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简称"承载力评价")和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科学基础支撑。本文是基于《青岛市"多规合一"空间规划(2016—2035年)》评价工作,从要素分析、因子选取、指标计算、阈值确定、权重确定、等级划分等方面构建了青岛市基础评价的技术框架,着重解决基础评价的交互关系、陆海统筹,提出功能适用性的初步建议,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罗彦  蒋国翔  陈少杰  刘菁 《城市规划》2022,46(1):7-17,52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即"双评价")、主体功能区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要地位已基本形成共识。本文提出"双评价+"概念,探索"双评价"在统筹三线划定、生态系统修复、全域防灾减灾等领域的拓展性应用,有效发挥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支撑作用。同时,提出发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引领作用,加强其与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协同实施,强化其对空间格局优化、资源要素配置、配套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引领作用。通过对"双评价"和主体功能区开展认知评判并提出优化应用建议,为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编制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规划师》202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推进实现"多规合一"。由于原有各项空间性规划均有自成体系的现状调查要求,对同一国土空间,不同调查存在数据不统一、权属不清晰、空间交叉重叠甚至相互冲突的问题,还存在相关信息摸查不足不能有效支撑规划编制的情况。如何统一调查体系、查实查清底图底数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率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面向空间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适应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全要素管控要求,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需要,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为基础,形成用地调查+资源调查+设施调查+权籍调查+地质调查的国土空间现状调查体系,以支撑和服务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引领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马星  原明清  王朝宇 《规划师》2021,37(3):72-77
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是优化公共服务资源要素配置的重要工具,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和传导机制等内容亟待探索与明确.文章通过梳理城乡规划体系下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面临的编制主体多元、编制深度不一、传导路径不清的困境,总结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编制的"底图底数""传导衔接""全周期管理"思维,并提出在规划编制层面...  相似文献   

5.
自国家层面提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以来,各级政府相继启动了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作为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科学有序地统筹布局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双评价"工作的不断推进,其面临的问题也逐步浮现。为更好地支撑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有必要对现有的"双评价"工作进行重新审视与再认识。文章从国家层面对国土空间"双评价"工作要求入手,通过梳理和总结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技术优化和政策配套角度探讨"双评价"工作优化路径,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靳利飞  孟旭光  刘天科 《规划师》2021,37(19):65-71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规划领域面向生态文明的重大变革和重要任务.在国家治理体系改革背景下,以治疗、预防"生态病"为出发点的国土空间规划日趋从服务于经济增长的单一目标向服务于保护资源环境生态、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等多元化的空间高质量发展目标转变,更加注重多元目标驱动下的"技术+政策"的双重逻辑转型.具有统筹"立体开发"区域属性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要素粘连性结构特征的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坚持适应生态文明时代时空秩序的"问题—价值—目标"三重导向.文章基于以上逻辑,在从国家治理体系角度梳理国土空间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以关键逻辑和重大关系为主线,面向空间多元综合目标,对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的多要素耦合、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的多功能融合、明确空间治理基本单元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白娟  黄凯  李滨 《规划师》2020,(5):30-38
"双评价"是科学进行空间布局、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关键和基础,其评价成果贯穿于"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之中,而县(区)级国土空间规划是落定空间及管控要素的重要规划层级。目前,"双评价"普适性的技术方法未针对县(区)级规划制定差异化的评价技术方法,其评价成果如何有效引导县(区)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成为重点研究问题。文章通过对"双评价"演变历程、核心内涵的梳理,剖析其在县(区)级规划编制中的存在问题,并以西安市鄠邑区为例,探索"双评价"成果运用于县(区)级国土空间规划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林坚  赵晔 《城市规划》2019,43(9):20-23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构应立足于国家治理视角,以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建立贯穿中央意志、落实基层治理、面向人民群众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其中,理顺央地事权关系、推进央地协同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演变过程中的央地关系发展可以分为计划经济时期、分权改革后、分税制改革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调控期、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时期五个阶段.每一阶段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发展与变革,都与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与央地关系的转变密切相关.面向新时代,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央地关系将呈现出全新的协同趋向:(1)权责对等,央地分权与市场化改革同步进行,建立清晰的制度化分权模式;(2)各司其职,中央政府强调战略指引、底线管控、局部聚焦,地方政府关注要素配置、增质提效、权益协调;(3)协同共治,以区域-要素统筹为指向、以自然资源治理为支撑的规划将成为完善央地关系的重要试验场.  相似文献   

9.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智能化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师》2020,(2)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双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剖析了当前"双评价"中面临的问题与难点,探索了智能化"双评价"实现路径,基于"双评价"指南研发了"面向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双评价’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完成了山西省忻州市"双评价"工作。结果表明,"双评价"系统可有效支撑市县级"双评价"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自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以来,强化生态文明理念、统筹全域全要素空间成为规划关注的重点方向,国土综合整治在新时期也应与国土空间规划构建起更为密切的关系。村庄规划涉及乡村地区复杂的资源环境与土地关系,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思维对于村庄规划编制与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武汉市村庄规划实施推进的实践工作,论述村庄规划应结合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完成乡村发展定位、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统筹全域空间、引导产业发展、形成合理布局等内容,并将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作为规划实施重要的促进手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区域城乡系统承载-消耗定量评价模型,对1995—2005年海南省城乡系统承载力状态进行了评估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海南省区域城乡系统状态呈现波动变化,经历了一个超载—可载—超载的过程;(2)社会经济承载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二者的协调度为0.60,是复合承载力的3倍;(3)各要素承载对复合承载力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依次为:社会经济水平、人力资源基础、外部支撑能力、生态环境状况和资源禀赋条件,平均贡献率分别为31.40%、22.71、18.79%、13.64%和13.45;(4)1995—2004年经济发展消耗水平是区域发展消耗水平的主导驱动因素,贡献率为61.88%,2005年区域对外输出能力超过经济发展消耗水平,贡献率分别为46.89%和44.75%。  相似文献   

12.
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前提和基础,开展文物资源和文化空间评价也是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编制和实施中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通过对文物及其相关的自然景观等文物资源价值和文物资源空间进行评价,统筹处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文化创新等问题,并通过"历史文化重点功能区"等空间保障将文化优先的理念融入国土空间规划。文章以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的文物保护专项规划为例,针对历史文化重点功能区评价的内容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3.
季松  段进  林莉  李亮 《规划师》2022,(1):104-110
新时期背景下,随着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初步建立,总体城市设计编制工作如何应对规划体系变革所提出的新要求是规划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之一.针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关于"问题+目标导向、全域全要素管控、凸显特色与人文、运用多技术方法、贯穿'规建管'全程"等新要求,文章以溧阳为例,分析了《溧阳市总体城市设计》在靶向确定、资源解析、规...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绿道是功能集成引领城乡融合发展的复合型廊道.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区域绿道规划是涉及城乡资源要素最多的专项规划,是引领城乡资源组织框架从"以交通骨架"向"以生态骨架"转变的有力工具,是引领空间治理模式变革、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抓手.本文从国土空间治理的视角,梳理了区域绿道规划思想的演变历程,以成都市天府绿道七河绿带为例,针对绿道沿线资源要素均质、资源配置失宜、开发运营困难等问题,创新规划引领思路,通过对接国土空间"一张图",建立资源价值评价体系,构建绿道选线技术平台;利用评价结果开展空间治理,重塑经济地理;转变领导工作方式,融合设计、开发、运营,引导片区开发,以期探索新时期区域绿道规划创新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汪鑫 《城市规划》2021,45(5):76-82
基于空间治理的视角,研究发现"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各项内容的编制深度由3个属性决定:(1)该项内容属于政府哪个部门/哪个规划编;(2)该项内容属于政府主导还是市场/社会主导;(3)该项内容属于哪级政府主导.不同属性的内容应达到不同的编制深度.编制深度由两大类、六小类规划语言来体现,分别为引导型语言(包含定性要求、空间结构、位置、分区)和强制型语言(包括定量要求、空间边界).不同层级国土空间规划内容深度会通过3种方式传导:(1)若为上级规划主导的内容,则下位规划采用"落实"的传导手段;(2)若为上下级共同主导,则下位规划采用同种语言内部递进的方式传导,具体有"深化""优化""增补"3种形式;(3)若为下级规划主导的内容,则下位规划采用不同语言间逐级"转换"的方式.此外,本研究认为"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虽然属于一个"层级"规划,但实际为多个"层次"规划,包括市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基于上述影响机制分析,本研究对"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各个层次应编制的内容和深度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立空间规划体系、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成为备受瞩目的问题。研究三者的关系发现:(1)建立空间规划体系的初衷是立足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是其中的连接点;(2)自然资源监管可以区分为载体使用许可、载体产权许可和产品生产许可3个环节;国土空间首先是自然资源的载体,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对应资源载体使用许可,是载体产权许可和产品生产许可的前置条件;(3)空间规划服务并作用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现实类型多,但内容、管理逻辑基本相同,产生的冲突是因土地发展权管理权力之争带来的;(4)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表明,以资源保护为出发点的一级土地发展权管理,对属于地方事权的二级土地发展权管理产生了更强的约束力,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内容也将包括"建还是种"、"种什么"、"建什么"、"建多少"等;(5)未来两级土地发展权的统一归口管理,要求空间规划管理既要管好全域国土空间的重要控制边界,也得管住微观的用地、用海行为,这对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构建空间规划体系,应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大计、长远大计,承担起基础性、指导性、约束性的功能;结合"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的"管""用"前提,设想构建"一总四专、五级三类"的新时代空间规划体系,推进"三基一水两条线,两界一区五张网"的保护开发边界"落地"。  相似文献   

17.
面向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数据治理的需求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有必要建立覆盖国土空间规划全流程的数据治理机制。首先,阐述了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治理的特征和内容,分析了新时期下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开展数据治理的新要求;其次,广州市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试点城市,面对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多源异构、标准不一、缺乏共享等问题,提出了建立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大数据治理平台,并设计了一套可扩展性强、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治理架构。应用实践表明,通过数据底盘构建、资源服务管理、数据超市等应用,该平台能够有效提高国土空间规划数据的治理水平,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开放共享能力,为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资源整合应用、数据治理水平提升提供“广州经验”。  相似文献   

18.
《规划师》2020,(7)
在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其中表现较突出的是国土空间及其管控问题。因此,国家致力于空间治理体系改革,重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并将"双评价"作为基础工作。在此之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建设适宜性评价是相互独立的,在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和作用有限,而当前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紧密结合,意在摸清国土空间资源环境本底,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基础支撑。长沙市将"双评价"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首要工作之一,探索适合长沙市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并从查找问题和短板、确定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确定开发规模和空间、划定生态控制线及打造高品质生态空间等方面探索了"双评价"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陈莎 《规划师》2023,(10):22-27
区域交通体系是支撑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骨架,是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审查要点。从规模约束、用途管制、低碳转型3个方面分析区域交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结合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性、约束性、综合性、协调性特点,从扭转扩张路径、加强空间协同、转变粗放模式3个方面总结区域交通规划思路的要点,梳理出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区域交通规划的重点任务,并提出适应资源环境紧约束的区域交通规划方法,为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传导机制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国土空间各要素之间竞争态势逐渐增强,亟需编制"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前提。本文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城镇开发功能导向,结合区内资源禀赋差异,首先选取11项评价指标开展限制性评价,识别影响城镇建设开发的短板要素;其次进行综合适宜性评价,运用GIS手段构建集成评价模型,在强限制性分区基础上,得出4类适宜性评价结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