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应用Photoshop CS3软件处理清风藤属药用植物及其混伪品茎横切面的图像信息,结合统计学分析的方法鉴别该类药材,以此探究应用此方法鉴定茎木类药材的可行性及其鉴定学意义。方法 观察分析6种清风藤属药用植物及其混伪品茎横切面特征,应用数码摄影,Photoshop CS3软件和SPSS 22.0软件对茎横切面特征进行拍摄、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 所观察的6种植物茎横切面中髓/木部比值、髓射线数目等数值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采用Photoshop软件处理图像与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可作为清风藤属植物分类及其药材性状鉴别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壮药材滇桂艾纳香专属性检验方法。方法: 采用基原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分子生物学及特征图谱等方法对滇桂艾纳香及其易混品种东风草和高艾纳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三者的根、茎、叶性状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滇桂艾纳香头状花序小(直径0.5~0.8 cm),东风草头状花序大(直径1.5~2 cm),高艾纳香头状花序具密集的长绒毛;三者的根、茎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基本相同,高艾纳香具基部膨大的非腺毛;薄层鉴别(1)中高艾纳香比滇桂艾纳香和东风草少1个斑点;薄层鉴别(2)中滇桂艾纳香比东风草和高艾纳香少1个特征斑点;ITS2序列N-J树聚类分析显示三者具有良好的单系性,三者种间最小遗传距离均大于种内最大遗传距离;与滇桂艾纳香对照图谱相比,东风草平均相似度为0.962,高艾纳香平均相似度仅为0.789。结论: 高艾纳香与滇桂艾纳香区别较大,不宜混用,在日常使用中应注意甄别;东风草与滇桂艾纳香在性状、显微、薄层、分子生物学、特征图谱等方面相似度较高,在对二者进行充分的药理活性以及临床试验等基础上,可考虑作为滇桂艾纳香的替代品使用,以缓解药用资源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珠子草中没食子酸、短叶苏木酚和鞣花酸的HPLC法,并对珠子草该3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 色谱柱:Shimazu C18(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0.1%磷酸(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70 nm;进样量10 μL。结果 没食子酸、短叶苏木酚和鞣花酸含量分别在0.6~9.6 μg、0.525~8.4 μg、0.475~7.6 μg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没食子酸的平均含量为0.196 2%,短叶苏木酚为0.518 2%,鞣花酸为0.411 0%。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可用于珠子草中没食子酸、短叶苏木酚和鞣花酸3种成分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丽蕾金线兰进行生药鉴定,为其准确鉴定及进一步开发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性状和显微鉴定方法对丽蕾金线兰进行鉴定研究。结果 丽蕾金线兰叶片为卵心形,通常具红色网脉,花倒置,具Y字形白色的唇瓣,唇瓣前部2裂片,裂片条状长圆形;中唇两侧各具1~3个短的细齿。显微特征主要为根、茎横切面中皮层宽广,根木质部维管束1~5个成束,茎木质部维管束1~7个成束;叶横切面主脉维管束有限外韧型,叶下表皮气孔类型众多,气孔以不定式为主。结论 这些特征可为丽蕾金线兰的正确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滇南金线兰进行生药鉴定,明确其原植物形态和显微特征。方法 采用生药学鉴定方法,观察滇南金线兰的原植物形态、组织构造及粉末显微特征。结果 叶片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具金红色叶脉,花不倒置,唇瓣黄色,呈Y字形,前部明显扩大并2裂,裂片狭长圆形或狭倒披针形,中部收狭成长10 mm左右、其边缘具狭翅。显微结构中,根、茎横切面中皮层明显,具草酸钙针晶、黏液细胞等;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乳突状,下表皮气孔类型多样,以不定式气孔为主。粉末中可见草酸钙针晶和导管。结论 滇南金线兰的生药鉴定为其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定采集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10批次阿尔泰锦鸡儿根、茎、叶、花与果实药材中芦丁和山奈酚-3-O-芸香糖苷的含量。方法 色谱条件:Inertsil ODS-3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1,进样量5 μL,柱温25℃,流动相为0.2%磷酸(A)-乙腈(B),线性梯度洗脱(0~5 min,10%→14% B;5~10 min,14%→17% B;10~16 min,17%→20% B;16~21 min,20%→22% B;21~30 min,22%→25% B;30~40 min,25% B)。结果 10批次阿尔泰锦鸡儿叶、花与果实药材中芦丁的平均含量为:果实6.83 mg·g-1,叶6.16 mg·g-1,花3.58 mg·g-1;山奈酚-3-O-芸香糖苷的平均含量为:果实1.48 mg·g-1,叶2.44 mg·g-1,花1.01 mg·g-1。根与茎供试品溶液中均未检测到这2种黄酮苷成分。结论 建立的方法简便、稳定性、重复性良好,为阿尔泰锦鸡儿药材黄酮类成分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亦为建立该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传统的鉴别方法对芸香及其替代品对叶大戟进行比较分析,为芸香的初步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性状比较、显微观察和TLC等方法进行鉴定。TLC选用甲苯-乙酸乙酯-水(10:4:3)为展开剂,以5%氯化铝乙醇溶液为显色剂,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结果: 芸香与对叶大戟的外观性状在茎、叶、果等部位均有差异,显微特征明显,TLC色谱斑点清晰。结论: 本方法直观、简便,可为芸香药材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黄芩茎及叶中野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甲醇-0.02%甲酸(28∶72)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35 nm。结果 野黄芩苷在0.138 1~1.657 2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24%,RSD为0.96%;黄芩茎的野黄芩苷含量为0.86%,黄芩叶的野黄芩苷含量为2.83%。结论 该法简单方便,可用于测定黄芩茎及叶野黄芩苷的含量,对深入研究黄芩茎叶化学成分生物合成机理,确定黄芩茎叶药材最佳采收期以及制定黄芩茎叶药材质量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菟丝草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菟丝草中金丝桃苷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TC-C18 (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7∶83),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 ℃,检测波长360 nm。 结果:TLC色谱斑点清晰,金丝桃苷在2.568~206.4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18%,RSD为2.09% (n=9) 。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度高,能有效控制菟丝草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比较武当山地区不同生长年限铁皮石斛中多糖及甘露糖的含量,考察多糖和甘露糖在铁皮石斛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为铁皮石斛采收年限和药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武当山地区种植基地1~3年生铁皮石斛,采用苯酚 硫酸法测定茎和叶中多糖的含量,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茎和叶中甘露糖的含量。结果: 只有两年生的茎中多糖和甘露糖的含量达到药典标准,3年生叶中甘露糖含量可高达51.25%。结论: 从多糖及甘露糖含量考虑,宜以两年生铁皮石斛为用,3年生叶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叶下珠为大戟科植物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的干燥全草,具有平肝清热、利水解毒之功效。研究显示其在抗乙型肝炎病毒、保肝护肝、抗肿瘤、抗病原微生物、抗氧化、抗血栓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药理作用,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对叶下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为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antidiabetic, hypolipidemic,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Phyllanthus niruri. (L) (Euphorbiaceae) were compared in normal,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IDDM), and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NIDDM) animals through evaluating the effects on carbohydrate and lipid metabolism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The alcohol extract of Phyllanthus niruri. produced significant antidiabetic effect in IDDM alone but lowered lipid profiles and improved body antioxidant activities in both IDDM and NIDDM animals. This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at the lipid-lowering effect of Phyllanthus niruri. is independent from its antidiabetic action.  相似文献   

13.
叶下珠中新多酚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植物药叶下珠(Phylanthus urinaria L.)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经MS,1H,13CNMR和HMBC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分得4个多酚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1-O-没食子酰基 3,6-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2,4-去羟甲基诃子酰基-吡喃葡糖(I),焦棓酚(pyrogalol,I),咖啡酸(cafeicacid,II)和(brevifolincarboxylic acid,IV)。结论:化合物I为一新的鞣花单宁(命名为phylanthusinU),I,II,IV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4.
叶下珠新鞣花鞣质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多种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现代波谱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一个新的鞣花鞣质叶下珠素G,结构为1-O-galloyl-2-phyllanthoyl-3,6-(R)-HHDP-β-D-glucose。结论叶下珠素G(phyllanthusiin G)为一个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叶下珠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姚庆强  左春旭 《药学学报》1993,28(11):829-835
从叶下珠(Phyllantlais urinaria L.)的干燥全草中分得11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UV,IR,1HNMR,13C-NMR,1H-1H COSY,13C-1H COSY,long range 13-1H COSY,DEPT and MS)和化学反应等,鉴定了其中10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十八烷(Ⅰ),β-谷甾醇(Ⅲ),鞣花酸(Ⅳ),胡萝卜甙(Ⅴ),短叶苏木酚酸甲酯(methyl brevifolincarboxylate,Ⅵ),山萘素(Ⅶ),槲皮素(Ⅷ),去氢诃子次酸三甲酯(trimethyl ester dehydrochebulic acid,Ⅸ),没食子酸(Ⅹ),芸香甙(Ⅺ)。晶Ⅱ为一醛类化合物,结构正在鉴定中,晶Ⅵ和Ⅸ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叶下珠提取物对雏鸭乙肝模型DHBsAg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高低两个剂量的叶下珠水提取物对雏鸭体内人工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DHBsAg)表达的作用。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叶下珠提取物皮下给药高剂量(50mg/kg,ig Bid×10d)和低剂量(10mg/kg,ig Bid×10d)均能明显抑制DHBsAg的表达,转阴率分别为64%和46%。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蓍草脂溶性成分进行结构分析和鉴定。方法 分两步提取蓍草,先用95%乙醇超声提取,再用石油醚萃取,得到其脂溶性成分后进行气相色谱检测。采用GC-MS法,通过NIST10谱库检索,同时结合人工解析,鉴定蓍草脂溶性成分的化学结构,并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在脂溶性成分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从蓍草中共分离鉴定出脂溶性成分29种,占石油醚萃取总量的82.74%。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分别为表木栓醇(33.16%)、乙酸羽扇醇酯(10.99%)、棕榈酸(7.98%)、豆甾醇(3.68%)、硬脂酸(3.55%)、木栓酮(3.51%)等。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蓍草中脂溶性成分的测定,并为进一步探讨蓍草药理作用及合理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余甘子既是含有丰富营养成分的食用果,又是一种具有广泛医疗保健作用的药物。对其确切活性成分尚未了解,这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天名精属Carpesium L.植物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全草可药用。从天名精属植物中至少分离得到277个化合物,主要包括倍半萜类、萜类、芳香族类、糖苷类、黄酮类等,药理研究显示具有抗肿瘤、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菌、免疫调节等作用。通过整理、分析天名精属植物的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天名精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属植物的新药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杨海  刘璐  赵渤年  高燕 《药学研究》2023,42(6):403-408,421
当归属作为伞形科中的一个属,全世界已发现约110种。多种当归属植物作为传统药用植物,具有祛风除湿、补血活血的药用价值。香豆素类成分作为当归属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是发挥疗效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因此,本文系统的综述了当归属植物传统药用、香豆素类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毒理学等方面研究进展,分析当归属的研究现状,为今后当归属植物的开发利用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