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仓房隔热性能、控温要求,选择合理制冷量的空调,利用风管空调制冷为主要控温手段,并结合压盖密闭及屋顶隔热等措施,对稻谷储藏进行控温储粮试验,结果表明,能满足安全、经济和延缓品质劣变的储粮目标,有利于保持储粮品质及水分,抑制虫霉的孽生,降低储粮损失.  相似文献   

2.
针对夏季粮仓温度高,表层易发热从而引起粮食品质劣变的现象,开展了利用相变储能材料的准低温稻谷储藏实仓试验。分别选择29号常规储粮仓、保温处理后的30号储粮仓和使用相变储能材料的31号储粮仓进行储粮效果对比实验。在测试期间,随着外温的变化,通过对29号、30号、31号三个立筒仓仓温和表面粮温的测定,结果表明:使用相变储能材料的31号粮仓仓温和粮温最低,且随着外温的变化表层粮温几乎不变,该粮仓能有效控制粮仓温度和表层粮温,实现准低温储粮。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采用以适合本地区的冬季通风降温和春季密闭隔热为基础、夏季空调控温为重点的控温储粮技术要点开展高大平房仓准低温储存稻谷和小麦的实仓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空调有效控温,可以确保稻谷和小麦在本地区基本达到准低温储存要求,控制储粮害虫发生,实现免熏蒸、绿色无公害储藏.  相似文献   

4.
在广州市南沙区于2018年1月16日~2月7日期间,对装粮高度11 m的稻谷立筒仓(约650 t)采用自然冷空气进行智能化降温通风,分别采用5.5 kW和2.2 kW的离心风机上行式通风,风机运转条件是粮堆与大气温度之差≥3℃,粮堆平衡绝对湿度(EAHg)≦大气平衡绝对湿度(AHa)。结果表明,风机自动化运行时间主要在夜间,采用5.5 kW风机的301号仓粮堆平均温度由19.2℃降到13.8℃,风机运转了72.9h,单位能耗是0.087 kW·h t~(-1)℃~(-1);采用2.2 kW风机的501号仓粮堆平均温度由20.9℃降到12.4℃,风机运转了148.6 h,单位能耗是0.047 kW h t~(-1)℃~(-1),与当地人工控制的吸出式下行降温通风单位能耗比较,显著节约电能54%~75%。两个智能化降温通风仓通风结束后粮堆水分保持不变。与对照仓比较,采用低功率离心风机进行智能化降温通风后的稻谷出米率和加工品质有提高的趋势。这说明稻谷立筒仓智能化通风期间整个粮堆湿热分布均匀,不发生水分迁移。  相似文献   

5.
针对北方地区夏季稻谷储藏期间存在仓温高、上层粮温上升快易发热、品质陈化速度快等突出问题,在平房仓内采用空调进行控温储粮工艺研究,分析粮堆上层稻谷的温度、水分以及品质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实验仓和对照仓粮堆上层稻谷的水分、发芽率、品尝评分值均逐渐降低,与储藏时间呈线性负相关关系。脂肪酸值逐渐增高,与储藏时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直链淀粉与储藏时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整个储藏期内,实验仓的粮堆上层稻谷各品质指标的变化幅度均明显小于对照仓,储藏至第19个月时,实验仓稻谷品质好于对照仓。实仓应用后,上层粮温始终保持在20℃以下,无储粮害虫发生,且减少了储粮水分损失,并有效延缓了夏季粮食劣变速度,实现了稻谷准低温绿色安全储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针对江南地区夏季高温时间较长、粮堆上层粮温极易升高、玉米耐储性差的情况,利用空调制冷技术对夏季高温玉米进行控温,使整仓玉米平均粮温控制在20℃以下,最高粮温点控制在25℃以下。与对照仓相比,试验仓改善了高温季节玉米仓的储粮环境,整个夏季试验仓虫害达到基本无虫,脂肪酸值变化较小,减缓了玉米品质劣变,同时达到年度免熏蒸,实现绿色储粮,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7.
通过开展空调控温储粮试验,分析探讨不同粮层深度下的稻谷储藏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储藏期内,试验仓和对照仓各层稻谷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水分、发芽率、品尝评分值呈下降趋势,脂肪酸值呈上升趋势;同时,通过比较不同粮层深度的稻谷品质变化情况,发现第1层(粮面)稻谷的各项品质指标变化幅度最大,而在相同粮层深度下,对照仓各层稻谷品质指标均比试验仓变化幅度大;试验证明,采用空调控温储粮,能有效延缓粮食品质劣变速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稻谷安全储藏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东北地区大型粮仓夏季表层粮温高、粮食劣变快等问题,开展粮仓专用空调控温储粮实仓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空调控温储粮技术能够有效降低仓温和表层粮温,延缓粮食品质陈化,从而确保粮食安全度夏。  相似文献   

9.
低温储粮一直是我国粮食储藏工作的重点研究内容,根据相变储能材料在储粮温控系统能量转化规律,通过实仓试验研究,表明采用相变储能材料与空调制冷组合式准低温稻谷储藏技术,对减少储粮期间稻谷水分损失、保持稻谷品质、抑制稻谷陈化等方面具有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0.
针对北方地区夏秋季仓温高、粮堆上层易发热、粮食食用品质下降、减量较大、储粮成本高、处理难度大等突出问题,开展了基于空调控温及仓房隔热保冷工艺技术的夏季准低温稻谷储藏实仓试验。在气温最高的9月,试验仓粮堆上层粮温比对照仓低7.5℃以上,实现控温储藏稻谷夏季上层平均粮温小于20℃的准低温储粮。空调6~9月运转期间,平均日耗电45 k W·h,最高日耗电70 k W·h,整个夏季吨粮电耗1.8 k W·h;试验仓没有虫、霉及黄粒米发生。  相似文献   

11.
辽宁地区处于低温高湿与中温干燥储粮区交界地带,具有冬长于夏、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空调控温储粮技术试验表明,该技术可有效降低粮堆表层积热,维持粮堆平均温度≤15℃,符合安全储粮要求.空调设定在仓温25℃时开启、22.0℃时关闭,其工作温度限定范围比较合理,空调储粮综合能耗为0.28 kW·h/t.建议:避免冬季通风降...  相似文献   

12.
2006年秋冬季,粮食入仓后,在郴州直属库利用低温时机,用仓上轴流风机和移动式离心风机对试验仓和对照仓储粮进行降温通风.通过综合利用储粮技术,实现了试验仓和对照仓稻谷安全储藏;全年粮食温度控制在20℃以下;试验仓熏蒸、通风都不用揭膜,既确保了储粮安全,又降低了保防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3.
针对稻谷的储藏不稳定性,利用空调对高大平房仓散存偏高水分稻谷进行仓温控制,把粮堆表层平均粮温控制在20℃以内,创造准低温的储粮环境,有效控制稻谷表层粮温的上升,抑制虫霉繁殖,减少储粮污染,保证储粮品质,减少水分损耗,增加储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筒仓中稻谷的空隙率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LHT-1粮食回弹模量仪测定稻谷(南粳5055)堆的表层密度及压缩密度,建立筒仓中稻谷堆的密度、应力与粮层深度关系的微分方程组,用数值方法计算筒仓中稻谷密度与粮层深度关系。采用粮食孔隙率测量仪测定表层稻谷(无压缩)孔隙率,由表层孔隙率,表层密度及筒仓深处的密度计算出筒仓中稻谷孔隙率与粮层深度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在直径20米的筒仓中,在30米的筒体部分,南粳5055空隙率变化范围为61.00%~56.32%,在10 m的锥斗中,空隙率变化范围为56.32%~59.77%;在带锥斗筒仓的筒体部分,稻谷堆孔隙率随着粮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到锥斗部分,稻谷堆孔隙率随着粮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不同直径的筒仓的筒体部分,在同一深度,稻谷堆孔隙率随着筒仓直径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5.
16.
哈尔滨直属库由于仓容不足,没有足够的空仓期进行通风系统改造,需要进行实仓通风改造。历经半年的试验探索,成功地研制通风和排粮转换装置,将整个装置通过筒仓排粮管打入筒仓内,带孔通风管达1.4~2.1m,通风阻力非常小,甚至可以进行自然通风。将原筒仓顶部闲置多年的3 k W离心风机进行改造,用在底部通风,粮面表观风速达到0.02 m/s,是平房仓降温最低风速0.01 m/s的2倍,单位通风量达到8.15 m3/(h·t),效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在封闭的立筒仓内粮堆表层投放磷化铝片剂,通过立筒仓多用途管道系统(可进行储粮机械通风降温、降水和多种药剂环流熏蒸)进行环流熏蒸。磷化氢气体在仓内各部位分布均匀无死角,杀虫效果达到100%。熏蒸操作简便、安全,耗能源少,并且节约费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磷化氢与二氧化碳仓外混合,间歇性投药的环流熏蒸技术对立筒仓进行熏蒸和杀虫效果检验。试验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对于立筒仓这类深粮层仓型熏蒸杀虫有很好的效果,对仓内的主要害虫有较好的杀死作用;但由于仓房气密性、环流方法和设备性能等因素的影响,操作不当就不能彻底杀死某些局部虫害或不久又再次发生害虫危害,影响整体熏蒸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天津市粮食系统针对立筒仓储藏特点,在不同容量的立筒仓内,试验研究用于熏蒸和通风等用途的多种管道系统。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偏高水分粳稻谷低温储藏中的安全性和品质变化规律,在模拟低温环境(温度15℃)下对偏高水分粳稻谷(15.3%)储藏2.5年,监测了储藏期间稻谷霉菌数量、质量指标和储存指标的变化,并以常规水分(14.3%)的粳稻谷作对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偏高水分粳稻谷在整个储藏期霉菌数量均低于105 cfu/g,未出现霉变现象。储藏期间,偏高水分和常规水分粳稻谷在质量指标和储存指标上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变化幅度略有差异。储藏结束时,偏高水分粳稻谷仍保持良好的品质,水分含量为14.2%,出糙率为80.2%,整精米率为66.8%,黄粒米含量为0.6%,脂肪酸值为23.2 mg/100 g,品尝评分值为7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