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腹腔镜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手术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腹腔镜微创手术操作要点及经验教训。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20例患儿全麻下经腹腔镜行幽门环肌切开术。结果 18例一次手术成功,1例术中中转开腹,1例3d后二次手术。全部病例随访2月,预后较好。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腔镜技术在新生儿外科领域的成功运用,掌握操作要点,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是较为常见的新生儿及小婴儿外科疾病之一,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出生后2~8周出现非胆汁性呕吐,高峰时间为3~5周[1].自1912年以来,开腹Ramstedt[2]手术一直是其治疗的金标准.随着小儿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内外关于三孔法及两孔法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已有较多的报道.2011年2月至2011年5月,我院在此基础上对手术切口的选择加以适当改进,采用经脐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30例,现将我们的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介绍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初步经验。方法 1998年以来应用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5例。平均年龄40天,平均体重3.8kg.在气管插管+单次硬膜外麻醉下,脐上皮肤小切口,Veress针穿刺入腹,注入CO2,建立气腹,压力为10-14mmHg(1.33-1.86kPa),此外置-4mm套管,放放腹腔镜,直视下左右上腹各置一套管,放入操作器械,完成幽门环肌切开。  相似文献   

4.
彩超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9年 5月至 2 0 0 0年 2月期间我们对疑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 4 6例患儿分别进行了临床检查、彩超、胃肠透视 (GI)检查 ,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证实者对比分析 ,结果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999年 5月~ 2 0 0 0年 2月收治疑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infantilehy pertrophicpyloricstenosis,IHPS) 4 6例 ,男 4 0例 ,女 6例 ,足月儿 4 5例 ,早产儿1例 ,年龄 2 0d~ 3个月 ,病程为 7~ 4 7d ,平均为 17.4d。全部病例均因呕吐就诊 ,其中右上腹可触及包块者 4 2例(91.3% ) ,对全部病例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部位单操作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幽门狭窄的方法与经验。方法 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采取腹腔镜单部位单操作孔手术治疗小儿幽门狭窄4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0~100 d。术前均经体检、彩超、上消化道造影明确诊断后,采取经脐单部位单操作孔腹腔镜技术完成幽门肌切开术。于脐缘左侧3点处切开皮肤5 mm,置入5 mm Trocar,插入腔镜,建立气腹,气腹压力控制在6~8 mmHg;于脐缘右侧9点处切开皮肤,插入3 mm微型Trocar,内置入操作钳,完成幽门肌切开术。结果 40例均经单部位单操作孔腹腔镜技术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25 min,术后2~3 d出院,无一例增加Trocar或改常规腹腔镜手术。术后恢复顺利,脐部无可视性瘢痕。结论单部位单操作孔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幽门狭窄,是腹腔镜治疗幽门狭窄技术娴熟后操作方式的微小改变,效果等同于非单部位腹腔镜手术,美容效果好,家长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疾病,占小儿消化道畸形的第3位。以往手术采用右上腹直肌切口或右上腹横切口,创伤较大,手术疤痕明显。我院自1998年9月~2005年4月间共对39例患儿采用环脐切口行幽门环肌切开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孔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优越性。方法采用1个5mm电视腹腔镜微孔、2个3mm操作微孔行幽门环肌切开术16例。结果微孔腹腔镜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25min。术后12h拔除胃管,开始少量喂奶,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性,手术打击小,切口小,术后恢复快,手术瘢痕小,外观美观,患儿家长易接受。  相似文献   

8.
幽门肥厚性狭窄(HPS)是新生儿期或婴儿期较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手术效果很好,1911年,自从Ramstedt[1]术开展以来,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传统的开腹手术成为治疗HPS的经典手术.  相似文献   

9.
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是新生儿及婴儿中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我院自1987年2月至6月对31例有顽固性呕吐的新生几及婴儿进行B超检查,并对5例正常婴儿作对照观察。测量幽门管长度、肌肉厚度,以及对手术治疗后1周的病儿再进行追踪观察,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31例中男27例,女4例。年龄26天~90天,其中1个月以内4例,1~2月20例,~3月7例,全部病例均有喷射性呕吐,可扪及幽门肿块者20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孔法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手术可行性,总结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两孔法腹腔镜治疗的80例CHPS患儿临床资料,并与三孔法及开腹手术对照。操作方法:于脐环下缘置5mmTrocar,放入腔镜,于右侧肋缘下锁骨中线处作3mm戳孔,放入微型电钩及幽门钳进行操作。结果80例患儿中2例改用三孔法完成,2例中转开腹,其余76例均两孔法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等指标与三孔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术后呕吐情况减少。结论二孔法腹腔镜是微创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手术经验及技巧。方法本研究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经腹腔镜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的26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童21例,女童5例,年龄15~59 d,平均32 d;体重2. 5~4. 8 kg,平均3. 4 kg。结果 26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30~55 min,平均38 min。术后8~12 h拔除胃管并开始喂糖水,2~3 d过渡到全奶喂养。术后住院时间3~7 d,平均4 d。26例术后全部以门诊方式随访1~2年,术前呕吐症状消失,无切口感染或戳孔疝发生,无生长发育迟滞,无肠黏连及肠梗阻等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经验,探讨其手术技巧和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7月本院经腹腔镜行幽门环肌切开治疗的62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62例中,59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3例幽门黏膜损伤中转开腹手术,术后1例并发脐部戳孔疝,经修补治愈,1例术后仍有呕吐,行开放手术证实为肌层切开厚度不够所致。所有病例均无呕吐及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疗效确切,术中损伤小,术后瘢痕小,但需要较高的腹腔镜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笔者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部狭窄幽门部的病理改变进行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患儿标本 17例 ,对照组 9例同龄儿。病变及对照组标本取幽门、胃窦部及十二指肠上下各 1.0cm ,按肠管纵轴行低温恒冷切片 ,厚 10 μm ,按Kanavsky法进行乙酰胆碱酯酶 (ACHE)染色 ,10 %福尔马林液固定 ,苏木素复染核、封片。胶原纤维按VG法染色 ,光镜下观察。对肌层厚度 ,神经丛、神经节细胞数均采用定量指标 ,神经纤维采用半定量指标观察并统计 ,数据处理采用 2个样本均数t检验。结  果1.该病幽门肌肉组织学改变 幽门部各层均有增…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合并畸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常见的消化道畸形 ,少数有伴发畸形。我院 1990~ 2 0 0 0年手术的 76例新生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中 ,3例合并幽门前瓣膜 ,1例合并肠旋转不良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3例合并幽门前瓣膜者中 ,1例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行幽门环肌切开术后仍持续呕吐 ,胃肠减压无胆汁 ,钡餐检查提示胃输出道梗阻 ,疑幽门环肌切开不完全 ,于术后第 9d二次手术 ,术中检查幽门环肌切开彻底 ,但胃窦部触诊似有膈膜 ,胃内气体不能迅速排空 ,遂切开胃窦部 ,证实幽门前有膈膜型不完全闭锁 ,行膈膜切除幽门成形术 ,术后呕吐缓解 ,患儿痊…  相似文献   

15.
静脉注射阿托品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阿托品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静脉注射阿托品疗法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症25例.静脉注射阿托品开始剂量为0.04mg/(kg·d),每日增加0.01 mg/kg至显效.呕吐停止后阿托品改为口服,两周后停药.结果24例于用药后10 d内呕吐停止,显效时阿托品剂量在0.04~0.14 mg/(kg·d)之间.停药后无呕吐复发者.住院时间10~18 d.1例无效经手术治愈.结论静脉注射阿托品疗法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症疗效满意,具有无创、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阿托品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静脉注射阿托品疗法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症25例。静脉注射阿托品开始剂量为0.04 mg/(kg·d),每日增加0.01 mg/kg至显效。呕吐停止后阿托品改为口服,两周后停药。结果 24 例于用药后10 d内呕吐停止,显效时阿托品剂量在0.04-0.14 mg/(kg·d)之间。停药后无呕吐复发者。住院时间10-18 d。1例无效经手术治愈。结论静脉注射阿托品疗法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症疗效满意,具有无创、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胃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方法 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结合B超、胃肠造影和胃镜确诊为CHPS的9例患儿,男7例,女2例,年龄26~70 d,体重2.65~6.10 kg.在胃镜室,经苯巴比妥钠和咪达唑仑镇静后,直径5.9 mm电子胃镜经口入胃,通过幽门达十二指肠降段.在胃镜直视下,使用弓形乳头肌切开刀和针式切开刀,按球部→胃窦方向,电切狭窄幽门管前壁和后壁肥厚的黏膜及环形肌,以暴露纵形肌为标志,深度2~4 mm.术中使用吸引和去泡剂.结果 术后胃镜容易通过幽门.B超及造影显示液体顺利通过幽门.术后2~10 h喂养,呕吐次数和呕吐量均显著减少,8例在1周内消失,1例呕吐持续1个月.无胃肠道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随访2~9个月,8例经1次治疗痊愈,1例呕吐停止1个月后复发,经第2次治疗痊愈.结论 胃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CHPS是有效而安全的.该方法不用开腹手术,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恢复喂养快.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手术方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和小婴儿常见的消化道先天畸形,幽门肌切开术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几种术式:经典的开腹下幽门肌切开术对患儿的机体损伤较严重,有麻醉意外、术后感染、皮肤疤痕等风险;经腹腔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易引起幽门肌切开不全、侵入性操作损伤等弊端,经胃镜下幽门肌切开术对新生儿损伤小、没有手术疤痕、操作简单、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喂养恢复快,经口内镜行黏膜下幽门肌切开术为一种新术式,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是新生儿和小婴儿常见病之一。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了近几年对CHPS在病因、发病机理以及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无创性实时超声诊断CHPS,快速、准确安全、可靠,以及气囊扩张非手术治疗CHPS的方法都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是新生儿呕吐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而其病因未明。综述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如下:①遗传为重要因素;②平滑肌细胞神经分布异常;③幽门肌缺乏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NANC)致幽门环肌失松驰;④细胞外基质蛋白(ECM)数量异常且胶原合成活性增强,可致幽门肿块坚韧;⑤肥厚幽门环肌中IGF-I等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局部表达增加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