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丽娜  赵亮  宋宁  杨范莉 《中成药》2021,(2):532-535
目的对新鲜和干燥川芎根、茎、叶、花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方法采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新鲜和干燥川芎不同部位的挥发油,结合GC?MS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鉴定出47种成分,主要由苯酞类和萜烯类组成;新鲜和干燥川芎挥发油总体相差不大,干燥后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相对含量稍有增加;干燥川芎根、茎、叶、花挥发油中相同成分共16种,相对含量最高的均为藁本内酯和新川芎内酯;干燥根挥发油中苯酞类成分相对含量明显高于茎、叶、花,萜烯类成分相对含量明显低于茎、叶、花。结论干燥过程或可有益于川芎药效的发挥;川芎不同部位挥发油有一定的共性,但与根相比,同一类成分相对含量在茎、叶、花挥发油中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活性成分总生物碱的含量为指标,评价中国川芎和日本川芎的质量。方法:通过优化总生物碱的提取方法、酸性染料条件和检测波长,建立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川芎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并从不同产地收集、测定了16份中国川芎和8份日本川芎样品中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中国川芎总生物碱的含量(0.511%,n=16)比日本川芎(0.331%,n=8)高5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国川芎根茎药材(0.524%,n=13)比日本川芎根茎药材(0.372%,n=6)高40.9%;中国川芎饮片(0.454%,n=3)比日本川芎饮片(0.211%,n=2)高115.2%。从四川彭州采集的中国川芎药材中总生物碱的含量(0.542%,n=3)比日本川芎(0.378%,n=4)高46.1%。结论:无论是根茎药材,还是加工成饮片,中国川芎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日本川芎。以总生物碱为指标,中国川芎的质量优于日本川芎。建立的酸性染料比色法可准确测定中国川芎和日本川芎根茎药材及饮片中总生物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川芎中挥发性成分。方法:分别采用顶空进样法和水蒸气蒸馏法制备川芎挥发油,并对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制备的川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类型和相对含量有所差异,顶空进样法制备的挥发油含29个化学成分,其中烯萜类成分占挥发油总量76%,苯酞类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16%。水蒸气蒸馏法制备的挥发油共鉴定出32个化合物,烯萜类占挥发油总量的4.50%,苯酞类占挥发油总量的88%。结论:两种提取方法,分别提供了不同沸点川芎挥发油的化学信息,运用这两种方法可建立更全面的川芎挥发性成分GC-MS信息。  相似文献   

4.
川芎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芎是伞形科Umbelliferae植物川芎Ligustieum chuanxiong Hort的根茎,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川芎根茎的化学成分以苯酞衍生物、生物碱、酚酸类化合物为主,还含有苯丙素、蒽醌、萜、甾醇等类化合物;其地上部分仅有挥发油成分的报道旧引。  相似文献   

5.
川芎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炜 《中国现代中药》2017,19(9):1341-1349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是一味常用的活血行气药,其化学成分包含苯酞及其二聚体、生物碱、有机酸酚、多糖以及脑苷脂和神经酰胺等类化合物。川芎中的活性成分对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都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本文系统综述川芎有效成分和药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今后川芎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RP-HPLC法测定川芎中丁基苯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进军  狄留庆  罗兴洪  陈浩 《中草药》2006,37(2):281-282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wallichii Franch.的干燥根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川芎中的苯酞类成分藁本内酯(ligustilide)、丁基苯酞(butylphthalide)、丁烯基苯酞(butylidenephthalide)、新蛇床内酯(neocinidilide)等是其主导香味成分,并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日本也曾以苯酞类成分来评价川芎的质量。虽然藁本内酯在川芎中的量较高,但藁本内酯很不稳定,易分解,这给质量检测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相似文献   

7.
奶芎、山川芎与川芎药材质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圆  贾敏如 《中药材》2003,26(9):623-625
目的:评估奶芎、山川芎能否作川芎药用。方法:测定三者生药样品挥发油总量和各组分相对含量。结果:都江堰奶芎、汶川山川芎、彭州川芎和都江堰川芎的挥发油总含量分别为0.25%、0.65%、0.60%和0.70%,主要成分藁本内酯含量分别为69.16%、64.34%、73.34%和76.10%。结论:奶芎质量最差,山川芎居次,川芎最好,再结合阿魏酸和总生物碱含量可初步认定,奶芎不能作川芎药用,山川芎可作川芎药用或兽药使用。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9,(1)
目的对2种辅助方法提取川芎挥发油成分进行GC-MS分析。方法分别采用酶解、盐析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川芎挥发油,并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比较,再通过GC-MS分析鉴定其中所含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有量。结果 3种方法所得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基本相似,共鉴定出56个峰,主要成分为内酯类,相对含有量最高的为反式-藁本内酯(34. 22%~38. 17%),其次为洋川芎内酯(8. 59%~18. 22%)、丁烯基酞内酯(7. 17%~7. 33%)、丁基苯酞(5. 21%~6. 46%)等。酶解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和盐析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均能有效提高川芎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 45%和0. 56%,并且是水蒸气蒸馏法的1. 28倍和1. 6倍。结论 2种辅助方法所得的川芎挥发油组分相差不大,但含有量有一定差异,并且盐析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川芎挥发油得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川芎是伞形科Umbelliferae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根茎,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1]。现代研究表明川芎根茎的化学成分以苯酞衍生物、生物碱、酚酸类化合物为主,还含有苯丙素、蒽醌、萜、甾醇等类化合物[1];其地上部分仅有挥发油成分的报道[2-3]。作者已报道川芎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中的酚酸类化合物[4],进一步研究,又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理化和波谱鉴定,并与文献对照,确定为阿魏酸(1),大豆素(2),aurantiamide acetate(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4)。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川芎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川芎地上部位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21,(7)
目的基于电子舌表征和化学成分的"谱味"相关性探究川芎辛味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电子舌技术表征不同科辛味中药,并根据物质组群可拆分原理表征川芎挥发油、碱性部位与酸性部位,结果作主成分分析。对不同产地川芎挥发油电子舌响应值与气相色谱同步测定的川芎挥发油中6种成分(α-蒎烯、4-松油醇、阿魏酸、丁烯苯酞、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含量进行双变量"谱味"相关性分析并验证。结果在电子舌主成分分析图中,同科辛味中药距离相近;川芎挥发油与川芎原药材距离相近,挥发油是川芎主要辛味部位;川芎挥发油中丁烯苯酞含量与电极ZZ、JE、BB、GA响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DA、JB响应呈显著正相关,藁本内酯含量与电极CA响应呈显著正相关,洋川芎内酯A含量与电极DA响应呈显著负相关,而α-蒎烯、4-松油醇与阿魏酸含量与电子舌响应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与丁烯苯酞3种苯酞类成分是川芎挥发油辛味的物质基础,而另外3种其他类成分非川芎挥发油的辛味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川芎油中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正丁基苯酞含量的方法,比较两种方法分析结果的差异.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川芎油,分别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内标法和高效液相色谱( HPLC)外标法测定,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SFE-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的出油率分别为10.49%,1.54%,以每克药材中提取得到的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正丁基苯酞的量计算,SFE-CO2萃取法分别可得19.676,15.56,0.957 4 mg,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可得2.16,1.56,0.11 mg.GC-MS法测定结果较HPLC法低1% ~4%,平均精密度高10%、检测限低10倍.结论:GC-MS内标法精密度、灵敏度都较好,对川芎油的含量的分析较为准确;HPLG法是一种相对方便、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四制香附与生品香附挥发油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建昌帮四制香附与生品香附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探讨建昌帮四制法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与GC-MS对香附炮制前后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PLC法表明:四制香附与生品香附在主成分(相对峰面积>10%)种类上无明显差异(含3种),主成分相对峰面积略有不同。GC-MS气质联用检测结果表明,四制香附与生品香附所含化合物种类数量有所不同,从香附生品挥发油提取物中鉴别出33种化合物,四制香附挥发油提取物中鉴别出41种化合物。但主成分种类比较无明显差异,四制法主成分挥发油相对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四制香附挥发油提取物比生品香附挥发油提取物中成分种类增加20种,但对主成分相对峰面积进行比较含量略有差异,HPLC与GC-MS分析所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季节一年蓬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一年蓬花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采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组分的含量。 结果: 从春季和秋季一年蓬花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51,32个组分,分别占其挥发油总量的80.66%,90.85%。 结论: 春季和秋季一年蓬花挥发油以萜类化合物为主,高于2.00%的化学成分相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茖葱鳞茎、茎叶、花柱、须根4个部位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测定分析,为探究茖葱不同部位的有效成分提供参考,为进一步开发茖葱的药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技术提取茖葱4个部位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茖葱4个部位中共分离鉴定出179种挥发性成分,共有化合物12种。从鳞茎中鉴定出甲基烯丙基二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醚、二甲基二硫醚等57种成分,质量分数占98.94%;茎叶中鉴定出1,3-二噻烷,2-己烯醛,二甲基二硫醚等48种成分,质量分数占97.36%;花柱中鉴定出1,3-二噻烷、二甲基二硫醚等82种成分,质量分数占92.90%;须根中鉴定出二甲基二硫醚,1,3-二噻烷,二甲基三硫醚等51种成分,质量分数占85.89%。结论:茖葱4个部位挥发油的量和成分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主要成分都为含硫化合物,含硫化合物最多的部位是鳞茎,占总质量分数79.75%。  相似文献   

15.
韩飞  陈泣  舒积成  赵志冬  黄艺  许汉林  杨明 《中草药》2015,46(13):1887-1891
目的研究湖北产牛至Origanum vulgare药材不同提取部位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牛至药材不同部位(花和叶、茎、根)的挥发油,并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成分在组分中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牛至花和叶中鉴定出3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78%;牛至茎中鉴定出11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51%,牛至根中鉴定出2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97%,3种不同提取部位所得挥发油共鉴定出化合物59个,其中18个为在牛至挥发油成分中首次报道。结论牛至药材的根、茎中除含有花、叶部位相同的抗菌成分外,还含有大量脂肪酸类化合物,该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同样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包装方法和储藏条件对羌活饮片质量的影响,确定羌活饮片的最佳包装方法和适宜储藏条件。方法:将不同包装的羌活饮片置于不同环境中储存,进行为期1年的长期稳定性试验,定期观测羌活饮片的外观、含水量、浸出物含量、挥发油含量。结果:1年储藏期间,不同包装、储藏条件下的羌活饮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品质变化。其中,聚乙烯塑料袋和聚乙烯铝箔复合袋包装的样品外观性状保存较好;聚乙烯塑料袋包装的样品含水量波动相对小,月间含水量RSD都低于11.5%;各样品的浸出物和挥发油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但以塑料袋密封包装、避光阴凉储存的样品其浸出物年间损失量最小(1.27%),挥发油月均损耗率最低(0.08%)。结论:塑料袋密封包装、避光阴凉储条件存能较好地保存羌活饮片的品质,适宜于羌活饮片的储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川芎质量及镉含量与其种质的相关性,为选育川芎新品种、解决川芎镉含量超标问题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四川省内6份不同种质的川芎苓种,测定其镉含量并进行多点评比大田实验,对不同种质对应川芎药材的生物产量、成分含量(浸出物、挥发油、阿魏酸)及重金属镉含量进行测定,结合不同苓种对应药材质量,分析川芎质量及镉含量与其种质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种质的川芎质量存在一定差异,以Z-6号(眉山市洪雅县瓦屋山镇)川芎苓种对应的川芎药材质量相对较好,其次为Z-1号(敖平镇坝苓子)和Z-2号(崇州市九龙沟)对应的川芎药材,Z-5号(彭州市小鱼洞镇)苓种所产川芎药材质量相对较差。6份不同种质中镉质量分数0.31~2.10 mg·kg-1,与其对应药材中镉质量分数(0.23~0.59 mg·kg-1)不存在显著相关性(r=0.585,P=0.223)。结论:不同种质对应栽培川芎的质量存在一定差异,种质对川芎药材中重金属镉含量影响不大,但川芎中镉含量受到地域因素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小花山小橘叶、茎中挥发油成分,对比二者成分差异,为小花山小橘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小花山小橘叶、茎的挥发油成分,应用GC-MS技术分离和鉴定各化学组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小花山小橘叶的挥发油成分中鉴定了38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2.28%;从其茎挥发油成分中鉴定了36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0.57%。结论:小花山小橘叶、茎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但二者均以石竹烯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广西樟树不同部位鲜、干品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比较。 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广西樟树叶、枝、根鲜和干品的挥发油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这3个部位鲜、干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研究,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 结果: 从广西樟树新鲜叶、枝和根中分别鉴定出17,27,14个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85.13%,72.94%,99.74%;从广西樟树阴干叶、枝和根中分别鉴定出15,32,18个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 75.44%,70.82%,97.73%。 结论: 广西樟树不同部位鲜、干品的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并非完全一致,各成分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该研究结果为广西樟树的质量标准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