固体催化剂和液体催化剂的主要特点及其优缺点,介绍了超临界条件下异丁烷与丁烯烷基化反应的发展现状,并预测了超临界条件下异丁烷与丁烯烷基化反应的发展前景.结果表明,B 酸少、L酸多、比表面积大的大孔径分子筛有望成为超临界烷基化反应的理想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8.
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乙酸松油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7种酸功能化离子液体,分别将其与氯乙酸组成复合催化体系用于催化α-蒎烯一步合成乙酸松油酯,筛选出一种催化效果较佳的离子液体[HSO3-pmim]H2PO4,并用FT-IR1、H NMR和13C NMR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确定了较佳的反应条件:n(α-蒎烯)∶n([HSO3-pmim]H2PO4)∶n(氯乙酸)∶n(乙酸)=5∶0.9∶5∶14,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0 h。在此条件下,α-蒎烯转化率为85.6%,乙酸松油酯质量分数为36.0%。该催化体系可重复使用,重复使用5次时,α-蒎烯转化率为83.5%,乙酸松油酯质量分数仍达33.7%。  相似文献   

9.
酸性离子液体脱除焦化柴油中碱性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并表征了[(CH2CH3)3NH][H2SO4]离子液体,同时对中国石化有限公司荆门分公司提供的焦化柴油进行了酸性离子液体脱氮处理,考察了不同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剂油比等对柴油中碱性氮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液体脱除碱性氮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剂油比为110、反应时间1h、反应温度为40℃、m(离子液体)m(水)=0.5,碱性氮脱除率可达79.54%,在重复使用5次后仍然达到很好的效果,并且此离子液体能减少设备的腐蚀和含油污水的产生,有效缓和后续加氢精制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以马来酸酐和异辛醇为原料,研究了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剂催化合成马来酸二异辛酯的反应,考察了离子液体种类、酐醇摩尔比、离子液体用量、反应时间等对反应的影响。得到较佳工艺条件:以酸功能化离子液体[HSO3-pPy]HSO4为催化剂,n(马来酸酐)∶n(异辛醇)=1∶2.2,马来酸酐0.1 mol,催化剂用量2.3 g,反应时间2.0 h。在该条件下,马来酸酐酯化率达98.8%。反应结束后离子液体通过简单倾析即可与反应液分离,分离后的离子液体未经任何处理可重复使用6次,酯化率没有明显降低(>98.4%),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1.
固载化离子液体在烯烃、芳烃和不饱和醛的加氢反应中表现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和产物选择性,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和抗失活能力。本文全面综述了固载化离子液体在催化加氢反应中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固载化离子液体、离子液体和有机溶剂3种不同环境中的催化性能,简要分析了固载化离子液体具有优异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固载化离子液体在烯烃、芳烃和不饱和醛的加氢反应中表现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和产物选择性,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和抗失活能力。本文全面综述了固载化离子液体在催化加氢反应中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固载化离子液体、离子液体和有机溶剂3种不同环境中的催化性能,简要分析了固载化离子液体具有优异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离子液体[C6mim]Br为催化剂及模板剂,在低温、常压条件下制备了TiO2气凝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及N2吸附/脱附法对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iO2气凝胶为锐钛矿晶体结构,平均孔径为9.7nm,比表面积为264.3m2/g,孔体积为0.513cm3/g。以活性蓝为模拟污染物,紫外汞灯为光源,研究了TiO2气凝胶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TiO2气凝胶具有优于P25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离子液体[HMIM]Br、[HMIM]BF4作催化剂,TEOS作前驱体在常压下制备出了高孔隙率块状SiO2气凝胶,并研究了离子液体对气凝胶制备的影响。离子液体[HMIM]BF4比[HMIM]Br拥有更好的催化性能,可以大大缩短凝胶时间,且两种离子液体制备凝胶过程中,凝胶时间都随n(IL)/n(Si)的增加而逐渐延长。在n(IL)/n(Si)=1.5时,制得密度最小、孔隙率最大的气凝胶;n(IL)/n(Si)>1.5时,随离子液体的摩尔比率的增加,气凝胶的密度增大,孔隙率、成块性和透明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5.
离子液体及其研究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液体是一类极具应用前景的绿色溶剂,具有优良的稳定性、低挥发性、可设计性等优点。离子液体作为溶剂,可以为化学反应提供不同于传统有机溶剂的优良环境。离子液体不仅可用作环境友好的"绿色溶剂",而且在生物合成和有机反应中表现出特殊的催化、促进效应。本文着重介绍离子液体在多孔材料制备方面和化学催化、化学反应的研究进展,以及以离子液体作为溶剂在纤维溶解及染色和合成电池方面的应用所起的重要作用及最新研究成果,并对离子液体在催化领域的绿色可持续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以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AMIM]Cl)为溶剂、氯化锂(LiCl)为添加剂,通过测定纤维素溶液的流变性能来考察LiCl对纤维素/[AMIM]Cl溶液纺丝性能的影响,发现纤维素/[AMIM]Cl/LiCl呈现切力变稀行为,当LiCl添加量为[AMIM]Cl质量的3%时,切力变稀行为最明显.使用双螺杆挤出机通过干湿法纺丝制备出了高浓度的纤维素纤维,通过XRD、偏光显微镜、SEM及单纤强力仪等表征了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随着LiCl含量的增加,所得纤维的结晶度和双折射率增加,结构致密,纤维强度增加,当LiCl含量达3%时,纤维强度可达3.13 cN/dtex.  相似文献   

17.
由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提供阳离子,甲酸、乙酸、乳酸提供阴离子,合成了一系列醇胺类离子液体,并对其进行了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表征并确认。将常规水浴法、冰水浴法、微波法进行比较,并对水浴条件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进行了考察。最佳反应条件如下:反应时间为20 h,水浴温度为5℃。  相似文献   

18.
A new reaction system was designed to economically convert glucose to lactic acid environment-friendly. Hydrophobic ionic liquids were chosen as solvent that can promote the decomposition reaction of glucose, and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he solid bases was evaluated. Both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time can affect the yield of lactic acid. A high yield (97%) of lactic acid was achieved under the optimal reaction condition. The 1H NMR spectra and HPLC-MS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formation of the la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